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内涵、价值与路径

2024-05-10 14:52张灵敏王方国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劳动

张灵敏,王方国

(1.中国科学院大学 培训中心,北京 海淀区 100080;2.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2015 年2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强调:“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1]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们在艰苦卓绝的恶劣环境中形成的劳动精神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学术界关于延安精神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然而,关于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专门性、系统性研究成果甚少,故留下较大研究空间。因此,有必要对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一、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从1935 年10 月至1948 年3 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生活、奋战了13 个春秋。在此期间,孕育出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

1.实事求是: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灵魂

1941 年5 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认清艰难处境,把握事物本质,顺应自然规律而为。团结带领党政军民学全员,在艰苦卓绝的劳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破旧立新,实干创业。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3]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带领人民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一穷二白、民生凋敝的旧中国建设为繁荣富强、人民幸福的新中国。

2.自力更生: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核心

延安时期,因国民党对我党进行全面封锁,阻断一切经济来源和物资供应。正当中国共产党身陷囹圄之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战,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41 年,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应运而生。我党在大生产运动中自力更生,在农业方面和工业方面皆取得辉煌成绩,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也见发展成果。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依靠辛勤劳动解决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物质困难,融洽了党政军民学亲密关系,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习近平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4]122又强调:“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5]在如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自力更生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艰苦奋斗: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底色

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表彰1811名劳动模范,次年表彰了3000 多名劳动模范。1943 年10月,党在《解放日报》刊出劳动模范评选条件,由此评选出赵占魁、吴有满、马杏儿、温贤良、沈江鸿、钱志道等劳动模范人物。毛泽东将这批劳动模范称为“人民的领袖”,他们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了“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6]1014由王震带领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艰苦奋斗,获得“生产、战斗、学习”三大丰收,在劳动中融合了军政、军民和官兵关系,成为劳动英雄集体的模范代表。延安时期的劳动模范是真正的英雄,是万人崇拜的奋斗明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物质载体。习近平强调,“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4]52唯有历经艰苦奋斗,才能让有限人生绽放无限价值。艰苦奋斗是延安时期劳动精神最深沉的底色,最美丽的颜色。

4.甘于奉献: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本质

甘于奉献寓于为人民服务的劳动中。甘于奉献是对群众路线最直接、最凝练、最深情的表达。1947 年,毛泽东一行来到地势险要、条件恶劣、物资匮乏的佳县,经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深感于佳县人民为保障抗战胜利作出的无私奉献,题下“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铿锵有力地诠释了血脉相连的军民鱼水情。正因我党为人民服务,才有人民甘于奉献。马克思曾言:“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411中国共产党因探求人民幸福、谋求民族复兴而生,是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谋发展的阶级。习近平掷地有声地说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8]从延安时期至今,共产党员都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诠释劳动精神的本质,即甘于奉献。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奉献史。

(二)特征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具有政治性、人民性、求真性、开拓性四种特征。

1.政治性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具有忠诚尽职的政治性特征。政治性是指: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延安时期,党团结党政军民学一切力量,扭转了经济困难、物资困难的窘迫处境。一系列成功经验足以证明,坚定党的政治领导、坚信党的政治决策、执行党的政治任务,是延安大生产运动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保证。正因党政军民学全体人员团结一致向党看齐,才迎来了伟大的抗战胜利。因此,政治性是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最基本原则。

2.人民性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具有为民服务的人民性特征。1944 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6]1004延安时期,涌现出一批类似张思德的劳动模范人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体现人民性,在为人民服务的辛勤劳动中诠释生命的崇高价值。

3.务实性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性特征。习近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25延安时期,共产党员在劳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探求劳动的真正本质,始终坚持务实性原则,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迎来胜利曙光。

4.创造性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具有破旧立新的创造性特征。1941 年后,国共关系日趋紧张,陕甘宁根据地在受到日军围困的情况下,又受到国民党对我党发动经济封锁,根据地的生存变得愈加困难。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中共中央面临如此艰难境况,发动党政军民学各方力量,将陕甘宁大生产运动推向高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干部不畏艰难、身先士卒,率先投入到生产实践,带领群众创造了绝处逢生的劳动奇观,并取得丰硕的劳动果实。

二、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于深化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体系、指导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的自由本质上来把握劳动本质:“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7]205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在能力范围内所发出的自在自为的行为,它与人的自由本质是一致的,这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与劳动的本质割裂开来,被罪恶的资本家那无休无止的欲望和利益填满。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动物只能进行基本的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简单劳动,而人不仅可以进行维持生存的简单劳动,也能进行丰富精神境界的复杂劳动,还能进行奉献于民的高级劳动。老一辈革命家们带领人民群众在延安时期的劳动囊括了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和高级劳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根据地军民在没粮、没油、没纸、没衣服、没经费的艰难境地下自力更生,其中有代表性的例子如王震带领三五九旅的战士们挺进南泥湾垦荒,广大军民们秉持“劳动最光荣”的信念,以高昂的劳动热情,将一片杳无人烟的蛮荒之地改造为生机盎然的“陕北好江南”。这期间形成的劳动精神深刻诠释了劳动的内涵。劳动不仅是人使用劳动力创造物质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由此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深厚价值。延安时期的劳动并非大学生平时在生活中所理解的简单劳动,而是更高意义上的复杂劳动。延安时期的劳动是最高意义的劳动。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深化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大学生在不断劳动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化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情怀。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改革开放40 余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物质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青年大学生大多是00后,他们的生活基础条件相对优越,对社会中的具体劳动及其价值内涵体会不一,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表现出一些不良现象。例如,在家庭中,仍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现象;在学校里,仍有倒菜剩饭、乱扔垃圾、不爱护公物的不良现象;在网络上,仍有大学生利用虚拟身份发表不当言论、恶意中伤网友等情况;在社会上,仍有大学生自私自利,不愿参与为他人服务的公益活动。不论是在家庭、学校、社会还是网络,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延安时期劳动精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将其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有利于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崇尚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三)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体系

经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对其整理归纳发现:学术界关于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成果,多以某个角度、某一层面进行片面研究,对其整体而全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目前,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成果有:其一,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研究。张拥军基于湖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实证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提出自我劳动。[9]周君佐认为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较高,并认可其意义和价值,但不同群体对劳动教育的认同还存在差异,如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否独生子女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10]其二,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研究。吴奶金提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全面健全教育体系的着力点,也是新时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点,还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核心点。[11]刘伟亮将大学生劳动教育定义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呼唤,是培育德智体美劳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涵与根本要求;[12]其三,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的研究。杨海达提出存在被边缘化、片面化、功利化、与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13]张淼也认为劳动教育逐渐被淡化、边缘化,还有大学生产生厌恶劳动、抵触劳动的不良倾向;[14]其四,关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冯刚认为高校应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完善管理机制,创新载体,以生为本,优化评价体系这几个方面来探索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15]王莹从依托项目制社会实践、融合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的发展、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探索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16]其五,关于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吴叶林将延安时期劳动教育经验融入高校劳动教育实践。[17]张志强提出延安时期劳动精神为大中小劳动教育提供了经验启示。[18]综上而知,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成果,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体系。

(四)有利于指导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7]9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掌握,才能有机结合“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和革命力量。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理论,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与发展。为此,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理论精髓用于指导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不仅有利于焕发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时代光芒,有能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一言以蔽之,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其目标在于培育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创新劳动的新时代人才,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内化于理论知识,外化于劳动实践,促使大学生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志向,将劳动实践寓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萌发于家庭,引申至学校、社会、网络,并不断发展与完善。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种路径,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多维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之中,凝聚协调育人合力。

(一)优化家庭劳动教育

习近平提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19]17如何促进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家庭劳动教育?关键在于:家长要营造家庭劳动氛围,重视家庭劳动实践。

1.营造家庭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从夫妻组建家庭业已开始营造和发展,并逐渐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家庭劳动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影响每一位家庭成员。吸收和借鉴延安时期劳动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家庭劳动教育。家长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之时,要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会贯通,以解决在家庭劳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难题。不断净化家庭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家庭层面的实施力度,从而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行为,促使家庭劳动教育顺利进行。

2.重视家庭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

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最终也要落到具体劳动实践中,特别是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唯有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才能凸显时代价值。家庭劳动教育多以家务劳动为主。家长合理规划孩子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劳动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从小就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家庭劳动教育由简入繁、逐步深入。

(1)进行家务劳动。通过对个人物品整理归纳,打扫清洁卫生,进行垃圾分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自觉维持家庭卫生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开展认领劳作。通过郊区认领的形式,父母带领孩子亲自下地劳作,通过辛勤劳动收获果实,并与家人分享劳动成果,以此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自己与他人的劳动成果。

(3)参与公益活动。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助残、敬老、爱幼、扶贫、济弱等公益性劳动,在帮助他人的劳动实践中,促使孩子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4)投身服务劳动。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服务型岗位,有效利用寒暑假让孩子亲身体验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增强职业积极性,参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等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深入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形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怀。

习近平强调:“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19]25新时代大学生要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劳动中为家庭、社会、国家作出贡献。

(二)优化学校劳动教育

学校是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路径。着眼于劳动教师、劳动教材、校园活动,推动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学校劳动教育。

1.打造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大学生的劳动理论知识大多源于教师传授,要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应先加强对教师群体的专业技能培训。学校组织劳动教师对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和进修,首先让教师充分了解其深刻内涵和教育价值。学成归来的劳动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运用于大学生劳动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学、思、育、行。

2.完善劳动教育教材内容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在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少,多是碎片化穿插,尚需完善全面的、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因此,仅靠教师在课堂进行的劳动教育是起不到良好效果的,延安时期劳动精神也很难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作为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体,应大力加强其实践力度,组织劳动教育学术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劳动教师共同编著劳动教材,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全面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之中,将鲜活的劳动事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通过劳动教育教材,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3.制造劳动教育活动氛围

制造劳动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劳动实践。如:美化“劳动最光荣”“延安大生产”文化墙;宣传劳动教育名言警句;播放关于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红色歌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校园劳动模范”“劳动知识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劳动积极性,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升华热爱劳动的真情实感,养成勤奋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的优秀品质。

(三)优化社会劳动教育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社会路径不可或缺。从营造社会氛围、开展公益活动、参观延安基地,促使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社会劳动教育。

1.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社会各级组织团结一切力量营造社会劳动教育氛围。如:悬挂有关劳动教育的奋斗格言;撤下明星广告牌,换上延安劳动模范的照片;将延安时期劳动视频以裸眼3D 动画的方式呈现在众人面前,形成真实立体劳动氛围;动员各社区团队、各政府单位、各公司等多方力量,举办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相关讲座和文艺活动等;社会公众人物在社会劳动实践中掀起全社会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热潮。

2.结合时代需要开展公益活动

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要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甘于为民服务的新时代人才,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奉献一己之力。通过社会公益活动促进延安时期劳动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延安劳动精神融入社会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将其与新时代人才需求紧密结合,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如:社会相关部门利用“延安劳模学习日”“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等节日,组织大学生开展公益活动。大学生通过公益实践强化自身社会责任心,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劳动观。

3.组织大学生参观延安红色基地

社会各团体分批组织大学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旧址、延安宝塔山、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王家湾毛泽东旧居、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旧址等红色教育圣地,声行色并茂、情景意交融,促使大学生深入体会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力量,感化于心、实化于行。

(四)优化网络劳动教育

网络是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路径。利用“互联网+劳动教育”新模式,通过网络视频、网络歌曲、网络课程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有效融入网络劳动教育。

1.制作劳动教育视频,融入延安时期劳动精神

各大网络平台制作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短视频,并经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短视频、微博、小红书等流量平台,向大学生推送短视频,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化效果。

2.创作劳动教育歌曲,倾注延安时期劳动情怀

创作延安时期红色歌谣与新时代主旋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歌曲,并通过网易云音乐、QQ 音乐、酷狗音乐、百度音乐、咪咕音乐等网络音乐平台向大学生推送劳动教育歌曲,将延安时期劳动情怀声化于大学生劳动教育。

3.录制劳动教育课程,传播延安时期劳动精神

以高校为网络龙头,各地教育部门统筹协调,利用网络技术,创建劳动教育课程专业网、劳动教育课程服务网、学校劳动教育联谊网,利用网络云课堂将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如:全国优秀的劳动课教师和专家团结协作直播《延安时期劳动精神》《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等劳动课,并上传到劳动教育网络平台,方便全国各地大学生共享学习,营造劳动改造世界、创造美好未来的教育氛围。跨越时空界限,传播延安时期劳动精神,通过云端课堂的互联互通互动互感,推动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

结 语

如今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劳动教育作为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延安时期劳动精神传承至今,其内涵也被打上时代烙印,具有深厚的教育价值。通过对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探析了其融入路径,对于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价值彰显具有重要意义。时代格局不断变化,大学生劳动教育所培养的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产生的实际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延安时期劳动精神的助力,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习近平强调,“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20]延安时期劳动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为了培育有益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人才,继承劳动精神、致力伟大复兴、开创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热爱劳动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