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

  • 鲁迅杂文与张献忠野史
    史,其中许多与张献忠有关。他的13篇杂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坚壁清野主义》《热风·三十八》《忽然想到(一至四)》《记谈话》《偶成》《晨凉漫记》《文床秋梦》《批评家的批评家》《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立此存照”(六)》,以及《三浦右卫门的最后》译者附记均写到张献忠的事迹,他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下)》和《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四讲 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中也提到张献忠张献忠屠戮百姓,残忍暴虐,鲁迅对其祸蜀的野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纪录片《古墓派:传说中的亚洲第一宝藏》登陆优酷人文频道
    亚洲第一宝藏”张献忠宝藏从沉寂多年到重见天日的来龙去脉。该纪录片共4集,每周在优酷人文频道更新一集,纪录片紧扣“寻宝”主线,讲述了张献忠宝藏重见天日的详细过程。纪录片从警方打击古玩市场的倒卖案讲起,带出张献忠宝藏的线索,循序渐进追查搜索,通过专家论证、走访、文献检索等手段,找出蛛絲马迹。此外,纪录片对于挖掘出的重大文物介绍详略得当,比如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金册、西王赏功钱币等,起到定科普作用,让观众直观认知文物所蕴含的珍贵价值。

    综艺报 2021年6期2021-05-04

  • 张献忠屠蜀”历史记忆建构与清王朝前期政治合法性塑造 ——以《明史·流贼列传》为中心
    -1644年,张献忠率军先后五次入川,与清军、明朝残军和地方武装势力交战,对四川造成严重破坏,人口锐减。目前,关于“张献忠屠蜀”历史事件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①这有助于我们认清该事件的真相,但对其历史记忆②形成的分析却付之阙如。③官修史书对于“张献忠屠蜀”历史记忆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启《明史》编纂工作。乾隆四年(1739年)七月,《明史》全书刊成,有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录四卷,共三百三十六卷,其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2-13

  • 张献忠用钱“讲”历史
    逼死崇祯后,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开启疯狂敛财模式。他到底多有钱呢?《明史》说他沉入锦江的财富“金宝亿万计”,《蜀难纪实》说他沉入岷江的财富“累亿万,载盈百艘”。1646年,张献忠装满财宝的船在彭山江口被名将杨展击沉,几乎全军覆没,带着残兵逃回成都。杨展捡了个大便宜,轻松捞钱而归。張献忠死后,无数官方或民间组织去他的墓中探宝。如今金册、西王赏钱金币、金银首饰等文物都已相继出土,张献忠的财富成为这段历史的佐证之一。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2020-09-26

  • 张献忠:“杀人狂魔”自断生路
    之国”的四川。张献忠已占据四川,南明要想讨回巴蜀之地,第一选择就是打仗。可朱由崧打不起,他既要防清军南下,又要防淮上四大割据军镇,朝堂上也党争不断,哪有人手?于是他决定玩阴的——离间计。当年八月,南明派出樊一蘅和王应熊,前者加封川陕总督,潜入川北;后者更是直接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川、湖、云、贵等地方,凭赐尚方剑、便宜行事的身份坐镇遵义——一南一北,对张献忠形成夹击之势。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两人老家还都是四川,用四川人攻略四川,便于对川内土豪招揽示威,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2020-09-26

  • 江口挖宝:“寻银诀”下的狂热
    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的。1646年初,已建立大西政权、在四川称帝的张献忠,率军从成都出发,走水路入楚,并随船携带了大量金银财宝。谁知大军刚行至彭山江口河段,就被明将杨展伏击,败而退至成都。在这场战役中,张献忠的船只被焚,所载财物也大多沉入江底。自此以后,江口沉有宝藏的消息不胫而走。而第一个得到张献忠宝藏的人,很有可能就是亲手大败他的杨展。尽管后世仅凭一首语焉不详的民谣、文献中虚实难辨的记载和偶然发现的些许文物,并不能确定张献忠沉银的真实性,但是人们还是萌生

    廉政瞭望 2020年5期2020-06-19

  • 李自成&张献忠:草根兄弟相爱相杀
    陈天泽李自成和张献忠生于同年同月,都是来自陕西的汉子,都当过低级公务员,都有天生反骨并在民不聊生时高举起义的大旗,这完全是黄金兄弟档的设定啊。其实他俩还真组过CP。1633年,28岁的李自成觉得自己是块儿金子,要找个地方尽情发光。他东渡黄河,到山西投奔舅舅——闯王高迎祥。恰好在这一年,张献忠也带着一帮小弟到高迎祥这儿蹭饭。也许是舅舅不够偏心,李自成熬了几年仍是个小透明,張献忠的势力却越来越大,足以扯开小旗单干,甚至成为能与高迎祥等大佬分庭抗礼的13家义军之

    百家讲坛 2019年4期2019-07-16

  • 唐甄《潜书》所载张献忠史实考辨
    王怀成摘要:张献忠事迹,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向来广为人知。清初思想家唐甄《潜书》对张献忠杀人诸事的记载与评说,对明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用人无方的批评,都是张献忠研究的重要材料。学术界对张献忠的研究虽然已经很深入,但几乎都忽略了《潜书》这一重要的著作。唐甄作为跨越明清两代的文人,作为四川人,遭遇过张献忠对其家乡的侵扰。他在著述中的记载,皆可印证张献忠的队伍之所为;他对明王朝和张献忠、李自成的评价,皆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关键词:张献忠;《潜书》;屠蜀;张献

    文史杂志 2019年6期2019-02-05

  • 中药天冬的故事
    李自成为了联合张献忠攻打腐败的明代王朝,亲自去拜会张献忠。不巧的是,张献忠的夫人当天生产,张献忠一直守在夫人身旁,只好让副将去迎接。副将将李自成迎进内室,摆上茶点果品叙话。李自成等了半个时辰还不见张献忠,大怒,拍桌子道:“张献忠竟然如此怠慢我!”副将忙解释道:“大帅息怒,张将军确实是因夫人生产,离不得身。大帅先尝尝这个,张将军马上就来。”李自成见副将端上一盘佐茶食品,色泽鲜亮,异香扑鼻,便随口问道:“这是何物?”副将答:“这是天冬蜜饯,请品尝。”李自成尝后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7期2018-10-10

  • 张献忠与洋人的交际史
    沉银浮出水面。张献忠在四川的那段血腥历史又被人提及,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但《圣教人川记》以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在张献忠阵营所待两年多时间的亲历为主线.可谓口述实录.值得一读。利类思、安文思与《圣教入川记》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或取自稗官野史,或来于道听途说,呈现良莠不齐、难以廓清面目的状态。因此,法国传教士古洛东1918年整理印行的《圣教入川记》就凸显出无以伦比的价值。这本书记录了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在四川的经历,尤以两人在张献忠

    看历史 2018年6期2018-07-26

  • 探寻张献忠的葬身之所
    寨、四方寨以及张献忠来说,我是一名熟悉的旁观者。曾经见怪不惊的大山小寨,润养着明末清初那段历史,只是很少有人去细致地翻阅。无论是七坪寨还是四方寨,永远都绕不开张献忠这段厚重的明清史。张献忠聪明倔强,小时跟着父亲贩卖红枣,长大后当过捕快、兵卒。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聚集陕西米脂十八寨的农民揭竿而起,自号“八大王”,做起了帝王梦。他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8月9日攻破成都,宣告以成都为西京,建立大西国,并于8月16日登基皇位。大西国政权是明崇祯皇帝

    廉政瞭望 2018年6期2018-07-02

  • 夺宝迷情
    世纪集团老总,张献忠。听名字,就知道这人的年龄绝对跟他资产总额相匹配。可我看得出,他这种轻薄的老男人,对女人好不到哪儿去。但钱丽丽却似乎过得很惬意。我每天晨练归来,都能看见她穿着修身瑜伽服坐在橡木地板上姿态撩人地施展腰肢,怪不得每个男人都喜欢她,每个女人都嫉妒她。不过,我跟钱丽丽倒是相处蛮融洽的。张献忠不来的时候,她常叫我过去聊天,然后,还把她调好的一大碗纯天然的海底泥面膜涂得我满脸黑黝黝。她说:“保养是女人的一门课,尤其是你这种未婚的单身女人。”跟钱丽丽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18年24期2018-02-14

  • 张献忠声东击西
    9年农历5月,张献忠举起起义大旗,大学士杨嗣昌被派来督率官军。楊嗣昌坐镇襄阳,统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他采用“十面拉网”的战略,企图将农民军一网打尽。张献忠则采取游击战略,忽东忽西,声东击西,将明军打得晕头转向。但因内部出了奸细,张献忠被官军围困在玛瑙山,吃个大败仗,家属也被俘虏。张献忠突围向西后,重新集结兵力,带着一千多人,像旋风一样冲进四川,转战巴西、成都、泸州。杨嗣昌没将张献忠看在眼里,他带着重兵追到四川,进驻重庆。他的监军提醒他:“张献忠可能回兵向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2期2018-02-08

  • “张家长 里家短”
    蜀书社出版了《张献忠剿四川实录》,辑录了明末余端紫所撰《张献忠陷庐州纪》和七种清人所撰野史,是:李馥荣所撰《滟滪囊》、沈荀蔚所撰《蜀难叙略》、彭遵泗所撰《蜀碧》、欧阳直所撰《蜀警录》、刘景伯所撰《蜀龟鉴》、孙錤所撰《蜀破镜》、费密所撰《荒书》。这些野史,由何锐等人校点。书名其实有些不妥。余端紫所撰《张献忠陷庐州纪》,说的是张献忠入川前在皖省的屠戮。不过,把这些同记张献忠行状的书集在一起,实在是可称道的勋绩。这些书中呈现的“骨山血海”,自然令人读之难忘。但也

    南方周末 2017-12-072017-12-07

  • 张献忠与洋人的交际史
    》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颇多,但正规史料多取自稗官野史,道听途说,良莠不齐。因为绝大多数作者,并没有亲见过张献忠本人,更没有置身大西宫廷耳提面命,领教“黄虎”的喜怒无常与歇斯底里。因此,法国传教士古洛东1918年整理印行的《圣教入川记》就凸显出无与伦比的价值。用现在的话说,这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关于张献忠以及大西政权的非虚构之书,并不为过。《圣教入川记》记录了利类思、安文思在四川的经历,尤以两人在张献忠阵营所待两年多时间的亲历为贵,惊心动魄,冥河滔滔,九

    广州文艺 2017年11期2017-12-07

  • 清军屠蜀,张献忠背锅
    在线清军屠蜀,张献忠背锅◎阆中在线清廷所编的史书中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是杀人魔,率大西起义军在四川屠杀了六亿人,导致四川千里无人烟,清廷不得不把湖广的人迁移到四川去。“湖广填四川”确有其事,但“杀六亿人”显然是弥天大谎,明代全国的总人口才在一亿到两亿之间。从史料的其他记载中也可以拆穿清廷的谎言。1647年1月,张献忠在西充县凤凰山多宝寺前太阳河畔遭清军突袭,中箭身亡,之后,清廷立即宣布四川平定。然而事实上,直到1659年,清军才攻陷重庆。在这13年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江口沉银之谜
    却是一个传说:张献忠的巨量金银财宝沉潜在此。数百年来,此处河道宛如阿拉伯神话中的藏金洞穴,不断出水金银财宝。在成都本地,专家们却对此处为张献忠埋银处存疑,成都的民谣也称张献忠是在成都藏宝。民国时期,成都的军阀曾派兵在望江楼附近的锦江河道挖掘以发现张献忠的宝藏。在江口镇,近10多年来,当地工程建设工地不断发现金银器物。公安局也破获了10多起团伙盗掘、盗卖金银文物大案,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盗掘者多趁夜深人静,或乘捞沙船,或着潜水服在江底寻找宝物,不少盗贼因此而

    看历史 2017年8期2017-08-23

  • “江口沉银”之谜
    初农民起义将领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江口沉银”,把大量的金银财宝沉入江底。然而沉银的具体地点却成了谜。今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2016至2017年度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出水珍贵文物3万余件,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据介绍,这次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年8期2017-08-04

  • 风云大西王
    线,顺江而下,张献忠和他的大西王朝就将绝处逢生。火,又是火,正如当年的赤壁,一世枭雄大西皇帝张献忠也没能打破这个魔咒,转瞬间樯橹灰飞烟灭。差不多拼上了全部家当的张献忠几乎全军覆没,战船尽毁,浮尸塞江,难以计数的金银财宝沉落江底。张献忠虽勉强逃过一劫,但还没等到这一年过完,他的光影就跟那些沉落江底的金银的命运一样,迅速被泥沙所掩盖。江水一直在流,时间一直在走,直到37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人早已腐灭不存,但当年的江口沉银却如幽灵般一点点闪现,并终于重见天日。

    中国收藏 2017年7期2017-07-27

  • 水战突围 金银沉江
    历史传说中,对张献忠“宝藏”的埋藏地点有很多种记载。主要有“锦江埋宝”和“江口沉银”两种说法。2005年以来,四川彭山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发现了银锭、金册、银耳环、碎银等文物,这些发现为我们探讨张献忠“沉银埋宝”提供了实物依据。据《明史》记载:“(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而明末吴伟业《绥寇纪略》记载:“(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穿数初,实以黄金瑶宝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以填之,然后决堤放

    中国收藏 2017年7期2017-07-27

  • 谁是永昌大元帅
    历十一月,应是张献忠自封“永昌大元帅”时铸造。该金印是张献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对考证沉船文物性质极为关键。袁庭栋(巴蜀文化学者、《张献忠传论》作者)看了相关报道后,我也感到很奇怪。张献忠曾和杨展在彭山江口是有过一场激战,并以张献忠大败收场。张献忠不擅长水战,遭打是必然的,掉了一些宝物在河中,也是符合情理的。但虎钮永昌金印,却不见得是张献忠本人的。张献忠没有称过大元帅,他手下全是干儿子,都称将军,也没有大元帅这个设置。永昌更不是张献忠的年号,而是李自成的

    中国收藏 2017年7期2017-07-27

  • 从“据川”到“屠蜀”
    640年,由于张献忠占领了湖广、江西,对明王朝“江南财赋之地”的命根子是极为严重的威胁。甚至,南京也是满城风雨,朝不保夕。所以明中央连忙调兵遣将,保卫南京。特别命令明军主力左良玉马上集合队伍从武昌出击,南攻张献忠,还令湖广巡抚王扬基尽一切力量配合左良玉行动。据蜀固本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左良玉率同农民军叛徒马进忠开始行动,逐步向南推进。在这种情況下,张献忠要向长江下游地区发展是不太容易的。汪兆龄建议说:“江南未可图也。若欲改号正位,养威蓄锐,莫如

    中国收藏 2017年7期2017-07-27

  • 金册上的那些明代藩王们
    研讨会并考察“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毛佩琦先生名列其中。所谓“江口沉银遗址”在今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江口,实二水汇合之口,正南江、府河二水西南行,于此汇入岷江。在岷江口南岸,立有水泥卧碑,上镌“眉山市文物保护单位江口沉银遗址”,署“眉山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布,彭山县人民政府立”。彭山县,即今眉山市彭山区,2014年国务院批准彭山县撤县改区。卧碑身后,是不高的山坡,稍西数十米就是江口汉墓博物馆,“江口沉银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届隆冬,天色

    中国收藏 2017年7期2017-07-27

  • “八大王”宝藏再现
    3月22日,对张献忠沉银地进行的大规模考古传来了喜讯。包括发掘和追缴,考古学者已经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延续了五百多年宝藏的传说即将揭开面纱,其呈现的故事也颇为曲折、丰富。末路枭雄历史上的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也被人称为“八大王”。与李自成北上不同,张献忠南下进入四川,最后定都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并在此称帝。在四处转战的过程中,张献忠聚集了大量财富。有记载说,他收集的珠宝装满了24间屋子。然而,张献忠在四川的日子并不好过,明朝残余和地主武装,对

    知识窗 2017年5期2017-05-17

  • 张献忠沉银传说被考古证实
    ,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近年来,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发掘项目于2017年1月5日启动,截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本次考古發掘不仅是四川首次开展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运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最新科技手段。此外,还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了志愿者,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平台。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7年4期2017-04-22

  • 张献忠的财富到底有多少
    张献忠的财富到底有多少?史书上的记载都是只言片语的模糊之词,比如《明史》说他沉入锦江的财富“金宝亿万计”。《蜀难纪实》记载他沉入岷江的财富:“累亿万,载盈百艘。”此前,有媒体引用专家的估算,说张献忠的财富约相当于现在30亿元人民币。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粗略不可靠的推算,可能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那么张献忠的财富从哪里来?考诸史料,发现有三个来源,其一是他攻城略地后从明政府的国库或是明朝藩王手里获取的,其二是从他占领的地盘上征收的,其三是从民间搜刮抢夺的。三个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2016-05-14

  • 欲出川而不能
    张献忠为自己预留了一条后路,那就是带领极少数亲信,把历年所积的财富运出四川,到两湖或江南一带隐姓埋名做个大富豪。张献忠要出川,有两条路可选,其一是北上的陆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蜀道。但这条路崎岖险峻,又有李自成部将占据保宁一带,并且大量金银十分笨重,不便运输;是故,南下的水路才是最佳选择。发源于岷山南麓的岷江,流到成都以西时,因都江堰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的两条分支从成都市内绕过,分别名为府河、南河,府、南两河在城内合江亭交汇,始称锦江。锦江往南流60公里,进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2016-05-14

  • “屠夫”其人其事
    。财富的主人叫张献忠,绰号黄虎,又称八大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全球陷入了17世纪危机:16、17世纪之交,全球人口增长很快,但到17世纪后,始自13世纪的小冰河期达到巅峰,全球气温骤降,粮食产量锐减,全世界都出现了不够吃的可怕局面。无粮不稳,在西方,法国兴起投石党运动,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莫斯科陷入数次大动乱;在中国,除了小冰河期的天灾,还有从万历怠政到天启昏政的人祸,大明王朝忧患百集,死气沉沉。尽管崇祯励精图治,但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2016-05-14

  • 江口沉银 张献忠的秘密
    6年1月5日,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中心区域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彭山江口古镇所在的岷江区域古时是一古码头,“江口沉银遗址”就在其前方,分布面积100万平方米。江口沉银是广泛流传于蜀中的传说,史学界对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记载一直存有争议。而现在,这些文物足以证明其绝非传说。张献忠,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企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2016-05-14

  • 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终被证实
    张献忠两件事最出名:杀人、掠财本案的主人公张献忠生于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延安人。他性格桀骜不驯,在延安府当捕快期间,就屡犯军法。1630年(崇祯三年),恰逢明末乱世,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张献忠在家乡米脂追随王嘉胤起事。王死后,张献忠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属一股起义军。张献忠不久即与李自成因故分裂,他率部进攻长江流域,李自成则进攻黄河流域。随着起义力量的壮大,李自成称“闯王”,张则自称“八大王”。张献忠为人极其狡诈,明朝对他软硬兼施,先是许给他高官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7期2016-05-14

  • 浮出水面的财富
    岷江江心施工,张献忠沉银在沉睡了360年后,终于惊鸿再现:在地下2米多深处,挖掘机挖出一段木头,木头里,次第滚落出7枚银锭,其中一枚银锭上,刻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五十两一定银匠右闵季”的字样。大西,不就是张献忠的短命政权吗?并且,《蜀警录》记载的张献忠储藏金银的方法也与现场发现一致:“金银山集,收齐集以木鞘箱笼。”众民工抢走了银锭,留下了那段木头。那段木头被带到文物部门,经研究,是一段青杠木。根据史料记载,张献忠藏宝的方法,就是把木头镂空,或把两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2016-05-14

  • 盘点寻宝往事
    ,据说它是破解张献忠沉银的密码。比较巧合的是,在江口附近,真有石牛山和石鼓山。不过,类似的民谣,在四川许多地方都有流传,它的中心指向都是一样: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曾在这里埋了一批宝藏,如果破译了这首民谣,也就找到了藏宝之地。比如我的老家川南富顺,据说就藏有明朝建文皇帝的宝藏,而且也有大同小异的民谣。究其实质,当然是民间的无稽之谈。但江口沉银不同,它既确确实实地记载于各种笔记史乘中,又且三百多年来,不断从江中有所发现。第一个从江口沉银中获利的是张献忠视作仇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2016-05-14

  • “缩水”的银锭
    偶然所获,使得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下子又热闹起来,渴望一夜暴富的寻宝者纷至沓来。据当地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高峰时候,每到深夜,江口一两公里的河段,十多艘船停在江心,尤其是冬春之际的枯水季节。骑着摩托穿行在夜色中的郭建华,他的任务就是赶走寻宝者。郭建华说,从岸边到江心有上百米,隐约能看到寻宝人身着潜水服下到水中,寻宝人身上都缠着绳子,只需拉几下,船上的人就会奋力收绳,拉上寻宝人或是寻出的物品。不过,如今的江口河段已不再有从前的盛况,这倒不是张献忠沉银失去了诱惑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2016-05-14

  • 张献忠“沉银”川军为何没捞到
    建生近来,有关张献忠“宝藏”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一批权威考古专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宣布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张献忠“宝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三百多年来,围绕它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提起“宝藏”、“寻宝”,或许最能刺激人们心底某种原始的欲望,因此在全世界都大行其道。中国的“宝藏”传奇,最有名的应该就算张献忠“宝藏”了。这事后来被演绎得越来越神奇,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宣称,这笔财富的价值位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还有人演绎

    时代人物 2016年2期2016-03-10

  • 世界第三大宝藏之谜:张献忠的千船金银沉江何处
    三大宝藏之谜:张献忠的千船金银沉江何处●文裁缝成都民间曾经流传过一首民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首民谣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传说明末张献忠兵败退出成都时,把“大西国”的金银财宝秘藏起来,谁发现了石牛、石鼓的记号,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国”的神秘宝藏。但是天大地大,究竟宝藏在四川的什么地方呢?谁将有幸取得这大笔财富呢?老虎滩的银锭2005年4月20日上午,四川彭山县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建设工地一派忙碌景象,一个施工队在用挖掘机开挖铺设管道

    山海经 2016年9期2016-02-28

  • 岷江,张献忠沉银之谜
    木。“民间传说张献忠沉银就是藏在木头里,虽然没看到银子,但有这样一个东西了。”方明于是指挥属下捡回那些木片。在他看来,青冈木比农民们捡到的银锭价值还要高。经现场测量,青冈木一根最长的一片大约有120厘米,方明用这些木碎片刚好拼出了半只木筒的形状。方明将青冈棒复原后,显示由两个半筒扣合而成,中心位置刚好形成一个长约100厘米、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空间。而在现场,工程施工监工当场交出了一个银锭,方明接过来,马上判定银锭属明代,重量在50两左右。这枚宽约13厘米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3期2016-01-14

  • 张献忠屠蜀原因新论
    637009)张献忠屠蜀原因新论黄位东(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明清鼎革之际,张献忠率领农民军入巴蜀,期间在四川进行疯狂屠杀,将天府之国变为人间地狱,给时人带来了难以抹去的伤痛。张献忠如此疯狂的举动不仅与其成长经历、川人反抗有关,且还与他的精神问题、心理问题和当时蜀人品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张献忠;屠蜀;原因张献忠盘踞蜀地数载,造成四川十室九空,天府变荒原的景象,蜀人几近灭绝,康熙年间才恢复生机。蜀中百姓本为安守臣民,为何却要遭受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2015-03-20

  • 解析张献忠大西政权在川的人才政策
    王磊解析张献忠大西政权在川的人才政策王磊摘要:明末清初有关记载张献忠的史书大多对其稍有贬低之意,尤其对其血腥的屠戮与“嗜杀”行为颇为憎恶。但作为一代农民领袖,能够在群雄逐鹿的战乱年代雄踞一方且建立政权已实属不易,在这一过程中,被大西政权所倚重的人才队伍显得颇为引人注目。因此,张献忠在川蜀制定与实施的人才政策也充分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大西政权;张献忠;川才政策;科举一、大西政权在川背景简述崇祯十六年(1643)11月,张献忠率部入川,以图割据之势。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1期2015-02-22

  • 张献忠的巨额财宝究竟在哪里
    刘玉琪张献忠,陕西延安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曾为延安府捕快。他身材魁梧,性格桀骜不驯,面色微黄,人称“黄虎”。生逢乱世,张献忠于明崇祯三年(1630)参加农民起义军,绰号“西营八大王”,后率领部队活动于长江流域。1641年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此时的张献忠得到了人生第一笔巨大财富,据说当时的襄王府中有900多万两的白银。1643年,张献忠攻占武昌,称大西王,建立大西政权,又有巨大收获,“尽取王宫中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1644年农历六月到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3期2014-05-15

  • 张献忠:别老叫俺杀人王
    冯广宏提起张献忠,人们多会联想到他残忍暴戾、杀人如麻,以及川人血流漂杵,尸骨蔽野的惨烈情形。然鲜为人知的是,他不但生性幽默,还颇有人情味。张献忠青年时在总兵王威手下当兵,有一次犯了军纪,与其他17人被绑起来要开刀问斩。这时副总兵陈洪范正好过来,张献忠仰面求恕,陳洪范见他身材魁梧,便出面保他;其他17人都被砍了头,只有张献忠被鞭打100下了事。后来起义,张献忠一直念叨陈洪范救他的恩情,但陈洪范本人并不知道。张献忠在谷城住得久了,产生了感情,当离开谷城时,他并

    百家讲坛 2014年10期2014-02-11

  • 张献忠“屠尽四川”是猎奇还是需要?
    的一位大概要数张献忠张献忠在焚烧皇陵、摧毁明朝残暴统治的腥风血雨中一路杀来,并于1644年在成都建立了历时两年多的农民政权——大西国。但关于他的事迹,史书钩稽所得,寥寥无几,史家的笔墨都消耗在张献忠的“残酷好杀”上。史书记载,张献忠嗜杀成性,他曾向天祈祷,下界的老百姓不仅多还狡诈,如果自己不能把他们杀尽,就必须让天降灾难,灭绝百姓。1949年之后,史学界对张献忠的定位是农民起义领袖,因而关于他滥杀无辜的史实全部被回避。直到1980年,史学界才重新开始研究

    百家讲坛 2009年10期2009-06-01

  • 张献忠屠蜀人数疑案
    冯广宏有关张献忠的不同评价作为老一辈四川人,对张献忠无可回避;因“湖广填四川”事民间一直口口相传,追到源头总与张献忠脱不了干系。20世纪50年代以前,史界对此人多持否定态度,或斥之为“流贼”,鞑伐其“屠蜀”罪行;仅有少数史家持不同见解,如四川史界前辈任乃强1946年即曾著《张献忠屠蜀辨》,认为“史家通病”是“苟不慊于其人,天下之恶皆归之”;献忠屠蜀即是一例。“参验诸家。逊绎当时蜀人绝灭之原因,盖死于饥馑者什七八。杀于献忠者什一二而已。”不能说张献忠杀尽了四

    文史杂志 2009年6期2009-03-29

  • 张献忠
    曹世瑞张献忠是明末清初与李自成同时的一支起义军的领袖,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清代以来包括《明史》在内的众多史料有张献忠所到之处杀人如麻的记载,四川民间流传有很多张献忠的传说,也大多是关于他嗜杀成性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界对张献忠的定位是农民起义领袖,因而在研究中回避了他滥杀无辜的史实,80年代以后才陆续有学者对这桩旧案做更深入的研究。笔者在这篇文章中谨根据现代学人的研究成果,撮其要略,粗陈梗概,以期引起读者对这段历史的思考。其人其事张献忠,延安人,生于1

    百科知识 2008年2期2008-09-20

  • 张献忠杀人考
    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在处理被俘明军。六月二十日,张献忠攻破重庆城。这是他入川之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全军上下,兴高采烈。张献忠特别指示,虽然明军曾经顽抗,但八大王此次宽大为怀,俘虏一个不杀,仅剁手为戒。这些俘虏没有理由不庆幸。但还有人希图进一步的侥幸。农民军明令伸右手,有人却伸出了左手。一刀下去,左手掉了,然而又被刀刃拦住:“右手!”于是两只手都废掉了。这些断手的士兵被放出城,逃奔各自老家。他们把恐怖像瘟疫一样传播到了四川省的各个角落。二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

    当代 2008年1期2008-09-10

  • 张献忠藏金之谜
    张超俊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卫柳树涧人,出身贫苦家庭。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人蜀,在成都称帝登基,建立大西政权。关于张献忠,成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1646年七月,张献忠波迫撤出成都前,花费巨资存锦江筑起高堤,又命人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并将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宅埋在坑中,最后决堤放水淹没宝藏,此举被称为“水藏”。据称,张献忠留有一张藏宝图,并在埋藏金银的地方以石牛和行鼓作为暗记。多年来,成都地区都有

    百家讲坛 2008年16期200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