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纤维素在纸质档案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16 10:13胡维星
华东纸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转数纸张纤维素

胡维星

(栖霞市中医医院,山东 栖霞 2653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生物材料逐渐被应用于纸质档案的修复中。其中,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稳定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细菌纤维素是由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分泌的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分子排列规整性,使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此外,细菌纤维素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原料,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生物材料。这些特点使得细菌纤维素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细菌纤维素的介绍与研究背景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Cellulose,BC)是由特定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产生的细胞外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优势,包括良好的生物亲和性、相容性、降解性、适应性、高持水性、结晶度、良好的纳米纤维网络、高张力和强度,以及良好的机械韧性等。

近年来,随着对细菌纤维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生产方法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目前,木醋杆菌是研究最多的能够产生细菌纤维素的菌种,其培养过程相对简单,使用含有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Na2HPO4 等营养成分和pH 值调节材料的培养基即可[1]。然而,尽管细菌纤维素具有许多优良性质和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生产效率、纯度、可控性等方面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纤维素的形成机制、性质调控等方面的内容,以推动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2 纸质档案修复技术概述

我国的档案修复工作源远流长,从先秦开始就有了很长的发展和传承。档案文件的传统修复方法是利用淀粉中含有的大量羟基和水分,使其黏合、对接和增强;除此之外,他还需要用到一些动物的胶水,比如鱼头、鱼骨、鱼皮,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做胶水,再用来黏合和修补纸张,但动物胶的制造比较复杂,在这个时代也很难实现。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推动了物质化学研究的进步,进而促使档案复原技术多样化。纸质档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去污、去酸、加固、修裱、字迹恢复等。具体方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溶剂法等。去酸技术的目的是使档案纸张接近中性,延长寿命,加固技术使用纸张、粘合剂加固破损档案。修裱技术则是对破损档案进行修复,字迹恢复技术使模糊或褪色字迹变清晰。此外,纸质档案修复还需要注意一些原则,修复需遵循保持原貌、不损坏有价值历史痕迹的原则,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应符合永久保存要求,并具有可逆性,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3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仪器

(1)实验材料:细菌纤维素、普通复印纸(70 g/m)、宣纸、书写稿纸、学生实用绘图仪、NaOH、丙三醇、水。

(2)设备仪器:电子天平、定距裁纸器、量筒、烧杯、过滤网、酒精灯、玻璃棒、称量血、液体温度计等,还有纤维标准解离器、恒温恒湿试验箱、ZB-A 色度仪、ZPM-1000 型纸张耐破度测定仪、纸张撕裂度测定仪、微电脑测控拉力试验机、MIT 耐折度测定仪等。

3.2 实验过程与操作步骤

首先,需要确保细菌纤维素处于中性环境中。这是因为细菌纤维素在弱酸环境下能更好地保持其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延长其保质期。但当我们准备使用它时,必须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中性。第二步,使用纤维疏解器对细菌纤维素进行细致的解离,使得纤维能够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形成细菌纤维素浆液。这个步骤相对简单,不需要特殊的实验环境或高超的操作技能。第三步,完成浆液制备后,再通过表面涂刷的方式,将细菌纤维素均匀地应用到纸张上。使用排刷确保纸张完全被涂刷,然后用玻璃棒推匀。第四步,将涂刷后的纸张平放在工作台上,并在上面铺一层塑料纸以防止纸张与台面粘连。在常温下自然晾干,让纸张上的多余水分完全挥发。第五步,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修复效果。这些测试包括光学性能(如白度变化)和机械性能(如撕裂度、耐破度、抗张力和耐折度)的测定。这些性能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细菌纤维素在纸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细菌纤维素的修复效果,本文将研究五个关键因素:细菌纤维素浆液的浓度、纤维解离器的转数、涂布的纤维素量、浆液的pH 值以及涂布温度。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档案纸张的修复效果,因此我们的实验将围绕它们展开。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数据说明与误差分析

4.1.1 数据说明

(1)纸张力试验说明:张力测量卡盘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50 毫米,纸样品的长度大于175 毫米,宽度为12 毫米。由于部分纸张定量信息不明确,所以本文研究是采用抗张力数据来进行分析。

(2)纸的耐折度试验说明:耐折度试验的拉力为4.9N,折弯的角度为左右135 度±2 英寸。样品的尺寸长度大于150 毫米,宽度为15 毫米。

(3)色差测量试验说明:色差测量是按照国际照明委员会制定的CE 标准色度学体系来确定的,即红、绿和蓝三原色是由红、绿和蓝三原色混合而成,所以用红、绿、蓝三色漫反射因子Rx、Ry、Rz 对纸张样本的亮度、彩度和色调角度等进行标记,并与设定纸张对比样本进行色差计算。

(4)受限于纸张本身的纤维性、填充剂的均匀性及实验操作的误差,本次测试的白度随机选取了10 组数据,取其平均值,每一张纸的取样量不得多于2 份;每次测量8 ~ 9 个纸张样品,取其抗张力和耐折度的平均值;测量取得10 组数据,去除其中的最大、最小值,然后取其平均值。

4.1.2 误差分析

(1)仪器误差:本试验中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都进行了校零设置,但在实际使用中,因机械及仪表自身的测量范围、测量精度等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误差。

(2)人为误差:读数错误是常见问题,计算机测控读数装置可避免人为误差。环境误差以温度和湿度为主,建立恒温恒湿实验室难度大。实验中,将每个试验与原纸Y 组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恒温恒湿(室温为23℃±1℃,相对湿度50%±2%)测试盒在特定环境下进行5 小时后取出使用,以控制温度和湿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但操作期间温度和湿度控制仍有难度,这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量化误差:细菌纤维素的定量是试验难题,因其强吸湿性和保水性,不能精确地对细菌纤维素质量进行分析。干燥处理后,细菌纤维素难以恢复湿膜状态,不利制备浆料。因此,本实验采用估算法计算含量[2]。比较四种细菌纤维素在干燥条件下的重量,选择未打开袋子的湿重条件下约为133 克,完全干燥时约为4.2 克,并以此确定质量干湿重量转化标准。

表1:细菌纤维素质量对比数据

4.2 修复效果对比分析

4.2.1 细菌纤维素制浆浓度对纸张修复效果的影响

浓度越高,纸张耐折度、耐破指数、抗张指数和裂指数可能会得到提高。例如,当细菌纤维素的用量为3%时,纸张耐折度提高44.7%,耐破指数提高17.9%,抗张指数提高22.4%,裂指数提高16.1%。除了上述性能有所提高外,实验证明,细菌纤维素可以作为一种档案修复材料。修复后纸张除了白度略有下降外,纸张其他机械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另外,纸张的柔软度会随着细菌纤维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双面有字或字迹遇水扩散的档案,不适宜使用高浓度的细菌纤维素进行修复,因为高浓度的细菌纤维素可能会影响字迹的扩散。

4.2.2 细菌纤维素打浆转数对纸张修复效果影响分析

细菌纤维素打浆转数对纸张修复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打浆转数主要影响细菌纤维素的纤维长度和分散程度,进而影响到纸张修复后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在打浆转速100 000 ~ 900 000 rpm 范围内,纸张修复后的撕裂度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波动较大的趋势,受到纤维素细小纤维尺寸的影响,撕裂度先上升后下降,随后又下降,直至打浆转速超过600 000 rpm 后才逐渐上升;当打浆转速超过90 000 rpm 时,撕裂度就会出现一个最大值,之后就会进入一个稳定状态,再也不会随打浆次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总的来说,修补后的纸页撕裂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在选择细菌纤维素打浆转数时,需要根据纸张的具体情况和修复要求来确定。通过调整打浆转数,可以获得适宜的纤维长度和分散程度,从而实现更好的纸张修复效果。

4.2.3 细菌纤维素涂布量对纸张修复效果影响分析

细菌纤维素的涂布量对纸张修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涂布量决定了纸张表面细菌纤维素的覆盖程度和分布情况,进而影响纸张的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细菌纤维素涂布量与纸的撕裂度成正比,随着涂布量的增大,纸的撕裂度增长幅度趋于平稳。在150 g/ m2至250 g/ m2的 范围是比较理想 的。由于细菌纤维素的涂布量对纸的抗张力的影响曲线有很大的起伏,所以用4%的正负偏差辅助法和横向阻力变化曲线作为对照,当细菌纤维素的涂布量超过50 g/m 时,其抗拉力不会呈线性上升,也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而会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波动。由此可以看出,当涂布量区间时,抗拉力并不是持续上升的。当细菌纤维素涂布量为50 g/m ~ 300 g/m 时,其抗张力的总体水平是相当可观的。

4.2.4 细菌纤维素制浆pH 值对纸张修复效果影响分析

细菌纤维素的制浆pH 值对纸张修复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实验证明,当pH 值在4 ~ 6 之间时,纸张的机械性能最佳。在此pH 范围内,细菌纤维素结构松散,能更好地填补纸张表面的纤维间隙,增强纸张的致密性和纤维间的结合力;当pH 值约为8 时,细菌纤维素未能充分解离为均匀、洁白的浆液,存在明显的颗粒和黏凝滞状物。实验采取制取细菌纤维素浆液后再调节pH 值的方法。加入微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浆液未见变色、分层、沉积。但pH 值改变后,细菌纤维素的保质期缩短,2 ~ 3天后开始变黄。因此,不宜长期室温搁置。选择适宜的pH 值时,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细菌纤维素的浓度、打浆转数和涂布量等对纸张修复效果的影响。

4.2.5 细菌纤维素温度对纸张修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细菌纤维素的温度对纸张修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细菌纤维素的活性,加快其分解和作用速度,从而有助于提高纸张的机械性能。实验证明,细菌纤维素浆液温度对撕裂度影响不明显。温度在40℃时撕裂度略有下降,其他温度下保持相同水准。因此,温度对修复纸张撕裂度无显著影响。耐破度在温度影响下呈曲线变化[3]。60℃时纸张修复耐破度较好,但整体温度变化对耐破度影响不大。纸张纵向抗张力随温度上升呈上升趋势,而横向抗张力则呈非线性变化,40℃左右时处于较好水平。耐折度随温度提高而上升,40 ~ 60℃之间达到最佳水平,60℃后随温度继续增加而下降。

5 结语

综上所述,细菌纤维素是可以通过溶解的方式进行修复的,但具体的修复方法和使用效果还需要以后的研究和验证。已有研究证明,将细菌纤维素以物理分解的方法制成浆料,用于纸张的修复是可行的。经过处理的细菌纤维素可以提高纸的综合性能,也可以用来修复破损的纸张。除分解模式外,还可将细菌纤维素加工成溶液或干薄膜,用于档案修复,并提高修复效果和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同时,还需要关注环保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其在修复过程中的可持续性和可行性。

猜你喜欢
转数纸张纤维素
倔强的纸张
基于计转数分辨率的计转数引信精确定距方法
薄如纸张的扬声器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齿数与转数的关系
斜切尾翼弹引信外弹道计转数定距原理可行性
不用一张纸,NENDO就描述出了纸张形态的千变万化
双转子临界转数系统建模与方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