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知网2000—2022年当归多糖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2024-05-09 03:26聂振飞
大医生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国知网研究热点药理作用

作者简介:聂振飞,大学本科,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化学与方剂功效物质的基础研究。E-mail:443216504@qq.com

【摘要】目的 分析2000—2022年当归多糖研究领域的科学产出特征、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为该领域科研工作者与研究机构提供方向性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 1.6.18软件对纳入的2000—2020年当归多糖领域中的374篇文献进行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分析。结果 当归多糖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现波浪式前进,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基金支持相对较多,随着当归多糖众多药理活性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该领域的研究热度有所回升。当归多糖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方面,特别是当归多糖在延缓脑衰老、防护肝脏与肾脏损伤、保护缺氧心肌细胞、抗肿瘤与贫血、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颇受关注。结论 2000—2022年当归多糖研究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尤其对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大量研究,推动当归多糖新药理作用的发现与应用。

【关键词】中国知网;当归多糖;研究热点;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05.0103.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5.034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是中国传统中药最具代表性的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2]。研究发现,当归根中含有挥发油、维生素、黄酮类、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当归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具有改善贫血、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4-5]。因此,分析当归多糖研究进程,有助于科研工作者或科研机构了解当归多糖的研究现状,促进当归多糖潜在价值的发现与应用。本研究将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采用多源数据融合与驱动可视化分析软件 Co-Occurrence 12.8(COOC 12.8)和大型复杂网络分析及可视化工具VOSview1.6.18所具有的优势算法,分析当归多糖研究的科研产出的总体发展态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窗口设定检索条件:关键词“当归多糖”,发表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总库选择“中文”,逐年进行检索,共检索得到377篇文献,将文献数据题录信息以RefWorks格式导出,其内容包含文献题名、发表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采用COOC 12.8的数据提取模块,对文献题录信息进行数据提取、统一格式、数据合并等操作,形成当归多糖文献原始数据库;随后,清洗模块,对中文文献数据进行自动去重、同义词合并、缺失项删除、非相关文献的剔除等筛选操作后,最终纳入文献共计374篇。

1.2 研究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常用的计量统计指标进行客观分析,评述当归多糖研究领域里的整体趋势与发展现状。应用新型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OOC 12.8所具有的文献数据预处理系统,结合VOSview1.6.18所具有的优势算法,进行研究主体(机构与作者)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热点主题演化分析,构建可视化知识图谱。

1.3 观察指标 ⑴论文产出的总体趋势分析结果。梳理2000—2022年以“当归多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文并对发文量进行可视化分析。⑵科研合作网络分析。通过构建当归多糖研究的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分析作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情况。⑶研究热点分析。针对当归多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分析具体研究热点。⑷研究热点主题的时序变化特征。根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筛选出2000—2022年中每年频数排名中的前20名(不足20的以实际有的关键词为準)的高频关键词,构建关键词聚类散点图进行分析。⑸研究前沿分析。通过当归多糖研究的关键词突显分析图谱,分析该领域突显度排名前50的关键词年代分布特征,图中每个色带的长度代表该关键词突然出现的时间和突然结束的时间,以此判断研究前沿的兴起与衰落。

2 结果

2.1 论文产出的总体趋势分析结果 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00—2022年以“当归多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文发文量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态势,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A。从文献期刊来源来看,载文量排名前15的期刊载文量达158篇,占2000—2022年当归多糖发文总量的30%,主要的期刊有:“重庆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草药”等期刊,见图1-B。从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领域来看,主要以中药学为主,其次分别为有机化工、畜牧与动物医学、药学等学科领域,见图1-C。从研究支撑的基金分布来看,主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主,其次为地方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见图1-D。

图1 当归多糖科学产出的总体趋势

2.2 科研合作网络分析

2.2.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2000—2022年共有1 036位作者参与相关研究,作者间合作次数达3 072次,总连接强度为4 374,见图2-A。从发文量来看,王亚平、梅其炳、王凯平等作者发文量位居前列,见表1。从作者合作频次来看,王亚平、王璐、梅其炳、姜蓉等作者合作频次较高,见图2-B。从发文量与合作频次来看,王亚平、王璐、梅其炳、姜蓉、刘永琦等5位的作者发文量及作者间的合作均位于前列,见表1。

A 作者合作网络图                      B 作者合作密度

图2 当归作者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

表1 当归多糖高发文量与高频合作作者统计结果

序号 作者 发文量(篇) 序号 作者 总连接强度(次)

1 王亚平 38 1 王亚平 233

2 梅其炳 28 2 王璐 142

3 王凯平 24 3 梅其炳 120

4 张玉 22 4 姜蓉 98

5 吴宏 20 5 张梦思 93

6 姜蓉 18 6 刘永琦 84

7 王璐 17 7 张岩岩 81

8 杨铁虹 15 8 贾道勇 81

9 贾敏 14 9 徐春燕 72

10 刘永琦 13 10 王凯平 70

2.2.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当归多糖机构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该网络由176个节点,189条连线构成,机构总体的连接强度为243,见图3-A。从发文量来看,重庆医科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江南大学、运城学院、甘肃省中医院为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见表2。从机构间的合作频次来看,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中医院、江南大学等机构与其他科研单位间的合作频次较高,见图3-B。从综合发文量与机构间合作频次来看,重庆医科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江南大学、甘肃省中医院等机构在当归多糖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贡献度,见表2。

A 机构合作网络图               B 机构合作网络密度图

图3 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

表2 当归多糖高发文量与高频合作机构统计结果

序号 机构 发文量(篇) 序号 机构 总连接强度(次)

1 重庆医科大学 62 1 甘肃中医药大学 49

2 甘肃中医药大学 51 2 甘肃省中医院 19

3 第四军医大学 30 3 江南大学 19

4 华中科技大學 28 4 重庆医科大学 18

5 武汉大学 15 5 运城学院 17

6 甘肃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12 6 甘肃省中医药

研究院 16

7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11 7 甘肃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14

8 江南大学 11 8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10

9 运城学院 10 9 武汉大学 9

10 甘肃省中医院 8 10 第四军医大学 9

2.3 研究热点分析 针对当归多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得到由772个关键词,2 464条连线组成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见图4。根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按序统计排名前20的关键词,关键词“当归多糖”使用频次为2 939次,排在第1位。“当归多糖铁”“当归”“细胞凋亡”“肝损伤”“衰老”“免疫调节”“造血干细胞”“氧化应激”“D-半乳糖”“巨噬细胞”等关键词出现频次均在10次以上,见图4-A、表3。从关键词总连接强度来看,关键词“当归多糖”的总连接强度最高,为30 505。“药效学”“衰老”“增殖”“药物作用”“造血微环境”“粘附分子”“肌卫星细胞”等关键词总连接强度均在1 400以上,见图4-B。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该网络中有3个较大的聚类,每个聚类所属的关键词均在40个及以上,对每个聚类的关键词按总连接强度进行排序,排名前5的关键词,见图5。

A 关键词总连接强度≥1     B 关键词总连接强度≥10

图4 关键共现聚类网络图谱

表3 当归多糖文献高频关键词与高连接度关键词统计结果

序号 关键词 频次(次) 序号 关键词 总连接强度(次)

1 当归多糖 2939 1 当归多糖 30505

2 当归多糖铁 20 2 药效学 2226

3 当归 18 3 衰老 1532

4 细胞凋亡 18 4 增殖 1493

5 肝损伤 15 5 药物作用 1491

6 衰老 13 6 造血微环境 1481

7 免疫调节 10 7 粘附分子 1479

8 造血干细胞 10 8 肌卫星细胞 1479

9 氧化应激 10 9 细胞凋亡 796

10 D-半乳糖 10 10 当归多糖铁 790

11 巨噬细胞 10 11 CD44 764

12 药理作用 9 12 动物模型 758

13 抗氧化 9 13 抗肿瘤 755

14 多糖 9 14 骨髓 754

15 抗肿瘤 8 15 白血病 749

16 增殖 8 16 学习记忆 749

17 提取 8 17 药动学 748

18 凋亡 8 18 免疫功能 748

19 黄芪多糖 8 19 角质形成细胞 747

20 骨髓基质细胞 7 20 黏附分子 747

图5 当归多糖研究热点主题主要关键词

2.4 研究主题时序变化特征分析 2000—2009年发表的论文主要集中于对当归多糖的提取工艺、含量测定与抗肿瘤、免疫系统保护、肝脏保护、造血调控、辐射防护等领域的研究。2010年开始对当归多糖配伍黄芪多糖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此后,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对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探析,主要包括肝脏、肾脏保护、造血系统保护、辐射作用保护、神经功能保护及抗贫血、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见图6。

图6 当归多糖关键词共现聚类散点图

2.5 研究前沿分析 从时间跨度来看,突现词“当归多糖铁”先后出现2次,跨6个年份。突显词“细胞周期”,跨4个年份,突显词“衰老”“衰老模型”“肝损伤”“白血病”“免疫”等跨度为3个年份,见图7。

图7 当归多糖研究的关键词突显图谱

3 討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2年以当归多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科技论文发文量整体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趋势,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广,获得的基金支持相对较多。随着当归多糖众多药理活性的发现与临床应用,该领域里的研究热度有所回升。作者合作网络图谱结果显示,王亚平、王璐、梅其炳、姜蓉、刘永琦为该领域研究具有较高影响力与较高贡献度的作者,这5位作者主要致力于当归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显示,甘肃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机构在当归多糖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贡献度与学术影响力。本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2年当归多糖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其药理作用,特别是对当归多糖在延缓脑衰老、防护肝损伤与肾损伤、心肌细胞缺氧保护、抗肿瘤、抗贫血以及免疫调节等领域的研究颇为关注。而对当归多糖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当归多糖铁复合物制备等方面的研究整体来看相对较少。其反映出当归多糖研究的3大主题是以下几个:

⑴基于动物实验,分析当归多糖在延缓脑衰老[6]、防护肝损伤[7]、肾脏损伤[8]以及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9]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研究。⑵ 基于对当归多糖分离纯化与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基础,探析当归多糖对辐射损伤[10]小鼠骨髓基质细胞、造血系统、红细胞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与保护作用研究。

⑶分析当归多糖对X射线照射、衰老、结肠炎等引起的大鼠免疫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11-13],当归多糖联合黄芪多糖对气血虚症大鼠、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凋亡和脱核因子、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与保护作用[14-16]。突显词“当归多糖铁”出现2次,跨6个年份,所代表的研究内容主要以当归多糖铁复合物的合成工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治疗溶血性贫血、药效学与急性毒理等方面为主突显词。“细胞周期”跨4个年份,所涉及的研究有当归多糖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当归多糖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当归多糖对小鼠衰老造血干细胞细胞周期蛋白的调控等领域的影响。“衰老”“衰老模型”“肝损伤”“白血病”“免疫”等突现词,跨度为3个年份,充分说明了当归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值得深入研究与分析。

本研究还结果显示,2000—2009年当归多糖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对当归多糖的提取工艺、含量测定与抗肿瘤、免疫系统保护、肝脏保护等领域的研究。2010年后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肝脏、肾脏保护、造血系统保护、辐射作用保护、神经功能保护及抗贫血、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2000—2022年对当归多糖的研究取得较大地进步,特别是对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大量研究,促进了当归多糖新药理作用的发现与应用,提高了其临床使用价值。未来对于当归多糖的提取和当归多糖铁复合物的制备、质量控制、生物学基础、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动物疾病防治等领域还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莫枚士. 神农本草经校注[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89.

马燕, 张育贵, 石露萍, 等. 当归炮制品及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2023, 48(22): 6003-6010.

徐志伟, 李季文, 马新换, 等.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OL]. 中华中医药学刊: 1-9, (2023-8-29)[2023-11-0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6.R.20230828.1121.004.html.

张玉, 王凯平. 当归多糖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 2023, 58(12): 1065-1073.

任伟钰, 郑宜鋆, 张月梅, 等. 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20, 31(10): 2484-2487.

姚辉, 陈粼波, 陈雄斌, 等. 当归多糖延缓D-半乳糖所致巢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小鼠脑衰老作用及其机制[J]. 解剖学报, 2016, 47(6): 731-737.

李岩, 刘娅楠, 李文娟, 等. 当归多糖减轻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损伤及其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15): 3797-3802.

龚天佐, 王世华. 当归多糖对D-半乳糖致小鼠肾脏亚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当代医学, 2019, 25(29): 47-49.

霍礼超, 李梦丽, 乔成栋. 当归多糖对缺氧-复氧损害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 25(5): 579-585.

何晓莉, 陈凤鸣, 吴宏, 等. 当归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4, 23(2): 165-170.

卢志伟, 王磊, 许小敏, 等. 当归及当归多糖对X射线照射致SD大鼠免疫功能损伤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 24(10): 44-48.

安方玉, 刘雪松, 李雪燕等. 当归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胸腺指数、脑组织SOD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疲劳作用[J]. 中医研究, 2013, 26(10): 78-80.

李晓勇, 刘壮志. 当归多糖对结肠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 2005(7): 11-13, 16.

周净. 黄芪多糖与当归多糖配伍对气血虚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22.

崔运浩, 初杰, 范颖, 等.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1、BCL11A、KLF1、NFE2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 37(11): 2796-2801.

崔运浩, 初杰, 范颖, 等. 当归多糖、黄芪多糖及其配伍对化疗性骨髓抑制小鼠骨髓干细胞凋亡和脱核因子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1(8): 38-43.

猜你喜欢
中国知网研究热点药理作用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综析及未来展望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媒介融合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
中国知网数据库涨价之对策分析
AMLC与PSDS检测医学论文重复率结果分析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