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比较互鉴的方法论探碛*

2024-05-10 09:33王海东
关键词:人性对象文明

王海东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文明之间的互动、比较及互鉴已是“地球村”的题中之义,是当今人类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文化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因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社会规范及宗教风俗等差异而形成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形态,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的殊胜之处。文明之间交流、比较与互鉴应超越各种立场之争,既要超越中西之争,又要超越古今之辩,基于人性-需要出发,通过比较研究,分辨各文明满足人性需要的优势,而后互鉴互补,促进各文明的全面系统发展,以便更合理均衡地满足人的需要,使人成为自由而健全的人。

随着文明比较学的发展,学界应超越立场争论、随意取材、宏观概括、作经验判断及个体直觉等,自觉地反思其内涵、方法、原则、境界及目的等问题,推进该学科的科学化发展。就文明比较学的方法论而言,不论是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比较结论都需要相应的证据,更需要合理的方法与原则,以令人信服。我们从复合人性论出发,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系统结构论进行综合创造,形成人性-需要-文化结构系统论(1)傅有德,王海东.人性、需要与好生活:文化学要义访谈录[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3).需要说明的是笔者的这些思考受教于导师傅有德先生,在此特别致谢!的原则,进而提出“第三方—四步骤—综合创新”的比较学方法,助益比较学的纵深发展。

在进行文化或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时,既可以作横向文化间的共时性比较,也可以是同一文化内的纵向历时性比较,甚至是多种文化历时性和共时性交错比较,但皆应寻找切实可比较的“第三方”。人类文化多样,已形成多个具有特色的文明体,历史学家汤因比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体,亨廷顿则将全球分为七大文明体,不同文明之间也有着相似性,即作为文化主体的族群、自然条件、文化结构等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与相似性。这是文化和文明比较学得以成立的前提和基础。

比较者根据某个共同具有的普遍性——第三方,来确定具体的比较对象,这是极为重要的起点。即寻找可比性,确立比较领域与具体对象,并进行必要的校勘,使之成立。傅有德先生极具创造性地引入“比较的第三方”来阐明比较的平台与标准,这是比较研究的基点,既是比较项之间的某些共性——平等地兼顾所有比较项,又是“超越比较项之外的”,可将其“单独捻出”(2)傅有德.他山之石——犹太之于中国[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18.或提取或升华为“第三方”,作为比较的前提,若无“第三方”则不宜进行比较研究,或是没有比较研究的价值。如在对中西伦理道德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时,张祥龙先生选择家与孝为比较对象,便是一个典范。

第二步则是将确定的比较对象联系起来,使其照面,并进行观察、资料收集、对比,辨析其异同,“甚至指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由此而得知对象各自的特点”(3)傅有德.他山之石——犹太之于中国[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20.;确立各自的同一性与差异性,进行辨别比较,呈现各自的应有面相。对双方或多方的相关历史文化、社会风俗、观念、制度与行为规范进行系统挖掘、梳理、研究,考察“第三方”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具体意义,更为准确全面地了解彼此,避免误会与过度诠释。如在“家”的比较伦理学中,中文的“兄弟”与英文的“brother”,虽然都有生物学上的男性长幼亲缘同胞关系,及法律上的同胞关系,但由于所在的文明不同就有各自的延伸意义。在汉语之中,“兄弟”一词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家族胞亲伦理秩序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称呼——以年龄大小和义气而结成的团体关系。同时,还意味着权利与责任,兄长权力大,责任也大,依伦理而形成一种社会秩序和礼仪。在英语之中,“brother”一词经过基督教的洗礼,意味着是信徒之间的友爱关系,且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在中文与英文之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语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的独特意义。这样还能见微知著,发现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分别对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评价系统的第三步,“根据一定的标准(往往是被比较问题的共性或更高一层的普遍性概念或命题、理论)作出裁决”,即在比较的基础上以科学合理的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比较对象的强弱、优劣、高低、好坏、全偏等做出具体的评判。

一谈及文明的评判,争议颇大,尤其是“文明无高下”论的拥趸不少,还有基于立场而贬损某一比较对象的,更有从情感出发或吹捧或贬低或臆断比较对象的。随西学东渐而生的中西之争与古今之辩,至今仍是我国学界的热点,西化派、保守派、折中派等各派主张不同,到底是“西体中用”,还是“中体西用”,争论不休;其中还掺杂意气之争、价值之争与偏好之争,使之更为光怪陆离。我们则主张超越立场、情感等因素,回到人性及其需要,以人性-需要-文化结构系统论作为评价系统,对比较对象进行具体的评判。扬弃人性善恶论、单一论及本质论,建构人性复合论,或人性本身也是一个结构,人是人性诸要素的复合有机体。每个人都是欲望、情感、意志、理性、社会性、信仰等人性要素的集合体;这一整体才是人,才是人之所是。与之相应,一个鲜活的人就有各种需要,需要是萌动的人性,人性是潜藏的需要。通常,生理需要对应于欲望,安全、爱(归属)及尊严的需要对应于社会性,爱与尊严的需要还对应于情感,认知的需要对应于理性,审美的需要对应于感性和情感,超越性需要对应于信仰或灵性。(4)傅有德,王海东.人性、需要与好生活:文化学要义访谈录[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3).而文化则是基于各种需要生发出来的,随着文化的发展,反作用于需要,通常会促使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文化也有大致相应的层次,如物质文化、安全文化、情感文化、尊严文化、认知文化、审美文化及信仰文化等。(5)傅有德,王海东.人性、需要与好生活:文化学要义访谈录[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3).人性、需要和文化各自都是独立的结构,萌动的人性便是各种需要,需要的实现衍生各种文化,因此它们又共同形成一个结构系统。这是每一个文化圈或文明体都有的结构系统,只是完整性及各结构要素的发展程度不同而已。

基于这样的结构系统再对具体的文化比较对象进行比较,其标准则是以满足人需要的量度、强度、稳度和匀度等方面为参数判断比较对象的优劣、偏全及强弱等。量度指满足人需要的具体物质及其文化的数量维度,可分为丰富、一般和匮乏3个层级;强度指满足人需要的物质及其文化的力度和深度方面,既有人的主观感受因素,又有文明体的供给方面因素,可分为大、中、小3个层级;稳度指满足人需要的物质及其文化的持续性,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3个时期;匀度指满足人需要的物质及其文化的均衡性,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并没影响其他需要的满足,实现诸需要的全面发展,故而分为全面、适中、片面3个层级。例如,对中国和欧洲文明物质文化中的茶文化进行比较时,就可以从茶及其文化的量度、强度、稳度和匀度等方面分阶段深入系统地考察,不仅考察具体的茶种植、产量、价格等情况,还要考察茶的文化、历史、风俗及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情况,茶文化的发展还助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寻找相关证据,进行比较,大致能得出中国茶文化的量度丰富、强度大、稳度持久、均衡性较好等结论。可以此类推,展开具体的文化比较研究工作。若对某些文化圈或文明体进行整体性评价时,则需要从7个需要-文化结构分时段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和研判,才能得出较为公正客观科学的结论。

当然,也有比较者不愿作出评判,止步于观察、分析与陈述比较对象的情形,将评判权交由读者或他人,这也是一种方式。我们更倾向于这种观点,即世界离不开观察者,总是在建构之中开展一切活动,包括比较学;因此比较学应有一些合理的任务与目的,而不只是科学说明,应还有理解、诠释与建构的取向,故而就有第四步。这最后一步就是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或综合性创新,形成新的思想或理论,期望创新性发展。其方式主要有,将比较对象的知识与真理移植、嫁接、互补、摄纳、或整合为新的理论,“以克服原有各方的片面性而获得较为完备的整体性的思想或理论”(6)傅有德.他山之石——犹太之于中国[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20.;也可通过归纳、总结而形成新理论;或是通过概括各自的优势,使之升华或抽象,“从个别上升到更高的一般性或普遍性原理”,(7)傅有德.他山之石——犹太之于中国[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2:20.运用各种方法以求创建新思想,解决时代难题。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明如璀璨繁星般闪耀着智慧与独特魅力。如今,我们站在新的时代起点呼唤更为深入的文明交流与互鉴。透过对不同文明的比较与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各文明的独特韵味,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尊重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每个文明都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情感。我们要以敬畏的心态去领略每个文明的独特之处,去倾听不同文明的声音,去感受它们的独特魅力。只有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开始比较和互鉴。同时,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文明的长处与不足。每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应当虚心学习他者的优点,反思并改进自身的不足。这不仅能够提升自我,优化全球文明,还能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猜你喜欢
人性对象文明
神秘来电
请文明演绎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漫说文明
人性的偏见地图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对不文明说“不”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