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体的历史重现眼前

2024-05-09 08:46刘阳
中国收藏 2024年4期
关键词:原片老照片藏品

刘阳

刘 阳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副会长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15岁开始陆续整理圆明园流散文物资料,将圆明园老照片当作自己的研究重点。2021年,出版《北京中轴百年影像》,用700余张珍贵的高清照片、四张全景接片照揭开了北京中轴线百年历史沿革的神秘面纱。

我对老照片的兴趣大约始于小学四年级。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爷爷订阅了一本叫《燕都》的杂志,内容专门讲述老北京故事,上面会刊登一些老照片。在翻看老照片的过程中,我发现旧时的北京与现在完全不同,很多已经消失的城门、牌楼和街巷只能在老照片中找到。作为北京孩子,家乡原有的模样非常吸引我,也因此,我对老照片萌发了兴趣。

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老北京的影像资料。当然,还在读小学的我还没有意识去买老照片,只是发现哪本杂志上有我想要的内容,就收藏起来。

2000 年左右互联网兴起,我时常通过网络论坛和社交软件,与一些老照片爱好者进行交流。一些网友会把他们手中的老照片电子版发到网上,大家一起欣赏和研究。但我发现,这些照片的清晰度不够,许多细节无法看清。看老照片,一定要看细节,并且一定要寻找到不同年代的影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某个建筑在不同年代的变化,大约消失于什么时候。将这些变化整合起来,就能形成一部城市变迁史。然而,如果手中没有原片,这种对比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我在这时意识到老照片原片是具有收藏价值的。

刚开始,我只能在旧物市场上购买一些便宜的照片。那会喜欢按“堆儿”买,六毛、八毛、一块二……凑上20元,能买一堆走。工作以后有了稳定收入,我购买的藏品质量开始提高,也算正式开始了老照片收藏之路。后来老照片走进拍场,那些尺寸大、清晰度高、成套成册的外国摄影师拍摄的原片成为我收藏的重点。

与其他收藏品不同,老照片一直以来其实是没有严格价格标准的。拿时下年轻人喜爱的球星卡来说,它是有国际标准的,经过权威公司评级后其价值能得到圈内人士广泛认可。再如书画,经过30多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历练,某位艺术家的某个题材、某种尺幅的价格几何早已深入人心。而老照片在过去被认为是可以随意印刷复制的,因此其价值难以准确衡量。

20世纪初的永定门

现在的永定门

收藏一张老照片,价格常常因人而异,有人注重内容,有人追求摄影师的名头,还有人在意拍摄年代。如果一张老照片中的建筑已经消失,并且市面上没有其他相同内容,其身价一定不菲;但如果一张比它早50年的照片,拍的只是常见的前门楼子,价格也不会很高。

所以,玩老照片一定要另辟蹊径,关注别人没关注的领域和内容,那才有可能玩出门道儿。我从七八年前开始接触立体照片,这让我的收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9年,我曾在美国见过立体照片,没觉得它有什么特殊。当时认为的立体照片,就是同一场景拍成“双片”,没体会到其奇妙之处。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对方没有给我提供立体照片观片器。有一次,我从拍卖会上买到了百年前的观片器,再看立体照片,所谓“立体”的效果才显现出来。这种效果能让观看者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了照片中的空间,片中人物就在你眼前。

在对立体照片兴趣大增的同时,我发现国内玩立体照片的人其实非常少,即便在老照片收藏圈中,真正了解它的人也不多。其实,立体照片的流行不比普通照片晚。目前公认的世界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839年,而仅仅11年后的1850年就有了立体照片。但由于观片器与立体相机的发明并未同步,因此当时还不算普及。直到1855年,在英国万国博览会上,立体照片开始风靡世界。此后30年间,英国中产家庭都拥有一至两台观片器,立体照片年产量能达到100万张。

1900年的祈谷坛及祈年殿,此时的祈谷坛已经杂草丛生。

1900年御花园天一门前的铜鼎炉。

1901年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利卡尔顿站在景山万春亭由南向北俯拍的中轴线北段,此时的地安门已经被毁。

为什么立体照片能迅速流行?普通照片的记录功能更强,而立体照片则具有了娱乐性。在当时的中国家庭,拥有一架普通相机都很难想象,立体相机更是天方夜谭。而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立体照片,让我们可以回到100多年前的中国,其呈现效果比普通照片更为鲜活。这次立体照片的流行一直到摄像机诞生才结束。

在收藏立体照片的同时,我一直在想自己能否拍摄立体照片?立体照片能否用数码相机完成?近些年网络直播非常流行,主播常常把好几个手机支在一个架子上,这给了我启发。我先买了两台索尼黑卡相机,与直播用的相机架经过改造做成一台立体相机,再调整好人眼视觉的视距,只要保证同步快门,立体照片就诞生了。我用观片器观看自己拍摄的立体照片,效果还是不错的。

因为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立体照片的专著,我正计划把我收集的藏品整理出版。我还计划制作一批观片器,随书送给读者,让这本书真正变得立体。书中以今昔对比的形式,让大家了解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我始终认为,收藏不仅仅只满足个人兴趣,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藏品为社会服务。收藏界有一个问题,不管什么门类,都有自己的小圈子,但圈外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为什么玩。其实每一项收藏都可以与社会分享,因为每一件藏品都是历史的见证。希望我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老照片的魅力,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作出一份贡献。

從祈年门门洞望祈谷坛和祈年殿。

天一门前的铜鼎炉现状。

站在万春亭北望寿皇殿、钟鼓楼。

猜你喜欢
原片老照片藏品
转换性使用在短视频解说著作权中的应用研究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一种太阳能光伏玻璃深加工连线工艺探讨
汽车前风窗玻璃光畸变问题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案
罗妍妍藏品欣赏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