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

  • 调气通脉防治中风理论解析❋
    础上,进一步提出调气通脉作为中风防治指导原则[18],申明气机失调是中风病机多元的内在关联,结合当代临床实践,逐步形成“调气通脉”防治中风的治疗技术。本文阐述气血脉俱病、损脑伤神的中风病机,阐明调气通脉治疗技术之原理,以期促进该技术不断完善与推广。1 气机失调是中风多元病机的内在关联生命本在气机调和,血脉畅通。《黄帝内经》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宗气贯心脉,行呼吸,助血行。脑脉与六经血脉营卫贯通一体,营卫气血借脉灌于脑,从而产生精神、思维、认知、运动、感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8期2023-09-29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妇科调气解毒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机制Δ
    疗十分迫切。妇科调气解毒方作为经验方在临床中治疗CE多年,同时有改善月经、提高受孕率等效果,但对其治疗机制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在网络药理学基础上推断其作用的通路及靶点,并建立动物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妇科调气解毒方成分库的建立和关键靶点的筛选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http:// tcmspw.com/)和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9]中检索白芍、白术、布渣叶、苍术、柴胡、陈皮、甘草、荆芥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6期2023-07-31

  • 从“百病生于气”论治结节性甲状腺疾病
    关,临床治疗应以调气贯彻始终。【关键词】  百病生于气;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气机升降;调气;中医基础理论【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13-0006-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13.zgmzmjyyzz202313002Treatment of Nodular Thyroid Disease from the Viewpoint of “All D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7期2023-07-28

  • 基于“治痰先治气”理论治疗支气管哮喘探析
    词:哮喘;治痰;调气;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4-0014-0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发挥作用,临床以喘息、气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哮喘发作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以及可变的气流受限,随着病程延长可导致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1]。2019年中国肺健康研究(CPH)结果显示:超出一半的哮喘发病患者此前从未检查出该病病史,以北上广为代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0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4期2023-06-26

  • 花宝金教授运用调气解毒学说辨治肺癌的思路与方法
    的发展创造性提出调气解毒学说以指导恶性肿瘤的中医药防治。本文拟从肺癌的研究及治疗现状入手,通过阐述调气解毒学说内涵及临床应用,通过花宝金教授的一则临床验案,探析其运用调气解毒学说指导肺癌辨治的思路与方法,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肿瘤优势,深入总结该学说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做有益探索。关键词 调气解毒学说;预防;辨证;治疗;肺癌;思路;方法; @ 花宝金Professor Hua Baojin′s Thinking and Method of Treating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期2023-06-23

  • 全国名中医黄瑾明验方 ——调气
    名医验方【方名】调气汤【组方】黄芪(或五指毛桃)60 g,白术30 g,陈皮6 g,紫苏梗10 g,香附10 g,党参15 g(或红参10 g),当归15 g,甘草10 g,桔梗10 g,炒枳壳25 g。【功效】调气补虚。【主治】壮医谷道气虚证。【方解】方中黄芪可用壮药五指毛桃替代,补气升阳,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气血化生源泉不竭,运行畅达,则排泄有常。党参健脾益肺;当归擅补血,内润脏腑;白术补益脾气,燥湿健脾;陈皮燥湿化痰,调气化痰;紫苏梗、

    广西中医药 2022年3期2023-01-05

  • 调气和血法针刺治疗顽固性复发性面神经炎临床体会
    愈难。邹伟教授用调气和血法针刺治疗顽固性复发性面神经炎疗效较好,现简述如下。1 验案举隅患者,女,62岁,2020年9月13日初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睑闭合无力,口角左偏,右侧鼓腮漏气。于哈尔滨某医院诊断为“面神经炎”。给予B族维生素改善循环及针灸治疗两个月余,未见明显效果。两年前曾患“右侧面神经炎”,治疗后痊愈。查体示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浅,右侧示齿力弱,伸舌居中,无耳部疱疹及疼痛,无听觉过敏。颅脑MRI示未见异常。身倦乏力,面色淡白,舌质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1期2022-12-08

  • 陈意“调气”理论述要*
    。本文试对陈老“调气”理论学术经验作一阐析,简述如下。1 名师简介陈意主任中医师,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全国名中医,第四、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先后任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研究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顾问,浙江省保健委员会干部医疗保健专家,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60年,精于中医典籍,旁及东垣、河间、从正、丹溪等诸子百家学说。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6期2022-12-07

  • 从“气穴”谈针灸之气*
    筋骨,上工则擅于调气,强调针刺调气的重要性。除调气之外,针刺得气前需“候气”“催气”,得气后要施行手法“导气”“行气”“气至”则有效……以上名词不胜枚举,可见针刺过程中各环节均围绕“气”这一概念。云玉芬[11]认为气在人体运行的路径即为经络,而脉气所发则在经络线路上形成穴位,所以气是形成经络和穴位的前提。严格来说,针理的“气”并不单指经气,亦包括元气、谷气、正气与邪气等,针灸治病的实质是调整人体气机,补不足而泻有余,进而调节人体的气血津液及脏腑功能。2.2

    中医学报 2022年6期2022-11-15

  • 中医肿瘤理论传承发展历程 ——“扶正培本”到“调气解毒”
    创新,中医肿瘤“调气解毒”学说的提出和发展在传承余桂清教授扶正培本、朴炳奎教授扶正解毒、林洪生教授固本清源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以花宝金、侯炜教授等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医肿瘤团队结合正虚、邪实诸学说[10-13],提出调气解毒学说。3.1 “调气解毒”学说内涵3.1.1 “调气”的内涵 寓调于补,传承扶正、固本学术思想。《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正气虚损是“癌毒”发病的内在根源,邪气侵袭是“癌毒”发病的外部条件。正如《素问·评热病论》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1期2022-08-17

  • 调气利水汤治疗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本文应用经验方调气利水汤,临床收效颇丰。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考2012年的ARDS柏林诊断标准,中医疾病诊断参考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暴喘”的诊断标准[3]。纳入标准:年龄18~80周岁;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100 mmHg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ICU及急诊科住院治疗的ARD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5期2022-06-09

  • 壮医脐环穴针刺调气探析*
    针可灸、可敷贴,调气作用显著[3~5],脐环穴针刺调气是壮医针刺调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天阴阳针法认为天阴阳气机依三道两路运转,主导人体三气同步,通过调天阴阳以解毒补虚、平衡气血,调气是针法临床获效的重要保证,调气之本在于调神,脐环穴则是其核心要穴[6]。1 壮医脐环穴的理论溯源祖国医学对脐的认识非常深入。在生理上,《道藏》云“脐为后天之气舍”,《针灸穴名解》言“脐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普济方》谓“所以言五脏之动气,发于脐之上下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6期2022-04-07

  • 调气通腑针刺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卒中后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研究
    后便秘的关键在于调气通腑,可通过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便秘。基于此,本研究就调气通腑针刺法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卒中后气阴两虚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布里斯托大便分类(Bristol评分)的影响进行如下探讨,以期为该疾病治疗提供指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7~79岁,平均(63.01±5.43)岁;便秘时间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2

  • 从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谈慢性胃炎的病机与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调气,认为只要一身之气调畅,则血行亦畅,气血调和则疾病可愈。因而壮医治疗“胴尹”主以调气、补虚为总则。调气目的是调节人体内三部之气恢复同步协调运行,三气调则谷道通,“通则不痛”;补虚者补其气,气化成血,使气血充足,三气协调而能共荣胃腑,“荣则不痛”。2.2 壮医内治法 壮医治病常通过药物和针灸进行调气,根据其治疗原则,将壮药分为调气药、解毒药、补虚药、祛瘀药等。其中调气药能激发或通畅体内之气,通过调节人体内天、地、人三部之气使之恢复同步运行

    中医药导报 2021年8期2021-04-17

  • 杜怀棠教授“调气通腑”法治疗大肠癌经验
    医理论,提出从“调气通腑”论治,收效颇多。杜怀棠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早年师从著名中医专家秦伯未教授,后随著名中医专家董建华教授应诊。从医数十载,对脾胃病、肺病、急性热病的诊治经验颇丰。对癌症患者,亦有独特的诊疗思路。现将杜怀棠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大肠癌经验介绍如下。1 气机失调,毒结留滞是大肠癌的核心病机关于大肠癌的病机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论述,“肠覃何如?歧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期2021-01-05

  • 从“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论提高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
    “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可见“调气”是针刺治病的目的,体现在针刺的整个过程中。《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指出针刺之要在于使气机调和、脉象恢复和缓,所谓“气调”,为针刺治病的结果,即达到脏腑气机调和、机体阴平阳秘之意,如《灵枢·根结》所云:“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针刺调气在于调和阴阳,所调之气不仅仅是经络之气,亦包括腧穴之气、脏腑之气。气调是针刺的最终治疗结果,调气是针刺的过程。现从气调对针刺手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2

  • 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
    中的重要性(一)调气方面作为古筝演奏艺术中气韵的重要因素,气是古筝演奏艺术中的关键要点。古筝的演奏艺术中,调气包括呼吸的节奏、呼吸的连贯度及呼吸的停顿。因此,调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古筝的演奏效果。具体来说,为了更高层次地诠释作品中各部分的音乐思想,古筝演奏者在完成演奏的同时,必须具备掌控气息节奏、调节气息浮动的能力。演奏者只有把握演奏的律动,才能提升演奏的层次,最终将最佳的演奏效果呈现出来。气息的运用,在演奏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演奏者必须根据不

    艺术家 2020年11期2020-12-06

  • 调气和血法在恶性血液病出血证中的运用
    病机理。2.3 调气和血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出血证关键阴阳水火气血论述:“此论不专为失血立说,然治血者必先知之,而后于调气和血无差爽云。”气盛则血溢,气虚则不摄,治疗气血失和的关键,唐宗海认为在于调气和血。通过调气和血,使气血恢复中和是治疗诸病的关键。调气,以药之寒热温凉、升降浮沉,恢复气之不偏不倚、不虚不实。治气实以治血,补气虚以止血,以使血循其道,预防及控制出血。血液病发热以内脏失调为主,本质为本虚标实,治疗上不宜清泄诸法,应以和法为主[10],所以,调气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2期2020-02-16

  • 从水与气的关系探析《金匮要略》水气病
    。”其病机内容强调气机不畅的重要性,但气机不畅用气化不利表述。气化和气机是不同的概念,气化属于气的功能,失常伴随气虚;气机属于气的运动,失常伴随气滞。气化不利其实包括气化不及,两者不能表现为并列关系,故笔者认为气机不畅不能用“气化不利”表述。由前文“水与气的关系”及“水气”二字对水气病的意义,结合“阴阳不调”学说,水为阴,气为阳,阴阳不调即“水气不调”。笔者提出愚见,水气病之病机可总括为“水气不调”,表现为气化不及和气机不畅。可见张仲景将水气病独立成篇区别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01-13

  • 从《血证论》之消瘀法探析癌性腹水的治疗
    瘀要药。3.2 调气以祛瘀,祛瘀以调气气为血帅,血因气行,亦因气凝。李中梓说:“……气和血为一阴一阳,相互依附,相互依存”。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百病皆生于气也”。气行血行,气滞血凝,气脱血脱。故调气则能祛瘀,瘀去则水能消。唐容川认为“血瘀于经络脏腑之间……随大便而出,是气行而血不自留也”、“瘀血之行,亦气之行”。因此治血瘀必先调气。对于调气,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因“肺为调气之本”故必先治肺,具体药味有桔梗、枳壳、杏仁、厚朴;二因“肝藏血,即一切血证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1-10

  • 通痹开结调气针法基本理论探微*
    方法为辨结开结,调气指调畅经气,最后气调病愈。通痹开结调气针法是在提插法、捻转法及摇摆法的基础上,三法联动,重视手法间“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以《针灸大全·金针赋》苍龟探穴为先导,《金针梅花诗钞》捣法和《灵枢》恢刺法为核心,配伍《灵枢》中五刺、九刺、十二刺,以及飞经走气四法,形成了独特的针刺手法理论体系。1 针刺手法观1.1 苍龟探结苍龟探结是在飞经走气四法中苍龟探穴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纵观历代针灸医家[4]对苍龟探穴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操作。徐凤在《金针赋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3期2019-03-28

  • 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观察
    ,本研究采用疏肝调气配穴针刺治疗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罗马Ⅱ便秘判断标准;②年龄18岁以上;③近期内无胃肠促动力药、泻药应用史;④无凝血功能障碍;⑤能够耐受针刺。排除合并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肾损害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11±6.90)岁,随机将其分为西医组与针刺组各40例,两组一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1期2019-01-07

  • 冯军教授通痹开结调气针法在软组织损伤性疼痛中的应用
    感其运用通痹开结调气针法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具有独到的经验,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理——融汇中西,从“结”立论在软组织外科中“软组织”一般指骨膜以外、皮肤以下的组织,包括肌肉、软骨、韧带、椎间盘、肌腱及腱膜等[1]。软组织损伤指因各种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者其他疾病等原因造成各组织出现机能或者结构的异常,临床上常表现为疼痛、肿胀、畸形或者功能障碍,症状多与损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2]。冯军教授认为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在临床诊疗中应从经筋痹痛着手进行诊治

    中医药学报 2019年4期2019-01-05

  • 生气莫如调气
    于气也”。养生须调气,不让人体之气受伤。那么,如何调气呢?首先,豁达开朗,调理性情。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使人平和地面对各种外界刺激,减少生气发怒。性格好,不仅自己气机调畅,周围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多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活动,少与人争辩,多服用一些养阴清火的药食,均有利于调气。其次,制怒与宣泄。《摄生三要》说:“嗔心一发,则气强而不柔,逆而不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矣。”发怒对人体之气危害大。如果人们能在怒气将发未发、气机将乱未乱时,醒悟并抑制怒氣,就会将怒气消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8期2018-08-29

  • 调气“冲关”、“开顶”法
    伐。空劲气功外气调气补气法是一门实践性特别突出的学科,经外气调气补气后发生的一切,唯有实践调气的修炼者才能在切身的感受中得到体验和印证。并通过师父口传密授和自己艰苦的修炼,才得以洞见人体之奥秘,然后才能加深理解并进一步应用于实践,发挥和运用空劲气功外气调气补气之功能。空劲气功外气调气补气法是空劲气功独有的秘不外传的一种快速提高弟子功力,而且能使修炼达到最高功夫境界的特殊给功的功法。黄仁忠师父在2007年4月公开该功法以来的十几年间,为全国各地空劲气功弟子数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4期2018-04-03

  • 从“调气”论治痞满心得
    气”病,本文从“调气”角度创新治疗痞满的思路并列举跟师验案如下。1 畅达脾胃脾胃同居中焦,表里相配,脾升胃降,纳运相得,燥湿相济,为气血化生之源,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临证指南医案》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吴医汇讲》有云:“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俾升降失宜,则脾胃伤,脾胃伤则出纳之机失其常度,而后天之生气已息。”可见治疗痞满,首当从脾胃出发。笔者认为脾胃为人体平和之枢机,脾健清升,胃和

    江苏中医药 2018年6期2018-02-13

  • 陈华德运用调气行血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经验撷要
    作三十余年,将“调气行血”针法应用于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疗效显著,发挥了传统医学治疗该病的独特优势。1 调气行血针法的理论基础观察临床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发病特点,陈师认为突发性耳聋的主要病机是以气血失调为主。临床表现为气血逆乱或气血凝滞。气血逆乱导致耳聋最早记载于《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病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素问·通评虚实论》载有“暴厥而聋”。《素问·厥论》载有“少阳之厥,则暴聋”。可见,脏腑之气不循常道,

    江苏中医药 2018年7期2018-02-13

  • 生气莫如调气
    于气也”。养生须调气,不让人体之气受伤。那么,如何调气呢?首先,豁达开朗,调理性情。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以使人平和地面对各种外界刺激,减少生气发怒。性格好,不仅自己气机调畅,周围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多接触大自然,参加社会活动,少与人争辩,多服用一些养阴清火的药食,均有利于调气。其次,制怒与宣泄。《摄生三要》说:“嗔心一发,则气强而不柔,逆而不顺,乱而不定,散而不聚矣。”发怒对人体之气危害大。如果人们能在怒气将发未发、气机将乱未乱时,醒悟并抑制怒气,就会将怒气消

    家庭医药 2018年16期2018-01-30

  • 急性中风应以调气为先*
    气机升降之枢纽,调气之首要,即为畅利中焦;其次应注重平镇肝逆,再则通腑泄浊,祛除诸邪。2.1 畅利中焦 清·周学海《读医随笔》云:“脾气升则肝肾亦升,故水木不郁;胃气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脾胃居于中焦,脾气主升,吸收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并上输于心、肺、头目,化生气血,营养全身,从而保证胃受纳、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及以降为顺的生理特性。胃气主降,受纳饮食后下移至小肠,并腐熟水谷,游溢出精微物质,充盈气血,营养脏腑组织,有助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及以升为健的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3期2018-01-21

  • 调气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探讨分析调气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调气润肠汤治疗。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2~60岁,平均(41.3±5.9)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2岁,平均(40.9±5.2)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6期2018-01-19

  • 孙思邈寿享141岁?“药王”有何养生术
    是导引按摩、吐纳调气。前者属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孙思邈的锻炼方法是动静结合,缺一不可。他强调指出,欲养生者,不但要爱惜精神,爱气,养形,还必须“兼之以导引行气”,长此以往,始能延寿。又说:“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百日生须眉。”可见导引按摩、吐纳调气的养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孙思邈之所以高寿,是与他坚持练习导引吐纳之术分不开的。3.饮食保健。孙思邈主张饮食时必须去掉一切烦恼,心平气

    益寿宝典 2017年33期2018-01-04

  • 生气莫如调气
    。因此,养生必须调气。那么,如何调气,避免生气呢?首先,调理性情,开朗豁达。唐代大诗人王维曰:“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性格好,不仅自己身心舒畅,周围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养生者平时要少与人争辩,多接触大自然,多参加社会活动,并可适当服用一些养阴清火的药食,如梨、枇杷、荸荠等,少食肥甘及辛辣刺激的食品。其次,调整心态,及时制怒。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让人生气的小事,调整好心态,理智地提醒自己发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重要。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生气,是拿别人

    华人时刊 2017年12期2017-12-16

  • 调气清解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24例
    京 210029调气清解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24例奚治斌1汪悦2*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7;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目的观察调气清解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早期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予以低碘饮食,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调气清解方口服,3个月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计6个月。观察两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8期2017-10-24

  • 孙思邈寿享141岁?“药王”有何养生术
    是导引按摩、吐纳调气。前者属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二者均属气功范畴,名“动静气功”。孙思邈的锻炼方法是动静结合,缺一不可。他强调指出,欲养生者,不但要爱惜精神,爱气,养形,还必须“兼之以导引行气”,长此以往,始能延寿。又说:“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百日生须眉。”可见导引按摩、吐纳调气的养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孙思邈之所以高寿,是与他坚持练习导引吐纳之术分不开的。饮食保健 孙思邈在古代那种战乱频繁、物质贫乏的艰苦条件

    医食参考 2017年8期2017-10-18

  • 浅谈杨骏教授针刺调神、调气与针刺取效的关系*
    骏教授针刺调神、调气与针刺取效的关系*张 曼1,胡修强2,陈倩倩1,王 陶1,赵永华3,杨 骏3△(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精、气、神为人之三宝,《黄帝内经》阐释出神与气之重要。本研究从调神、调气的概念及重要性以及针刺调神、调气入手,并具体分析杨骏教授通督调神法和通任调气法,从而为实现针刺“得气”提供条件,利于针刺取效。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2期2017-02-15

  •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小偏方
    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3.主治: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4.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5.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15克,秦皮12克,大黄炭8克,炒槟榔8克以清肠导滞;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仁、白豆蔻各12克。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

    农村百事通 2016年23期2017-01-09

  • 乙肝后肝硬化腹水采用调气和血利水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后肝硬化腹水采用调气和血利水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杨夙昕目的 探讨分析调气和血利水汤在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98例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调气和血利水汤,每天1剂,分2次服用,治疗周期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

    当代医学 2016年25期2016-06-13

  • 除胀气可消百病
    .按内关穴,协助调气。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以上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穴20至30次,胀气感会逐渐消失。2.肚脐边涂上薄荷油,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可促进肠胃蠕动。3.起身动一动,姿势的改变也能减缓胀气。尽量忘记不好的事情“人的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庄淑说,除了疲劳,不良情绪也是健康的大敌。与其不停地怨天尤人,不如尽量忘记不好的事情,让心情舒畅。“以我为例,每天的开始,我一定感谢天、感谢地,也会向花草道早安,让自己这一天都能过得快乐。”庄淑笑道,“此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6年2期2016-04-20

  • 生气莫如调气
    中医上认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所谓“百病生于气也”,人的很多疾病,恰源于气的运行失常。进一步来说,人的七情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尤其是生气发怒时,气会运行逆乱而不顺畅,身体随之会受到伤害。如何调畅气机,避免生气呢?首先,豁达开朗,调理性情。豁达开朗的性格,可使人平和地面对各种外界刺激。其次,遇事刻意“制怒”。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生气的事,好养生者此时一定要理智地认识到生气的危害。在怒气将发未发、气机将乱未乱时,及时控制自己,用意志调理气机,

    家庭医药 2016年2期2016-03-14

  • 肝气窜案
    下。肝气窜;疏肝调气;神阙患者,女,66岁,2014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全身走窜样疼痛伴频繁嗳气1年余。患者1年前发怒后出现主诉症状,多方治疗无效遂来诊。症见患者全身走窜样疼痛,自觉有气从四肢末端向头胸部走窜,拍打肢体后常出现嗳气,嗳气后身痛明显减轻,此症每于情绪变化和午后加重,伴有胸膈满闷,口干苦,咽干痛,口中黏腻,咳白色泡沫样痰,纳眠差,大便偏干,小便调。查体心下痞硬,按揉肢体疼痛部位患者嗳气,嗳气后疼痛减轻。舌质稍红苔薄有齿痕,脉弦,脐左侧压痛明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2016-01-31

  • 益精调气中药复方制剂抑制左旋多巴神经毒性作用实验研究
    2001)益精调气中药复方制剂抑制左旋多巴神经毒性作用实验研究朱红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剂科,江苏 镇江 212001)目的:探讨益精调气中药复方制剂在抑制左旋多巴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只,对照组大鼠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大鼠采用益精调气中药复方治疗,采用细胞凋亡、行为学、Niss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10天、12天、14天时大鼠黑质细胞凋亡数、旋转行为及bFGF蛋白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12天与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7期2015-04-26

  • 针刺“气至”及“靶向针灸”说探析
    刺临床强调得气与调气,《灵枢》中即有“气至”“得气”等术语,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出现了“气至病所”“靶向针灸”等各种说法。通过分析历代医家关于针刺“气至”的文献,认为“气至”包含“得气”及“气调”两层含义,“得气”是针刺入腧穴后的经气感应,“气调”则是经过治疗后达到的目的和结果。而与“气至病所”相比,则“靶向针灸”在临床更实际,应用更广泛,也更具有可操作性。气至;得气;气至病所;靶向针灸笔者曾针刺合谷治一牙痛患者,即时得气,随即出针,当即见效,患者自述“疼痛

    中医研究 2015年1期2015-01-24

  • 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应用规律探析
     马娟娟关键词:调气;经方;配伍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26-03经方历经筛选,有着确切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乃“方书之祖”,是后世方剂发展的典范,能集中反映中医治法及药性理论之精华,具有扎实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基础,而经方的配伍意义研究,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必要性,在此探讨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应用,是探讨经方配伍意义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气机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气之在人,无所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5期2014-10-22

  • 溯《内经》、《难经》之“得气”——试析“治神”与“调气
    试析“治神”与“调气”郝杰1,朱江1,张鹏1,李春华2,林驰1,胡妮娟1,辛思源1,李静1(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2.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北京 100073)文章旨在溯本求源,述“得气”与“治神”、“得气”与“调气”及“得气”与二者的内外之境变化,从此三方追溯《内经》、《难经》所述,作为立论“得气”之依据。查阅《内经》、《难经》录著古籍与历代各家的经文注述37本,以王冰、马莳、杨上善所注为据。依“治神”而言,需治医者、患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0期2014-04-05

  • 调气活血补肾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分析
    。本试验旨在探讨调气活血补肾汤对CRF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肾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52~83岁,平均(66.5 ±1.8)岁;肾衰患病时间1~10年,平均(5.2±1.3)年;治疗组中男 23例,女13例;年龄 50~85 岁,平均(67.3 ±1.7)岁;肾衰患病时间1~9年,平均(4.9±1.1)年。上述临床资料

    河北医药 2014年24期2014-04-02

  • 调气通腑推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CIBS)实施调气通腑推拿法方案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经确诊为CIBS患者95例,以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含男17例,女30例,年龄在21至55岁,平均年龄为37.2±4.9岁。对照组含男16例,女32例,年龄在22至54岁,平均年龄为36.9±3.2岁。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研究方法:对照组用药“六味能消胶囊”。其规格为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20期2013-10-10

  • 调气活血抑邪汤理论基础及临床运用浅析
    京100078)调气活血抑邪汤理论基础及临床运用浅析薛武更(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8)调气活血抑邪汤;气血理论;病案孙光荣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和文献学家,其行医近60年,德艺双馨,学验俱丰。他的临床思辨特点是: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其中,调气血为首务。在临床处方中,孙老常以调气活血抑邪汤作为处方基础。笔者有幸师从孙老,侍诊其左右,收获良多。下面笔者试对调气活血抑邪汤理论基础及临床运用作一阐释。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3期2013-08-15

  • 调气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
    州730050)调气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张 慧(甘肃省中医院呼吸科,兰州730050)支气管哮喘;调气平喘汤;中医药疗法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过程,同时与变态反应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属于中医“哮病”和“喘证”范畴。张敏思老师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运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积累了独到的临床经验,用药主张攻补兼施、敛散并行,在气、痰、瘀三者之中尤强调以调气为主。经多年临床总结,筛选出协定方调气平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100例,取得满意疗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0期2013-08-15

  • 中医学气与针灸关系的浅析
    的行针手法于以“调气”,则能达到疾病向愈的目的。怎样调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内外,各守其乡”。《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神与气,使神内藏”。可见,调气主要在于调和阴阳之气。要求我们从四诊所得的材料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清邪正,辨明虚实,才能做到扶正祛邪,补不足,泻有余,不犯虚虚实实之弊,达到邪去正安,阴阳调和的目的。[4]必须指出,针灸治病,不借药物,针灸的补泻方法虽然是针对补正气

    陕西中医 2012年8期2012-04-14

  • 调气活血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基础上,加以中药调气活血醒脑汤口服或灌肠、参脉注射液及血塞通粉针静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4月间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1~2]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男性 22例,女性 8例,平均年龄(52.32±8.63)岁,平均溶栓时间(4.6±0.8)d,既往史评分(8.33±5.82)分,伴发疾病评分(8.21±6.01)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7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3期201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