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智能化建设打造安全“硬底盘”

2024-05-10 08:14刘坤伦
能源新观察 2024年4期
关键词:金沙县龙凤露天煤矿

刘坤伦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注重智能化技术应用,以新技术实现低消耗、高效能发展。2023年,全县原煤生产和电煤供应量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9%、68.6%。其中电煤供应量占全省电煤供应量的18.1%。

鑫达露天煤矿:

辅助智能化助力智能矿山建设

金沙县鑫达露天煤矿是贵州省首批建成投产的露天煤矿之一,其辅助智能化系统于2023年6月经金沙县能源局组织专家验收合格。

在鑫达露天煤矿,每天有100多辆大卡车穿梭在采区和运煤路上。

“看似忙碌,其实忙而不乱。”鑫达露天煤矿副总经理戴志东介绍,煤矿运输子系统采用4G网络加GPS/北斗定位技术,对矿区100辆运输车辆进行实时定位,通过车辆运行轨迹、行车记录回放、录音、对讲等功能,使矿区安全性、生产效率得到保障,设备利用率、能耗等达到最优状态。

鑫达露天煤矿开采辅助智能化系统由运输子系统、工业视频子系统、边坡监测子系统、供配电子系统、排水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通讯调度系统等组成。其中,工业视频子系统运用数字流媒体技术,兼容多种规格的海康数字摄像机,完美实现视频、语音广播、信息发布三合一功能。边坡监测子系统对5个边坡22个测点使用大数据分析,对边坡数据进行预估以及险情及时预警通报。供配电子系统实现对变电所供电设备远程分合闸控制,对控制设备进行远程实时数据读写。此外,排水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通讯调度系统均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作用,保障全矿统一调度安全生产目标。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辅助智能化各个系统正常稳定运行,计划到2025年10月前完成智能矿山(初级)验收。”戴志东说。

龙凤煤矿:

“110工法”推动綠色安全高效开采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龙凤煤矿1903工作面和1905工作面的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开采技术应用,共计留巷2165米。从经济效益来看,累计多回收约4.7万吨煤炭资源,增加3461万元产值,节约掘巷成本650万元。”2024年4月2日,贵州安晟能源有限公司金沙龙凤煤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游先中欣喜地说。

金沙龙凤煤业有限公司龙凤煤矿于2022年5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竣工验收正式投产。通过实施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2022年原煤产量达120万吨,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

近两年来,龙凤煤矿为实现“110工法”新技术突破,先后作为试点矿井承担了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110工法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及贵州省能源局科技榜单项目“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攻关及试点示范应用”两个课题项目的现场研发工作。

在技术方面,龙凤煤矿实现了瓦斯智能化24小时动态实时监测,矿压数据采集间隔不大于1分钟,可自动分析矿压监测数据生成报表,实现自动预警。通过不断地对关键技术参数及工艺的优化,形成了立足于龙凤煤矿生产地质条件下的“110工法”技术体系。技术实施后成巷效果良好,工作面后方巷道变形量不超过原巷道段断面的8%,满足后期工作面回采巷道通风、运输条件的使用要求。

游先中表示,未来,“110工法”的智能化开采和基于“110工法”的充填开采将成为龙凤煤矿无煤柱开采的重点方向,为贵州省煤矿智能化建设作出表率。

以龙凤煤矿“110工法”为示范引领,金沙县已有15个生产矿井成功运用“110工法”,为煤矿瓦斯治理和缓解采掘接续紧张赢得时间和空间。

智能化夯实安全基础

截至目前,金沙县生产矿井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和辅助系统智能化建设,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4处。

近年来,金沙县通过对机械化设备植入控制设备、测控单元、传感单元、传动装置等硬件设备和系统平台建设,实现煤炭开采和运输智能化,不断提升煤矿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大力实施煤炭开采和运输智能化的同时,加强矿山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远程实时监测智能化系统运行情况,掌握传感器、控制器、电机等设备工况,对矿井瓦斯、一氧化碳等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全面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打造煤矿安全“硬底盘”。

金沙县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推进“富矿精开”,持续提升煤炭机械化智能化和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猜你喜欢
金沙县龙凤露天煤矿
《露天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传统龙凤纹在当今首饰中的应用
龙凤双胎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龙凤珠宝LOGO征集活动
金沙县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局良好
吉朗德露天煤矿高耗水量计算
德国露天煤矿
金沙县开展全县老年教育教学情况调研
永磁耦合器在露天煤矿破碎站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