中美关系,“方向”很关键

2024-05-09 02:30雷墨
南风窗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双边关系迹象新闻稿

雷墨

4月24日至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这是他不到一年之内第二次访华,外界普遍视之为观察中美关系现状和走势的窗口。

去年6月布林肯的北京之行,带有某种风向标的意义,因佩洛西窜访台湾、“气球事件”而急剧恶化的中美关系,自那之后出现止跌的迹象。中美高官之间的互访、对话机制的建立,尤其是两国领导人面对面和电话沟通,对稳定双边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上次直飞北京不同,布林肯这次是先抵达上海,品尝了当地美食,逛了上海外滩,还拍了小视频。他或许是为了制造“松弛感”。的确,布林肯这次访华的背景是,中美关系虽然有了企稳的迹象,但紧绷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在官宣布林肯访华消息后,中美双方都做了媒体“吹风”。中方提出了五大目标,即树立正确认知、加强对话、有效管控分歧、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从中国外交部新闻稿可以看出,中方希望以“方向”为先,基于此来谈具体问题。

美方发布的“吹风”新闻稿,罗列了美方关切的一系列双边、地区和全球问题。比如,中东问題、俄乌冲突、台海和南海局势,以及中美之间的禁毒合作、军事交流、人工智能等问题。如果要从美方新闻稿中解读出“方向”,那就是负责任地管理竞争。

某种程度上说,这体现了中美外交风格的差异。中方重视原则性的“方向”,美方在乎解决具体问题。但像中美这样复杂且具有影响力的双边关系,不谈方向肯定不行。正是因为双方都希望改变关系螺旋式下滑的“方向”,才有了中美关系企稳的迹象,才建立了针对具体问题的沟通渠道。

王毅外长在与布林肯会谈时说,“当前,中美关系总体止跌企稳,但负面因素仍在上升积聚。”

“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中美关系下步如何走,首先要回答好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中美究竟是要做伙伴还是做对手。”

这话既点出了目前中美关系依然紧绷的原因,也指出了拜登政府对华外交的“方向”问题。如果美方的“方向”只是管理竞争,那么不得不说这个底线定得太低。如果中美关系只停留在企稳状态,不改变紧绷的态势,就有再次出现“燃爆点”的可能性。正如王毅外长所说,“如果美国总是把中国当做最主要对手,中美关系就只会麻烦不断,问题丛生。”

大选临近、内外挑战频出的当下,在通过接触来稳定中美关系方面,华盛顿的意愿并不比北京低,如果不是更强烈的话。但需要指出的是,中美的接触不能只是保持联系,更重要的是建立关系。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这就是摆在中美两国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建立什么样的中美关系,这就是“方向”问题。王毅外长最近在接受外媒采访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应该也完全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这也是近年来中方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一以贯之的坚持。

众所周知,这次布林肯访华的时机是很微妙的,中美如何互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美在处理双边关系时,都面临着各自的挑战或压力。这种情况下,把准“方向”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双边关系迹象新闻稿
肖静媚
迹象
新媒体时代CG插画的迹象表现
国际关系中的双边关系及其结构特征探析
如何写好社会新闻稿初探
政治风险、文化距离和双边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之我见
电视新闻稿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要素分析
鼾声如雷或为痴呆症早期迹象
不要滥用“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