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化瘀汤联合化疗对胰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2024-05-09 07:21马红闫弘颖杨晓杰祁颖
大医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癌胚抗原胰腺癌化疗

马红 闫弘颖 杨晓杰 祁颖

作者简介:马红,大学本科,副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临床中药学。

通信作者:祁颖,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的中医诊疗。E-mail:940897021@qq.com

【摘要】目的 分析温脾化瘀汤联合化疗对胰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赤峰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41例)和观察组(采用温脾化瘀汤联合常规化疗,41例)。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远期生活质量、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后1年存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降低,卡氏生活质量量表(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温脾化瘀汤可缓解胰腺癌患者病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温脾化瘀汤;化疗;胰腺癌;癌胚抗原

【中图分类号】R7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5.002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5.007

胰腺癌是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组织及腺泡细胞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隐匿性较高,患者在早期普遍无明显症状,因此当患者出现腹痛、黄疸、消瘦、乏力等症状就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导致预后较差[1]。外科手术配合化疗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方法,但长期化疗在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的同时,还存在较高的骨髓抑制、慢性心肌病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姜峰等[3]研究发现,应用中医治疗可减少放化疗毒性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将胰腺癌纳入“伏梁”“积聚”范畴,虽病位在胰,实系肝脾,肝气郁结而生瘀、毒,脾失运化所致湿、热,以上毒邪交结愈甚,因此健脾化瘀成为肝郁脾虚证胰腺癌的治疗重点[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温脾化瘀汤联合化疗对胰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赤峰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0.93±6.81)岁;病程1~6个月,平均病程(3.87±1.04)个月;病变部位:胰头11例,胰体17例,全胰13例;临床分期[5]:Ⅲ期25例,Ⅳ期1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1.37±6.45)岁;病程1~7个月,平均病程(4.56±1.13)个月;病变部位:胰头12例,胰体13例,全胰16例;临床分期:Ⅲ期23例,Ⅳ期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赤峰市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⑴符合《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5]中胰腺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⑵符合肝郁脾虚证的诊断标准[6],主癥:腰、腹及背部疼痛、消瘦、黄疸;次症:腹胀腹泻、食少纳呆、呃逆呕吐、疲乏无力;舌脉象:舌质黯淡、舌苔白腻、脉弦细;⑶年龄≥18岁;⑷预计存活时间>3个月;⑸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进行化疗。排除标准:⑴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⑵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肿瘤细胞发生远处转移;⑶继发性胰腺癌;⑷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⑸对本研究所用化疗药物或中药过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静脉滴注盐酸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04,规格:0.2 g),每次1 000 mg/m2、1次/d,连用3周,休息1周,每4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脾化瘀汤,方剂组成:黄芪、生晒参各30 g,桃仁、桂枝、鹿角胶各15 g,制附片、红花、干姜、陈皮、当归各10 g,甘草 20 g,上述药物加入500 mL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40 min煮至300 mL,分为2剂,每剂150 mL,早晚各温服1剂(方中所有药材均由赤峰市肿瘤医院中药房提供,医院煎药室代煎)。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 d后,观察并评估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⑴疾病缓解情况。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病灶与临床相关症状消失且保持1个月;部分缓解:临床相关症状明显减轻,肿瘤病灶体积减少≥50%但未完全消失,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未持续变化且保持1个月;稳定:临床相关症状无明显改善,肿瘤病灶体积减少<50%或增长<20%,治疗后肿瘤病灶体积未持续变化且保持1个月;进展:临床相关症状加重,肿瘤病灶体积增长≥20%或出现新病灶。 ⑵中医证候积分及远期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黄疸、腹痛腹胀、食少纳呆,各项症状分值0~4分,分数越高提示相关症状越严重;比较两组患者卡氏生活质量量表(KPS)评分[7],包括生活自理(≥71~100分)、生活半自理(≥50~<71分)、生活需要别人帮助(<50分) 3 个等级,分值越高提示健康状况越好。 ⑶肿瘤标志物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3 mL,使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转速、5 cm半径,离心10 min,取血清,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 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⑸治疗后1年存活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方法包括门诊、病历查询、电话回访等,随访时间截止至2023年10月,统计两组患者存活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稳定 进展

观察组 41 7(17.07) 26(63.41)   7(17.07) 1(2.44)

对照组 41   2(4.88) 18(43.90) 17(41.46) 4(9.76)

Z值 10.030

P值 <0.05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KP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x)

组别 例数 CEA(ng/mL) CA199(U/m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1 88.45±3.64 68.43±2.17a 231.62±4.87 181.46±4.37a

对照组 41 89.37±3.15 73.65±3.58a 230.84±4.33 184.33±4.59a

t值 1.224 7.984 0.766 2.900

P值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CEA:癌胚抗原;CA199:糖类抗原199。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20%)低于对照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 胃肠道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总发生

观察组 41 1(2.44) 1(2.44) 2(4.88) 1(2.44)   5(12.20)

对照组 41 3(7.32) 3(7.32) 5(12.20) 2(4.88) 13(31.71)

χ2值 4.556

P值 <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存活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年死亡率为24.39%(10/41),存活率为75.61%(31/4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年死亡率为17.07%(7/41),存活率为82.93%(34/41);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 P=0.414)。

3 讨论

近年来,在遗传、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下,胰腺癌发生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但该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导致早期检出率较低,待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已较为严重,因此应尽早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8]。既往研究发现,手术切除胰腺病变组织后给予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但长期放化疗易损伤患者肝、肾及消化道等功能,因此需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9]。中医认为气滞、痰凝、血瘀是引发胰腺癌的关键,其中常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主要是因肝脾功能虚弱,气机不畅且血行受阻,凝结成瘀而生肿块;另肝郁失疏,聚集湿毒之邪,发为癌肿,因此对于胰腺癌患者,应以疏肝解郁、温运脾胃为治疗重点[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温脾化瘀汤更利于改善患者病情,缓解黄疸、腹痛等臨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与胡永进等[11]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为,温脾化瘀汤是以《备急千金药方》中的传统方剂温脾汤为基础予以加减,其中黄芪主归脾、肺经,主治脾肺气虚,可益气升阳,生血行滞;生晒参即人参,可治脾肺气虚诸证,是补脾益肺、补气强身的代表性药物;桃仁、红花具有活血祛瘀、治症瘕痞块、止痛消肿之效;桂枝与制附片联用可进一步温通经脉散毒邪升阳气、滋养精血;当归与鹿角胶可温补肝肾、益精补血;另辅以干姜、陈皮加强理气驱寒湿、化痰治湿浊;最后在以上药物中添加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补脾益气、温阳疏肝、调和气血之效[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温脾化瘀汤联合化疗可进一步降低胰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分析原因为,黄芪中的多糖、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生晒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人参皂苷具有抑制癌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温脾化瘀汤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分析原因为,鹿角胶、桂枝中的多糖、酚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胃肠道黏膜、抑制肿瘤持续生长等作用,可辅助减少化疗药物毒性;当归中的丁基苯酞、当归多糖、当归酮、维生素A等有效成分在抗炎、镇痛、抗肿瘤的同时保护肝、肾、心脑血管等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16]。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存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温脾化瘀汤联合化疗对胰腺癌患者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温脾化瘀汤可明显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疾病缓解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杨欢, 王晓坤, 范金虎. 中国胰腺癌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及筛查现况[J]. 肿瘤防治研究, 2021, 48(10): 909-915.

张文静, 刘金爽, 王丹, 等.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2, 36(1): 64-68.

姜峰, 姜艳, 赵伟汀, 等. 健脾益髓方对胰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影响的临床观察[J]. 大医生, 2020, 5(5): 82-85.

肖雅瑜, 曾普华, 郜文辉, 等. 曾普华教授辨治胰腺癌特色探析[J]. 陕西中医, 2020, 41(5): 667-669, 681.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 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2018版)[J]. 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7): 481-494.

陈家旭, 邹小娟. 国家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71.

杨菊英, 姚建琴, 王祖晶, 等. KPS评分与营养水平对肿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 4(9): 23-25.

马翼飞, 贺海蓉, 晏天傲, 等. 1990—2019年中国、日本、韩国胰腺癌流行病学趋势及主要风险归因分析[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2, 21(4): 507-519.

黄德良, 胡莹, 万友华, 等. 纳米刀联合吉西他滨与吉西他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对比评价[J]. 实用医学杂志, 2019, 35(12): 1948-1952.

黄蓉, 张培彤, 缪锐. 基于证候分层诊断模式的223例胰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回顾性分析[J]. 中医杂志, 2022, 63(6): 551-556.

胡永进, 杜学明, 吴春娃, 等. 温脾化瘀汤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及对卡氏评分,癌胚抗原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 27(4): 563-567.

曹峰. 温脾化瘀汤结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22, 8(12): 122-125.

賀忠宁, 陈鸿, 杜霞, 等.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分析血府逐瘀汤治疗胰腺癌血瘀证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 55(6): 5-14.

王婉莹, 姜思亮, 柴军红, 等. 黄芪和人参配伍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 2023, 51(8): 104-109.

章洪华, 王淑玲, 于斌, 等. 基于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的温脾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1(11): 1225-1230.

黄霜霜, 朱佳敏, 赵鹏, 等. 中药联合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浙江医学, 2019, 41(21): 2316-2318, 2327.

猜你喜欢
癌胚抗原胰腺癌化疗
体检查出癌胚抗原偏高如何处置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及癌胚抗原预测术后复发与转移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薛定谔的 猫与肿瘤标志物
跟踪导练(二)(3)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癌胚抗原变化趋势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