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开发与有效实施策略

2024-05-09 23:45河源理工学校廖映新
广东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劳动中职技能

文/河源理工学校 廖映新 苏 群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以构建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体系。对此,各地中职学校组织研学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为开展中职学校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

一、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概念

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这门课程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旨在通过实践性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使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职劳动教育课的内容非常注重实践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成长,能够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劳动教育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劳动教育”或“劳动技能教育”,备受世界各国重视。通过对国际劳动教育文献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各国劳动教育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一些差异。这两种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共性。

从课程内容上看,它们都侧重于技能与实践的培养,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其次,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强大的系统性;此外,两者都倾向于整合各个学科,强调综合性教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这种劳动教育制度通常是延续性的,与终身教育紧密相关,旨在确保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受益。然而,不同国家的劳动教育目标略有不同。例如,德国的劳动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未来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基本工作能力;英国的劳动教育更加侧重于科技领域,设置了“设计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旨在培养全面的人才,培养智力、思考、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社会层面:在推动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劳动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贬低。部分人将劳动仅仅视为低级的体力工作,并认为只有通过劳动才应该获得相应的金钱奖励。这种观念将劳动教育狭窄地定义为单纯的劳动或体力工作。同时,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对其认可度也不高。中职学校因其独特性质而在社会中居于相对劣势地位,其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学业表现和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在就业领域的待遇与一般工人相当,导致中职学生的技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技术劳动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校层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劳动教育地位相对边缘,一定程度地呈现出不够完善的状况。当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资源相对匮乏,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有限、教材不足以及劳动教育理论体系的不够健全,学校的设备和场所等方面的不足、师资力量的匮乏,很多学校缺乏经过专业培训的劳动教育教师等。通常情况下,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的活动以及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都由班主任负责,这容易导致教育评价和考核体系的不健全。

家庭层面:家庭中的劳动教育被忽视,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子女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不重视。很多家长将工作和教育混淆,过度强调子女的学习,有些甚至溺爱子女,认为他们不需要参与家务活,只需要读好书就行。因此,通常家庭中的家务活都由家长来承担,很少有机会让子女参与,这导致了子女的自理能力、劳动意识较差。

学生层面:一些学生通过“抖音”和“网络平台”等手段快速获得经济回报,导致他们在职业态度、职业观念、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存在严重偏差。一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持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没有充分重视自己的工作成果。这也导致了中职学生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不足、缺乏工作责任感、劳动技能水平不高、劳动实践经验不足、职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三、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开发的意义

首先,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提高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其次,实践课程提供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如机械维修、电子制造、建筑工程等,使学生掌握所需的实际工作技能,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再次,中职学校及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项目和任务,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任务,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此外,实践课程还提供了有关不同行业和职业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更明智地选择职业方向。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充分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等重要问题,通过成功完成各类实践项目,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职业自尊感,为职业规划和未来工作挑战做好准备。

四、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发与有效实施策略

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指引下,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许多中职学校进行了系统而有机的教育,这涵盖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多个方面,部分学校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中,并将日常劳动与劳动精神、个人劳动与集团劳动相融合,同时将家庭与学校、生活与职业、生产与服务等多个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理念,中职学校应构建一套中职劳动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将个人劳动与集体劳动、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紧密结合。

(一)促进日常劳动与劳动精神相结合

劳动精神是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和勤奋付出的精神状态,是种价值观,是人们对劳动的认同和价值的追求。劳动精神不仅是积极的心态,更是行动力和动力源泉,代表了对劳动的热爱、崇尚和尊重,以及在劳动中培养出的理念、态度和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具有光荣性、自觉性、时代性、普遍性、广泛性、奉献性和自我实现性等特点。

中职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家庭等日常劳动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校选择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种植、施肥、浇水、除草等一系列农耕活动。学校邀请当地的农民代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农耕经验和劳动精神,向学生讲述自己在日常劳动中的坚持、耐心以及对丰收的渴望,让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活动后学校通过小组讨论、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分享劳动的感悟和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农耕等日常劳动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这类活动,学校成功地将日常劳动与劳动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实践中深刻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勤劳务实的劳动态度,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个人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

良好的个体素养为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学生个人劳动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集体劳动的结果,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如何将自己的技能、努力与团队的共同目标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实现最佳劳动结果。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发也侧重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个体劳动与集体责任有效结合。

在促进个人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方面,学校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以实施环境育人,有益于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以教室和宿舍的卫生劳动为基础,引入个人轮值制和集体分工制,可以规范个人内务卫生的要求和考核标准。通过集体检查和评比,由各个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同时鼓励他们在个人劳动成果表现优秀的情况下,共同申报集体文明班级和星级宿舍,通过班集体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干净且舒适的宿舍环境。

(三)促进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相结合

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家庭和学校为载体共同开展实践劳动教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这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反而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在劳动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能拉近子女和父母间的距离。

家庭劳动,特指家务劳动,是家庭成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无偿从事的劳动,包括洗衣做饭、购买日用品、清洁卫生、照顾老人等。中职学校鼓励和组织学生经常参与适度的家庭劳动,也可通过节假日联合家庭教育开展各项“劳动主题”活动,联合家长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家务活动。学生在劳动中记录或录制他们将参与的家务活动内容、过程和收获,并上传到实践课程的平台进行分享。

学校劳动方面,学校根据日常劳动安排一系列的环境整治、校园美化、环保回收等劳动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项目。学校邀请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关劳动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校内兼职工作,以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在每项劳动项目结束后,学校组织经验交流会、展示会等,鼓励学生分享在家庭和学校劳动中的各项成果,让学生收获劳动的喜悦。活动后学校为表现突出的、平台分享劳动项目多的学生开展评价评估,并颁发鼓励证书,充分肯定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付出。

通过家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劳动中获得了丰富的劳动实践经验,其劳动精神、责任感、安全感、自豪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了培养。

(四)促进生存劳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生存劳动与职业技能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掌握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还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将生存劳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生活技能,还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例如,一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在学校的餐厅或食堂的见习、实践了解食材的采购和作业流程。他们可以学习如何选择新鲜的食材、储存和处理各种食材。学生通过在烹饪项目中的合作以及服务时段的管理,培养关键的职业技能、工匠精神和解决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厨艺创新思维和能力,也必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宝贵技能。

(五)促进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相结合

中职学校劳动实践课程应侧重将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志愿服务奉献精神,从利己走向利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通过正面的劳动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还激励学生积极回馈社会。

生产劳动即创造财富和价值的活劳动。本质上都是在劳动过程全面提供技术条件和物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劳动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的直接联系,促进劳动和生产的社会结合。生产性劳动包括建筑、安装、装修、制造、环卫以及手工业等。服务性劳动包括常用电器的维修、缝纫、编织、刺绣、理发、烹饪等服务性劳动和植树造林、为社会服务等公益劳动。同时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发挥各组织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中职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建立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工作坊等实际职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创业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和管理能力等,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和社会服务质量。

综上,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发与有效实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学生、家庭、学校、社会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五个相结合”内容,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职学校职业特色的“幸福手套”劳动教育模式,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劳动中职技能
高级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