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点亮了这个山村

2024-05-09 18:14宋新生
走向世界 2024年17期
关键词:峪村龙子文学馆

宋新生

“汶河源头的涓涓细流,汇成了桃花岛畔浓浓的乡愁,微风飘来了阵阵花香,一池春水,情意攸攸……这里是桃花岛,充满着自信与骄傲,这里是龙子峪,幸福生活,无限美好……”

一首《桃花岛之恋》唱红了沂蒙山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唱出了山沟沟的艺术范儿。龙子峪村,一个被艺术点亮了的山村,这座古老的山村,在艺术的活化作用下,展现出一幅充满着生机的、欣欣向荣的全新景象。

龙子峪村位于棋山森林公园的东北方向,右侧紧连著名的桃花岛,村口不远处就是波光粼粼、青山倒映的龙子湖。沂河和汶河在这里发源。每当骄阳爬过山坡洒在山岭之上,在幽静的竹林和静谧的街巷里,这个美丽的小村落总能让人感受到纯粹的美和静。道道溪流汇聚成河,流入龙子湖,造就了碧波荡漾的湖光山色。

远离都市的喧嚣,走入龙子峪村,宛若步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进入春天,这里便打开了醉人的“花海模式”,连片的桃花、樱花、苹果花、梨花次第开放,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最让人忘不了的是每逢春季的十里桃花,山湖、花海相映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每年4月9日都会举办“桃花节”,至今已举办30届。欣赏桃花之余,还有大型文艺表演、民风民俗表演、地方戏专场、低空飞行体验等系列文体活动,山村的人气也因之不断暴涨。

大片的竹林、清澈的湖水、整洁的房屋、创意十足的文化墙……村中一步一景,散发着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令人心驰神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个小山村得到了诠释和证明。

乡亲们的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也要富起来!从龙子峪走出去的董方军提出了“艺术活化乡村”的解题思路,在产业支撑发展的基础上,让艺术进入乡村,打造属于龙子峪的文化品牌。

说干就干。他邀请了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等国内外大师参与设计,将中西方文化艺术融入乡村振兴中,实现对乡村风貌的艺术改造和重塑。按照这种理念,艺术家们将传统村落与现代艺术创新性组合,建起刘玉堂文学馆、李心田文学馆、山东大学作家班文学馆等20多处场馆,并现场创作了现代装置艺术、红色文化、传统雕塑等文化艺术作品。

想“活化”乡村,需要让艺术与村子产生深度共鸣,挥洒灵感的艺术家们想到了,也做到了。艺术馆使用当地村民闲置的房屋,外部保留传统民居的样式,加入石墻、红砖、石磨盘等元素,古朴、自然又真实。艺术家们还巧妙地把村民的生活和回忆,表现于艺术作品之中。如在村南部的一间屋子放置着被红色绳结缠绕的三只小船,另一间屋子里放置着用黑色绳结缠绕的一台老式织布机,这是日本前卫艺术家盐田千春在走访村中老人的过程中获得灵感,将村民所见过用过的物品用丝线缠绕,创作《编织系结》,就像是村民们复杂、交错又难以割舍的回忆。

艺术活化乡村,一半诗和远方,一半人间烟火。像李心田文学馆、“艺研柒号”艺术工作室、灯光艺术大师宫岛达男作品《时间之花》、盐田千春作品《网》……散落在民居之间的艺术馆虽然面积不大,却如同一个个“盲盒”,推开门就能获得不一样的惊喜。年轻时亲手做的现在穿不上的布鞋、给老伴织的第一件毛衣、祖传的老物件,那些在村民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过往烙印的物品,在艺术家手上中一一“复活”。

拥抱艺术的龙子峪,慢慢发生了很多变化。龙子峪村党支部书记董方新介绍,特色种植和加工业助推村集体收入不断增长;“助餐、助浴、助医、助购”等场所设施,为全村老人提供就餐、洗澡、诊疗、娱乐等服务;敬老院、卫生室、交通设施等齐全,村民生活越来越便捷;房子刷上了保温层,村民用上了共享卫生间……龙子峪的美名逐渐传递开来。

一边是山水相融的自然美景,一边是艺术与乡村结合的人文风光,漫步龙子峪,不免顿生置身仙境的感叹。“艺术点亮乡村”,带来的不止是山村面貌的巨变,更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探索出了一条可圈可点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峪村龙子文学馆
晚霞正烂漫 人生更风光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老年大学校歌
兰屿
上海天文馆:全球最大规模天文学馆复刻天体运行轨道
蚌埠市龙子湖主要生态问题及保护建议措施
王炜丽设计作品
新时期以来文学馆的创生与发展
主持人语
雪后的龙子湖美景
水中卫士
山清水秀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