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提升当代领导干部道德创造力的启示
    承达摘 要:知行合一思想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是其基于人生历程体悟所阐发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包含着“一念发动即是行”“知行并进”以及“知而必行”等内容。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提升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创造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关键词:道德创造力;知行合一;领导干部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300 引言道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3期2024-01-27

  • 知行合一”理念下学校文化的形塑研究
    机的统一。“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哲理,能突破学校文化的困境,完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为当前学校文化如何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据和方向。本文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出发,对其在学校文化形塑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一、为何“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形塑从本体论看,学校文化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属于全学校师生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集成,更对他们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学校文化也会在不同时代有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5期2024-01-27

  • 革命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赜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4-0025-04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革命精神谱系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zsszsx138)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

    成才之路 2023年34期2024-01-01

  • “加减并行”促提升
    。[关键词]知行合一;双减并行;发展;提升[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3-0065-04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面簡称“新课标”)正式发布。这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良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8期2023-11-15

  • 知行合一”理论关照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教学研究
    认为,运用“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以形成弹唱能力的知识点学习为路径,让学生在一定程度的实践实训基础上,构建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弹唱的表现力,达到适应职业活动所需的岗位要求。一、“知行合一”的内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通过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接纳与改造,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形成了自己的“知行观”,所谓“知”即认知、理论知识,弹唱教学中的“知”笔者认为不仅涵盖了钢琴、声乐、视唱练耳等与弹唱相关的音乐知识,还囊括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门类学科

    戏剧之家 2023年27期2023-11-11

  • 谈如何在“知行合一”中建构班级学习共同体
    学校)一、“知行合一”的内涵以及对建构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何为“知行合一”?顾名思义,“知”与“行”的统一。“知”是人身心发展的基础,属于知性、理性范畴;“行”是指人存在的方式,属于感性、活动、实践。从两者的概念上看,“知”和“行”两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在教育中,有效地将知识教育、认知发展运用到相应的客观活动中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意义。知行的本质关涉到认识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观念与行为等等。尊重人的本性和发展是知行合一教育规律的归宗。同时,知行合一与当下提出了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3期2023-10-31

  • 如何在小学校园足球课堂实施“知行合一”教学策略
    足球课堂上的知行合一,就是能够将足球课堂所教的基本知识以及专项技战术知识用于实践的足球实践课堂。而对于教师来说,知行合一就是不仅仅让学生学习足球运动基础的动作技术,还应该通过教学的引导对学生进行体质的强化,弯下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想法,透过足球类项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品质,让学生正确的看待输赢,遵守足球运动规则。而智行合一教学理念下的校园足球课堂,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主体性原则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充分突出学生

    体育风尚 2023年19期2023-10-21

  • 聚焦核心素养 传承非遗文化
    】艺术教学;知行合一;优秀传统文化;蓝白扎染【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3-0093-02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美术核心素养统一为艺术核心素养,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本文以非遗文化蓝白扎染为例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8期2023-10-10

  • 丰富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关键词】知行合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策略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难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合一”理念被提出,它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可见,“知行合一”的理念是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落实“知

    新教师 2023年7期2023-09-11

  • 分布式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割裂化导致“知行合一”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其成因在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目标定位上的各自为政和教学实施上的脱节。分布式法学实践教学秉持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理念,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布融合、教学任务的分布交错、教学资源的分布共享推动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齐头并进,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割裂化问题。分布式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平台与课程课堂、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分布式改革。关键词:分布式;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割

    中国大学教学 2023年7期2023-09-03

  • 知行合一”让美育入脑入心
    合,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在根本上落实校外教育“养正立人、尚美至成”的育人理念。关键词:知行合一  美育  校外聲乐教育  美育满足感获得感“知行合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结晶,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教育更要做到“知行合一”。对校外教育来说,“知行合一”理念鲜明地体现了“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和“培根铸魂”的引领方向,这对于推广校外教育,尤其是提升校外美育教育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实中,对美育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侧重艺术教育,主要包括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7期2023-09-03

  • 融入生态美育 感悟生态之美
    “践行”,在知行合一中培养生态文明行为,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环保快乐同行。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教学;生态美育;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9/22-0093-0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培养目标”中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3年8期2023-08-31

  •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
    [摘 要]“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其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实践行动联系起来,是一种科学的认识论。初中物理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知行合一”应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个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策略。[关键词]初中物理;知行合一;物理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    G6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3年5期2023-08-31

  • 筑信念之基,培理想之土,扎信仰之根
    想信念教育;知行合一;价值引导【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0-0054-02【作者简介】葛金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南京,211102)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曾获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理想信念被稱为“精神之钙”,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人无信仰,就容易迷失方向。情景案例中这位青年价值观变化的根本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7期2023-08-30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与法治教学;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154-03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5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针对传统教育弊病而提出的,该理论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相适应。教师加强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助力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此,教师应

    学周刊 2023年25期2023-08-10

  • “墨润童心,以美立德”品格提升行动项目的探索
    秀传统文化;知行合一作者简介:张东立,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高级教师。品格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涵养学生品格的源头活水,是学生品格提升的有效载体。江苏省盐城市日月路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围绕“墨润童心,以美立德”品格提升行动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完善方案,积极实践,提炼内涵,精进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品格提升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一)回溯项目建设缘起学校营造浓厚的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7期2023-07-28

  • 中国古籍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内涵解读
    、儿童启蒙和知行合一三个方面梳理了古籍教育思想的特点,以期为当代教育的改革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关键词:中国古籍;思想教育;儿童启蒙;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5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6-0023-03收稿日期:2023-03-07通讯作者:孟凡珍(1975-),女,内蒙古赤峰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基金项目:内蒙古教育厅课题:语文校本课程实践创新研究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经典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6期2023-07-21

  •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运用EPIP思维的价值和路径
    ;思政教育;知行合一;三全育人;新时代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7-0056-05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的总要求。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好“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7期2023-07-20

  •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实践
    性,文章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梳理湛江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劳动教育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提出了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的实现方法,包括融劳动知识于专业理论课堂、劳动体验贯穿专业实践课堂和发挥专业实践课程的系列性特征。关键词:旅游管理;劳动教育;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道路的奠

    科技风 2023年19期2023-07-17

  • 知行合一”的多课互融式“3D打印实践”课程改革
    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目的。本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与智能制造的全流程,进而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综合型增材制造人才。关键词:3D打印实践;智能制造;知行合一;多课互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随着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大工业强国纷纷制定了制造业发展战略,并催生了智能制造方向人才的大量需求,基于这一发展背景,我国许多高校设置了智能制造方向的相关专业[1]。3D打印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革

    科技风 2023年16期2023-07-02

  • 新时代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C96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5-0157-04Abstract: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and academic postgraduates in the direction of aluminum metallurgy are not completely differentiated in the way of tra

    高教学刊 2023年15期2023-06-14

  • 浅论王阳明“知行合一” 思想
    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才为中国哲学发展史“知”“行”关系的探讨画上了终止符。本文旨在梳理“知行合一”的思想脉络,并从理论依据、具体内涵及其实践能力三个方面来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价值进行粗略地探讨和分析。【关键词】知行合一;王阳明;实践能力;理论价值【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6-0062-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2023-05-30

  • 浅谈梁启超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解读
    应沿着王阳明知行合一去做,目的是为了唤醒青年自我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实现救亡图存。在内容上,梁启超总结为三组话,分别是“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在哲学依据上,通过心物合一论和心理合一论论证知行合一。在功夫和修养上,梁启超认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相比,只是口号变更,其内容是一样的。梁启超赋予了知行合一现实性意义,在某种程度

    西部学刊 2023年10期2023-05-30

  • 社会工作课程思政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实践探究
    ;课程思政;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3-0100-032020年以来,社会工作者的身影频繁出现在抗击疫情、社区活动和社会治理中,他们也逐步成为社区服务的组织者、沟通协调者、政府购买服务代理者以及社区服务监管者和评价者[1] ,这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和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我国仍有近百万的社会工作人才缺口,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均需得到重视。各高校要重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

    大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阳明学与阳明后学的演化趋向
    体;心即理;知行合一摘 要:言意关系是理解阳明学与阳明后学演化趋向的一个重要视角。阳明的宗旨是即用是体,工夫可以直接凭借呈现的本体展开。“心即理”与“知行合一”等指点语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这一宗旨,最能表达这一宗旨的指点语则是“良知”,阳明思想的演化趋向首先便是“良知”的拈出。不过,“良知”这一表述存在对情感和意志的维度有所忽略,以及偏向于用而体的意味有所不足等问题。当然,即便突出体的地位,也不应忽视用的一面,体与用的分量应该保持平衡。这些问题不仅成为阳明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5-30

  • 亲师同学?知行并进
    内在动机、以知行合一理念开展课程设计、以中西方经典阅读增进教育认识、以亲师同学促进家校理解和合作、以学习—实践—反思—分享促进共同成长等,并基于学员调查和学习总结,对项目成效进行了评估。实践表明,该模式对于教师和家长在职学习和成长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对于促进家校合作、推动幸福班级、幸福学校、幸福家庭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关键词】教师研修 幸福教育 知行合一 家校共育教师教育包括对新教师的岗前培养和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我国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已经

    中国教师 2023年5期2023-05-30

  • 知行合一”的当代价值
    思想之一的“知行合一”至今被海内外各方推崇。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曾预言,21世纪是阳明心学的世纪。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所悟核心思想之一的“知行合一”至今被海内外各方推崇。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接受媒体专访,畅谈阳明心学的起源,探究“知行合一”的真谛和当代价值,解析阳明心学全球共鸣的缘由。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王阳明为何在贵州悟道?500多年来,贵州一直存在“阳明热”,如何看待这种热度郦波:这不是热度,这是

    新传奇 2023年16期2023-05-30

  •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重要论述中的知行合一
    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具体来说,要通过理性认识来客观对待风险,体现决策者的魄力与担当;要通过科学认知来准确评估风险,实现风险关口的前置与可控;要通过制度践行来有效应对风险,建立常态化的制度与机制;要通过躬身力行来直接面对风险,提升党员干部应对风险的意识与能力。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风险重要论述中的知行合一观为新时代防范化解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关键词]习近平;防范化解风险;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631.4[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打造一节“知行合一”的主题班会
    谈谈班会课的知行合一。一、“知”是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结合知是行之成。为引导学生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学习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们作为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所发挥的巨大贡献,我选取了本土文化“中流砥柱”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理想信念。(一)参观——建立概念认知什么是“中流砥柱”,只是一个成语吗?虽然三门峡大坝的中流砥柱石就在家门前,但是学生对它知之甚少,对这一概念的认知也过于片面,认为只有伟人、巨匠、科学家才称得上中流砥柱。我带领学生来到三门峡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期2023-05-30

  •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而要基于“知行合一”的思想,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当前,部分高中生存在缺乏相关常识、参与渠道不多、教学策略不够丰富等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情境,开启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展开逻辑分析;要结合事实,激活学生学习需要。在课外生活中要展开社团主题活动;要以家庭为抓手,开展亲子活动;要拓展课堂时空,促进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这些方法都起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政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公共参与素养;高中政治;知行合一公共参与素养指的是公民有序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1期2023-05-30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研究
    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关键词:高职院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2-0045-04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文艺活动德育功能的路径探析”(项目编号:SZYB2022-06)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

    成才之路 2023年12期2023-05-30

  • 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
    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体现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共产党人实现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的重要法宝。坚持守正,牢牢守住根本原则不动摇,才能确保前进方向不偏航;坚持创新,善于顺势而变、随势而动,才能实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深刻领会守正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有利于准确把握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本质,有利于增强守正创新的行动自觉,有利于推动现实工作打开新局面、取得新

    人民论坛 2023年1期2023-05-30

  • 立德树人视域下“善德”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内容;指向“知行合一”,创新“善德”课程实施路径;致力“协同育人”,拓宽“善德”课程育人场域;促进“善德生长”,实施“善德”课程多元评价,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每个学生传承和发扬善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键词】立德树人 全人发展 知行合一 协同育人 善德课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立德树人视域下“善德”课程体系的建构实施是以立德树人为总纲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5期2023-05-27

  • 习近平关于“知行合一”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理论贡献和实践路径
    词 习近平 知行合一 内涵 贡献 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4-0029-11“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深化和把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将传统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相结合,与治国理政有机融合,对“知行合一”赋予新时代内涵。总结和概括

    人文杂志 2023年4期2023-05-16

  • 陶行知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知行合一作者简介:王春芳(1977—),女,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再结合心理学学科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倍加重视。为促使小学生健全人格,养成乐观的心态,笔者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一、陶行知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小学

    教育界·A 2023年10期2023-05-10

  • 渗透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基于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及时地转变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本文就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的落实进行了探究,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做了实质分析,旨在使教学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激发。【关键词】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作者简介:查林林(1977—),女,江苏省淮安市淮城勺湖中心小学。丁寿锋(1979—),男,江苏省淮安季桥中心小学。数学这门学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小学生会因为知识点复杂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教育界·A 2023年10期2023-05-10

  • 青年干部要做“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青年干部不缺学历、不缺想法,缺的是阅历、是办法,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措施,是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唯一的捷径就是常到急事中锻炼、难事中历练,只有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回烫手的山芋,才能真正将学历变成能力、想法变为办法。学习重在“蓄力”,学足则力满。学习是长期的积累,终生的课题。眼下,青年干部的学历早已经不是问题,学士、硕士、博士比比皆是,可若自认学历高就怠慢学习、放松学习,则必将因时代

    党的生活·青海 2023年4期2023-04-27

  • 基于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工匠精神培养在实训教学中的路径探究
    益受到重视,知行合一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提高工匠精神培养的核心理念,它是建立在“知”、“行”和“和一”三个层面上的。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以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以锤炼工匠精神为目标,研究基于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工匠精神融入实训实践的新教学模式,为工匠精神融入实训实践教学环节探索新的路径,并形成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知行合一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工匠精神的在实训教学中新的发展。关键词:知行合一 工匠精神 接触网实训课程 新路径 教学融合Rese

    时代汽车 2023年8期2023-04-21

  •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破解学生知行脱节问题的三点思考
    道德与法治;知行合一;思想认识;家校共育【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9-0089-02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知难以转化为道德行为,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原因多种多样,如:第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许多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道德认知,对他们的道德行为养成及保持关注较少。此外,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关注学生道德认知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乏味,他们提不起兴趣,学习效

    江苏教育 2023年5期2023-04-12

  • “做上教,做上学”
    渗透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引导学生漫步诗词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修养。【关键词】陶行知;知行合一;诗词教学;学以致用作者简介:俞文佳(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要在实践中践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学思想,教师要在“做上教”,推进生活教育的实践,学生要在“做上学”,实现手脑双全,在诗词学习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育界·A 2023年4期2023-03-28

  • 知行合一”视角下纺织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重要。1 “知行合一”和“以情优教”的内涵从古到今,人们对知与行的关系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宋元之际,儒学家金履祥提出“知行能之,知行合一”[1],这是中国古代的知行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首次正式提出“知行合一”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2]。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已有的“知行合一”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及应用研究[3-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对知行辩证关系进行了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倡导和要求做到“知

    纺织报告 2023年1期2023-03-07

  • 小学语文教学中“知行合一”思想的渗透
    展的基础。“知行合一”思想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有助于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使学生吸收和内化所学内容,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 版)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由此可见,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师应当树立“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语文课程中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教育 2022年42期2023-01-31

  • 知行合一” 狠抓落实
    效,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在学深悟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行动上,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学而致知,行而致远。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准确把握,来自学习,将学习得到的“知”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便是由“知”到“行”的过程,将“知”与“行”有机结合在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既要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23期2023-01-20

  • 知行合一”劳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一、秉承“知行合一、劳而育之”理念设计劳动课程秉承“知行合一、劳而育之”理念,华润实验小学以劳动课和《劳动实践周目标指导手册》(下称“《手册》”)为抓手,低年级将日常生活劳动与“传统文化劳动故事、当代中国劳动事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从小树立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启蒙;高年级系统设计日常生活劳动课程、“由己及人”服务性劳动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载体的创造性劳动课程,指导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培养运用知识技能进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5期2023-01-20

  • 认识论角度下的太极拳“知行合一”理念研究
    的最高峰。“知行合一”理念是王阳明的重要理论成果,它不仅以心即理的天人观念为理论源头,更将道德性与经验性的知行观念合而为一。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1]。数百年来,太极拳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上传播范围最广,练习人数最多的武术拳种之一。而“知行合一”理念被不同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2期2023-01-05

  • 知行合一”思维下茶文化的教学模式探究
    基础上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理论体系,主张实学真行、学以致用,批判空谈悬思、离行言知,该哲学思想能够为茶文化发展“知”与“行”脱节问题提供新思路和策略,为当代茶文化繁荣发展诠释新内涵。他主张的“知到行”、“行到合”、“合为一”是对自我价值再塑造和潜在自我再出发的过程,三者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完美循环体系。本文基于此理念研究茶文化教育教学策略。1 茶文化的概念“茶文化”一词最早是1984年由我国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论文中提出,随后诸多研究

    福建茶叶 2022年10期2022-12-16

  • 如何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义新闻观重在知行合一的结论,提出在实践中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的具体建议: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统一,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相统一,夯实新闻生命力。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工作;新闻真实;四力;知行合一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155-03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精气神,最终外化表现为传播者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记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2022-12-16

  • 基于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6100)“知行合一”的提出虽久远,但其也因其较强的实用性流传至今,并获得广泛运用,尤其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更有教育家受其影响,将其教学实践所得经验演化成更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理论。因此,教师将“知行合一”的观念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一种适用于当下的教学创新手段。基于此,教师应当明确“知行合一”理念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内涵,以及相关的价值。教师能够了解到,在儿童“知行合一”式阅读中,“知”是认识的意思,属于理论层面,“行”就是行动的含义,属于实践层面,只有将两者

    今天 2022年20期2022-12-16

  • 基于“知行合一”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
    发展。为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持续提高道德法治课程的客观性、逻辑性、科学性,革新教育理念。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元教学方法,从多维度强化学生的德育品质、法制观念以及综合素养,本文将从多维度探寻立足于知行合一强化小学阶段道德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一、明确道德法治教学目标长时间以来,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让师生过多地重视应试教育,教师也更多地使用满堂灌方式开展道德法治教学,未能遵循既定的教学大纲、教学方向与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难以增强小学生

    天津教育 2022年29期2022-11-26

  • 传统“知行合一”思想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他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使当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中仍体现出较大的价值。将这种思想融入思政教育活动中,能有效改善艺术类大学生知行不一的问题,可实现育人效果的提升。一、“知行合一”的思想内涵“知行合一”作为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重要理论,是对程朱理学“知先行后”的一种批判,他认为“知”作为本心,与“行”隔断会出现知后无行,最终造成二者相脱节。只有做到“知行合一”,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行而必知、知而必行的境界。从教育学来分

    科学咨询 2022年19期2022-11-24

  •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校 王 芳“知行合一”理念所关注的是认知与行为结合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授课中遵循该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群体将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此实现学以致用,即完成从“行”到“知”再到“行”的转变。详细来讲就是,由“实践知识”到“所学知识”再到“加强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做到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一、“知行合一”理念内涵所谓“知行合一”指向的是客体顺应主体,其中“知”代表着科学知识,“行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5期2022-11-22

  • 知行合一”观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启示*
    一、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实质对于“知”“行”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王阳明以前,二程、朱子按照知行的先后、分合、深浅得出了真知和浅知的判断,推动了德性涵养之知的发展,然而朱子将理作为外在于人心的主宰,用普遍的道德律令强加于个体,使得理与心产生紧张的对立,世人纷纷“逐物”,而不关照内心,如知孝悌而无孝悌之心,为了解决把知行分成两截的问题,王阳明补偏救弊提出“知行合一”。首先,从知行本来状态看,知行不可分离。知是德性之知,是知善知恶的良知。作为根源性

    教书育人 2022年9期2022-11-20

  • 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在现当代的实践研究
    视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阐释了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中蕴含的中国智慧,提倡实现“知行合一”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一、“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明正德四年(1509年),因得罪宦官被贬,历经重重苦难后,38岁的王守仁在贵阳龙场顿悟后提出“知行合一”理论。这是中国哲学史和世界哲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知行合一”思想是王守仁心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阳明良知学”中最具创新性的理论主张。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杜维明先生表示:这是王阳明在他的思

    名家名作 2022年17期2022-11-10

  • 知行合一”理念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教育。一、“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劳动教育(一)“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内在含义“知”与“行”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存在着天然的辩证关系,“知”偏重于理论层面,而“行”则偏重于实践层面,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要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日常实际工作中。联系高校劳动教育来看,劳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不仅要教授理论层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要求不论是教育者在教的

    大学 2022年5期2022-11-09

  • 论“知行合一”在钢琴教学中“知”与“行”关系的处理 ——提升学生主体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
    下思考。一、知行合一的同时也要注重行知相齐王阳明在程朱理学“先知后行”“知行二分”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其强调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在“行”的过程中对“知”的进一步拓展,而反观我们现在的钢琴教学,很多时候存在重技术轻情感的行为,虽然可以做到完整流畅地弹奏曲子,但不知道其真正的情感内涵,在音乐表达时只是简单地通过记住强弱对比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这对于专业的音乐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艺术家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可以“重复”,永远不可

    戏剧之家 2022年21期2022-10-31

  • 民办高校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模式探讨
    匠精神实现“知行合一”为目标,提出民办高校要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推进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关键词:民办高校;工匠精神;知行合一;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51-04基金项目:本文系大连市社科联重点课题“实现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目标的教学模式探索”(2021dlskzd220)研究成果、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工匠精神教育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探究”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2022-10-29

  • 基于“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乡土地理教学模式改革 ——以江苏地理课程为例
    学模式,将“知行合一”理念引入高等教育课程,助力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坚定、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2]乡土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学科科目之一,一般根据高校所在省市设置区域化的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并通过专业选修课程或区域地理实践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设置了区域综合实习课程,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德州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分别设置上海地理、山东地理专业选修课程。江苏地理课程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下

    教育观察 2022年26期2022-10-13

  •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
    学 陈玉珠“知行合一”理念所关注的是认知与行为结合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该理念,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群体将实践活动与所学知识进行深度融合,以此实现学以致用,即完成从“行”到“知”再到“行”的转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一、“知行合一”理念内涵“知行合一”指向的是客体顺应主体,其中“知”代表着科学知识,“行”指人的实践,“知行合一”即可看作“知与行同向同行”。以小学数学为例,从本质上讲,

    天津教育 2022年22期2022-08-24

  • 知行合一”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 ——以“复数的概念”为例
    先生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即以先“行”后“知”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要从“做”中探索真知、获取经典理论,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笔者认为,新授课教学需要遵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规律,通过“行”将书本知识激活,展示潜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自觉地加以运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A 版)第七章第一节“复数的概念”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在数学新授课中践行“知行合一”,

    江苏教育 2022年51期2022-08-19

  • 知行合一 从容生长
    项目式学习 知行合一 从容生长近几年来,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立足本校优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劳动教育,以“知行合一,从容生长”为校本劳动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顶层设计,以劳动教育融入实践建设为突破口,自主开发了“七色花”种植课程、“七星瓢虫”农学园课程和“七巧板”工程坊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劳动中经历“从容生长”,初步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道路。一、“因校制宜”,开辟劳动实践新天地(一)巧建“七色花”种植园面对城市大多数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地块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