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间策略:逻辑、挑战与路径

2024-05-10 04:18王科崔灿
关键词:横店空间布局均等化

王科 崔灿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浙江 金华 321013)

共同富裕是各种空间均衡发展的结果。随着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以及新常态的逐步确立,文化空间在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对共同富裕的辐射带动效用日益凸显,因此以文化空间策略推动共同富裕正当其时。

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间策略主要是指通过文化空间布局的均等化为共同富裕奠定文化产业基础,推动物质共富;提供普惠的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发展共富;提供个性化的灵魂栖息地,推动诗意解放和精神享受共富。

一、研究背景、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探讨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间策略就是将文化空间作为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加以研究。理论界关于共同富裕影响因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科技等领域,如所有制与共同富裕[1]、数字赋能与共同富裕[2]、政府—市场关系与共同富裕[3]等。理论界关于文化因素与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语言与共同富裕[4]、文化产业与共同富裕[5]、文化基础与共同富裕[6]、文化感受与共同富裕[7]、民间信仰文化与共同富裕以及乡村文化振兴与共同富裕[8]等。理论界关于空间因素与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如空间门槛效应与共同富裕[9]、空间正义与共同富裕[10]等。

综上,共同富裕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理论界关于共同富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如分配、所有制、分工、益贫式增长、节制资本、区域协调、城乡协作等。现有成果虽有文化视角的探讨,也有“空间”领域的分析,但相关文献缺少“文化空间”这一关键词,从文化空间视角探究共同富裕的研究成果较少。因而,以文化空间布局为变量考察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于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问题研究,主要有如下3 种类型:(1)空间均等化与共同富裕,如城市文化空间设施均等化与共同富裕,空间层面集聚、均等谐同与共同富裕[11]等;(2)文化空间聚集的溢出效应与共同富裕[12];(3)文化空间与乡村振兴[13]。

现有研究,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现有文献在空间、共同富裕、文化、乡村振兴等问题上偶尔会涉及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逻辑关联的话题,但缺乏专题研究;二是相关问题研究集中在文化空间均等化、乡村振兴等有限领域,缺乏广泛而系统的展开。

综上所述,文化空间日益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空间,成为影响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而在共同富裕研究领域,关于文化空间的研究视野相对缺失,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研究。

二、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联

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为物质层面的富裕,也表现为精神层面的富裕。文化空间布局不仅会以经济发展再平衡的方式影响人们在收入等物质层面的共同富裕,而且还会以文化产品占有均衡化的方式影响共同富裕在精神层面的实现程度。

文化空间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媒介所形成的空间,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空间、伦理情感空间和共享景观空间等3 个层面[14],本部分内容主要从这3 个层面探讨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联问题。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文化的产业经济效能、社会发展效能、人的发展效能等3 个方面研究文化空间布局的共同富裕效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文化、科技与经济互为因果的关系中探讨人类以科技为媒介,借助文化空间的前瞻引领作用,不断开拓经济发展新领域,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历史进程,并从中寻找文化空间布局助推共同富裕的历史唯物主义逻辑。

(一)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

文化产业空间是指涉及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物理和网络空间的总称。该空间包括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文化生产和消费场所,以及文化产业相关的生产线和服务流程等。文化产业空间还可以包括负责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政府机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组织,以及文化产业相关的教育和研究机构等。质言之,文化产业空间就是以文化为载体的资本增殖和财富创造空间[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财富的增长主要是在资本增殖欲望推动下完成的,因而现代社会的财富增长需要在不断释放资本增殖空间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完成。而财富增值的源泉不仅仅是资本、管理、劳动等要素,也包括承载资本、管理、劳动等要素的社会空间以及依附于社会空间的文化系统[16]。

随着科技和产业的转型,人类财富增长的空间动能也在不断转换。在20 世纪,工业技术、设备、原材料、资金、管理等构成资本的主体,同时也构成了空间增值的主导力量。20 世纪60 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工业纷纷向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转移,西方各国开启了产业空心化进程,它们逐步进入了后工业社会,驱动财富增值的空间和动力机制开始从工业转向科技、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资源聚合与空间价值增值效应日益凸显[17]。

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增殖冲动所引发的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对立,社会主义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引导资本增殖冲动向着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因而,社会主义导向下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具有优化、协调资本走向,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再平衡,推动财富增值,促进共同富裕的功效。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的实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剧,推动财富增值空间的主动轴再一次转换。在这次转换过程中,文化因素第一次被大规模、集中地凸显出来,并以主题文化的形态完成了它的资本化进程,成为主导城乡空间布局和空间价值增值的主动轴。

而随着文化产业空间理论和实践的推进,城市和区域间主题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人们于是开始从更加细分、更加精致的角度来思考文化空间的增值赋能问题。一些曾经缺乏工业、科技等资本要素因而长期贫困落后的地区,开始利用本区域独有的文化资源和空间资源,如传统手工艺、特色民俗、独有的生活方式和地理面貌等布局文旅和文创产业,推动了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发挥了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财富分配向着共同富裕方向发展的功效。

(二)伦理情感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

伦理情感空间是社会文化向私人物质生产领域渗透而形成的某种类型的文化空间结构。举例言之,单纯由米饭做成的饭团仅仅是用于充饥的食品,但如若将爱国这类特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与之相联系,并用粽叶包裹,饭团就成为寄托人们伦理情感的文化空间。再如单纯的钻石仅仅是某种坚硬而稀缺的石头,但如果做成钻戒,再包装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词就逐渐演变、拓展为代表人类爱情的伦理情感空间。

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依托物质的精神存在。因而,从人的本质占有的丰富性上理解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充裕性的普遍均衡,同时也是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普遍均衡。这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也不是物质和精神相互平行、互不干涉的充裕状态,而是一种相互为用、互为补充的“一体化二重性”状态[18]。这是因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无不表现为文化,表现为人在精神需求引领下的物质满足。因而,人类的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富裕无不表现为精神的满足与富裕。正如人们吃饭绝非动物意义上的单纯的能量摄入,而是某种价值引导下的文化现象。吃饭在引起物质满足的同时,又表现为精神满足。

综上所述,伦理情感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逻辑关联。当伦理情感空间分布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之时,人们富裕的全面性、充裕性、均衡性必然会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

(三)共享景观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

在当代,人们的消费从物质领域向文化、精神领域加速转型,人类的财富形态和财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历史性转换。这种转换的结果之一就是共享景观空间的生成。不同于伦理情感空间的私人属性,共享景观空间具有典型的开放性、公共性和共享性。如在自媒体革命的今天,“干饭”这种具有私密性的消费行为,通过直播成为具有开放属性的共享景观空间。再如公园、广场的显示屏等人造空间以及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自然、历史景观等都属于这类空间。

随着人们的消费热点由普通物质领域向共享景观空间等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空间转移,资本也以其敏锐的触角深度参与到以共享景观空间为载体的创富过程中,使共享景观空间日益被经济化、资本化。占有共享景观空间的多寡意味着资本的多寡,并最终意味着财富的多寡,从而直接影响到地区和群体之间货币化财富分布的状态。由此,共享景观空间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换言之,在共享景观空间领域的财富形态虽然仍以交换价值(一般等价物)为财富的本质形态,但承载交换价值(一般等价物)的载体却由“物”向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景观”转化。共享景观空间占有的均衡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以交换价值或一般等价物为本质形态的财富占有的均衡度。

财富形态的这一变化预示着共同富裕的意蕴、内涵、标准、要求等必然会有所调整,使共同富裕不仅意味着人们对资本化“物”占有的均衡,而且意味着人们对共享景观空间这一特定文化空间占有的均衡,而这也越来越成为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的实践关联

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之间不仅有学理上的逻辑关联,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关联。这种关联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经验总结来加以确立。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的“横店模式”就是确证这一关联的典型实践。“横店模式”以文化共同富裕的成效证明了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之间在进程、机制、效能方面的实践关联。

(一)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逻辑

根据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断推动文化资源聚集,改变资源禀赋的原生结构,形成文化空间优势是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逻辑。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有一个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小镇。这个小镇不仅创造了乡村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开创了文化共富模式。这个小镇就是驰名中外的横店镇(以下简称“横店”)。横店“以文求富”的历程经过了前后两个阶段[19]。

第一阶段是1975 年到1999 年。此时的横店主要以工求富,经济结构经历了从缫丝等低端制造业向磁性材料、医药等高端产业转型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发展使横店从“出门看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寒”的贫瘠山区,一跃成为资本雄厚之域。

第二阶段是2000 年至今。横店考虑到普通工业带动就业有限,为了乡亲们的充分就业,开始大搞影视文化产业。横店虽然没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他们依托工业发展所集聚的资本实力,先后建了广州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圆明新园等十几个文旅、影视产业基地,并以近乎均匀布局的方式遍及横店镇的每一个区域。

横店文化共富历程表明,以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尊重资源禀赋,循着禀赋纹理不断展开的过程,又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文化空间、文化资源重整的方式不断缩小资源禀赋鸿沟,实现文化空间布局内外均衡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实际出发量力而为的过程,又是一个适时推动文化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升级换代的过程;既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带”的过程,又是一个鼓励民众全面参与的过程;既是一个深化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内外协作、产业联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化文化空间布局,实现文化公共服务和产业服务均等化的共同富裕的过程。

(二)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机制

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动、联合共建”是以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机制。横店经验表明,以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要有相应的协调、保障和驱动机制。横店在以文旅、影视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协同共进的效能,逐步形成了以“四共”为理念,以企业集团为主驱,以文化影视产业为支撑,以政府支持为保障,以民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文化共富机制[20]。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项目组高级研究员赵虎吉将横店共富模式称为一种文明。之所以将其称作文明,是因为它有灵魂,即“四共”:共创、共有、共富、共享,“这就是横店文明的核心与灵魂”[21],“四共”代表了横店发展不忘乡亲、坚持共富的初心使命。以横店集团为代表的横店人不仅提出了这一理念,而且认真践行了这一理念。他们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叫“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的机构。

在“四共”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横店集团发挥主力军作用,历经3 次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于2000 年决定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不仅使这个昔日人迹罕至的山区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全国闻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和文化旅游胜地,而且以均匀布局的方式保证了横店镇每一区域都能共享文化盛宴,以此带动了镇区相关村落百业兴旺。

横店集团“以文求富”的过程始终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当地百姓的积极参与。改革开放的政策让敢为人先的横店人抓住先机,崛起为全国知名的乡镇企业集团,积累了“以文求富”的雄厚资本。地方政府对横店“社团共有制”模式的支持,为横店“以文求富”提供了产权保障。在横店集团搭建起影视、文旅产业框架以后,当地百姓纷纷借此展开多种营生,为横店“以文求富”提供了最后的落脚点。

(三)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的效能逻辑

分布式辐射带动是以文化空间布局推动共同富裕的效能逻辑。相较于第一、二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以及作为公共服务项目之一的文化事业在增加区域居民收入、平衡区域居民分配差距以及在实现区域居民精神与物质双丰收方面具有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横店为例,一个影视、一个旅游,使横店集团的产业溢出效应最大化,仅影视文化产业就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2.3 万个。影视和旅游又带动了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如主题酒店、民宿乘势而上,仅此一项就给当地农户带来每年约4.4 亿元的收入。不仅如此,横店影视产业的溢出效应还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横店共同富裕的案例很多,尝试举两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进行说明。一个是被称为横店“车马道具大王”的史清学。早在1998 年,史清学就从河南省来到横店,刚开始他只有两匹马,还给人抬过花轿。现在他已有100 多匹马、约300 辆老爷车,还雇了约70 名员工。富起来后,史清学没有忘记他的河南老乡。在他的带动下,2 000 多名河南人也来到横店,有的在剧组干杂活,有的做起道具、摄影等生意,先后走上了致富路。另一个例子是横店镇的民宿村。横店镇石水吉村是横店一个普通的小村落。该村借助横店影视城的客流量大力发展民宿及配套产业,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大幅增长。目前,该村87 户村民,从事民宿行业的就有78 户,民宿客房总量达732 间。

四、实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关键与挑战

实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关键是文化空间布局的均等化,挑战则是文化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与共同富裕的均等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为明晰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这一关键与挑战,需要以逻辑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确定这一因素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还需要以个案解剖的方式,分析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特征,以逻辑推演的方式,分析文化资源非均衡分布与均等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与共同富裕

以文化空间策略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所谓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是指通过文化空间政策推动地区、群体间在文化资源开发、占有、享用等方面的均衡。

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之所以成为共同富裕的关键,首先是因为二者具有价值理念上的同一性。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内在综合了人的全面发展、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文明和谐等系列价值目标,兼具“富裕度”和“共同度”的双重特质。而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所追求的则是文化资源在不同个体、群体之间占有的和谐、均衡,并以此保障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公平正义和中国道路的新文明特质。因而,二者在价值理念上高度契合。其次是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之间互为因果的逻辑关联。文化空间是容纳文化资源的空间,而文化资源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被资本化,形成文化产业空间。文化产业空间的结构状态会直接影响空间内外居民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并最终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文化事业空间虽然不会像文化产业空间那样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但这一类型的文化空间结构同样会对区域、群体和个体间富裕的均衡度形成直接或间接影响[22]。

综上所述,共同富裕必然要求文化空间资源分布和占有的均衡与协调,即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而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有助于公平分配,有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并最终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二)我国文化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特征

当前,我国文化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衡特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群体之间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资源占有上的差距,成为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文化产业分布的非均衡性。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效应尚不充分,存在东部产业资源存量和质量明显优于中西部的基本格局。如2020 年我国东部地区文化产业类企业营收63 702亿元,在全国文化产业中占比为73.5%;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文化产业营收分别为13 620 亿元、8 393 亿元和909 亿元,在全国文化产业中占比分别为15.7%、9.7%和1.0%。即使在同一区域或省份内部,文化产业分布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

其次是文化事业分布的非均衡性。研究表明,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区间在经济、科技发展程度上的差异直接影响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区域文化事业投入的技术效率,因此也就决定了文化事业分布的非均衡状况必然体现在东、中、西部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上。

最后是文化遗产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我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古道、庙宇、宫殿、遗址、民俗、技艺、节日、仪式等各种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遍布华夏大地。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特征,但并不表现为东、中、西部的差距。一些偏远地区如西藏、新疆也并不缺乏优秀文化遗产资源。

(三)文化空间分布的非均衡特征与共同富裕所要求的均等化目标之间的矛盾

文化空间的非均衡分布意味着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文化资源占有的不均衡,成为影响共同富裕的负面因素,由此形成了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主要挑战——文化资源分布非均衡特征与共同富裕均等化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或挑战主要有3 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文化产业分布非均衡特征与共同富裕均等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文化产业存在东、中、西部区域分布不均衡和城乡分布不均衡,以及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一现象对共同富裕所要求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化、均等化要求提出了挑战。

二是文化事业分布非均衡特征与共同富裕的均等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文化事业分布的非均衡性在地理空间结构上类似文化产业的非均衡特征,存在随经济实力变化而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改变这一格局是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必然要求,而这无疑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三是文化资源分布非均衡特征与共同富裕的均等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文化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不同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非均衡特征,其形成不仅受到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的制约。因而,在文化资源薄弱地区如何以文化空间策略促进共同富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理论和实践难题。

五、实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基本路径

实施共同富裕的文化空间策略,必须抓住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这一关键。参照“横店模式”和经验,以政府、企业、社会三维合力破解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资源非均衡分布与共同富裕均等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政府维度上,探讨如何通过城乡主题文化战略推动区域、城乡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问题;企业维度上,探索文旅、文创企业以均等化方式参与文化空间生产、配置问题;社会维度上,研究如何激发城镇、村落的自组织力量,充分发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创富基地”“诗意空间”“心灵栖息地”“共情场域”的道路问题。

(一)以政府主题文化战略为主轴,探索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的政策方略

文化空间聚集和扩散理论研究表明,文化空间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施行的主题文化战略是影响文化空间结构、布局的主导因素。所谓主题文化是指引领文化前行,优化文化空间结构与布局的文化核心、文化灵魂。主题文化战略则是政府为了引领文化发展,调整文化空间结构、优化文化空间布局而主动实施的文化发展方略[23]。主题文化是文化空间的品牌标识,代表了一城、一地的内外形象。政府主动实施主题文化战略,有助于塑造区域空间的文化布局和文化特色,增强城市和地方的标识度,避免城市或区域文化发展的同质化。

主题文化的强力介入又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多元文化生态系统,造成区域文化发展的单向度。尤其是在城市群融合发展过程中,既迫切需要确立起区域共同的文化标识,同时又要考虑兼顾多方文化需求,避免主题文化强势所导致的区域内文化空间布局的同质化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在充分借鉴文化生态学、文化空间生产等先进理念的基础上超越功能文化理论,以新的生态化的区域和城乡主题文化战略重构文化空间,从而在保持主题文化空间塑造力和影响力的同时,培育、保护区域和城乡文化的多样性。

以城市群文化空间布局为例,我们可以在城市群共同文化标识之下,合理划分城市文化空间,并发展相应的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城市群不同组团之间在文化上的平衡与协调。而在同一组团内部则要实现“历史”“当代”“未来”3 种城市文化的和谐共生。其基本路径是以理论、思路创新为先导,推动政策和规划创新,重构区域和城乡文化生态空间,在保证主题文化引导多元文化发展的同时,实现多元文化对主题文化的正向促进和反哺,激发内生文化力量,促进城市群融合发展、转型升级[24]。

(二)以企业为主体,探索文化空间生产、配置均等化的产业模式

文化空间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固然要以政府施行的主题文化战略为导引,但战略任务的具体落实则要由地方的文化企业来承接,即所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横店为代表的文化共富典型案例表明,文化、文旅、文创企业是文化空间生产、配置均等化的关键主体力量[25]。

横店集团在横店文化空间结构调整和文化空间优化布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主体作用。横店遍布镇区每个角落的影视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大都以横店集团的雄厚资本为依托而兴建。但资本、市场的逐利性决定了单纯的市场和自发的企业行为无法充分实现文化空间结构的均等化。因为按照其本性,企业只会循着文化资源禀赋进行抉择和行事。因而,那些文化资源较为贫瘠的地区必然难以通过单纯的市场力量实现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空间布局的目的。

有利于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的产业模式必然不是自发的市场和企业行为,而必须有非市场化的因素适度参与其中,如公有制为主体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共同富裕的精神文化引领、关键人物的关键作用等。这些因素依据地情、民情与市场化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在长期探索中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的有效产业模式。如横店集团在策划影视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引导,离不开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的共同富裕情怀、社团共有的所有制结构、“四共委”的独立运作等。

(三)以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基础,探索文化空间布局均等化的群创路线

空间分布理论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公民的现代化程度、社会文化意识觉醒程度以及社会组织程度等因素对文化空间布局、结构变化有直接影响。其中人力资本的升值、现代人的培育、社会文化意识增强等变化趋向对文化空间布局的优化起到了正向驱动作用。而这些因素的培育不是政府、企业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是整个社会发展程度、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时代背景下多数群体深层次精神需求的集中展示。以这样的集中展示为基础,以社会层面的广泛参与为路线,文化空间布局才能真正展现出群创式的爆发力。

在当代中国,最能代表多数中国人深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话题之一就是“乡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随着资本对城乡精神文化空间的强力渗透,出现了诸如城乡精神文化空间割裂、千城一面等精神文化贫瘠现象,出现了乡村居民入城即陷入迷茫、徘徊,甚至被物欲化的空间结构所捕获的现象,出现了徜徉于城市空间的居民日益严重的精神萎靡和精神焦虑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关于乡愁的话题及其空间表达无处不在。正如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乡村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心灵寄托的形态[26]。诸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老乡观念,“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返乡理念,以及中国人在自我介绍时频繁出现的“籍贯”等,这些无不反映了中国人的乡愁理念和乡愁审美。

基于乡愁的深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特色小镇、特色文化、田园综合体、田园智城等城乡发展新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概念及其实践正是对当前城乡精神文化空间物欲化、同质化趋势的一种逆反,代表着当代中国城乡精神文化空间的问题意识和解决方案,是重塑城乡精神文化生态的一系列举措和尝试。这一尝试是中国式乡愁的现代版本,应和了当代人期待回归的心态,构成了中国人特殊的群体性精神寄托和文化之思,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以群创模式推动文化空间布局的典型体现。

六、结语

文化空间是一种由人们之间的精神交流媒介所构建的空间,它是一种抽象而又实际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空间里,民众通过共享、交流的方式,以及对于不同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的理解,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文化空间并非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地被塑造。

文化空间的布局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从学理上分析,文化空间的布局是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空间的均等化布局可以为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来享受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之间不仅有学理上的逻辑关联,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关联。如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的“横店模式”以文化共富的成效证明了文化空间布局与共同富裕之间在进程、机制、效能方面的实践关联。

实施共同富裕文化空间策略的关键是文化空间布局的均等化,而要推动文化空间布局的均等化,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推动文化设施的均衡布局方面,政府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文化政策;企业则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选择恰当的投资方向和经营模式;社会方面则应根据文化需求和人口分布情况,捐赠相应的文化设施和资源。

猜你喜欢
横店空间布局均等化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横店影视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横店少了戏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关晓彤加冕“横店公主”国民闺女圆了公主梦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