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时间里

2024-05-09 21:07高维生
小说林 2024年3期
关键词:沙果杏核桦树皮

珍稀的红豆杉

东北红豆杉,又名紫杉,生长缓慢,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红豆杉,第四纪冰川遗留下的树种,浅根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缓慢,再生能力差,是天然珍稀树种。

2017年10月,我在守山人陪同下进入七号沟。在这里认识野胡椒、野芝麻、牛蒡、红豆杉、赤柏松、红豆杉的果实。他拿着索拨棍在草丛中拨来拨去,有时敲击树干。走进密林不远处,他建议不往前走了,这里是长白山脉老爷岭的原始森林,近几年出现野猪群和黑瞎子,还有东北虎出没。他摘了几粒红豆杉果放我手中,说这可是天然珍品,现在不允许采摘,实行重点保护。过去采回家中,老人用来泡酒和泡水代茶喝。

清祖先曾在长白山捕鱼、打猎,采集野果维持生存。在林中采红豆杉的果实,成为他们强身健体、积蓄能量的重要保障。红豆衫树姿优美,树干紫红通直,种子成熟呈红色,皮鲜艳夺目。

2009年10月,国庆节假期后,文强从青岛老家回来,晚上来时送我几本书,其中有梭罗的《野果》。那个时期,我疯狂迷恋他的文字,搜集每一本书。《野果》中有一则红豆杉,“我只在康科德的一处见到这种有趣的小灌木。它很少结果,头一年生长的杉树上,在距树尖处四到五英寸的对枝上零星结着几颗。这些小果子看上去简直不像天然的,就像蜡制的一样,是所有浆果中最令人看了惊叹的一种。”1862年5月6日,清晨时,梭罗逝世于缅因街的母亲家中。结核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他因患此病身亡。时年44岁。他留下许多手稿,其中有一百多年后出版的《野果》。

1859年,梭罗开始写《野果》。1856年,夏季时节,梭罗搬进父母装修过的顶层小阁楼,和家人住在一起。每天写作阅读之外,他进行长时间的散步,不仅锻炼身体,也有了思考和观察的过程。五年间创作了两本书,《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的一周时光》和《瓦 尔登湖》。从这时开始,梭罗对植物学产生了兴趣。

梭罗关于散步说道:“我在心底认为,如果哪一天,我没有用四个小时的时间(经常都是超过四小时的)去体验翻山越岭、亲近自然、在林间溪边穿行,那么我就会生病,身体上和心灵上。你可以肯定我的想法,说它千金难买,你也可以将它贬低得一文不值。”散步时,梭罗带一本介绍植物的书随时查阅。

1851年,梭罗兴趣转向自然科学,大量读自然史的著作。他买了笔记本做读书笔记,记录近十年观察笔记,为《野果》创作准备了丰富材料。

1996年,我托朋友从北京邮寄三联书店版的《梭罗集》,从此只要遇上梭罗的作品都要收藏。我书橱中有二十多本他的著作,《野果》是其中一本。

在朋友微信圈中看到文友行走在长白山中,做田野调查。他发出一张红豆杉的照片,离我去看红豆杉的地点不远。我从移动硬盘中找出几年前拍的红豆杉,回忆那个日子。照片让人有了行动的念头,这几天准备九月去长白山区看红豆杉,感受秋天红叶尽染的季节。

打山梨

打山梨时,走在毛毛道上,两旁尽是野草,生长许多的野花。在没有完全进山之前,摘一朵野花在手中转悠,给人清新的感觉。针阔混交林中,有许多的野生坚果和浆果,每到立秋节气过后,走进山中小秋收,野果持续成熟,每天都会有收获。

2021年9月,我住在大连甘井子区保利西山林语N加公寓,隔一条红旗西路,不远处是大沟子早市。每隔一两天,我去那里买青菜,正是各种水果下来时,每天有小货车竖着纸牌子,写着东北特产花盖梨。每次走到车前,有说不出的情感,离开老家三十多年,山东没有这种梨,一年到头难得吃上。

我老家的山梨,别名为秋子梨、花盖梨,它是长白山十五种野果之一。尚未成熟的山梨发涩,成熟的坚硬不好吃。当地人把山梨采集储存起来,捂上一段时间变软了,味道酸中带甜。除生食外,可加工成果脯、蜜饯、果酒或冰糖熬膏,还是一味中药。

冻梨是东北常见的美食,由花盖梨、秋白梨、白梨、尖巴梨冰冻而成。每次吃时,把冻梨放进凉水中泡,待化透脱下冰壳捞出食用。民间还有简单的存贮方法,山梨削皮后,使用线绳穿成串,晾晒成干,人们呼之梨砣。满族人喝苏勒赫木克,它是人们喝的饮料。满语梨汉译为苏勒赫,而木克是指水的意思。苏勒赫木克又称梨坨水,是满族人喝的饮料。吃时把风干的梨坨,放在锅中煮水,加入糖或蜂蜜,且有润肺止咳作用。

我喜欢秋天进山,背着桦树皮筐,或拿一条小麻袋,和舅舅去搞小秋收。收山核桃,碰上山梨弄一些回家,除了解馋之外,大部分做冻梨。

民间有句俗语:“七月核桃、八月梨”,每年到了农历八月,进山采摘山梨。这种树上长满硬刺,爬树必须小心,否则会受伤。打山梨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遇到地上的山梨堆,没有人去捡,甚至躲得远远的。

在山区生活的人,耳听眼见许多山中的事情,这个经验不是课本上写的,而是亲身的经历。黑瞎子喜欢吃山梨,并且囫囵个儿吃再拉出来。长白山区人都知道一个故事,有个人到山上搞小秋收,发现一堆山梨,高兴地捡起吃。咬了口发觉味不对,不远处有动静响起。“他顺着声响望去,一只黑瞎子在大梨树上吃梨,吓得他躲在树干后,大气不敢出。黑瞎子吃饱后,慢悠悠地从树上下来,东瞅瞅西望望,在树下拉起了屎。拉完后,大搖大摆地走了。受惊吓的人估计黑瞎子走远了,小心地来到梨树下,看它拉出来的不是屎,而是发黑的山梨。这时才明白,自己吃的那个梨,是它拉出来的屎。”故事真假不说,是长期在山中生活人总结的经验,不了解底细的山外人,进山要守规矩,否则会吃亏上当。

9月在大连吃了许多的花盖梨,和野山梨无法相比,这个时候,应是进山采收的好季节。有一年,我在学校请假,去天宝山姥姥家搞小秋收。进山走毛毛道,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只能靠步行。前一天晚上准备好进山的东西,桦树皮背筐、麻袋、绳子和裹腿。早饭姥姥蒸了黏饽饽,这东西扛饿,煮几个咸鸡蛋。水不用带,因为山上有溪水,想喝多少都有,免去带瓶子的麻烦,双手合拢,捧起溪水就能喝。

听着鸟叫声,在山中走了一段路程,身体有些疲惫。来到梨树前,不是急于上树,而是摘几个山梨解馋,又解干渴。其实这种吃,另有一层意思,探试这棵树的梨味道如何,要是好吃,就在它身上开始采。

山梨树不大,枝干不那么粗的话,便来个黑瞎子似的熊抱,猛烈地摇晃。成熟的梨经受不了剧烈震动,雨点般落下。这时可要注意安全,躲开摇落的梨,特别是捂好脑袋,砸在头上很疼。有的梨树长得高摇不动,只能上树摇枝,打山梨要有仪式感,找干粗树枝打梨,它是秋天名声响亮的活动。

打山梨的过程采用原始方法,甚至有些不近人情。树上的山梨尚未熟透,只有八九分熟,它们不怕摔打,所以不会有什么伤害。山梨如果真熟透,经不起折腾,难以保存长久。

山梨含糖和果酸,有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就连黑瞎子都喜欢吃,人肯定更爱吃。打回家的山梨,最好是捂一阵子。这个过程极其重要,把多余的酸转化成糖,由硬变软自然熟透。存放山梨有讲究,用稻草编制草囤放入野香蒿,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9月,我在大连隔几天去买花盖梨,每次吃都有回味,像在过去的时间中行走。长白山山梨带着野性气息,这是人工种植所缺少的。

记住自然的恩典

有一次,朋友陪我去三合江域,看一座百年多的朝鲜族老房子。歇山式的屋顶,屋脊曲线两端上翘,青瓦层层相叠。屋檐的装饰充满民族特色,女主人不会讲汉语,她用微笑迎接我们的到来。女主人讲述房子的历史,朋友一句句翻译过来,并请我们脱鞋上炕。炕琴的图案是朝鲜族喜爱的松鹤,拉门旁的缝纫机有些陈旧,一看就有年头了。

炕上有一盘沙果,女主人热情请我们吃,今天特意去山里采的,这种近似海棠果,味道不一样,果子形态不同。沙果为蔷薇科植物,学名为柰子,如果这么叫,我都弄不明白。沙果是一味中药,有机酸、维生素数量大,食之有生津止渴、消食和化积滞的作用。

我拿起一個放入口中,沙果酸甜入口,朋友说多吃几个,现在山中沙果已经很少,大多是人工种植的。沙果可以泻火明目,杀虫解毒。沙果在手中不忍心再咬一口,回想过去的事情,母亲每次买回沙果分给我们兄妹,总是给我多分几个。

我离开家乡多年,很少吃到沙果,很想小时吃过的美食。每次在超市里找沙果,却没有一次成功。

我咬一口沙果,酸甜溢满口中,语言无法表述心情。望着墙上挂着很多奖状,朝汉两种文字,这些奖状装在镜框中,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得奖。有男主人摔跤的奖状,我发现了女主人荡秋千得的奖状,缝纫机是奖品。女主人现在胖多了,当年的“车妞”,现在变成“阿迈”,她无能力再荡秋千了,只能敲起长鼓,让欢快的鼓声追逐秋千。中午是在这里吃饭,炕摆上方桌,锅台在炕的一头,两口铸铁锅擦得干净。一桌山野菜泛着清香,四叶菜、猫爪子、婆婆丁和土鸡蛋。主人看我对沙果感兴趣,便在小碟中装几个,又摆在桌上。

我坐在炕上不习惯盘腿了,从窗口眺望远处的山冈,图们江刮来潮润的风。白蝴蝶在菜地上飞舞,穿越障子飞去。院子中有压水井,旁边大肚子缸盛满水,漂着葫芦瓢。每一次压水都要舀一瓢水,倒进去引一下水,快速压动手柄。用不了几下,一阵清凉的水,从出水嘴哗哗流淌。水是从地下抽出的,不管阳光多么足,水清冽爽口,不像城市的自来水有药味。

吃饭的中间,我到院子里闲逛,在窗台上,看到主人摆有一盘沙果。坐在台阶上,望着沙果,在读过资料中,记载当年在沈阳故宫举行盛大冷餐会。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东巡,在盛京故宫宴请盛京将军、都统、副都统,以及现任解任文武大小官员,还有一路扈驾随行的蒙古王公和八十岁以上的八旗耆老。一共一百零一张宴桌。食材种类中,有“沙果四十个”,可见沙果不大,却是一种珍贵的野果。

午饭后,我们开车出屯子。走出不远,在路边有卖山货的摊位,当地百姓用土篮子盛放山核桃、榛子、沙果、木耳、蘑菇。我望着这些山野味,看到土篮子中的沙果,让朋友停车买一些带回去。因为是从山中采的沙果,没有上过化肥,不用过分担忧。我想到冬天的冻三样,冻梨、沙果和冻柿子,给冬天的人们带来多少口福。

山野小红帽

学名为覆盆子,别名为托盘儿、树莓、覆盆莓、马林果,因为果实味道酸甜,枝干上长有倒钩刺,又称悬钩子。在长白山区问覆盆子,许多人都发蒙,不知是什么东西。如果说托盘儿,后面这个儿化音,太有亲切感了,人们会立即回答,这是山中的野果。土话是文化的活化石,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包括社会、历史、地理方面因素。

托盘儿在长白山区,八月下旬成熟,果子呈现粉红和桃红,由若干个果粒粘在一起,卧在托盘上,形成圆形大果。托盘儿的叶片,边缘长毛刺,汁甜似野草莓味道。

覆盆子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已经出现覆盆。《本草衍义》中记载,却说出覆盆子得名的缘由:“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如此取名也。”苏轼写《覆盆子帖》,为天下第一人,他在帖中写道:“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当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以覆盆子写出《覆盆子帖》,表达对好友的深厚情意。好友陈季常知道,苏东坡对覆盆子喜爱,尤其是酸甜的美味,便采了一篮子送他食用,苏东坡被贬黄州,便作此帖以示感谢。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鲁迅先生说和珊瑚珠一样,把覆盆子描绘得鲜活,朴白的文字,使人感受到了孩童采摘野果的快乐。读这篇文章时不知覆盆子,就是长白山的托盘儿,对覆盆子三个字充满神秘感。这种野果子,随着鲁迅先生的文字,印入少年的脑海中,这是第一次接触覆盆子的名字。我在初中时,对水果一类知道的可怜。况且,那时候生活艰辛,孩子们吃一个西红柿、黄瓜,就算不错了,难以见到水果。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覆盆子,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覆盆子在欧洲栽培已久,被称作黄金水果。其果含有水杨酸、酚酸,素有天然阿司匹林之称,用于镇痛解热,抗血凝,能有效预防血栓。长期食用覆盆子,能有效地保护心脏,预防高血压、血管壁粥样硬化疾病。

我习惯称为托盘儿,后面的儿化音,口气一定要重,才能体现个性。除了鲜果可食外,又用来制成果汁、果冻等一系列果制品。

物流快速发达起来,鲜果很快销往南北各地。长白山区的托盘儿,因为野果数量有限,不能和人工大面积种植相比。

杏压枝头染山野

在春天,清寒的风中能看到一种花朵,起初是红球状,而后就成为雪白的花朵,这就是东北杏。长白山区的东北杏,又叫辽杏、山杏。

有一年,妻子從山西旅游回来,带回一盒杏仁,透明包装盒中装满白杏仁。盒上贴着红色标志,写的是“山西特产”。产品说明,介绍杏仁具有药用价值,祛痰止咳、平喘、润肠。后来知道杏仁分为两种,南方产的杏仁属于甜杏仁,味道微甜,大多用于食品。北方杏仁是苦杏仁,多作药用,《齐民要术》《本草纲目》《药性论》中对杏仁有记载。打开盒子,吃几粒杏仁,经过加工的杏仁,味不那么浓烈。

俗语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话说得让人有些后怕,却不是夸张,它们是吃的水果,但药性都是偏热性,一个比一个烈性。

关于杏林有一个传说,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他给人治病从不收钱。时间长了,人们心里感到不安,过意不去。董奉理解人们的心情,便随口安慰说道,自己喜欢杏树,如果大病患者好了想要报答,可在他家门前栽五棵杏树。普通病患者栽一棵杏树,当作医治的费用。董奉治愈的患者太多,他家门前的杏树成林。

杏树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早在三四千年前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杏字了。《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说法,桃、杏、李、枣、栗被列为五果。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杏经由丝绸之路传到波斯,也就是伊朗一带。

记得小时候,每年六月份,学校门口有卖东北青杏的。比指甲盖大不多少,五分钱一缸。瓷缸子粗壮,缸口边有两道蓝线。卖青东北杏的人大多是乡下人,穿着打补丁的裤子,褪色的蓝制服。人实在厚道,称东北杏的时候,堆成宝塔形的尖,从不糊弄小孩。我们几个同学凑钱买两缸青东北杏,然后等量分配,一个个地分。东北杏刚下来,有的杏带着叶子。吃杏时不能着急,咬开一半,露出里面白杏核。杏核刚形成硬壳,里面存着汁液。同学们忙着买东北杏,校门口变得不安静,吃完东北杏的同学追赶前面跑的人,把东北杏核对准对方的脸挤汁液滋出去。我们互相追撵,一只手捂住衣兜,害怕跑动中,不多的东北杏再掉出来。我们偷袭女同学,趁她们不注意滋脸上。

我家的邻居,后院种了一棵杏树,不大的空间被杏树枝桠占满。他家男孩子多,下午无课去他家玩。我们坐在杏树上,倚靠粗大的树干,眼前不时有虫子飞来飞去,叶子缝隙透过的阳光照在身上。树上结着一粒粒诱人的青杏。邻居孩子不多摘,每天只摘十几个,然后两个人分。吃完青东北杏,手中捏着没有长熟的杏核,等对方稍不留意就把汁液射去。看到对方抹去脸上的汁液,就哈哈大笑。

杏树到了秋天,剩下的果实不多,杏仁微甜,砸开杏核可以吃。冬天杏树落光叶子,光秃秃的枝干上引来不少鸟儿。他们扎了滚鸟儿的笼子挂在树上,滚板绑了金黄的谷子。设下美丽的陷阱,等待鸟儿跌落进去。我家后院荒凉起来,积雪掩盖大地,两棵杨树孤零零地站在那儿,我挂的鸟笼子,滚板绑上秋天在谷地捡的谷穗,一个冬天,未滚进一只鸟儿,谷穗被鸟儿偷吃光。

东北杏的杏仁不能吃,孩子们把吃完的杏核洗净,放到阳光下晒干,玩弹杏核。弹的杏核,一面染成红色,可以两人玩,或三人玩。弹杏核的好手,弹得精准能赢小堆杏核。我在玩的事情上,输得一塌糊涂,很少有机会赢。我的杏核装在罐头瓶子中,瓶口用报纸盖好,再用绳子捆上。上学的时候,兜里装一些杏核,课间休息和同学们弹杏核。

山东产杏,我却很少买,总觉得和东北杏无法相比,味道不一样。妻子从山西带回来的杏仁,只吃几粒,便引燃童年的记忆,汪曾祺先生说:“这是实话,并非故作玄言。”我想念东北杏,回到童年再玩一次弹杏核。

神奇的树水

2019年9月10日,上午8点30分,团北林场职工李玉廷师傅,开着钱江125来到雪村宾馆,陪我去障龙沟看外景地。几年前,一家影视公司在此拍电视剧,建了一些木头房子,从此以后,当地人叫土匪窝子。我们没有戴头盔,摩托车在山间土路上颠簸得厉害。我抓紧车子,提吊着的心不敢放下,稍微不注意,一道土坎,一条深沟,一个石块,会使车失去平衡。倒地后的危险不堪设想,到处是树茬子和灌木丛。尽管存在隐患,为了看到白桦林,还是要冒风险。

钱江125发出轰鸣声,风在耳边刮过,行驶半个多小时。终于透过李师傅肩头,望到原木搭建的木屋群,白桦树林使眼睛惊呆。

林间长满野草和灌木,红皮云杉,白叶梅,珍珠梅,蒌蒿,野艾蒿,月见草,升麻。不久前,一场大雨过后,林间潮湿,李师傅不愿意让我走进深处,怕有什么危险。我只好在林边拍照,镜头里白桦树不需要构图,任意选择角度,每一棵都是经典不可重复。

李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一辈子生活在林场。他说桦树皮在过去做纸,满族人叫“豁山”,也用做叫“威呼”的小船。

白桦树长到一定粗细才可以采汁,每年三月至四月为宜。采汁时间很短,只有十天左右,切开桦树皮,汁液流到容器内,水调成稀汁做饮料。长春双阳朋友在微信圈中发图片,配有文字介绍白桦树汁。俄罗斯人很早以前采伐桦树,用来搭建房屋。在与白桦树接触过程中,流出的白色汁液,人们无意中尝试,这种汁液微甜可口,并直接饮用。

2018年11月,文友送我一本《东北饮食文化》,鄂温克、达斡尔人把白桦树汁作为饮料喝。鄂温克族自称“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生活在大兴安岭一带山林,包括外兴安岭至阿玛扎尔河、勒拿河上游等地。鄂温克族离不开山林,和生活联系密切。桦树皮占有一定位置,被誉为桦皮文化。

当客人来到家中做客,女主人恭敬地手托银盘,给客人送上清凉的查拉巴客,这是鄂温克族人款待客人的最高礼仪。查拉巴客,汉译为从白桦树流出的液汁,蕴含多种营养物质,被称为神奇的树水,欧洲人为其天然啤酒。桦树液汁具有药用价值,《吉林中草药》记载:“五月间将桦树皮划开,取流出的汁液内服。每次二酒杯,日服一次。”《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中指出:“树汁治坏血病、肾病,有清热解毒、治疗咳嗽气喘的作用。”宋代《开宝奉草》记载桦树汁:“苦、平、无毒。”桦树汁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抗炎能力,隔绝外界细菌感染,促进细胞生长。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利别里的作品几乎是围绕阿穆尔河展开,这是我国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而出的地方,终点是鄂霍次克海。他在书中写道:“桦树皮——白色、柔软、富有弹性、色调温和,是白桦树的皮肤。树皮——橡树、白杨、松树、红松、山杨也都有,只有桦树皮能够在月夜从内向外闪出柔和的光芒!桦树皮被损害掉,每到春天白桦树由于痛苦和委屈流出大量眼泪。白桦树流出的汁液带有甜味——我们把这种桦树汁当作天然饮料。”

俄罗斯人对白桦有独特的情感,生活中离不开白桦树。他们祖先住在白桦树屋子里,穿白桦树皮做的鞋子和烟盒,用白桦树皮细丝编织的皮帽,使用桦树汁治疗烧烫伤病。俄罗斯画家库因吉·列维坦都有描绘白桦林的传世名作,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因芝的《白桦林》,打动田园派诗人叶赛宁的心,创作出《白桦》,表达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姥姥每次从天宝山来时,捎来许多白桦树皮。我家灶坑烧煤不能直接点燃,先在灶膛里铺好细柈子,用易燃物引着火。如果拿报纸引火,需要一堆,而且不愿意燃烧,最好的引火柴是明子。松明子是松树枯死后,油脂渗透木质中,与木丝相互交融的松香木。它是好引柴,含有油脂以及香精油,燃烧中散发浓烈的清香。东北林区用白桦树皮做火把,为赶夜路的人驱赶黑暗。

清代流人对于桦树有感情,寄托自己的理想。内翰林国史院侍读学士方拱乾,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受江南科场案株连,1659年,被流放宁古塔,在此期间写下《桦树行》:

阿稽林子深百里,松桧蒙茸杂榛杞。

中有桦树高而疏,剥皮堪饰弓与矢。

本朝战伐起关东,器具常思用镐丰。

甲士三百隔年采,课皮不下征租庸。

站道传餐苦供给,余工采参兼采蜜。

天不厌兵害生成,特向深林产此物。

一树皮尽一树枯,更拣大者留小株。

本欲殺人身先死,树乎树乎何其愚!

《桦树行》描写采白桦树人生活的艰辛,清代以前桦树皮用来盖房子,满语汉译为周斐。《吉林风土杂咏十二首·周斐序》:“桦木之用在于皮,厚者盈寸,取以为室,上覆为瓦,旁为壁墙、户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室韦人,采用桦树皮造屋。赫哲人原来无房屋住,为了适应渔猎生产生活,以木头搭成框架,顶盖覆桦皮,或草形成尖顶,四面用桦树皮围起来,这种木屋叫撮罗。清末宣统年间,晚清诗人沈兆禔《吉林纪事诗中》写道:“傲苟搓罗胡莫纳,树皮草盖野人家。”这是真实写照,不带文学虚构。

元代书法家袁桷《戏题桦皮》中写道:“褐裳新脱玉层层,红叶朱蕉谢不能。”其中“褐裳”是红桦树皮,外皮脱落露出内皮玉般光洁,便是“玉层层”了。南宋使臣洪皓出使金邦被扣押,流放到冷山教授女真弟子。由于当时没有纸,他学习当地女真人的做法,把白桦树皮剥下来,揭开后拿来当作纸。他在桦皮纸上书写《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被赞誉为“桦叶四书”。

明清以前东北不产纸,官府无纸可用,所以文字多书写在桦木板上,公文往来传递称之“牌子”。因用桦树木为牌之故,贮存年头多了,就被称“档子”,清代写于纸上的文书,由此称“牌子”,而多年的文书档案称“档子”。我在东北一家满族博物馆中,看到过桦树纸,上面没有文字,无法辨认准备写什么。

白桦树上生长着灵芝样的宝贝,叫白桦茸,也有呼之桦树菇,或桦褐孔菌。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呈炭黑色块状形态。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性寒味微苦能利五脏、宣肠气、排毒气、压丹石、人热发、止血等功效。”

我去的季节是秋天,无法采到白桦树汁液,只能抚摸树干,鸟儿飞走,绿带翠凤蝶在草尖上掠过。明年春天,一定来白桦树林采汁,这是一个约定。

作者简介:高维生,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田野考察者。出版散文、诗集三十多部。

猜你喜欢
沙果杏核桦树皮
家乡的沙果
新媒体时代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以桦树皮画为例
桦树皮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品的形式功能及传承意义
迟开的花
迟开的花
图牧吉的沙果红了
沙果果醋绿色产品价值及市场分析*
桦树皮艺术文化传承
你是我地小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