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2024-05-11 10:44陈永邺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哈尼族哈尼农耕

陈永邺

(红河学院民族研究院,云南蒙自 661199)

2013年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接纳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之后,相关部门专门为此增设的机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以实施生态补偿和延伸红米产业链等措施著称,让种植梯田的哈尼族村民们成为传承和保护梯田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2014年10月27~31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局、云南省文化厅、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蒙自召开“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咨询机构ICOMOS和ICCROM的代表们,以及ICOMOS文化景观、历史村镇、乡土建筑专业委员会和亚洲各国的代表,就文化景观的管理保护、梯田文化景观案例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建设作研讨,会议最终出台《梯田文化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红河倡议》,该倡议的目的是希望就此能对全球梯田文化景观的传承、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于2023年5月30日在红河州元阳县多依树梯田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活动,宣传哈尼梯田和红河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历史。此后,引发讨论了如何保护包括哈尼梯田在内的红河民族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如何利用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①,其中提到要叫人们主动邂逅“千年的临安古城、千年的建水紫陶、千年的哈尼梯田”,给人切实感受“百年的滇越铁路、百年的开埠通商、百年的云锡矿业、百年的过桥米线”以及“三千四百年”的绚丽之美,以感染和折服那些愿意踏入红河地区的旅游者。2023年6月21日,由中共红河州委与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依文·中国手工坊承办的“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介活动”在北京依文时尚广场盛大开幕。通过“一场招商推介会、一场宣介会、一场云尚哈尼时尚秀、一场云尚哈尼主题集市”系列活动,红河州的千年古梯田之美在国际舞台上惊艳怒放,哈尼族最美的“人间烟火”以至跨越千里,引发出一场以北京市民为主要群体的文化消费打卡热潮;这种以时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影响力助力云南红河乡村振兴,助力哈尼梯田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②。

一、哈尼梯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红河哈尼梯田的历史至今已有1300多年,是哈尼族人民历经几个世纪辛勤耕作的结果。众所周知,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域范围内②。哈尼族文化和哈尼族人们的生活方式深深地与这片山地梯田相连。哈尼族的农耕文化是非常独特的,他们通过精密的水利系统,使得梯田能够在四季轮回中不断耕种农作物。在稻田种植季节,山上的水会流入田块,形成一片波光粼粼的景象,甚是美观。

除了农耕,哈尼族的文化生活方式也跟梯田紧密相关。例如,他们的房屋通常会建在梯田的边缘,窗户朝向田野,可以看到美丽的田野景色;一些像“苦扎扎”和“昂玛突”这样的重要民族节日,都是围绕农耕活动而设定的。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通过歌舞和祭祀活动来庆祝丰收和祈求未来的好运。可以说,哈尼梯田的历史和哈尼族的农耕文化不仅展示了哈尼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哲学。

在手术前1天开始扩容,手术前应补充液体(晶体和胶体)约1000~2000ml,其中含全血400~800ml,使血容量扩充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在术前扩容的前提下,术中补血、补液量的控制,应根据患者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及心电监测的结果而定。如果术中补血、补液量过多也有诱发心衰的危险。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在陡峭的山坡上历经数百年耕作创造的独特农业景观,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壮美的自然景观

这种雕刻不再是一棵树对自然的反映,而是通过雕塑的介入,用其代表着人的行为去塑造自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雕塑的运转,令它拥有改造自然的功能,这件雕塑与变化的自然重新组合成更大的动态雕塑。大自然也变成动态雕塑作品的组成部分,自然不再是作品周围的环境,而是作品的必要组成部分。

2.复杂的农耕系统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建筑风格、服饰、歌舞、节日等文化都与梯田共生。哈尼族的传统建筑被今天的人称之为“蘑菇房”,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当地的竹子和木材,通常是两层,下层用于养畜和存放农具,上层用于居住。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既是对哈尼梯田环境的适应,也是对梯田文化的体现。哈尼族的传统服饰也与梯田农耕文化息息相关。例如,他们的头饰常常采用鱼形设计,寓意对稻田中鱼的捕捉,而服装上的刺绣图案,也常常描绘了梯田和农耕生活的场景。哈尼族的歌舞艺术是他们对梯田生活的独特诠释。他们的歌舞中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赞美,其中就包括对梯田的歌颂。通过歌舞,表达出哈尼族人们跟哈尼梯田、跟大自然之间的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的关系。实际上,哈尼族今日的很多重要农事节日都跟梯田有规律的耕种活动密切相关。比如“开秧节”是为了庆祝稻田插秧的开始,“十月年”则是庆祝稻谷的丰收。在这些节日中,哈尼人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歌舞、竞技等,以表达对自然和谐、人与土地互惠的敬意。哈尼梯田是反映哈尼族传统农耕方式和社会组织的文化遗产,哈尼族的历史、传统、习俗和信仰等也都跟梯田紧密相关[4]。

3.丰富的文化内涵

哈尼梯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复杂的农耕技术。哈尼族先民们利用这种特殊的水利系统,引导山泉和雨水灌溉田地。这种农耕系统既保证了稻田的水源,又保持了山地生态的平衡。此外,哈尼梯田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的表现,梯田的线条流畅,层次分明,由于跟周边的山川遥相生辉,构成了一幅颇为壮丽的田园风景图,这也是哈尼梯田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者必游之地的根本原因。哈尼梯田的存在也有利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梯田的设计有助于雨水的积蓄和土壤的保持,减少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梯田周围常常种有多种植物,形成了一个生态复合体系,对维护山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老的梯田作为哈尼族文化的象征,是哈尼族的先民们在千百年耕种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农业文化的产物,例如哈尼梯田的开垦、耕种、灌溉等都有一套独特的技术和方式,而且还有一系列的节日和习俗与梯田的耕种活动紧密相关[3]。

4.生态的可持续性

哈尼梯田的农耕方式是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与环境高度和谐的农业模式,哈尼梯田体现出的是哈尼族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他们的农耕方式既能保证粮食的产量,又能维护生态的平衡。哈尼梯田利用山坡地势,使得上层梯田的多余水分能自然流到下层梯田,达到节水灌溉的效果。这种方法既保证了水稻的灌溉需求,又减少了对有限水资源的消耗。哈尼梯田的设计有助于雨水的积蓄和土壤的保持,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土壤资源。哈尼梯田周围常常种有多种植物,形成了一个生态复合体系,其中的稻田、鱼塘、林地等各有其功能,它们可以相互依靠,维持完好的生态平衡。同时,这种复合农业系统也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5]。

哈尼族人民通常使用自然的方式进行农耕,例如使用农作物的秸秆和动物的粪便作为肥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这样做既保证了粮食的高产,又减少了因为施肥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干季”的时候,村民们还利用农田养鱼,既能提供肉食,又能清除害虫。《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2年7月1日实施,这一管理条例的制定实施对梯田要重点保护的范围、管理人员的主要分工和职责、对保护区的一系列禁止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奖励和处罚等措施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所以,哈尼梯田也是多种动植物的家园,梯田的保护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③。

5.全球认可的价值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这是对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背后的哈尼族文化的国际认可,这表明哈尼族在农耕文化发展,特别是在山地水稻种植技术以及生态保护方面,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也显示了国际社会对这种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认可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同时也是对哈尼族文化,特别是对其独特的农耕技术、建筑艺术、服饰、歌舞、节日等文化元素的尊重和保护,申遗成功体现了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6]。

以上特征就使得哈尼梯田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展示出哈尼族人们的智慧和先人至今的努力,以及跟自然和谐相处的伟大思想。

二、申遗过程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申请是一个长期、复杂且详细的过程,大致包括以下步骤④:

初步申请:申请国需要提交一份初步申请,列出其希望申请世界遗产的地点。这个列表被称为“预备名录”,并需要包含详细的关于每个地点的信息,比如其历史、地理位置、价值等。此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来完成。

需要强调的是,研究式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实施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案例的选择要基于无机化学的重点内容及有利于发展探究能力的内容。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难点在于与知识点相契合的案例的收集、筛选与整理,如何将零散的科研信息整合成可供学习交流的实例;其次,为了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手段,做到案例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匹配。

再次,哈尼梯田的世界遗产地位也为当地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遇。通过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提供了哈尼族青年人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当地的生活水平。

正式申请:当一个地点被列入预备名录后,申请国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地点提交正式申请。正式申请需要包含详细的背景信息,比如地点的历史和文化重要性、保护状况和保护计划等。

评审过程:提交了正式申请后,由联合国专设的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进行专业评审。他们会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地点的独特性、完整性、真实性及其对人类文化或自然遗产的重要性等。

对2015年8至10月出生于巴西的35例小头畸形儿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母亲妊娠期均有寨卡病毒疫区接触史,其中25例(71%)患儿有严重的小头畸形,17例(49%)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参加影像学检查的27例患儿均有异常的影像学表现。头颅CT及超声显示广泛的颅内钙化,主要分布在脑室周围、脑实质、丘脑及基底神经节。11例(31%)患儿存在多余的头皮,提示急性宫内脑损伤导致大脑发育障碍,但并不影响头皮的生长发育。其中4例(11%)患儿存在关节屈曲症状(先天性挛缩),提示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累。该35例患儿均排除了引起小头畸形的梅毒、弓形虫病、风疹、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可能[10]。

就哈尼梯田来说,申遗过程开始于2008年,当时我国政府将哈尼梯田列入了预备名录。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准备,我国在2012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正式申请。2013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特别批准了哈尼梯田项目,使其成为我国第45个世界遗产地点之一。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哈尼梯田的全球价值,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和人民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和承诺。

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一的哈尼梯田,对提升国际社会对哈尼梯田及其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尊重有着重要影响[7]35。

首先,成功申遗使得我国的哈尼梯田进入全球视野。国际社会对其自然美景、古老农耕技艺和丰富文化传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哈尼梯田的世界遗产地位确认了其在全球的重要价值,这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农耕景观和生态系统,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哈尼族人民的智慧、技艺和文化。

其次,成功申遗对哈尼梯田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一方面,它要求我国政府和当地社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一遗产,维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它也激发了当地和全国范围内的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哈尼文化的传承。

2005年 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宣布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2008年北京奥运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该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工艺为:①初压采用DD130压路机进行1遍静压;②复压时,先用CC622压路机进行1遍弱振压,再用DD130压路机进行1~2遍强振压,最后用XP301压路机进行1遍弱振压;③终压采用CC622压路机进行1遍静压,到消除所有表面轮迹为止。

最后,哈尼梯田的世界遗产地位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通过亲身体验和研究哈尼梯田,与哈尼人民交流,了解他们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与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总的来说,哈尼梯田申遗成功,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哈尼梯田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认同,也对它的传承保护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大大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哈尼梯田及其文化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药品标准工作,迄今已经颁布实施10版药典,而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地方药品标准分期分批进行了整顿,实施了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以及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为建立健全国家药品标准体系,提高我国药品质量水平,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药品品种繁多,尤其是中药材、中成药成分复杂,许多研究工作基础薄弱,中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提高的难度大、任务艰巨。药品监督抽检发现部分试行标准至今尚未转正。

三、申遗成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

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浪潮,使其成为全体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记忆和身份的一部分,申遗成功对于今天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贡献。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知道,中华民族自身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是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保持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结构的认识。

最后,通过传承和保护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进一步铸牢我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为在教育系统中加入有关哈尼梯田和哈尼族文化的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无形之中就强化了对中华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有助于增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身份感。通过组织和参与哈尼族的文化活动,全国各地的人民可以有机会直接体验哈尼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共享的文化记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包括电视、电影、社交媒体等,进行大范围的哈尼梯田和哈尼文化的宣传,让更多人理解哈尼族的独特文化思想和哲学智慧,有助于提升全体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团结感。地方政府也积极通过倡导和实施保护哈尼梯田和哈尼文化的政策,来推动全社会对哈尼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进一步铸牢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12]。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小儿用的剂型一般是混悬液,用时注意摇匀。2种退热药不能同时使用,可以交替使用。使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只有出汗才能带走身体的热量,体内缺水的时候也会影响退热的效果,注意补水防止脱水。个人觉得乙酰氨基酚相对于布洛芬药性温和,比布洛芬好。

哈尼梯田充分展示出“天地人”或者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哲学,这种理念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呼应。哈尼族人民通过数百年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一种既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耕方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共生,展示了人与大自然可以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的山区,海拔高度变化大,从低海拔144米的河谷地带逐渐向上升至2000米左右的山脊。哈尼族先民们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这一地形特点,开辟出一片片的梯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梯田生态系统。阳光的照射使得稻田和水面产生金色和银色的反射,加上梯田的层次感和变化,形成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2]。

哈尼梯田成功申遗是一次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实践,哈尼梯田的农耕方式重视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有机农业实践,反映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建设模式。有助于提醒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对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对于提高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这一成功实践可能激励更多的地区和民族去保护和传承他们的独特文化[8]32。

其次,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在增强全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既然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享成就,这个成就不仅属于哈尼族,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和团结,对共享成就的自豪感有助于增强全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哈尼梯田展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和认知智慧,为全体中华民族提供了共享的价值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公众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这对于强化全体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团结感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说,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不仅展示了哈尼族的智慧和技艺,也充分体现了全体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这是一次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弘扬和铸牢实践,对于提升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团结向心力具有重要的意义[9]。

最后,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弘扬了它的优秀文化特征,成为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记忆和身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哈尼族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对历史、对土地、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敬仰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增强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认同。另外,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强化了它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身份的象征,这个身份象征不仅包括哈尼族,也包括整个中华民族。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可以在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中感到由衷的自豪,无形之中也充分提升了个体成员作为全体中华民族一员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学校可利用新课程背景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和新时代“抱团发展”理念,在养成教育方面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考虑学生学习、性格、特长、行为等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互助小组以四到六人为宜,力求小组之间实力相当。选举责任心强的同学当组长,在本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再把两个小组合并为一个大组,在班上与其他大组展开竞争。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在小组内学习其他人良好的习惯,共同纠正不良习惯。以此便达到了充分发挥合作互助在班级管理中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总之,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在诸多层面体现了其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全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等重要意义。成功申遗也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同和尊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既强调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也强化了大家对少数民族个体文化独特价值的理解和尊重;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也为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既增强了全体中国人的凝聚力与团结感,也弘扬了哈尼梯田独特文化的个体特征。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身份的象征,哈尼梯田不仅是哈尼族个体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成员共同身份的载体和象征,对于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和团结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四、哈尼梯田的保护和传承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强化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传承保护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弘扬哈尼梯田的文化符号象征,使其成为全体中华民族共享的文化记忆和身份的一部分,达到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拇指课堂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APP公众号类型的课堂教学管理系统,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通过打造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沟通、互动,旨在为用户提供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申请和使用门槛低,高级开发模式为开发者的自定义功能设计提供无限可能。

首先,对哈尼梯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非常重要。作为一种独特稀有的人工制造的生态系统,这里的土壤、水资源、植被等自然要素与农耕生活紧密相依。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破坏,可能会对哈尼梯田的农耕模式产生严重影响,影响到哈尼族人民的生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哈尼梯田也是哈尼族人民创造的壮丽文化景观。保护哈尼梯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是对哈尼族人民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保护。这不仅关乎到哈尼族的生活和文化保护,也关乎到全球的环境保护和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10]53。因为哈尼梯田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和智慧,这对于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稳定螺旋构象的环氧丙烷聚醚由3-(9-烷基芴基)-环氧丙烷(AFPOs)单体通过阴离子聚合合成(见图4).Poly-(AFPO)的主链拥有单手性螺旋结构,也同样由侧链大基团的空间位阻使单手性螺旋构型能稳定存在于溶液中,而这样的螺旋构型导致了聚醚的光学特性.一方面与Poly(S)-TPBO相同,在3号碳上引进3-(9-烷基芴基)的大基团来固定主链的螺旋结构,使聚合物在溶液中呈现单手性螺旋构像.另一方面,侧链上3-(9-烷基芴基)芳环的键构建了π-π堆积驱动聚合物的螺旋构像[21].在聚合反应中由于其侧链的阻碍相比TPBO要小,使得聚合反应速度快,活性高.

其次,传承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实现。这些途径和手段不仅包括教育、媒体、文化活动的传播,还包括政策支持等。例如需要通过在学校和研究机构设立相关的选修课程和研究项目,以培养新一代年轻人掌握传统农耕技术,理解并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可喜可贺的是,许多高等学府已经开始对哈尼梯田和哈尼农耕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课程中纳入这些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内容。而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比如哈尼族的各种节日庆典、文艺表演等活动,能很好地帮助到人们更好理解和体验哈尼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梯田文化。现在,每年的哈尼族重要节日,例如“苦扎扎”“昂玛突”“十月年”等活动已经成为了展示哈尼农耕文化的重要平台[11]。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例如保护性立法、经济激励措施等,来鼓励和支持哈尼族农耕技术的传承和对哈尼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哈尼梯田成功申遗之后,到目前为止,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例如电视、网络、电影等,来宣传和展示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和优秀文化传统,使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可见,这些工作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了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审议决定: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召开的年会,对所有的申请项目进行专业评审。如果一个地点被批准,它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请国将有义务保护这个地点。

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有助于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团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哈尼梯田文化中的农耕智慧和“天地人”和谐一体的生活哲学得到全球的认可,无疑能进一步增强全国人民对“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总之,哈尼梯田作为一个独特的人工生态系统,土壤、水资源和植被与农耕生活紧密相依,保护它们是维持可持续农耕模式的关键。传承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和文化传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教育、传媒、文化活动、政策支持等多种手段实现。教育体系加入哈尼梯田和哈尼族文化的课程,以及全国各地人民参与哈尼族的文化活动,都有助于强化对中华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因此,保护哈尼梯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传承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和优秀文化传统显得非常重要,这些工作不仅关乎哈尼族的生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跟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以及对于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有着深远的联系。

在工作中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1)应该对药物的名称,数量,药效以及数量进行严格的审查。建立质量检测管理的部门,对药物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如果发现不合格的药物要及时的做以处理,(2)要对药物的出售做好管理,及时的统计好当天药物所出售的金额,在月末是进行统一的盘点向有关部门进行上报。

五、结论

哈尼梯田是反映哈尼族传统农耕方式和社会组织的重要文化生态遗产地。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对保护和促进该地区文化和生态意义的重要性的关注。它的成功申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强了文化自信,弘扬了民族团结,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提升了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哈尼梯田作为共享的文化记忆和身份的一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弘扬,这有助于各民族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共享历史和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因此,哈尼梯田的成功申遗在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弘扬民族团结、保护了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共同记忆以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未来研究和实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加强多学科领域的协作研究,进一步发展和保护哈尼族传统的农耕文化。例如可以从历史、人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视角和层次,对哈尼梯田进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全面揭示其文化、历史和生态的价值。这种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进一步保护哈尼梯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鼓励和支持哈尼族农耕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第二,加大哈尼族文化教育的力度,扩大有关哈尼梯田和哈尼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例如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校教育中,引入更多的有关哈尼梯田和哈尼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增强全体国民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利用哈尼梯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本,加强跟世界各地学者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以提升哈尼梯田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促进围绕哈尼梯田的商业文化旅游,加强国内外的媒体宣传。一方面,合理利用现有的哈尼梯田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哈尼族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在文化旅游过程中,教育游客学习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对哈尼梯田进行大规模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哈尼梯田及其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信以上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哈尼梯田和哈尼族文化的理解,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好这一特殊的世界文化遗产,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目标。

注释:

①转引无名氏:《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经济日报.2023年6月7日。

② 转引无名氏:《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介活动》,澎湃新闻.2023月6月22日。

不过,需要指出,国内学者经常混用美国学和美国研究概念,甚至认为它们无甚区别。比如,有学者认为,美国学,亦作美国研究(李青,杨小洪 1999:24),也有学者认为,“美国学又称美国研究,是一门关于美国的学科”(蒿琨2017:65)。当然,不少学者主张区分,如叶英(2010)提出区分美国研究与美国学,促进美国研究这个综合工程和美国学(美国文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到目前为主,美国学的概念尚未普及,但已得到较多使用。比如,梅仁毅(1986)对“‘美国学’的发展和近况”进行了探讨,赵可金(2010)讨论了“美国学:学科成长与中国意义”。

③转引田艳:《活态保护哈尼梯田(看世界遗产)》,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5月31日。

④ 转引文化部:《世界遗产的识别和申报程序》,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6年11月24日。

猜你喜欢
哈尼族哈尼农耕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