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研究

2024-06-04 20:55李文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李文俊

摘  要:在当代社会,信息素养已逐步成为学生必備的一项基本素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比较喜爱,因此该课程在学校中受到了普遍欢迎。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的项目式教导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语言输出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育;教学实务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意义

针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方法十分必要。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设计为主要内容,以教师引导为辅助的创新式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较好的提升作用。项目式教学注重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相比传统教学形式,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课堂活动更为明确清晰,学生还可以通过项目学习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信息的收集筛选与处理、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相应的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充满激情。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

项目式教育要以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特点和需求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小学生计算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语言文字的表达水平等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项目化学习可以将班级学生组织成多个学习共同体,保障学习任务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符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共同体中获得良好的发展。项目式学习能够将学生小组协作教学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体现出项目式教育的优势。

二、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意识不强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力比较弱,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在面对问题时,也不会主动地探索,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帮助进行回答探索,这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二)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仍然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如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不够。导致学生创新思维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为学生的思想局限,积累的知识不够丰富,缺乏敢于提问的勇气;二是由于学生的创造力不足,他们不愿意进行创造性的实验。这使他们在应对学习内容时,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而是过度依赖教师的指导,从而形成了一种被动、缺乏自主性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创造力的缺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学生独立意识不强

独立意识并不仅是指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还包含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行为。例如,当教师给学生安排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时,很多学生往往仅对教材进行粗略的浏览,缺乏对每个专题的深入思考与理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导致预习效果不佳,而且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加上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三、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以创造性思维为导向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当着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摒弃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自我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项目式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外,还要让他们独立设计课题。在设计方案时,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发现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探索,但切记不能用包办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

(二)开放性原则

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应具有开放性。在具体项目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负责向学生传授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案例示范加深学生的理解。随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拓展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充分利用项目式学习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设计出开放的任务,帮助学生脱离固定的思维模式。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答的多元方式,以不同脚本实现同一目标。虽然开放性和多元化是值得提倡的教育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盲目接受所有的观点。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意见,学会分析和对比不同方案,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协作性原则

在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中拓展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从而有效发展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这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的解题思路豁然开朗。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总是很活跃的,当他们的想法发生冲突时,很可能会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在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中,教师遵循协作性原则,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逻辑性和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实用性原则

教育本身就是认知的过程,任何一种认知活动都不能脱离实践。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也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加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不断通过实践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小学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式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是项目式教学有效开展的首要环节。例如,在《智能交通》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将学生引入一个具体的交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信号灯如何指引交通流线。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信号灯的功能、应用及其工作原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本环节中,学生应勇于提出大胆的猜想,无须立即提供确切答案。随后,在Scratch编程环境中,学生将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通过运用相关软件,学生能够详尽分析实际的照明条件,从而模拟灯光在不同照明条件下的运行状况。为了确保学生充分体验系统,进而顺利推进后续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首先熟练运用Scratch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借助Scratch软件,学生可以构建出简化的程序流程,便于利用自身的理解力判断交通信号灯的运行逻辑。

(二)引导小组合理分工

小组合理分工,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不过在各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再如,在《智能交通》一课的教学中,不同项目题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应当学会驾驭变量。Scratch作为一款杰出的程序设计工具,特别适用于小学生群体,其色彩鲜明且功能特性全面。在使用这套程序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使用这套程序中的变量。学生在基础数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变量控制,对字母、数等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对学习一般的学生而言,他们还是不能将具象化的数字与抽象的控制变量相对应。然而,计算机的思维模式核心在于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处理情境创设过程中的问题,因此这门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采用方案教学,能够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方案的实施,逐步攻克知识的难点。教师的方案如下:

1. 创设合适的情境。为了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该过程中的策略,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的情境。这种理解将为规划过程中的目标设定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纸笔模拟的方式,学生可以分析在面对交叉路口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红灯、红光、绿灯等,从而提升应对能力和决策水平。

2. 逻辑学原理。对S1、S2、S3、S4的分析表明,S1、S2、S3、S4可以看作是4个变量,其数值是可以变化的。有两个红光状态,一个开启,一个关闭。一般认为,不合格的等级是0,合格的等级是1,从绿到黄,再到L。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逻辑画在纸面上。由于不同红色交通灯所呈现的时间及所需的时间都不一样,因此需要把红色交通灯所需的时间作为一个变数,分别设定为A、B、C、D。这个变数可以代替解决方案中的数值,这一步对学生的训练而言更加困难。在学生看来,所有情形都是模糊不清的,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

3. 计划执行时不变的变量。学生在刚开始设计照明时,就已经有了一个亮度数值,这个数值在程序中是1和0。当照明灯打开时,光线就会被挡住,这样就有了一个真实的倒数。本节的重点是分析个案、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整理变数。

(三)积极引导学生协作交流

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践创新思维的开发,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在实践过程中,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并与他们进行交流,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顺序结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四项工作:计时器和中间断路子流程、倒计时程序流程图、东西主干道的顺序构造流程、南北主干道的构造流程。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先提出每一阶段的生成步骤,不需要写出这一阶段的流程和循环选择结构,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课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生成步骤的工作。

2. 各态的流程图。在工程学方面,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数处理程序。在“超时”与“计数器”的流程中,控制循环围绕着a、b、c、d的数值。学生可以为变数设定一个方程式,然后根据方程式来调节,如在每个步骤的末尾添加或删减。最终,确定某一变量的值,实现循环的产生与终止。这样学生不仅能解答问题,而且能了解问题的原因和明确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项目式的教学活动强调实践和探究。当学生对课堂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积极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经过不断实践,能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但是,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有可能失败,对此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思想上、心理上的辅导。

(五)及时进行评价反思

在学生完成科研课题的任务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成果展现出来。学生可以先用Scratch软件完成相应系统的设计,再对模拟系统进行调试。在模拟环境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所设计的系统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如果计划失败,学生需要思考失败的原因,找到问题所在,然后加以解决。在完成了成果设计之后,教师再让各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评价哪个小组的系统最简单、最有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學习精神。

总而言之,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进而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项目式学习能够让教学回归教育初衷,进而对整个教学生态进行重构,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盼盼. 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Scratch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7):79-81.

[2]梁小棠.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5):174-175.

[3]贾洁婷. 搭建平台培育中职生创新创业能力:以上海市逸夫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 成才与就业,2023(S1):173-174.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浅析打造优质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论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浅谈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