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斋”收藏缘何受市场追捧

2024-05-09 14:14张侃侃
中国收藏 2024年4期
关键词:苏富比张学良珍藏

张侃侃

提起“ 定远斋”,收藏界会立刻联想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张学良,他是民国时期收藏界久负盛名的“四公子”之一,被誉为“公子收藏家”。其雅好金石书画艺术品收藏,而且善于品鉴,尤其是在古代书画作品鉴定方面颇具眼力。

近3 0年来,不少“定远斋”旧藏书画精品现身市场,引发各路藏家追逐。“嗜书画如饮食”的张学良藏品跨越宋元明清及近代,大多出自名门,阵容整齐且自成体系。因此,每有张学良旧藏书画释出,总能成为一时热话并创下佳绩。

青年张学良

轰动业界的“世纪之拍”

19 94年4月10日下午3时,在台北新光美术馆二楼,来自中国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的收藏家、古董商汇聚一堂,因为苏富比即将在此举行“定远斋中国书画珍藏”拍卖会。他们为此已经翘首等待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不仅因为这是苏富比进入亚洲市场后首次为一位私人藏家举行专场拍卖会,更因为这位“定远斋”主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张学良先生。

拍卖当天,座无虚席,海内外藏家争相竞标,盛况空前。全场拍品共有古代及近现代书画作品207件(套),立轴、手卷、册页、成扇和扇面等无所不有。其中古代书画作品共16 0余件,逾总数6 0 %。这些书画精品多出自明代“吴门画派”及其他明清书画家、文人学者、收藏家等,当中不乏师生、父子、祖孙等成系列的作品,形成了极为鲜明的收藏特色。

此次上拍的古代书画作品中,带有“武英殿宝”或“乾隆御览之宝”等内廷印章的作品有九件。据苏富比在《“定远斋”中国书画珍藏特辑》图录中的介绍,此次除明清作品外,最为瞩目的是有8 0 0多年历史、出自宋朝御用画家谢元的一幅设色绢本手卷《桃花》,其两端有“乾隆内府旧藏”印记,证明该手卷一直由内宫庋藏。其余八件则均为带有“乾隆御览之宝”印章的折扇。

最终,整场拍卖的总成交额高达1. 32 89亿新台币,谢元《桃花》以超出估价三倍的价格——1 6 5 5万新台币落槌,领衔全场。此次拍卖中诞生了当时华人艺术品拍卖的诸多纪录,例如所有拍品尽数拍出,实现了1 0 0 %成交;成交价超过10 0万台币的拍品达29件,占1 4 % ;成交价超过估价的约占6 0 %,超过的比例之高为历次拍卖会所罕见。如明代王宠一件行书估价5 0万至7 0万新台币,成交价3 7 9万新台币;宋代谢元《桃花》估价3 0 0万至5 0 0万新台币,成交价达16 5 5万新台币;赵之谦水墨花卉估价1 2万至1 5万新台币,成交价14 8万新台币,超出十余倍。

张大千的1 8 幅作品掀起了这场拍卖的高潮,当中11幅拍品成交价超过10 0万新台币。《湖山清舟》估价12 0万至150万新台币,成交价达1 0 5 0万新台币;《水竹幽居》和《秋声图》也分别以520万、390万新台币分列第二、第三名。

此次专场中的伪赝作品占全部拍品的比例极小,可以看出张学良书画收藏的品位和鉴赏功力。这些藏品多是张学良早年购进,在中国收藏史上极为罕见。这场“定远斋藏中国书画”专拍也成了轰动业界的“世纪之拍”,至今犹为收藏家和拍卖业人士所津津乐道。

宋 谢元《桃花》(局部)苏富比1994年台北“定远斋”专场拍品

明 沈周《春风送寒》扇面苏富比1994年台北“定远斋”专场拍品

内地屡有旧藏精品浮出

在苏富比推出“定远斋”专场拍卖后的2 0 年间,中国内地拍场也曾有一些张学良旧藏书画作品浮出水面,为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增添了不少看点。

例如2 0 1 1年,在张学良诞辰110周年之际,北京匡时拍卖于秋拍中推出了“定远遗珍——张学良藏古代书画专场”,在台北苏富比专拍的基础上再度搜罗力作,对张学良“定远斋收藏”查漏补缺。此次专场拍卖汇集了王绂、王原祁、王榖祥、宋懋晋、王穉登、钱榖、张灵等明清书画家佳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钱榖的《钟馗移家图》。钱榖画作传世不多而人物画尤少,此作品是以宋代龚开的《钟馗移家图》(今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为原稿所绘。作品经周天球题引首,黄姬水、张凤翼、王穉登、王世懋等题跋,王世贞、汪士元递藏,后入张学良之手,珍贵难得。此作当时以逾2 0 0万元成交,之后又于2 019 年在西泠拍卖拍出483万元。

2 016 年,张学良旧藏王翚《江山卧游图》巨卷现身于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画中呈现的虽然是山水,但所绘人物众多,从头至尾共计65人,在山水手卷之中甚为罕见。作品上还带有诸多鉴藏印,其中,“张学良”“毅盦”“ 霖之子”“ 临溟张氏珍藏”均为张学良的印鉴。以时间先后为序,本卷约为王掞、景其浚、潘顺之、金傳声、张度、沈维裕、沈树镛、杨寿枢、张学良先后递藏,流传有绪。卷后还留有张大千耄耋之年的题跋,记述其三见此卷的经过。此作最终以4 2 0 0万元成交。

其实,这些只是张学良“定远斋”珍藏的冰山一角,其藏品品质高且数量可观,又寄托着张学良本人的审美趣味,见证着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不凡收藏历程。

耳濡目染炼就一双慧眼

张学良对金石书画的兴致,源自青少年时期金梁、白永贞等几位老师的影响。这几位老师学养丰厚,在金石书画方面造诣颇深。受老师们耳濡目染的熏陶,张学良不仅临池做古篆籀,而且对金石书画渐渐地着了迷。年轻时的张学良曾经过着挥金如土的日子,对于喜欢的藏品,他不惜花费重金购买。

张学良的古代书画收藏始于2 0世纪2 0年代初期。他在主持军政之余,经常到京津地区的书画店和古董商铺“ 寻宝”。1 9 2 4 年秋,他在天津一家旧书店的故纸堆中发现一轴古画。因年代久远,画面上一片污垢,但依稀可见所画的是一松一枫,树下有一老者,手提竹篮。其运笔娴熟、下笔洗练、笔墨精湛,虽然画上并未署名,但张学良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其应是名家之作。店主当时可能并不认识张学良,但看他对此画观赏细致、爱不释手,且有购买意愿,于是开出高价。张学良没有跟店主讨价还价,他二话不说,毅然重金买下。后来,他邀请天津一位知名的书画鉴赏家帮忙鉴定,发现此画作竟然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真迹,堪称国宝。

从此之后,张学良的书画收藏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天津《益世报》主笔王益知在《张学良外纪》中记述道:“张学良鉴别金石书画真伪,眼力绝佳。用赝品施其欺骗故技,是蒙混不过的。1927年张学良决定撤兵关外的时候,他在保定驻扎。有一天他和随从们到古董店浏览,店主看到这班贵客来临,将密室里深藏的宝货,罗列面前。黑暗中,五光十色,耳目为眩。张学良买得一座镂金塔,高有尺余,满刻梵文,论价不过7 0万。若在北京厂肆(即琉璃厂),不必说买,听也未曾听过,选择之精,可见一斑。”

据从19 2 9年开始给张学良当了八年内差的赵吉春记述:“对于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张学良有着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在沈阳执政时期,他已经开始从各种渠道不惜重金购买古画。紧挨着他办公室的那间储藏室,主要就是用来收藏古画。每得佳画,欣喜若狂,简直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有时甚至独自在画室流连到半夜。”根据赵吉春的记述可知,张学良收藏的古画多为山水画,其中以松竹梅鹤为题材的为数较多,他在沈阳时经常伺候张学良入储藏室观画,得以一饱眼福。“每临观赏之时,张将军都先轻手徐徐将画展平,再细细玩味。”

对张学良的书画收藏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他的两位好友、结拜兄弟胡若愚和周大文。胡若愚曾任张学良副官,是张学良主政期间信任的得力助手。周大文是张学良早年的结拜兄弟,不仅擅长书画鉴赏,在京剧和烹饪方面也颇有造诣。胡若愚、周大文虽然在当时的收藏界名气不算很大,但二人的眼光颇为精准,书画鉴赏水平非同一般。两人根据张学良喜欢明史的特点,帮他逐步确定了以明清书画和明清名人墨迹为主的收藏体系,建立独具特色的系列收藏。收藏反过来又对张学良研究明史提供了很大帮助。

名贵珍藏化作过眼云烟

张学良的藏品大多是他在东北与北平主政时期购进的,其中涉及书画、文玩、古籍和缂丝等各个方面的文物。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湖社月刊》曾作报道:“ 张汉卿主任,近于旧画搜罗甚富,尤注重于文沈唐仇四家,兼及清四家,一般收藏家多愿割爱,于新画亦极力提倡,本社会员,亦有为其所赏而命画者。”

在著名鉴藏家张伯驹编著的《春游社琐谈》中,由单庆麟撰写的《张学良所藏书画目录》一文记载:

张学良将军嗜书画,在掌东北军政任内搜集颇多,“九一八”变起仓卒,其所积蓄书画在沈阳部分陷入敌手。日人投降后,余自渝返乡,于沈阳冷摊购得油印书画目录一册。……目中罗列张氏藏品二百四十一种,六百三十三件,末附汤玉麟所藏十件,都凡六百四十三件。其煊赫有名之迹有王献之《舍内帖》、小李将军《海市图》、董源《山水卷》、郭熙《寒林图》、宋徽宗《敕书》、米元章《云山图》,下至元明清(诸大家如)赵松雪、钱舜举、吴仲圭、王叔明、文(征明)、沈(周)、唐(伯虎)、仇(英)、四王、吴恽、石涛、八大之品俱备。顾所收殊杂,若慈禧、光绪以致东瀛画人横山大观、中村不折等作品亦入箧中。

单庆麟还记述说,他在沈阳友人处曾见到过张氏原藏的仇英、恽寿平、王翚等轴卷。在北京经周大文、胡若愚为张学良所收书画多系精品,内有元张子正《折枝桃花》卷最为名贵。

张学良给自己的书画庋藏处取名“定远斋”。后人曾对“定远斋”作过多种解释,多数人认为是表示斋主“志向高远”之意,也有向东汉“定远侯”班超学习或自比之意。与那些“存莫之夺,殁则以殉”的收藏者不同,张学良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早在2 0世纪30年代,他曾将自家同泽馆内多年收藏的书画精品在东三省博物馆(现沈阳故宫博物院)陈列展出。为了赈济灾民,张学良还把自己的珍藏拿出来拍卖,善款全部捐给灾区。遗憾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他在沈阳旧居定远齋的珍藏被日军洗劫一空。入驻北京后,张学良不改初衷,繁忙工作之余,仍然醉心于书画收藏。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开始了辗转流迁的幽禁岁月。尽管生活颠沛流离,那些他心爱的书画藏品一直陪伴在他左右,为他孤寂的幽禁生活平添了许多快乐。晚年他将自己毕生的珍藏全部拍卖,所得善款除了安享晚年生活外,其余捐给了慈善事业。

猜你喜欢
苏富比张学良珍藏
相隔近20年的重逢:“你来的每一封信我都好好珍藏”
永远的珍藏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心中珍藏你的爱
张学良: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
杰·凯的十大珍藏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