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崇拜

  • 周代尸祭礼与中国祖先崇拜观念的转型
    记。祭祖礼是祖先崇拜观念的外化,同时又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祖先崇拜观念的发展。春秋时人经常在梦中得到远代祖先特别是其中杰出人物的启示,首先是建立在祖先崇拜观念的基础之上。由于祭祖活动的频繁和隆重,使得祭祖礼上扮成祖先享用祭品并当场作出回报的神尸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周代祭祖礼的核心内容就是侍奉神尸饮食,参与祭祀者是把这位神尸真正当成所祭祖先看待的。经常与活人装扮的祖先打交道,参加祭礼的旁观者经常看见活人代表祖先接受祭祀,他们梦见祖先的机会就大大增加,而且祖先的形

    文史哲 2022年5期2022-10-03

  • 祖先崇拜看中国蒙古族与日本民族 生命观异同
    篇文章旨在从祖先崇拜角度比较中国蒙古族与日本民族生命观的异同点。一方面,两个民族都受到了宗教的影响,都敬畏自然,具有轮回观念。另一方面,两个民族在关于轮回的信仰上有些许差异,尊卑观念也不同。【关键词】 蒙古族;日本民族;祖先崇拜;生命觀【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7-0039-02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省级)(项目编号:20201

    今古文创 2021年47期2021-12-22

  • 寄放的亡灵:贵州地区岩洞葬考略
    心文化内涵是祖先崇拜,其所衍生出来的“跳洞”活动是增强族群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而所葬岩洞被看作先民的魂归之地,各种棺画则被视为已逝亡魂在死后世界的所用之物。关键词:岩洞葬习俗;祖先崇拜;棺画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1)06 - 0146 - 07贵州历史上多种丧葬形式并存,诸如悬棺葬、岩墓、树葬与岩洞葬等,其中部分丧葬形式流传久远,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丧葬文化的演化脉络。1据学者研究,荔波县瑶麓瑶族乡,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1年6期2021-12-14

  • 村落信仰文化体系的探析
    ,神明信仰与祖先崇拜并存但并不相同。神明信仰将村落整合为观念中的地域共同体进而与国家共同体相联系,体现了神明信仰的社会性延伸。祖先崇拜通过不断强化村落中祖先与“自家”的联结进而实现村落中家族共同体的历史性建构,体现了祖先崇拜的时间性延续。神明信仰的社会性延伸与祖先崇拜的时间性延续共同建构了村落信仰文化体系,表明了村落共同体社会性延伸与历史性延续的文化逻辑,对于从村落信仰文化角度理解村落中家庭—村落—国家共同体建构以及推进村落精神家园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08

  • 非洲伊博族祖先崇拜文化现象及社会功能研究
    显要的地位。祖先崇拜是非洲黑人传统宗教中最典型和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洲社会结构的特征,适应了各共同体内聚合认同的需要,对各黑人传统社会长期延续起着重大作用”[3]。祖先崇拜(ancestral worship)是一种传统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国内学者梅新林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祖先崇拜是一种以崇祀死去祖先亡灵而祈求庇护为核心内容,由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崇拜复合而成的原始宗教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9-16

  • 宗族记忆重构下的祖先认同与关系实践
    族记忆重构;祖先崇拜:差序格局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1)02 - 0136 - 0820世纪80年代以来,集体记忆这一概念通常和族群认同、国族主义等研究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典型的研究范式,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便是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理论[1]。关于中国本土的研究,则以台湾学者王明珂为代表,他以川西羌族村寨为场域,透过文献与口述史结合阐释了集体记忆如何引起羌族族群的认同与区分[2]。在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1年2期2021-04-25

  • 浅论苗族祖先崇拜中的终极关怀意识
    象。一 苗族祖先崇拜及终极关怀的源起在苗族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渴望中,祖先崇拜和终极关怀理念是如何联系在一起?在此有必要探讨苗族先祖蚩尤及苗族先民们颠沛流离的迁徙历程。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历史上曾发生一次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部落战争——逐鹿之战。在此战役中“九黎部落”战败,首领蚩尤被杀,余部被迫向南迁徙,进行了长达千年的艰辛迁徙历程。苗语西部方言《战争迁徙史诗》记载:“格蚩爷老连战九回胜九回,沙蹈爵氐敖打了九次打不赢。格蚩爷老最后被打败。在嘎骚卯碧带领下,我们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16

  • 祖先崇拜及其社会价值
    余【摘要】 祖先崇拜在中国的发展最为普遍、繁细,是具有宗教性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其根源于人类惧死向生的生命观,展衍于“香火”绵延的家族意识,表现为对祖先的尊崇、敬奉和祭祀,具有祈福昌顺、缓和精神冲击、整合世代子孙、强化宗族意识和深化民族认同的社会价值。【关键词】 祖先崇拜;惧死向生;宗族意识;民族认同【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44-02死亡是人一生中最具破

    今古文创 2020年15期2020-09-10

  • 凉山彝族宗教文化
    彝族;毕摩;祖先崇拜;凉山一、神灵弥漫的山外世界彝族先民对于世界的认知深刻的刻在了他们血液当中,他们认为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的,然后演化出了第一代物质水,随后有了色,光,天地万物,但是天地后来毁灭了,掌管万事万物的昊天古兹与众神众臣商议后,开天辟地,创造出了一个新世界,万物都是慢慢演化的,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植物到动物,由低级到高级,由无血到有血,人类也是这样来的。宇宙一共有三层,分为天上界,地上界和地下界,里面分别住着,天人,凡人和地下人,天人和地下人是神

    青年生活 2020年14期2020-08-04

  • 《诗经·周颂》祭祖诗与周人祖先崇拜意识探析
    体现了周人的祖先崇拜意识,本文将从周人祖先崇拜意识的由来、体现以及价值意义这三个方面来探析。关键词:《诗经·周颂》;祭祖诗;周人;祖先崇拜一、周人的祖先崇拜意识到了周代,祖先崇拜的观念己经成为其宗教观念的核心内容。周人在继承殷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德治教化功能的祖先崇拜形式。在《诗经·周颂》祭祖诗中可以看出,周人祭拜祖先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勤劳、仁德和从事农业生产、建设家园的伟大功业。在周人看来,祖先们不仅有赫赫的战功,还有让人敬仰的高尚品德。周人祖先崇拜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2020-07-30

  • 试论“儒”学观照下的朝鲜族舞蹈
    离。关键词:祖先崇拜   图腾   儒家   道家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3-0107-03“舞蹈的每一种语言或语言体系都源于全身姿势的原始语言的一个分支”,罗宾·乔治·科林伍德的这句话给我这样的启示:作为语言的舞蹈,看似有不同符号(风格)之分,是不同身体的言说,但是追溯到远古文明时期,它们可能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背景。在漫长的

    艺术评鉴 2020年3期2020-03-28

  • 春秋时期祭祖范围研究
    祖先,不但是祖先崇拜的基本问题,并且还折射出生者与祖先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家族、血缘的认知等等。春秋时期是社会变动较为剧烈的时期,在这一变化的时代,祭祀对象发生若干变化,祖先崇拜也展现出新的特点。总体而言,春秋时人重视近祖,也注重远祖,在选择所祭对象时,春秋时人以满足现实需求为目的,祭祀祖先有其灵活的一面而并无统一的标准。可堪注意的是,春秋时人擅于追溯远祖,春秋金文中出现了对祝融、成汤等远祖的追记,而不再如西周时人一般只将祖先追踪至文王武王时代。此外,春

    史学集刊 2020年2期2020-03-23

  • 《戴妈妈》中“秉烛游行”的多重涵义
    现了黑人族群祖先崇拜、黑人女性超越奴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统与现代在黑人小岛上的交汇。关键词:秉烛游行;祖先崇拜;超越奴役;传统;现代格洛丽亚·内勒作为20世纪美国非裔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创作了多部内容丰富的长篇小说,其中1988年问世的《戴妈妈》是她更为复杂、微妙和成熟的作品。国内研究者多从魔幻现实主义、乌托邦思想、互文性、女性主义等宏观方面展开论述,很少有人对小说中“秉烛游行”这一特定情节从微观的层面进行解读。本文选取小说中“秉烛游行”的部分加以细读,同时综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红山文化人像的发现及研究
    ,是红山文化祖先崇拜的体现。主要集中发现于墓葬、祭祀遗址、房址、灰坑等单位,但保存状态不佳,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从复原情况及可辨认部位来看,人像多为陶质或泥质的女性形象,既有几厘米大小的小型陶塑人像,又有与真人同大或数倍真人的形象。人像面部比例适当,生动写实,持有较为统一的动作及表情。红山文化人像是探寻红山文化宗教及社会的关键。关键词:红山文化;人像;祖先崇拜人像以陶塑最多,发现地点有赤峰西水泉遗址[1]、遼宁省朝阳市半拉山积石冢[2]、翁牛特旗广德公镇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2期2019-12-23

  • 湖湘宗祠壁画对宗祠建筑精神空间的构建研究
    群社会人们的祖先崇拜、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具有鲜活的乡土性与生命力,对宗祠建筑精神空间的构建具有巨大作用。关键词:宗祠建筑;壁画;精神空间;祖先崇拜宗祠建筑空间的本质是一个祭祀空间,其精神空间氛围的营造除了建筑本身空间序列之外,还有承载于建筑之上的传统文化艺术,宗祠壁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楚辞·天问》王逸(东汉)注:“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可知湘楚之地官宦祖庙壁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明朝嘉靖十五年(1536年)下诏“许民间

    艺术科技 2019年18期2019-12-11

  • 祖先崇拜信仰看日本的“家”意识
    摘  要:祖先崇拜信仰作为一种古老的信仰,在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及新加坡等国家都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日本的祖先崇拜信仰与家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通过对日本祖先崇拜信的祖先观、日本祖先崇拜、家族制度的关系的解读,有利于加深对这一独特文化的了解,进而发现祖先崇拜信仰对日本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关键词:祖先崇拜;祖先观;家族制度;家意识作者简介:胡春艳(1993-),女,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夏商时期神权理论中的政治内涵
    理论主要包含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两个部分,这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开端。王权神授理论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寻找到了一个合乎逻辑的依据;神权理论对夏商人民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夏商神权理论中具有王权至上思想。【关键词】 神权理论;占卜;祖先崇拜;事鬼神夏商两个朝代统治了近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里主宰人们思想领域的就是神权理论。夏商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建立的,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之后被商汤所灭,建立了商朝。大约在公元前1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4-29

  • 七月半祭祀活动研究
    词:七月半 祖先崇拜 群体七月半体现着佛、道、儒三家的宗教性质;作为人生礼仪的延续,又体现着祖先崇拜观念,这种观念在万物有灵的牵引下,传承千百年。根据何星亮的文化层次分析法,七月半节日文化可以归属于为中层文化社会系统整体下的一部分,也可以归属为深层文化心理潜在的内容。[1]那么,“七月半”是否有着整合群体关系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当做族群辨别的因素吗?一、七月半习俗七月半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佛、道宗教长期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对优秀宗教因素的继承。

    西部论丛 2019年7期2019-03-08

  • “清明”的信仰价值与生命意义
    清明”扫墓与祖先崇拜在现代,“清明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其主要内涵便是祭扫逝去亲人的墓地。“扫墓”也叫“上坟”,往往是一大家人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也是活着的人感念逝去亲人的恩德,洗涤自己心灵的机会。《论语·为政》中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很显然,清明扫墓和祭祀祖先,并不简单只是一个节气性的“节日”,而是落实“祭之以礼”的孝道精神

    中国民政 2019年8期2019-01-26

  • 《诗经》“周颂”中主要意识形态分析
    括天命思想、祖先崇拜、相对民主和利益互惠,这些思想在几百年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薪火相传,时至今日依然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周颂”中表现出来的三个主要意识形态入手,结合《诗经》文本进行具体阐述。关键词:《诗经》;“周颂”;天命信仰;祖先崇拜;原始民主《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费德林曾评价:“《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独具一格的百科全书。”[1]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多数诗篇都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极具采集文化

    北方文学 2019年36期2019-01-10

  • 陕西文学作品中的风水文化与丧葬习俗研究
    陕西民俗中的祖先崇拜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予以探讨,以期发掘作品背后蕴藏的陕西丧葬习俗中的民间宗教文化,进而探索陕西民众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态。关键词:迁坟 吉穴 祖先崇拜 天人合一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诸多的关于坟墓的祭祀养护习俗,包括祭祀、培土、植树以及看护等一系列的日常活动,其中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就是“迁坟”。迁坟的理论依据是来自“风水术”以及“天人合一”理论,中国传统的“风水术”包含着迷信与科学并举的双重性,其实际是一套有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规划设计

    文学教育 2018年9期2018-09-10

  • 从彝族的祭祖仪式看彝族的祖灵信仰
    究。彝族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多神崇拜。而祖先崇拜的特色就是祖灵崇拜。那就是彝族人对祖先的灵魂具有深深的敬仰和畏惧。而体现彝族人对祖灵崇拜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彝族人的祭祖仪式看彝族人根深蒂固的祖灵信仰。【關键词】彝族;祭祖仪式;祖先崇拜;祖灵信仰一、彝族简介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的一员,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是一个具有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现今有人数大约800多万。多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彝族在我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2018-09-03

  • 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服饰八角形纹样
    ;神灵崇拜;祖先崇拜一、八角形纹样的来源桂北地区瑶族支系众多,按照地区划分大致分有恭城瑶族、金秀瑶族、南丹瑶族、富川瑶族等,每个地区支系不一,故瑶族先民的宗教信仰也并不统一。据史书纪录,夙起有道、巫混同的现象,后又汲取佛教的某些教义。瑶族人民有着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即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简单来说,八角形“米”纹样其实是神灵和祖先崇拜的具象表征,是原始时期审美意识最早的几何纹样的存留。但在这里我们所论述的不仅只是简单的原始几何形,包涵瑶族服饰上所有的具有八方

    艺海 2018年4期2018-06-06

  • 不忘本乃得安
    笔者以为,从祖先崇拜来理解“三个更”,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在中国,祖先崇拜根深蒂固,范围广泛,几乎是“人人、时时、处处”。流变至今的中华民族祖先崇拜,大致可分三个层面,各有载体。一是以姓氏、家族、谱牒为基线,尚血统的祖先崇拜,主要载体是家庙、宗祠;二是以一定地理、行政区划和文化区域为基线,尚功德的乡贤敬仰,旧时以乡贤祠为载体,今为历史名人故居、纪念馆;三是以国家民族为基线,文尚共同始祖、先贤大哲,武尚英雄干城的国家崇拜,其载体,如黄帝陵、曲阜孔庙、人民英雄纪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3期2018-05-14

  • 透过《诗经》先祖形象看商周祖先崇拜的理性嬗变
    的信仰因素是祖先崇拜。[1]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演化而来的对本族始祖先人的敬拜思想。商周时期是我国祖先崇拜最为发达的时期,祖先崇拜观念全面渗透并作用于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商代后期到西周正是中国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的重要时期,作为重要宗教信仰的祖先崇拜也随着商周之际的社会变革发生着深刻的演变。《诗经》中商周民族史诗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还清晰地折射出那个时代思想文化和宗教意识的发展

    文化学刊 2018年9期2018-03-07

  •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非孝批儒的目的、策略和得失 ——以周作人作品为研究样本
    思想革命》《祖先崇拜》等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新文学新道德新文化主张。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主张“文学革命”。他说,人的文学以人的道德为本。人的道德必须是自他两利的道德,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获得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儒家的“纲常名教、忠孝节烈”,把人当作奴隶,妨碍人的自由和幸福,这是非人的道德。我们提倡人的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必须实行“文学革命”。周作人认为,文学革命包括文字革命和思想革命。“文字革命是文学革命的第一步,思想革命是文学革命的第二步”,“第二步

    文化学刊 2018年9期2018-03-07

  • 从徽州宗祠文化看祖先崇拜信仰的特征
    撑根基。二、祖先崇拜:徽州宗祠文化的精神根基祖先崇拜源自原始社会“万物有灵”的思想,民众把已经逝去的祖辈和先人视为可以庇佑后辈子孙的神灵。尊崇、敬奉、祭祀祖先神灵,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开展各种仪式活动,来祈求祖先保佑现世子孙,达成某种目的和祈愿的一种民间信仰类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可以相对稳定地进行农耕生产,聚落生活成为一种常态。祖先崇拜的信仰习惯一直延续,日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精神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各地的宗祠是徽州民众祖先崇拜最直接的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03-07

  • 西周孝德文化源流考
    孝德文化源于祖先崇拜“孝”的初始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族敬宗;二是繁衍子孙后代。西周初年,孝是尊祖敬宗的宗教与人文合一的意识,经过发展逐渐产生了“善事父母”的人文伦理意识。《尔雅》:“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祖先崇拜源于图腾崇拜。《国语·周语》:“周之兴也,鸳鸯鸣于岐山。”此处的鸳鸯乃凤的别名。周人的祖先为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名叫姜嫄。有一天,姜嫄在野外不留神踩在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上,后来生下一个男孩。起

    生活文摘 2017年3期2017-10-14

  • 黔东南雷山苗族铜鼓舞文化嬗变研究
    ;太阳崇拜;祖先崇拜;祭天祀祖仪式中图分类号:J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2-0120-05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7.02.020铜鼓属中国古代一种礼乐器,是中国古代南方民族最为重要的民族历史文物之一。最早的铜鼓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距今已有2600余年。据史料记载,铜鼓约在战国末年至西汉之间传入贵州,早期的铜鼓被视作权力与神力的代表,需妥善保存,在隆重节日时方可请出表演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2期2017-05-30

  • “慎终追远”衍义
    ;慎终追远;祖先崇拜;文化自觉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7)01-0099-04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7.01.16“慎终追远”是华夏农耕民族文化特性同是也为一个民族的认同奠定了极具现实性的心理基础,它更是百姓在“安身”之时的精神寄托,是一种终极的“立命”之求。无论在何时在何地,“慎终追远”对中国人都有着广而久的影响力。而民族的文化自觉则包括对自己民族的认可,文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5-30

  • 苗族斗文化活态传承的实践道路
    文化是苗族在祖先崇拜催衍下各种斗争实践的产物,是苗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灵动的组成部分,主要可分为与恶鬼邪神斗、为正义和荣誉的与人争斗及节庆民俗活动中的牲畜互斗等三种类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苗族斗文化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凝集了苗族生存斗争及其与中华文化不断融合共进的社会记忆,其活态传承经历了由生存到生活、由悲情到乐观、由愚昧到文明、由宗教到科学、由被动到主动的实践与创新的漫长过程,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祖先崇拜;苗族;斗文化;活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1期2017-05-30

  • 广西壮族中元节文化话语研究
    的阐释(一)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的基础是灵魂不灭,在现代广西壮族民众的思想意识中,鬼魂是个让人害怕的幽灵,是一切病痛灾难的根源。由于对鬼魂有恐惧心理,壮族人民如果有灾难或厉害的疾病,都会认为是鬼魂作祟导致的。鬼魂崇拜在壮族地区非常盛行,故七月十四号晚上人们街边焚烧纸鞋、纸钱等,把酒菜洒在地上,供鬼取食。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祖先崇拜相信祖先的灵魂永远不灭,是一种民间信仰,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相信祖先有能力保护人的健康平安等等。壮族民众相信人一旦死亡,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2016-11-26

  • 从民间故事论壮族的风俗信仰
    的水神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并由此反证这则故事产生及得以流传至今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壮族 特掘 民间故事 信仰 水神崇拜 祖先崇拜 一.前言 壮族来源于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尤以南宁、百色、河池以及柳州这四个地区居多。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与文化,其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1]自然与鬼神崇拜孕育了众多神秘的民间故事,成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掘”扫墓》便是其中一个经过世代口耳相传,至今仍然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文学教育 2016年2期2016-09-10

  • 远方的守护还有多少:城镇化影响下的农村祖先崇拜
    朝阳摘 要:祖先崇拜作为一种守护力量,像大树一样隐蔽着子孙后代。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也对农村的祖先崇拜产生影响。本文以A村为例梳理了其传统的祖先崇拜仪式,继而论述了城镇化对该村祖先崇拜产生的影响并论述了原因,提出了笔者对农村祖先崇拜的一些思考。关键词:城镇化;农村;祖先崇拜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95-20 引言在我国祖先崇拜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各有差异,常见的有远古祖先( 如女娲、伏羲、神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从红山文化的遗存浅析红山文化中的祖先崇拜
    :北斗七星;祖先崇拜;三星堆遗址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05-05一、原始宗教观中祖先崇拜观念的产生人类对天地的信仰,是因为一个农耕民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天地自然依赖的结果。祭天,就是报之以功;祭地,就是谢地之养,这种神与人之间的索与报,祈与谢关系的建立,正是根据当初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性质而定的。红山文化中对祖先信仰和崇拜的产生,同样由于农耕的生产方式,虽然当时的农耕方式还不是红山文化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中国与日本的传统观念对墓园景观文化的影响
    也受到浓厚的祖先崇拜观念影响,但自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极乐净土等思想与传统的神道教等思想融合,形成了其独特的生死观。关于墓园的定义,国内外的文献资料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相关文献也指出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广义墓园是指生者为死者建立的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墓地。狭义的墓园指的是人们在葬地营建具有园林外观、殡葬功能的境域,该境域不仅为逝者提供安息之地,还供生者在其间凭吊感怀,它是殡葬文化与园林文化结合的产物。2 生死观的比较中国人的生死观突出体现在

    现代园艺 2016年20期2016-03-28

  • 试论秦人厚葬习俗及其原因
    其灵魂观念和祖先崇拜有关;其次与其“事死如事生”的孝亲观念相关;当然流风所致,世俗“死以奢侈相高”是秦人厚葬的又一原因。关键词:秦人;厚葬习俗;灵魂;祖先崇拜;孝道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1]4709白居易的这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3

  • 祖先崇拜与农民的意义世界 ——基于江西宗族型村落的调查
    0089)祖先崇拜与农民的意义世界 ——基于江西宗族型村落的调查汪永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共青团工作研究所,北京 100089)摘要:宗族是祖先崇拜的载体,祖先崇拜加强了宗族的血缘认同。祖先崇拜具有世俗性和宗教性双重属性,它还具有私人性和公共性的特征。私人性是公共性的实践基础,公共性又为私人性提供了价值意义。农民的意义世界体现在围绕家庭伦理的无意识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并由此完成了价值的超越。关键词:祖先崇拜;宗族;农民的意义世界中国家庭以父子关系为主轴,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5

  • 论羌族火葬的成因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羌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上分布很广,曾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羌族是汉族的称呼,其自称是“尔玛”(x ma)、“日玛”(z ma)或者“尔麦”(x me)、“日麦”(z me),翻译成汉语就是本地人、当地人的意思。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羌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逐渐发展演变出很多支系。今天西南地区的藏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拉祜族、基诺族、普米族、独龙族、怒族和土家族等民族的历史,都与羌族有紧密的联系。羌族很早就开始了

    文史杂志 2015年5期2015-08-26

  • 客家敬祖重孝会通儒佛二教探析——以赖际熙《东莲觉苑祖堂记》为中心
    际熙;客家;祖先崇拜;因果律赖际熙先生是客家学研究拓荒者,贡献良多。惜一直未能拜读赖先生大作。幸蒙增城地情网上传赖际熙《荔垞文存》、《崇正同人系谱》等著作,始得一睹。我们认为《荔垞文存·东莲觉苑祖堂记》深得儒佛二教之旨,且与客家重孝敬祖之实践吻合,至今仍大有裨益。一、赖际熙《东莲觉苑祖堂记》精要此堂记载于《荔垞文存》卷二,文字不多,而意蕴绵长。摘其精要如下:“佛学自东汉传入中国,历魏晋以至今日,已二千余年。遵之者不止恒河沙数人,诋之者亦不止恒河沙数人。实则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4-10

  • 近三十年彝族宗教崇拜观念研究综述
    自然、图腾、祖先崇拜等的研究早在彝族母系氏族时期,彝族的宗教信仰便已经登上了彝族的历史舞台,但那时的彝族先民并没有能力去改造自然,于是就把神圣的自然界看成是不可知不可碰触的神物,由此在彝族母系社会中就产生了自然崇拜。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然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彝族逐渐从母系社会进入了父系社会,而原先的自然崇拜也被祖先崇拜所代替。因此,在彝族宗教发展的过程中,母系氏族的自然崇拜和父系氏族的祖先崇拜便构成了彝族宗教崇拜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4-09

  • 从蚩尤传说到蚩尤文化跨越对接存在的问题——渝东南地域文化民间信仰相关资料的阅读与思考
    ;民间信仰;祖先崇拜收稿日期:2015-07-03作者简介:赵心宪,男,重庆市人,重庆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化。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90(2015)05-0037-06一、《娇阿依传说》剧本与《雷神史话》比较阅读引出的话题笔者近读题材源自网络贴吧“蚩尤传说”的原创剧本《娇阿依传说》,总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因为与阅读苗族祖先创世神话史诗《雷神史话》[1]所获得的崇高感比较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19

  • 祖先崇拜*
    1105)论祖先崇拜*吉成名(湘潭大学历史系,湖南湘潭411105)摘要:祖先崇拜是指人们尊崇、敬奉和祭祀祖先,缅怀祖先的功德,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帮助自己达到某种目的,以便将祖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的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原始宗教。祖先崇拜大致有家族祖先崇拜、民族祖先崇拜和行业祖先崇拜三种类型。它是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优良传统,这种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2

  • 黎锦筒裙人形纹研究
    阶段,发展到祖先崇拜阶段。在黎族各方言黎锦筒裙中,皆织绣有大量人形纹样,不同方言黎锦筒裙上的人形纹有着很大的差异。润方言黎锦筒裙上的人形纹造型夸张,尚保留有不少蛙形特征,如繁复的蛙蹼;哈方言黎锦筒裙上的人形纹较为生活化,除了人物身上有明显的装饰物外,还有人物生活场景纹;杞方言妇女筒裙上的部分人形纹除了有明显的腰部形态和直立特征外,部分人形纹还织绣有装饰物;美孚方言黎锦筒裙上的人形纹特征相对抽象,但如果就人骑马这一特定的纹样内涵而言,其简化图案应为人纹;赛方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11-27

  • 浅谈黔北仡佬族文化的原始宗教印迹
    殖器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多种表现形式。原始宗教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它在人类历史上跨越的时间最长,即使进入了现代社会也没有全然消亡,本文试从黔北地区仡佬族文化中,深入探寻其原始宗教内涵,有助于加深对仡佬族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关键词]仡佬族;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生殖崇拜原始宗教是宗教发展的最初阶段,内容几乎囊括了它所存在的社会的整个生活面。原始人很少纯客观地感知事物,他们总事带着某种感情,带着某种希望或害怕的情感来感知和认识一切。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

    黑龙江史志 2014年9期2014-11-25

  • 黑人文学中“祖先崇拜”的文化哲学内涵
    表现诠释了“祖先崇拜”这一特殊传统文化文本的历史性,从而增加了黑人文学作品的艺术张力。有鉴于此,以拉尔夫·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飞回家》,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阿莱克斯·哈利的家族史小说《根》为代表的现当代黑人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长者形象。不过,他们通常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圣人,相反,他们往往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等人”。这些传奇性的祖先人物赋予了小说厚重的历史感,标志着“祖先崇拜”已经成为黑人作家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潜在的集体意识自觉。一、黑人文学中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人类学视角下的祖先崇拜研究述评
    类学视角下的祖先崇拜研究述评谢东莉祖先崇拜在人类学研究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国外对于祖先崇拜这一文化现象的研究,早期是对祖先崇拜起源问题的探讨,后发展到对其社会功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转而探求其在人类文化背后的诉求,关注其过程与变迁以及不同地区祖先崇拜文化类型的比较研究。国内对于祖先崇拜的研究,学者们则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第一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探讨汉族祖先崇拜的社会功能和结构特点;第二是以史料及考古文献为基础,探讨祖先崇拜文化在中国的源起和发展

    史志学刊 2014年3期2014-04-10

  • 祖先崇拜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62000)祖先崇拜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赖萱萱(泉州师范学院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祖先崇拜在中国发展为一种兼具宗教性与伦理性的扩散性宗教,其宗教因素与传统社会的伦理思想、政治理念等紧密相联,形成了系统而丰富的伦理体系,表现为以贵生厚德为价值取向的生命伦理观、强化秩序及认同的家族伦理观、维护制度合理性及宣导德治精神的政治伦理观,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7

  • 祖先崇拜 ——论人神互动与社会秩序有序性问题
    50025)祖先崇拜 ——论人神互动与社会秩序有序性问题梁宏信(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贵州贵阳550025)祖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信仰文化现象。在这个信仰文化系统中,人与神之间的有效互动无论是对“神的世界”还是对“人的世界”都是一种调节秩序的过程,同时维持着这个信仰体系的存在和社会秩序的有序性。祖先崇拜;祖先神;互动;社会秩序祖先崇拜以其独特的地位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几千年来,这种信仰系统不仅塑造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还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29

  •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期日本关于神道教本质的学说——国学与近代宗教学的“相遇”
    注的重点在于祖先崇拜的层面,而并非自然崇拜,而祖先崇拜又和天皇制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本文把时间锁定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这短短的几十年, 对这一时期关于神道本质的种种学说、话语进行考察,探求其发生的政治社会背景与学术渊源。为了行文简洁方便,本文把所有探讨神道本质的学说统称为 “神道本质论”,把主张祖先崇拜是神道教的本质或中心的观点称为“祖先崇拜中心论”,而与它相对的重视自然崇拜的观点就叫做“自然崇拜中心论”。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对 “神道的本质是什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4-07

  • 论传统孝道与祖先崇拜的伦理关系
    论传统孝道与祖先崇拜的伦理关系刘喜珍(北方工业大学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100144)传统孝道起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建立在灵魂不灭与鬼神敬畏观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丧祭活动来实现的。至西周,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随着祖先崇拜观念的强化、祭祖制度的完善与宗法等级制度的建立而最终形成。祖先崇拜的孝道伦理功能在于别人伦差等、感恩、尊老孝亲。二者的有机统一成为维护宗法关系的重要伦理机制。传统孝道;祖先崇拜;伦理关系一、传统孝道起源于祖先崇拜所谓祖先

    理论导刊 2012年5期2012-12-21

  • “先”与“后”的精神世界——汉字中的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文化
    的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文化綦 岩(黑龙江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生殖崇拜文化和祖先崇拜文化。通过对“先”与“后”的释义,阐述“先”与“后”所包含的尊母敬君的“忠”“孝”观、“自强务实”“族群团结”的责任观、“人文主义”的自然观与“女尊男卑”的原始女性观,论证汉字“先”与“后”特有的精神世界。“先”与“后”;生殖崇拜;祖先崇拜;汉字;精神世界汉字的创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不仅凝聚着中华先民的智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2期2012-04-13

  • 哈尼族祖先崇拜略论
    00)哈尼族祖先崇拜略论白春苗1,2(1.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031;2.云南省蒙自市财政局云南蒙自 661100)哈尼族祖先崇拜是对亡灵的崇拜,其经历了早期图腾女始祖崇拜、母系氏族女祖先崇拜、父系氏族祖先崇拜、部落祖先崇拜、宗族祖先崇拜、家族祖先崇拜和家庭祖先崇拜,其中家族祖先崇拜还分父系家族祖先崇拜和母系家族祖先崇拜,并哈尼族祖先崇拜在哈尼族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曾以不同的形式居于原始宗教信仰的主导地位。哈尼族;祖先崇拜;形式一 祖先崇拜的起因及其变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从春节祭祖到社会良治
    时恰恰相反,祖先崇拜恰是人们对商业性社会人情淡薄、保持共同体意识而创生、维持的一种文化、社会机制人是否必须有某种超越性信仰?无此信仰,健全的社会秩序有没有可能维系?这是古往今来所有哲人思考的终极问题。而中国上一世纪的历史,为思考这个命题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素材。传统中国人是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倾向的,因而形成了至少四种类型的信仰体系:第一类是天道信仰,它带有强烈的政治性,通常由最高统治者祭天。由此又衍生出一些与时间、空间有关的信仰,比如祭祀名山大川。中国人的节日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5期2011-05-14

  • 神话传承与祖先崇拜
    )神话传承与祖先崇拜陈 晨(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主持系,重庆400030)神话的产生有着诸多的缘由,但中国神话自产生之初直至终结之时所富含的祖先崇拜意识,使得中国神话表现出与其他民族神话不同的特色。尽管中国神话没有完备的体系,儒学之士受“子不语怪力乱神”之影响,对神话的流传一直葆有若即若离的态度,因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神话的传布,但神话却巧妙地借助于传统文化的祖先崇拜意识,改头换面,以别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正史、诗文中潜藏生根,从而保证了神话的传承。神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3-31

  • 竹葵村黎族祭祀与祖先崇拜探析
    文化。祭祀与祖先崇拜在他们的信仰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他们祭祀和对祖先的崇拜,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在丧葬、生产、节日、婚姻和取名等方面。笔者还链接祖先灵魂的善恶问题与研究者商榷。关键词:祭祀;祖先崇拜;祖先鬼;神床中图分类号:C95-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101-04一、竹葵村基本概况在我国的南海海域里,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它就是我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也是海南省的第一大岛,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南部。陵水县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2010-12-21

  • 浅谈辽代契丹人的祖先崇拜
    辽代契丹人的祖先崇拜应文达(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祖先崇拜或称祖先信仰,是一种宗教习惯。人们认为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会影响到现世,并对子孙的生存状态产生影响,就是祖先崇拜或祖先信仰的一种表现。辽代契丹人的祖先崇拜体现在祖先观念和祖先祭祀行为中。通过祖先崇拜,人们缅怀先人,传达追思,祈求祖先的庇护。本文试图从神话传说、祭祖仪式和丧葬习俗三个方面来剖析辽代契丹人的祖先崇拜这一文化现象。契丹人;祖先崇拜;丧葬习俗一、辽代契丹人祖先崇拜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祖先崇拜与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张扬之美
    ,但都贯穿着祖先崇拜这一主脉。祖先崇拜是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一个“母题”,其自然崇拜的艺术造型中隐含着祖先崇拜的信息,图腾崇拜的艺术造型中传达着祖先崇拜的先声,人像群的造型更是直接以人的容貌来象征祖先的形象。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过程,是古蜀人不断强化人的尺度的过程。由此其造型艺术的审美风貌也呈现为“张扬之美”。关键词: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祖先崇拜;张扬之美中图分类号:J01;J19;G12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