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安徽吹打乐“双创”生成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

2024-05-11 10:44宋延雷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创安徽文化

宋延雷

(阜阳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安徽吹打乐是安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曾广泛活跃于婚丧嫁娶、乔迁祭祀民间民俗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灵璧的周家班吹打乐,于2014年入选了国家级非遗项目。除了周家班之外,皖西和皖中均有代表性的吹打乐班和广为流传的曲目。从课题研究调研结果分析,安徽吹打乐也面临这非遗文化的共性问题。针对其如何有效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本文从“双创”的视角,从“为何”“谁来”与“如何”三个维度,进行了阐述。

一、“双创”之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五千余年,类型丰富,意蕴丰厚,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的、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文化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更是基础性的,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创造性转化”是指“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1]。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其隐含了一个内在的前提语境。那就是部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原则和观念体系已经与当代社会发展不相匹配。而转化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合理改造,使之与当下中国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审美追求等相契合,使其价值和意义再一次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性发展”是指“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受到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已经无法自发地在当代社会发挥,其价值也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所以必须通过丰富、扩展和创新实现话语的转化,让传统文化更好的与当代社会产生互动效应。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相辅相成,前者强调赋予传统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的重要性,后者则侧重对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的补充、扩展与完善。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动力和延续。作为新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随着其研究和探索的深入,必将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二、新时代安徽吹打乐双创的理论思考

从本质上来说,安徽吹打乐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以乐为载体,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技艺、经验和审美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活态流变是其传承和发展中最鲜明的特点。近年来,我国非遗事业的重心也逐渐从摸底普查、评审认定朝着恢复传承空间、面向现代生活转变。安徽吹打乐怎样才能走出乡野,并为当代人喜闻乐见?如何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空间,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之前多类主体也进行了多种探索,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根本原因在于对安徽吹打乐的内涵缺乏理性科学的认识。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创”,集文化保护和创新的核心要义于一身,指明了具体路径,即秉持客观、科学、敬畏的态度,通过空间与形态的转化创新,不断对其补充、拓展、完善。换言之,只有通过“双创”,才能使其融入当下,服务当今,永葆生命力,与其它优秀传统文化一道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因。

在明确了“双创”的内涵以及“双创”与安徽吹打乐的关系后,则要将目光回归到安徽吹打乐身上,把“双创”作为其在当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并从如何双创、谁来双创和如何双创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

(一)为何“双创”——安徽吹打乐“双创”必要性探讨

对于必要性的明确,是新时代安徽吹打乐“双创”的理论基础。推动其“双创”既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跟风应景,而是有着深刻的必然性。

一是安徽吹打乐自身的文化特点使然。作为流传已久的地方文化,安徽吹打乐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永不过时的,到今天仍然如此。其可以历经千年传承至今,根本原因便是其本身始终处于转化和创新的过程中。以周家班为例,当演奏者数量出现不足时,便毅然打破了“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并在短时间内迎来了人才井喷的态势。因此安徽吹打乐本身是有着巨大“双创”潜力的。同时,传统文化也在当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将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视其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安徽吹打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当代人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双创”引领其迈上崭新的台阶。

二是其传承和发展的需要。文化适应论提出,一门文化的存亡与兴盛,关键在于其能否与当代社会语境相适应。这种适应包含社会机构适应、思想观念适应、工具技术适应等。如果仅有微小的偏差,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补足和完善;如果偏差过大,仅靠文化自身则难以为继。换言之,文化作为落后方已经被社会发展方所淘汰,并最终走向消亡。通过对文化适应论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当代的安徽吹打乐显然是适应过程中有明显的不适性,仅靠其自身已经难以补足这个差距。安徽吹打乐诞生于乡野间,主要存在于各类民俗活动中,城镇化进程使得传统生存空间受到很大压缩,传统民俗活动的场所和方式也已发生改变,其已然失去了基本的生存土壤,也必然会出现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脱节。在这种背景下,则需要有外部力量的加入,通过合理的转化和改造,使其形式和内容得到丰富,为当代人喜闻乐见,重新开启与当代社会的适应过程。特别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当代,作为八皖大地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其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格,通过“双创”为其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可以使其价值和内涵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展示,形成新的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谁来“双创”——安徽吹打乐“双创”主体思考

在安徽吹打乐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始终都是最核心的要素。安徽吹打乐之所以遇到传承危机,也是因为在人才方面遇到了困难,故对其“双创”主体的明确十分必要。结合实际来看,“双创”主体应主要包含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两大方面。

一是内部主体。内部主体主要是指安徽吹打乐的从业者。安徽吹打乐的从业者,包含戏班班主、成员、学徒、传承人等,他们是这门艺术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是近年来,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主导力量发挥甚微,有的人甚至已经离开了这个领域。所以若想发挥他们的“双创”力量,首先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再回到自己本来的行业。对此需要在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积极组织各类演出活动,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也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安徽吹打乐队伍中来。目前,已经有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尝试了乡村艺术人才免费培养计划,先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毕业后再投身于乡村文化发展中,很多毕业生都已经成为了骨干力量,值得学习和借鉴。另外,在安徽吹打乐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人才培养机制,对此也应该予以充分尊重,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及时帮助。只有唤起内部主体的热情,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徽吹打乐相关活动中,才能为整个“双创”进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外部主体。外部主体是指安徽吹打乐发展的责任主体。包含政府、高校、行业协会等。他们的职能发挥和责任履行,同样对安徽吹打乐的“双创”起到决定性影响。政府和文化部门是新时期安徽吹打乐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各省市也随之先后制定了传承发展计划。需要安徽各地各级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做安徽吹打乐当仁不让的引领者。

高校也是安徽吹打乐“双创”的主导力量之一。除了教学与科研外,高校本身也肩负着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特别是近年来,在诸多地方高校朝着应用型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这项职责也得到了凸显。高校音乐、文旅等相关院系的师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是“双创”的最佳人选。很多高校已经与地方部门互动并推出了一批新成果,成为了学校的新名片。所以安徽各地高校的相关院系,应该通过主题课程开设、聘请民间艺人为第二导师、在安徽吹打乐的发源地或兴盛地建立教学基地等,全面拉近校内师生和安徽吹打乐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要通过理论研究为安徽吹打乐提供“双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将理论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中,在创作、表演、宣传等多个环节推出一批新成果,取得新成效。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安徽吹打乐相关工作,客观上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精英的汇集,对本行业的发展最为了解和熟悉,也更加便于发挥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方面。对内是指针对安徽吹打乐从业者,开展团建、培训等活动,引导从业者认识到“双创”的价值和意义,改变之前各自为战的状态,鼓励进行各种联合,以整体的形式对外宣传和推广。同时也需要针对从业者理论素养较为薄弱的现状,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使从业者的理论素质得到针对性提升。对外主要是指以协会的名义开展一系列对外联络、交流和宣传活动。如积极对接政府和文化部门,保障各类政策的及时落地。及时联络其它文化机构或行业协会,为安徽吹打乐争取更多演出机会等,充分做好各类保驾护航工作。同时,可以预见,伴随着传统文化IP开发热潮的到来,将会有更多主体参与到安徽吹打乐的“双创”中,对此应持开放、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凡是有志于安徽吹打乐“双创”的机构或个人,都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也必将获得良好的收益。

(三)如何“双创”——安徽吹打乐“双创”路径探讨

1.加强本体研究

“双创”从来都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而是以对这门艺术系统研究为基础的,符合这门艺术特点和规律的,否则也就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和意义。安徽吹打乐也不例外,其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乐队成员和演出形式如何、代表性曲目和风格是什么等,都需要得到系统研究。以往,由于从业者理论水平有限,关于安徽吹打乐的本体研究一直较为薄弱。现在得益于多方主体力量的参与,则可以使这个薄弱环节得到补足,使之作为“双创”的理论基础。具体而言,本体研究应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安徽吹打乐的起源与发展,包含安徽吹打乐的诞生、流传范围、内部传承形式等。其次是安徽吹打乐的代表性作品,如《百鸟朝凤》《拜花堂》《一枝花》等,要通过专业的音乐学分析,总结这些曲目的特点与风格,为今后的改编和新创打好基础。再次是安徽吹打乐的表现形式,如坐场演奏、行进演奏、综合演奏等。第四是安徽吹打乐的乐队编制,以及各类乐器分别发挥什么作用等。最后是安徽吹打乐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安徽吹打乐反映出是安徽的礼俗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观念中吹打乐喜庆祈福与祭祀敬祖的文化功能,也体现了民间礼俗与民间乐班的相互依存关系。”[3]“作为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中介的民间乐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体系中的某些适宜知识转化为地方性理解,并纳入到地方文化系统之中加以运用。”[4]上述本体研究是新时代安徽吹打乐“双创”的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的“双创”,才能使“双创”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保障。

2.实施文旅融合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既是自古传承至今的最佳文旅体验方式,也是未来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安徽旅游资源丰富,各地景区众多,完全具备文旅融合的条件。对于安徽吹打乐的意义在于,通过与旅游业的融合,可以从多个方面为其注入全新的元素,使其原有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扩展,并在与旅游业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双创”。一开始,可以在现有的景区常年开设安徽吹打乐演出,让演出成为景区新的景点。条件成熟后,则可以联手打造安徽吹打乐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旅游演艺以特色文化为主要表演内容,以当地的真山真水为舞台,可以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徽吹打乐本身就是一门表演艺术,近年来推出的几首新作品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可以在此基础上再打造一场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的演艺精品。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周家班的诞生与发展地——灵璧县,近年来共投入十亿多元,建成了多个3A、4A级旅游景区。并投入千万元研发灵璧磬石琴、磬石笛、磬石二胡、磬石鼓、磬石唢呐等系列乐器。有了场地和设施支持,下一步则可以将周家班传承与发展的传奇历程、各种民俗活动场景进行串联。在演出形式上,一方面要注意对现代化舞台表现技术的运用,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则尽可能给观众互动的机会,让观众获得参与体验。同时,还要主动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人产生实地观看的兴趣。看似一台演出,其效益却是十分丰厚的,既实现了安徽吹打乐现代化的表达和传播,同时形成了一条集交通、餐饮、住宿于一身的新产业链,获得了产业集群效应。

3.推动产业发展

以产业化发展推动安徽吹打乐“双创”的生成,既可以获得良好的“双创”效果,更有助于其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大多数依靠具象载体实现其经济价值的技艺类非遗而言,商品化程度越高,所带来经济红利就越高。”[5]具体而言,以经济利益为主要驱动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为安徽吹打乐提供更多的再生产支持,产业化成果则可以产生辐射和带动效应,激发起更多人对安徽吹打乐的兴趣,为其“双创”引入更多参与主体。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发展理念。所谓发展理念,就是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和原则进行产业发展。结合安徽吹打乐的实际来看,要努力做到面向现代生活和面向市场经济两个关键点。面向现代生活意味着各类安徽吹打乐产品的推出要具有现代气息与时代特色,可以与当代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为当代人喜闻乐见。面向市场经济则要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突出产品特色,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减少外界的帮扶,走独立发展的道路。其次要形成特色品牌。品牌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也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要通过深耕安徽吹打乐文化内涵,通过现代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的融入,尽快推出一批安徽吹打乐佳作。通过立体化传播体系的构建,使之成为当代安徽吹打乐的代言者。最后要借助科技力量。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和新媒体等科技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面貌。对于安徽吹打乐产业化发展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在产业发展中,要注重各类科技力量的发挥,扩大安徽吹打乐的文化生产力,延伸其产业链条,获得更加理想的传播效果。当安徽吹打乐获得丰硕的产业化发展成果时,也就从本质上实现了“双创”。

三、结语

“双创”的要求和目标,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集中体现。对于安徽吹打乐而言,无论是其历史传承特点还是当下的发展境遇,都应该和必须将双创作为全新的努力的方向。从目前看,安徽吹打乐双创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各参与主体也充分履行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实践路径也处于不断的丰富状态中。也相信在今后,会有更多人认识到安徽吹打乐双创的价值,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其双创中,而这门古老艺术也必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闪耀在民族音乐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双创安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谁远谁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