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12345”临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2024-06-08 02:23吴国风李文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机器人

吴国风,李文良

(1.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109;2.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1 协同育人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1.1 有效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机制

建立共享机制的目的在于有效调动校企双方的合作积极性,落实学校与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成果申报、责任担当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1-2]。一是双向互动,师生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未来规划等内容,拓宽师生视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激发学生求知欲。邀请校企合作人员组成临床医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讨论和解决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双方指导,学校教师组成讲师团,定期对学生进行集中理论授课和指导实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邀请企业骨干、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指导团,定期与学生在发展规划、学科前沿、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实践操作、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使其获得实际经验、提高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和创新中自我完善,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3-4]。

1.2 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

借助企业优质的人力资源,以“双师”结构为核心,优化师资结构,树立创新意识。借助校企合作,改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等引导学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联,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挖掘企业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医学领域优秀人物在岗位无私奉献的事迹,加强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其坚定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的信念,提高其社会服务能力。

1.3 有效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根据临床医学专科专业岗位要求,以校企合作为前提,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结合进行整合与聚焦,深化教学过程与岗位需求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课堂教学与技能培养对接、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对接,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2 建立“12345”教育模式

2.1 一个载体(“1”)

1910 年,瑞典医生首次将腹腔镜应用于临床。美国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发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支撑系统并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到21 世纪开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机器人具备灵活度和精准度高、成像清晰、视野开阔、可控性强等优点,但一台机器人设备的进价高达几百万美元,使医疗成本提高,加重了手术患者的经济负担[5-6]。2018 年,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超声引导下穿刺辅助机器人系统弥补了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空白,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自主创新领域上了一个新台阶[7]。以“临床辅助机器人创新项目”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促进专业与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以项目联合工作组为运行机制,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模式,以“临床辅助机器人创新”为核心,借助企业合作及资源共享的优势,将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实践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教—产—学—研”协同发展。

2.2 双主体深度合作(“2”)

学校和企业双主体通力协作,有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从临床医学专业岗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团队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立实践基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业界增效,形成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学上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分工协作,加强学生课堂知识与企业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学校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具备人文素养等,企业导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备创新意识,为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2.3 三平台共同建设(“3”)

2.3.1 应用型课程实验实训平台

校企双方共同搭建“直观性、科学性、虚实结合”的应用型课程实验实训平台,以学校实验实训中心为纽带,共同开发和建设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阶梯式虚实结合的实验实训项目:第一层为验证类实验项目,通过实验观察、组织讨论、结果总结,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第二层为探索类实验项目,通过小组协作、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寻找事物规律,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第三层为创新性训练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独立组织实施、撰写研究报告、交流推广成果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加快向临床工作岗位的过渡[8-9]。

2.3.2 情景化实践实训平台

“多样性+灵活性+零对接”的情景化实践实训平台,通过精心设计模拟项目、仿真项目、真实项目,创建不同的临床情景,灵活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按照临床工作岗位操作要求完成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与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

2.3.3 一体化多功能实训平台

“学生实践、技能大赛、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训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优质资源,承办各级临床医学相关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完成创业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创业成果展示等。协同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服务功能,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的服务对象、服务空间、服务时间,为乡村医生提供职业培训,为校内外人员开展临床技能鉴定,也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功能之一。

2.4 “四位一体”(“4”)

实现价值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四位一体”的育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尚的医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精神引领临床医学生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独特资源优势,开展“弘扬工匠精神、展现技能风采”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和危急重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能够从事居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为实现“健康中国”助力。

2.5 五维度协同育人(“5”)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开展实践实训、培养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10-11]。

2.5.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结合专业特色和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兼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计划。

2.5.2 优化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据职业岗位对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建立与岗位对接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平台”+“模块”的动态课程体系,增设3D 打印、三维建模、机器人等课程。

2.5.3 建设教学资源库

校企双方共建教学资源库,定位于“能学辅教促改”,资源库要有鲜明的临床医学职业特征、专业特色、医工结合的特点,适应“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化—课程思政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构建、能力培养的目标,构建“章节资源—课程资源—专业资源”三层级的临床医学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的路径及设计、章节资源、案例库、思政素材、试题库等。资源类型包括文本、图形、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

2.5.4 开展实践实训

整合企业、学校资源,校企双方共建协同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基于开放的理念建设临床辅助机器人创新空间,以临床医学专业的实验实践资源为支撑,以机械类专业课程群为载体,根据临床医学教育目标和临床辅助机器人创新实践需求重新配置和拓展实验实训空间,并借助企业资源和学校条件建设项目库、设计创新工具及软硬件等支持平台,广泛开展自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2.5.5 培养师资队伍

整合现有师资力量建立创新指导教师团队,通过“传帮带”、专业训练等方式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期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加强校企合作,通过职业体验、顶岗实践等形式,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寻找第一手素材。组建由企业技师、高校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结构多元、优势互补的“三合一”师资队伍,定期广泛开展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的“云上”教育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协同建设理念先进、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虚拟教研室,培育高水平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不断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3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12345”教学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及创新指导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临床医学专业发展的需求[12-14]。该模式在其他专业或相关院校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还需从合作形式、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机器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