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探析

2024-05-09 20:28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媳妇儿例句语气

王 佳

(山西大同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灵丘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北边缘,大同市的东南角,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1]作为太行山脉和黄土高原的山区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复杂的地形条件阻碍着当地与外部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灵丘县经济文化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经济活动大多仍立足于本地,对外交流不够广泛、深入,所以保留了较为独特的地域文化。尤其是在语言方面,保留了入声和一些极具特色的词汇,这些特色词汇活跃于灵丘人民的日常口语之中,所表达的意义十分丰富,并且生动贴切,满足了灵丘人民在日常交流和交往的需要,是灵丘方言词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以“半天”这个词为例,在灵丘方言中就多达三种含义:

1.作为数量词,表示白天的一半。[2]

(1)这本书就这么薄薄儿,我半天就看完览。(这本书很薄,我用了半天时间就看完了。)

(2)她半天出什打麻架,半天在家哄孩子。(她每天有半天时间用来打麻将,半天在家看孩子。)

2.作为数量词,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好长时间(多就说话者的感觉而言)。[2]

(1)你咋才出门呀,我硬等你半天览。(你怎么刚从家里出来,我都等了你很长时间了。)

(2)我打扫半天才把这来闹干净览。(我打扫了很长时间才把这里收拾干净。)

3.作为语气副词,表示多种语气。[3]

(1)我还思谋他挺好咧,半天是个乃种人。(我心里还以为他是个好人,原来是个那样的人!)

(2)我说咋寻不见手机览,半天在你那来咧。(我说怎么找不到手机了,原来是在你那里呢。)

上述义项三,即在灵丘方言里“半天”作为语气副词使用的情况,是本文探究分析的主要目标。所谓语气副词,指的是在状语的位置上表示各种语气的词。本文所采用的例句,绝大多数均来自灵丘方言的日常口语,仅最后一部分来自于国家语委的语料库和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一、语气副词“半天”的表达类型

(一)表达出乎意料、恍然大悟的语气

(1)我思谋你也和她们一团儿去街上览,半天你在家没出什。(我想着你和她们一起去街上了,原来你在家没出门啊。)

(2)怨不得电视没反应咧,半天遥控器电池没电览。(怪不得电视没反应,原来是遥控器电池没电了。)

以上例句表示说话人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本的认识不一样,或发现了自己原先不了解的情况。

(二)表达怀疑、不信任的语气

(1)师:你夜儿个儿咋不来上课?(你昨天为什么不来上课?)

生:老师,我夜儿个儿肚疼得过于厉害。(老师,我昨天肚子疼得特别厉害。)

师:半天?

(2)师:人都申请贫困补助咧,咋览你不申请?(好多同学都在申请贫困补助,你为什么不申请呢?)

生:俺们家还然的。(我家经济条件还可以。)

师:半天?

例句(1)中的学生缺课的原因也许不是因为肚子疼,例句(2)中的学生有可能经济条件也并不宽裕,所以老师用“半天”这个语气副词来表达自己怀疑、不相信的意思。与直接用疑问词语相比,这种表达效果显得更加含蓄委婉一些。

(三)表达讽刺、挖苦或嘲笑的语气

(1)A:你咋不和他们去打工去?

B:不待。(懒得去。)

A:昂,半天你们家过于有钱哇。

(2)人别人都在专心听课,就你一个儿丢懂咧,半天是个好货哇。(别的同学都在专心听课,就你一个人打瞌睡,真是个好货!)

例句(1)中的B 不是真的有钱,例句(2)中被批评的学生也不是什么“好货”,说话人之所以这样讲就是为了嘲笑或者讽刺,非常充分地表达了恨铁不成钢的情感。

二、语气副词“半天”的句法位置

(一)位于句首

(1)半天是你把我的铁欠拿走览,我硬绕是是寻也没寻见。(原来是你把我的铁锹拿走了,我找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找到。)

(2)半天是他们吃烧烤咧,我说咋览那么红火。(原来是他们在吃烧烤,我说怎么就那么热闹呢。)

位于句首的语气副词“半天”,主要用于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情绪,可以使其表达的主观意识更加显著。

(二)位于句中

(1)我的鞋半天叫你穿走览。(我的鞋原来是被你穿走了。)

(2)二愣孩他大伯半天去上海住什览。(二愣孩他大伯原来是迁居到上海了。)

位于句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所表达的主观感受略弱,不及位于句首时那样强烈,更多的是表示恍然大悟的语气,表达说话人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实情况,相当于“原来”的意思。[4]

(三)位于句尾

(1)这毛衣是给你挑的半天!

(2)玉黍棒子(玉米)是叫他偷走了半天!

灵丘方言口语中特有的易位现象之一,是将语气副词“半天”放在句末。[4]说话人急于把重要事实告诉别人,突显其讲话的目的,因此先陈述事实,最后再用“半天”一词补充惊讶的语气,更显得生动有力。

三、语气副词“半天”的共现表达

词类之间的共现表达,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5]在灵丘方言中,“半天”这一语气副词也可以和其他副词共现,但通常是把“半天”放在其他副词的前面,这是副词连用递相修饰的位序级次问题。[6]“半天”一词的位序级次高,所以要放在前面。“半天”这一语气副词与其他副词的共现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九种情况:

(一)“半天”+关联副词

(1)我感知你早就下班览,半天还在办公室咧。(我以为你已经下班了,原来你还在办公室呢。)

(2)半天就是你个贼子撇了俺们家的玉黍棒子。(原来就是你这个坏蛋偷了我家的玉米。)

(二)“半天”+时间副词

(1)半天才跟儿说话那个人就是白老师?(原来刚才说话的那个人就是白老师?)

(2)我说他咋览贵贱不接电话,半天总么儿不拿手机。(我说为什么打好几次电话他都没接,原来总是不拿手机。)

(三)“半天”+频率副词

(1)她脸黄卡卡的,半天不住些儿是个病。(她脸色蜡黄,原来经常生病。)

(2)他跟人一点礼貌没有,半天总么就这号儿的。(他对人没有礼貌,原来一直是这个样子的。)

(四)“半天”+范围副词

(1)人们都思谋他挣了那些些钱儿,半天永共不大点儿。(人们都以为他挣了很多钱,原来只有一点点。)

(2)我感知有人偷尖呀,半天全来览。(我以为有人不来了,原来大家都到了。)

(五)“半天”+程度副词

(1)这个橘子看哇光处处的挺不赖,半天过于酸。(这个橘子看上去光溜溜的挺好,原来味道特别酸。)

(2)他还试着这回考好览,半天稍微比上回强了不大点儿,唉。(他还感觉这次考好了,原来只是比上次稍微强了一点点。)

(六)“半天”+否定副词

(1)半天没人在家来,我白敲了半天门。(原来没有人在家,我白白敲了好长时间门。)

(2)一直思谋他挺好咧,半天不是个正气货。(一直以为他这个人不错,原来也不是个正经人。)

(七)“半天”+协同副词

(1)俩人寡顾拉呱咧,也不好好儿做作业,半天一团儿念书也不行。(两个人只顾聊天,不认真写作业,原来一块儿学习也不行。)

(2)孩们尽没在教室览,半天一齐去操场览。(孩子们都不在教室了,原来一起去操场了。)

(八)“半天”+重复副词

(1)我感知他不来览,半天又瞭见他览。(我以为他不来了,结果又看见他来了。)

(2)乃个人半天也是个灰猴。(那个人原来也不是个正经人。)

(九)“半天”+描摹性副词

(1)无怨你吃完就肚疼,半天囫囵吃览,也不说嚼嚼。(怪不得你吃完就肚子疼,原来是囫囵咽下去了,也不嚼一下。)

(2)我说乃伙人围那来做啥咧,半天是挨个儿喝啤酒咧。(我说那些人围在那里干什么呢,原来是轮流喝啤酒呢。)

齐春红教授的专著《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一书中提出以下八条判定语气副词的形式标准:1.只能充当状语,其后一般不能加“地”;2.在句子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常常既可以用在句首,又可以用在句中;3.后面都可以跟判断动词或肯定强调动词“是”;4.前面不能加“不”,后面可以加“不”;5.不能用“X不X”的形式重叠;6.能单独用在一个句子里作全句的状语或补语成分里的状语;7.一般不能用在是非问句中作状语的副词;8.“X+谓词”较少作定语。[7]在灵丘方言里,“半天”可视为典型的语气副词,因其符合以上关于语气副词的全部八条标准。

四、语气副词“半天”的语用功能

(一)连接功能

“半天”既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也具有一定的篇章语境功能,起到连接和调节语篇上下文的作用。[8]“半天”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语气副词,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从而达到使语篇连贯的目的。

1.连接两个及以上的分句,使之成为一个复句

(1)我说她咋半夜五更打电话吆喝哥哥赶紧回来,半天他嫂子肚疼的生孩呀。(表原因)

(2)那个后生可猫儿穿得挺时兴,天天装瞧的,半天他们家硬往死穷咧。(表转折)(那个小伙子经常穿得很时髦,每天很张扬,其实他家里特别贫穷。)

2.连接两个及以上的句子,使之组成一个句群

(1)他才睇顿过来览。儿子这两天子半夜也不睡,不知作反啥咧。半天是和小对象微信拉呱儿咧。(他刚明白过来,儿子这些天半夜不睡觉,不知道在干什么,原来是和小女友微信聊天呢。)

(2)打了好几个电话,她都不接。发了好几条微信,她也不回。半天她那会儿洗澡咧没看手机。

3.连接几个意义相关的自然段,使之组成一个篇章[9]

他和媳妇儿拉呱儿,人家屁股也不待约他。

他下地做营生什览,媳妇儿也不和他一团儿去。

他给饭做熟览,央求媳妇儿,人也不吃。

他给电视闹开,媳妇儿也不和他看。

半天媳妇儿还和他憋着气咧。

(他和媳妇儿说话,人家根本不搭理他。

他去地里干农活,媳妇儿也不和他一块儿去。

他做好饭,说好话哄媳妇儿,人家也不吃。

他打开电视,媳妇儿也不和他一起看。

原来是因为媳妇儿心里还在跟他生气。)

(二)评价功能

所谓评价,是说话者在其语言篇章中所体现的自身的观点和评判。[10]语气副词“半天”具有评价的作用,可以突显说话者的主观意识,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1)三毛蛋半天去广东做买卖什览。(没想到三毛蛋是到广东做生意去了。)

(2)他爹半天是个包工头子。(他父亲原来是个做工程的小老板呢。)

上述两个例句均表明,事实与说话者所想的情况大不一样,借助于“半天”这个语气副词,表达了一种诧异和出乎意料之外的态度。

(三)预设功能

预设指的是通过语境可以体会到的前提条件,或者言语交际双方都已知的常识,它不在话语的表面显现,只包含在语境中。

从语用学的观点来看,预设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其一,信息是话语交流的双方都知道的;其二,和语境关系密切。[11]预设通常是由语篇中一些特殊的词汇引起的,这些词汇通常被称作预设触发语。

常用的预设触发语有动词型、副词型、代词型、修饰型、限定型等主要类型。灵丘方言中的“半天”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副词型预设触发语。

(1)唉,这人半天是个谝谝货。(唉,这个人原来是个吹牛的家伙。)

[预设: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人很实在。]

(2)半天今儿个的营生更往死难做咧。(原来今天的任务难度更大。)

[预设:昨天的任务不容易完成。]

(四)焦点突显功能

会话语篇表达的中心可以称之为焦点,是说话者所传达出的信息中最重要的内容。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常不会把已知的信息作为关注的重点,因而会话焦点往往集中在未知的信息内容上。[11]

焦点突显是现代汉语会话中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之一。常规焦点比较容易把握,而反差焦点所表达的信息内容通常已经在语境中被直接或间接导入,所表达的信息往往难以被理解,有必要通过一种标记性的方式来强调,即焦点突显。灵丘方言中“半天”这个语气副词的语法作用之一就是焦点突显。

(1)半天是李老三把那本书拿走了览。(“半天”一词用以突显“李老三”,而不是其他人)

(2)你买的半天是二大肚他们家的豆腐干子。(“半天”一词用以突显“二大肚他们家的”,而不是别人家的)

五、语气副词“半天”的演变历程

“半天”一词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释义是:副词,原来;表示发觉先前不知道的情况,带有恍然醒悟的意思(晋语)。[12]但是,从本文前面部分所述内容可以看出,“半天”在灵丘方言中表现出的语气实际上要比《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的释义更为丰富。那么,这一现象究竟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

“半”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是: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13]由此可知,古人以为一切较大物体均可分为两个部分。“天”属于较大物体之列,因此也可以两分。“半天”一词在汉代已形成定式,表示“半边天”的含义,作为物体名词。最早出现在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中,充当句子的宾语。如:

(1)杓云如绳者,居前亘天,其半半天。(司马迁《史记》)

(2)元光、元狩,蚩尤之旗再见,长则半天。(司马迁《史记》)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半天”一词有了“半空中”的意思,可以作为句子中的宾语,用以表示空间;另外,还引申出了“半空中的”的含义,可作为句子中的定语,和“半边天”的含义共存。如:

(1)令元之乘骑随后,飞举甚速,常在半天,西南行,不知里数,山河逾远,欻然下地,已至和神国。(牛僧孺《玄怪录·古元之》)

(2)系飞帆于半天,泛渌水于遥海。(李白《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

(3)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敲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李延寿《南史·刘怀珍传附刘訏传》)

宋、元、明时期,“半天”一词表达“半空中的”这一义项渐趋消失,演变为单纯用于表示“半空中”的含义。如:

(1)相逢相见呵呵笑,屈指抬头月半天。(普济《五灯会元》)

(2)此时约有三更时候,半天中月明如昼。(吴承恩《西游记》)

(3)厅前立着许多公吏人等,看见半天里落下一个黑大汉来,众皆吃惊。(施耐庵《水浒传》)

明代有“日头半天”之说。太阳升到半空,为正午或近正午,约白天的一半,即为“日头半天”。此说法在明代《金瓶梅》中多次出现,例如:

(1)且说潘金莲怎肯斋戒,陪伴西门庆睡到日头半天,还不起来。

(2)别人睡到日头半天还未起,你老早在堂前转了。

(3)正是龙斗虎争,苦了小獐。各处门户,日头半天老早关了。

所谓“日头半天”,就是指太阳在半空中。太阳升高至中天位置,说明时间大约到了正午前后,也就是白昼的一半左右。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判断和认识。

清代时期,“半天”一词不仅有“日头半天”的空间含义,还演变出了“白天的一半”和“很长时间”的时间含义,而且使用率渐趋频繁。这反映了人们的认知角度从空间范畴到时间范畴的发展。如:

(1)到了茌平,老爷不是还有事去呢么,为甚么又耽搁半天的路程呢?(文康《儿女英雄传》)

(2)我此刻就替你去找一位,明天上半天把事办好回来,你再去见王道台。(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3)人瑞道:“你们铺盖真做得快,半天工夫,就齐了吗?”(刘鹗《老残游记》)

众所周知,“半天”一词关于“白天的一半”是一个客观的时间量。超过“半天”这个量,就会让人觉得时间很久长。渐渐地,“半天”的含义就愈加模糊,演变成为一个主观的时间量,用以表达“很长时间”的意思。如:

(1)如今听了他的话,不禁动了垂涎之思,坐在那里半天不言语。(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2)凤姐恐怕落人的褒贬,连忙爬起来,说道:“你们做什么呢,去了这半天?”(曹雪芹《红楼梦》)

(3)十三妹纳了半天的闷儿,忽然明白了。(文康《儿女英雄传》)

后来,“半天”一词越来越多地用于表示虚指,并且常常和动词关联使用。如:

(1)贾母还坐了半天,然后扶了珍珠回去了,王夫人等跟着过来。(曹雪芹《红楼梦》)

(2)丁言志在腰里摸了半天,摸出二十个铜钱来,放在花梨桌上。(吴敬梓《儒林外史》)

(3)方才为这一个毛丫头的事,商议了半天,正经勾当,我的烟还没吃好。(刘鹗《老残游记》)

时至现当代,“动词+半天”这种用法在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如:

(1)徐自强又去扒摸了半天箱子,居然把衣服都找齐了,端端正正放在旗袍上面,便在沙发的那一头坐下了,燃起一枝香烟来。(茅盾《虹》)

(2)他当时在信箱里拿到鸿渐来信,以为邮差寄错了,但地址明明是自己的,好奇拆开一看,莫名其妙,想了半天,快活得跳起来。(钱钟书《围城》)

(3)我说刚才老不见你,闹了半天跑这来了。(许多《矿山传奇》)

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不难发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少用“半天”作语气副词,而是经常将“动词+半天”搭配在一起作固定构式。如:折腾了半天、犹豫了半天、说了半天、等了半天、想了半天、闹了半天等。该构式在运用时逐渐词汇化,为词义转化奠定了基础。[14]

上述例子中最常见的是“闹了半天”,其含义比较单一,结构也比较固定。“闹”字具有多种含义,既可以表示“哭闹”“吵闹”等,如:“那个小娃娃闹了半天,没完没了的,太烦了。”还可以表示“折腾”,例如:“小姑娘自从联系了一个外省的男网友后,就被人家迷住了,连面都没见过,就和父母闹了半天非要嫁给他。”“闹了半天”,其实就是“折腾了很久”。“闹了半天”,到头来却是一场空,而且效果还不如不闹。于是,“闹”字逐渐淡化。随着民众的广泛使用和时间的推移,“闹了半天”逐渐演变为“半天”,成为一个表示“原来、结果”的语气副词。

在灵丘方言中,也有“动词+半天”的构式。例如:“我端详了半天,才认出他是我十来年没见过面的老同学。”这句话的意思与“半天他是我十来年没见过面的老同学。”所表达的意思毫无差异,但说起来却较为繁琐。又如,“跟他拉呱了半天,才发现他就会吹牛,十句话有九句是假的。”这句话的意思与“半天他尽说假话”所表达的意思一模一样,但说起来却费力得多。灵丘方言中,“闹了半天”这种说法也很常见。例如:“闹了半天,校长是你舅舅?”再如:“闹了半天,咱俩说两岔去了(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由这些例句可以看出,“动词+半天”这一构式演变而成的省略用法,特别是“闹了半天”被“半天”二字取代,就形成了“半天”这一语气副词,并得以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逐步定型,语义也逐步固化,最后演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语气副词。[14]

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是由较不虚化的语法要素向较虚化的语法要素逐渐转化而成的。在词义虚化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语境的作用,使“半天”一词将言语形式的语义吸纳到自身的词汇意义中,进而使自身的词汇意义得到泛化和扩展。所以,语境是“半天”一词词义虚化的主要因素,而人脑的重新分析和类推则为其吸纳语境意义提供了强大的认知动能。

猜你喜欢
媳妇儿例句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男猫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你有20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