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剧“走出去”有效度探析

2024-05-10 08:08赵锦钰
新楚文化 2024年8期
关键词:字幕走出去有效性

【摘要】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大热话题,除了文学出版作品外,影视剧的外译也是一种较为流行有效的方式。在我国播出十分成功的古装剧《甄嬛传》也出了英文字幕版,一时也引起不少关注。本文基于赖斯的翻译批评理论,选取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及传播度有效性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以后的影视剧“走出去”提供借鉴与经验。

【关键词】影视剧外译;走出去;字幕;传播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H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8-0076-05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8.024

随着全球化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此引发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热话题。在对外传播的方式中,影视剧在海外的播出无异于是一种有效可观的手段,如《甄嬛传》《苍兰诀》等作品在海外都受到了许多关注。因此对于以影视剧作载体,通过英译字幕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程度是一个十分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下将以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为例,结合海外观众的反饋进行分析与论述。

一、影视剧文本特性

“只要有翻译活动,就总会有人对这一活动及其成果有所评论。”[1]对一个翻译文本进行分析评价必定离不开评价的标准,赖斯的著作《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中将文本功能作为翻译批评的标准,将文本分为以内容为主的信息型文本和以形式为主的表达型文本、呼吁性文本和视听媒体文本,《甄嬛传》的字幕翻译属于视听媒体文本。赖斯认为不同的文本决定译者的翻译方法,在进行评价时也应采用不同的标准。此外赖斯还将影响翻译的语言范畴分为语义、词汇、语法和文体,以下将基于这四个方面对《甄嬛传》字幕进行分类论述。

对于字幕翻译这种视听媒体文本,涉及时间、空间、音乐、图像、语音和口语六个因素的制约[2]。字幕翻译较为特别的一点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出现的画面中,字幕需要在与画面同步的同时停留2-3秒,以便观众浏览。另外,不同的国家对字幕显示的行数有不同的规定,这就为字幕翻译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因此留给字幕翻译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对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时除文化隔阂因素外,也不可忽视这一因素,在语言差异下的译文处理体现尤为明显。

二、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分析

(一)文化隔阂下的译文处理

中英两种语言背后承载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的文化隔阂,从词汇到句意无一不体现这一点。词汇对等是翻译批评的标准之一,是指译者在翻译时选词造句的能力,选词是否对应原词之意,是否只是字对字、词对词的简单堆砌,在语境中该词的选择是否恰当合适。如以下几例:

(1)原句:一丈红

译句:the Scarlet Red

(2)原句:从前芳贵人住的碎玉轩……

译句:Suiyu Pavilion, where Lady Fang used to reside...

有研究人员提出“忠实于原文”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绊脚石”,一味忠实却导致译文四不像,读者也无法理解,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例(1)的译文算是较为巧妙的归化处理,归化指为目的语读者提供熟悉的表述方式,例(1)中译者则选用了“Scarlet”一词进行归化。“Scarlet”一为英语世界著作《红字》,二也指《红字》中宗教社会的耻辱的惩罚,是一种折磨,因此该词在英语世界中为观众所熟知,而一丈红本身便是指腰部以下用棍棒打到血肉模糊的残酷刑法。此外“scarlet”也有猩红色的意思,与受一丈红刑罚后的罪犯身体状态相近,因此从词意对等的角度看,一丈红译为“the Scarlet Red”都是较为贴切的。

在例(2)中,字幕组将“碎玉轩”译为“Suiyu Pavi--lion”,其中“Pavilion”的英文释义有三种:“A pavilion is a building on the edge of a sports field where players can change their clothes and wash.”“A pavilion is a large temporary structure such as a tent, which is used at outdoor public events.”“A pavilion is an ornamental building in a garden or park.”在剧中,故事为清朝雍正时期背景,发生在宫中,这个宫就是故宫,各妃嫔的住所名有“碎玉轩”“延禧宫”“存菊堂”等,在中国,“轩”“宫”“堂”等字都是指房屋,而从故宫的布局图来看,各妃嫔的住所应该是古代北方普遍的四合院结构,因此“轩”“宫”“堂”等字实际上指的都是他们各自居住的院落,而四合院的翻译包括“quadrangle courtyard”(梁思成译)、“courtyard house”(《英汉双向建筑词典》)、“si-he-yuan”“quadrangle courtyard house”(《新汉英词典》)、“courtyard house (or dwellings)”“quadrangle dwellings”(《汉英外事实用词典》)。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四合院应译为“courtyard house”,因为如果缺了“courtyard”,那么就少了“庭院”这个形象;如果缺了“house”,就少了“房屋”这层意思,会被误解为“院子”,译文不够准确、透明[3]。那么,无论取哪个词,“轩”的语义与“pavilion”是不对等的,都可以看出字幕组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的掌握不够透彻。

谢天振在《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中提出,在文学翻译中,个性化翻译的特征也并不全是“归化”,它还有“异化”——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的现象[4]。若文化缺项导致目的语中无对应词汇达到信息对等,则译文应取异化原则进行处理,若一味在目的语中寻找一词而导致错译则得不偿失。其次,在语言因素中,赖斯提出语义的批评标准是指译文意义是否与原文意义对等,但这一对等并不是机械的字面意义对等或是长度对等,而是需从语境出发,考虑表达背后的真实含义是否对等。如《甄嬛传》中的一些例子:

(3)原句:嬛妹妹,我

此外,我国的观众在听到这样的台词时便能领会其含义以及想要传递出来的情思,但国外的观众并未学习过中国诗词,因此字幕组直白的翻译对国外观众来说或许较为能接受。这种本土化的处理方式虽对观众来说较为友好,但对于传递中国文化依然造成一种阻碍。信息型文本中经典引语的英译策略,有助于创建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的话语体系,因此译员需在此过程中平衡归化与异化策略间的关系[5]。对于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特有表达方式如何“走出去”仍需深入研究。

(三)理解层面的译文处理

除文化与语言因素外,译员的理解能力对译文质量也密切相关。在实践中,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任何伦理规范和翻译原则的贯彻者,译者主体性和翻译能力直接影响翻译的质量,因此无法回避[6]。译员的作用为理解吸收信息,再将信息以目的语表达出来,因此翻译过程,理解为先,理解若有误则将导致误译。

如以下例子:

(9)原句:连你做额娘的都如此,难怪三阿哥那么不长进。

译句:Even you show such weakness, no wonderful The Third Prince failed to make progress.

在例(9)中,回译英文可得“连你做额娘的都如此软弱,难怪三阿哥那么不长进”。首先此处除“三阿哥”一文化负载词外,并无文化隔阂的存在,而剧情前后文是在谈皇帝不喜欢三阿哥,齐妃因此泄气,而再从后文齐妃给甄嬛下毒、在甄嬛失宠时令丫环掌嘴甄嬛等剧情可得齐妃并不是软弱之人,因此此处译为“weakness”便是译者的理解有偏差。“连你……难怪……”这一逻辑词引导的前后修饰应是近义词,本句后半部分“不长进”,那前半部分则应为近义修饰,联系上下文可得应为皇后斥责齐妃不争气、不长进,用形容词表述则应为泄气的,而译文用“weakness”表述则会误导观众,认为齐妃是个软弱可欺之人,这与该人物形象不符,因此译文此处选词不合理,信息也并不对等。

三、传播度有效性分析

(一)接受度

美版《甄嬛传》由美国Netflix于2015年引入美国,是第一部引入美国的中国大陆电视剧,播出当年在5分制的Netflix真实评分共由7800名网友打出,平均分为3.7分,接近此前Netflix登出的中国影视作品最高分3.9分(《卧虎藏龙》),而与美剧《实习医生格蕾》3.9分、《犯罪现场调查:迈阿密》3.7分相比,观众对于美版《甄嬛传》的接受度应是较为可观的,且Netflix网站是付费观看网站,这表示海外观众对于中国电视剧的播出也是持接受态度。

与此同时,由于美版《甄嬛传》由72集大幅度删减到6集,删减程度也多少引起了观众的意见。原版《甄嬛传》版权方在美版播出后在YouTube平台放出了72集完整版的中文版《甄嬛传》,于是评论区不乏众多网友的评论,部分网友认为相比6集的《Empress in the Palace》,大家对72集完整版的喜爱度更高,认为6集的完整度远不如完整版,于是迫切希望能够播出72集的字幕版。由部分评论可得出,大量删减导致剧情不够饱满,这也会影响中国电视剧在海外播出的受欢迎程度。

(二)理解度

对Youtube的评论区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大部分网友对《甄嬛传》更多的关注是剧情的发展,并未有太多语义、选词及文体的关注。有部分网友表示,英译字幕确实有效地帮助他们看懂了剧情的发展,通过这部分网友对剧情的讨论,如剧中经典片段眉庄之死。可见海外观众通过字幕对于剧情的发展是理解的,单从剧情发展的传递来看,字幕的英译是完成了任务的。

(三)观感对等度

根据对Youtube的评论区分析可得出,海外观众与国内观众的观感对等度并不一致,海外观众对于《甄嬛传》仍存在许多不理解之处,原因有二,一是海外观众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不了解,二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致。

有网友评论表示能理解安陵容因为家境贫困而进宫,却不理解甄嬛家里有钱有权却仍需要进宫服侍皇帝,并且更无法理解甄嬛明明不愿意进宫,家人却屈服于“命运”,强迫送其进宫。这种疑惑不仅源于对中国古代尊卑、阶级制度历史的了解匮乏,还源于中西方文化在平等观念上的不同。

中国古代受儒家文化影响,尊卑制度分明,这种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保证国家的治理中皇权至高无上,这种思想在清朝时期到达顶峰,因此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官员无一会挑战皇权。

而西方讲究平等,平等自由民主的思想深入骨髓,因此导致西方的观众不理解《甄嬛传》中有权有势的官家女子为何也不顾女儿心意,仍将之送进皇宫。而中国观众了解国家历史,并不为这一点产生疑惑,这便导致了中西方观众关注点并不相同,也导致了观感无法对等。

四、结语

本文从字幕译文与读者反馈两部分进行分析,即由信息发出角度与信息接收角度分析可得,海外观众并不排斥中国影视剧,尽管剧情大量删减,但从评论可得,海外观众对整体剧情的走向接受度与国内观众十分相近,这表明在剧情的传递上,《甄嬛传》的字幕英译算是有效传递。但从反馈中却反映出,在影视剧“走出去”的过程中仍有障碍存在。

一是中国影视剧,尤其是古装剧,如《甄嬛传》承载着大量中国特有文化,在翻译时面临着巨大的文化隔阂与文化缺项,面对这样的缺项,无非是采取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

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源于本土化,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在影视剧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归化处理则使得目的语观众快速简单地理解内容。而对于无法采取归化策略的文化负载词,如“碎玉轩”等建筑名,则应适当采取异化原则,宁可音译也不可错译。由于影视剧承载着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因此字幕翻译也须得严谨,这就要求译者具有两种语言文化能力,翻译能力中的文化能力指译者具备识别源语与译入语文化异同的能力,并在翻译过程中形成文化协商与文化斗争的自主意识与实践[7]。

二是中国影视剧的英译过程中,字幕组须得有熟悉中国文化的人进行译文质量把关,理解必须深入细致,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包括理解所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句子结构和含义、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关系[8]。不过《甄嬛传》字幕组仍然面临着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并且中文与英文的语言差异,还导致同种信息有着两种表达的长度差异,字幕组在翻译时须得对内容有精确的理解与总结能力,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对信息内容进行适当的提炼、浓缩与重新表达。

参考文献:

[1]吕俊,侯向群.翻译批评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38-40.

[3]周志莲,郑淑明.中国历史建筑常见术语的英译探析[J].中国科技翻译,2020,33(02):8-11.

[4]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01):32-39+82.

[5]Junhua Ren,Lai Qi.On 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lassic Quotations in the Informative Text[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22,13(05).

[6]吴术驰.新时代中国文学外译的问题与方法——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J].翻译研究与教学,2023(01):107-114.

[7]姜钰.汉譯英译文评析:透彻理解 准确表达[J].中国翻译,2021,42(06):183-189.

[8]李长栓.以实践报告展示翻译能力——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J].中国翻译,2021,42(02):

72-79.

作者简介:

赵锦钰(1996-),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与传播。

猜你喜欢
字幕走出去有效性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