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

  • 先秦两汉时期涉病名玺印属性探析❋
    )先秦两汉时期的玺印文字中,有不少包含古代疾病名称。一般认为玺印均为姓名印,由此引起对以疾病作姓名这一现象的讨论。不少学者从秦汉姓名文化、涉病名玺印的性质及其所属群体等角度进行多方探讨,但对有关问题并未完全形成共识。本文以涉病名玺印为中心,从涉病人名资料、人名性质推论和涉病原因探析三方面整理有关研究进展,并略述刍见,以就正于方家。1 先秦两汉时期涉病名玺印研究概况数十年来,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对先秦两汉时期涉病人名进行了较系统的考察,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8期2023-08-19

  • 《伏庐藏印》版本考述及其再版原因探析
    续集》《伏庐考藏玺印》。四种原拓印谱之间存在区别,而《伏庐藏印》的己未、庚申合集与《伏庐藏印续集》《伏庐考藏玺印》又统称为“伏庐藏印三集”,一些学者对其前后的编订体例等没有进行详细考察,今人乃至部分艺术类辞典在论述《伏庐藏印》时常常将这几种印谱混为一谈,因而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梳理和考证。并且《伏庐藏印》相关印谱在民国时期又很受欢迎,几经不同出版社重新编订、影印和再版。对其再版原因进行探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时期集古印谱传播的社会生态。一、《伏庐藏印》的版本1

    大学书法 2023年1期2023-03-16

  • 战国玺印
    ;战国时期,各国玺印风格多样、精彩纷呈,造就了印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商代“亚文”形铭文西周 马作召埙我们从一个佩印的故事说起。《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佩六国相印”。苏秦是战国时期洛阳人,早年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术,在外面游历了好几年,穷困潦倒地回到家中,遭受家人的冷落和忽视;于是,苏秦加倍努力,伏案苦读,努力钻研;一年后学有大成,再度出山,用合纵的策略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受到重用,六国结为联盟,推举苏秦为“从约长”,佩戴六国相印,苏秦

    中国篆刻 2023年1期2023-02-16

  • “奇正相生”与“守正出奇” —秦私印艺术风格分析
    代以来,“秦系”玺印的断代分类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相应的文献资料佐证,所以一直是学界的难题。当代,众多秦印和秦封泥实物不断出土,为广大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秦印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尤其是秦私印的艺术性逐步为广大篆刻艺术研究者所重视和取法。本文概述了秦系印章的断代划分,并对秦私印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直到秦二世灭亡(前207),经历了部落初创、周朝分封、春秋诸侯、战国霸主、王朝一统,前后历时近

    书画世界 2022年7期2022-09-06

  • 1.53亿港币:“盖印狂魔”玉玺“乾隆御览之宝”
    上最闻名遐迩的宝玺印文“乾隆御览之宝”曾钤用于无数国宝之上。4 月29 日,该玉玺于香港苏富比2022 年春季拍卖会上拍,最终以1.53 亿港币成交。乾隆帝御宝狮钮寿山石玺,钮雕瑞兽,惟肖惟妙,印面六字“乾隆御览之宝”。此玺在乾隆年间钤用于无数古代绘画之上,如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范宽《溪山行旅图》轴、郭熙《早春图》轴等,以及历朝历代大师笔下的精品。从宋徽宗到倪瓒、仇英、八大山人、郎世宁,均由一玺相连。在艺术市场所见的皇家御玺中,论在古书画上钤印的癖

    艺术品鉴 2022年13期2022-06-11

  • 宋高宗书法用印鉴赏
    31页。北宋初,玺印皆称为印,雍熙三年(986),改印为宝,并销毁旧印。南宋沿用北宋用宝制度,绍兴年间制作完成的文书用宝为承继大统的南宋诸帝接续使用,销毁旧宝,重新制作的情况,所见史书无载。文书用宝制度高宗手敕印北宋皇室历年制作的传国文书用宝在靖康之难中绝大多数被金国掳掠,“惟‘大宋受命之宝’与‘定命宝’独存,盖天意也。”处理朝政所需,宋高宗重新制作三方文书用宝。建炎初,始作金宝三:一曰“皇帝钦崇国祀之宝”,祭祀词表用之;二曰“天下合同之宝”,降付中书门下

    艺术品鉴 2021年28期2021-11-25

  • 从艺术本质的多重性浅谈玺印的起源与形态
    怡婧◆摘  要:玺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构成,与书画相辅相成、源远流长。在玺印的发展史里,不同风格在不同朝代、不同流派里日新月异而温故知新。玺印的起源决定了它的艺术形态以及印学发展到今天的意义。与其他艺术一样,玺印的起源众说纷纭,颇有争议,不可置疑的是它的起源与其艺术本质息息相关,而其艺术本质的多重性也是玺印呈现出多种艺术形态的重要原因。◆关键词:艺术本质;多重性;玺印;起源我们已知诸多传统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有单一的本质,模仿说也好,主体论也罢,但的确单一

    速读·下旬 2021年4期2021-07-23

  • 玺印琳琅浑漫与,袖手风雅付新编
    编撰的《缘闲堂古玺印辑存》(增订本)一函三册于2018年底刊印发行,成为古玺印收藏研究界网上网下颇有影响的大事。还记得去年暮春时节,我有幸获赠此书,每每览读,不忍释手,大开眼界。总的来说,《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主要体现了文字学价值、印学史价值、历史学价值等等方面。下面略陈管见,就教于各位方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段玉裁注云:“凡有官守者皆曰执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王筠《句读》则云:“信也者,符卪、瑞印一类之物。”在汉代,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4期2021-07-11

  • 三晋官玺、私玺和成语玺的比较研究
    罗福颐先生在《古玺印概论》中曾指出:“自战国以来,封建王朝任命官吏必授以玺印,作为行政权力的凭证,这就是官印。”①三晋官玺是春秋战国时期官职制度、地理沿革方面的重要缩影,对当代而言,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晋系官玺大多数为铜质,朱文较多白文极少,仅有少量玉质的玺印为白文。相对于燕、楚、齐系官印晋系官印的形制较小,多方形,大小一般在1.5厘米至2厘米之间,有少量较大的官印超过2厘米,这类印章多为玉质,一般使用玉质官印的官职较大,如“春安君”,陈光田先生在《战国古

    环球首映 2021年1期2021-05-11

  • 玺印琳琅浑漫与,袖手风雅付新编 ——读《缘闲堂古玺印辑存》
    编撰的《缘闲堂古玺印辑存》(增订本)一函三册于2018年底刊印发行,成为古玺印收藏研究界网上网下颇有影响的大事。还记得去年暮春时节,我有幸获赠此书,每每览读,不忍释手,大开眼界。总的来说,《缘闲堂古玺印辑存》主要体现了文字学价值、印学史价值、历史学价值等等方面。下面略陈管见,就教于各位方家。《缘闲堂古玺印辑存》封面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段玉裁注云:“凡有官守者皆曰执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王筠《句读》则云:“信也者,符卪、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4期2021-05-11

  • 古文字研究与书法艺术结合的又一力作
    张会锋书名:战国玺印(分域音序)著:胡长春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版次:2020年10月第1版定价:990.00元(全两册)由于门槛高、内容艰深,古文字这门学问常常给书法界的朋友一种难以触及之感。古文字研究和书法、篆刻创作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使得中华文化绵延至今。在汉字的发展史上,有过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汉文字,这些文字是古文字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书法实践的重要载体。在这一点上,古文字学和书法学找到了交会之处。如何在这

    书画世界 2021年2期2021-05-08

  • 玉玺 与皇权相遇的美玉
    者,石之美也。当玺印遇见美玉,造就了价值连城的国之重器,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这就是封建王朝皇帝的印章—玉玺,它是皇帝发布命令、行使权力的重要凭证,无论是在举行国家大典,还是重大政事活动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然而,玉有上百种,究竟哪些玉石才是制作玉玺的最佳原料呢?这需要从大名鼎鼎的传国玉玺说起。传国玉玺之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为巩固皇权,秦始皇令人制玉玺,又命丞相李斯篆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并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

    百科知识 2021年8期2021-04-28

  • 《战国玺印(分域音序)》等
    《战国玺印(分域音序)》作 者:胡长春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 年9 月ISBN 978-7-0102-1518-1内容简介:《战国玺印(分域音序)》分为齐系、燕系、晋系、楚系、秦系及分域待考六系,通篇玺印的音序以通用的《汉语拼音音节表》为顺序。玺印的音序以玺印释文的首字读音排序,在释文首字为同一汉字时,按第二字的读音排。如前两个释字一样,以第三字拼音排序,如此类推。玺印释文拼音相同,以四声音调顺序排序。玺印释文的拼音及音调相同时,再辅以汉

    大学书法 2020年6期2021-01-19

  •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古玺印收藏与研究
    爽《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一、吉林大学藏古玺印概况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古玺印共1210方,来源有四:一是由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1896——1984)于20世纪50年代从北京文物市场购藏,共722方。其中价格较昂贵的珍贵玺印共六方,依次为“岳飞”印、汉覆斗钮玉质“公孙厸(鄰)印”、战国(燕)阳文鼻钮“□□師鉨(玺)”、战国(齐)阴文鼻钮“徙盟之鉨(玺)”、汉“蘆苍”玉印、辽“清安军节度使之印”。二是古董商人李涵初捐赠,共126方,其中宋元押印约60

    艺术品 2020年10期2021-01-14

  • 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玺印概况
    “王戎兵器”铜玺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取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中国古代玺印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现今仍然有在使用。玺印在当时社会既是掌权者所持的一种职务凭证,又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天津博物馆所藏的玺印具有数量大、精品多、时代全的特点,在全国博物馆玺印收藏中名列前茅。玺印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文献和实物资料来看,

    艺术品 2020年10期2021-01-14

  • 据战国竹书文字考释战国楚玺四则
    倒“Z”顺序读法玺印,此印亦不当例外。其实当隶作“郱之鉨”似更为妥当。“郱”又见诸三晋玺印,何琳仪先生分析:“晋玺郱,读并,姓氏。”〔8〕我们以为,此郱地非《左传·庄公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之郱地,其地望待考。三《安昌里馆玺存》中载有下揭战国楚私玺:著者将末字隶定为“朱”,此不可取。《古玺汇编》亦载有此玺,将末二字作一字处理,阙释。“朱”字楚文字习见,字形作:“祟”字楚文字字形作:何琳仪先生以为:禤健聪先生分析“祟”字时指出:“出”字。〔16〕此玺

    中国书画 2020年3期2020-06-08

  • /闲趣 ——印章?玉玺?宝玺?/
    玺印是凭证工具之一,国家、官吏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于是官、私玺印产生了。一般认为玺印产生于东周,代代相承,未曾间断,完其发展。玺印的使用在先秦时已经非常普遍,无论尊卑,都可称为玺。秦朝统一后,建立了皇帝制度,为突出皇权,规定仅天子之印称玺,玉质。其他文武百官的印则用金、银、铜制作。依等级不同,玺印上部配以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的绶带,钮制亦有不同。自秦始,后代多延续、发展秦制,尊卑、独享观念日盛,皇帝、皇后之印方可称为玺,常人不再使用。唐武后时

    中国宝玉石 2020年1期2020-04-14

  • 齐玺中所见齐仓廪制度初探
    究仍有不足。通过玺印材料中所见齐仓廪机构建置的系统性与制度的规范化,可知齐国仓廪制度较为成熟。关键词:玺印;仓廪制度;齐国;战国时期战国玺印中有大量铭“”(《古玺汇编》5526)、“”(《古玺汇编》0327)字形齐玺,该字从?从木①或繁增攴。旧《玺汇》将“齐稟”玺(《古玺汇编》5526)归于私玺,后吴振武先生纠正其说,指出“齐稟”玺中“稟”字当作仓廪之“廪”字解,该玺当为齐地仓廪所用玺印。②后学术界多从吴先生之说。学术界有疑玺印上所铭“廪”为官名者③,然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1期2020-01-28

  • 玺印收藏:沾一点皇家气
    “亿元宝玺”,为玺印的“亿元俱乐部”再添一员。尽管这次成交的“清康熙雍正 雍正帝御宝白玉九螭钮方玺”并没有破纪录,但其被业内人士称为“低迷的环境”下仍以1.0492亿港币成交的成绩,也足以让业内藏家兴奋不已。在秦汉之前,玺印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都称为玺。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规定只有皇帝的玺印才能称为玺, 而臣民的印章只能称为印。到了唐代武则天时,因为玺与死谐音,很不吉利,就改称皇帝玺印为“宝”,使得后世玺、宝、印等同时并用。雍

    投资与理财 2019年4期2019-11-28

  • 印说
    作的性状。山东是玺印出土最为集中的地区,尤其是乾嘉时期金石学兴盛,收藏、汇辑、研究、学习蔚然成风。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吴式芬的《双虞壶斋印存》、李佐贤的《得壶山房印寄》、高庆龄的《齐鲁古印捃》、郭裕之的《续齐鲁古印捃》皆重名古今,集中展示了山东出土的万千玺印风采。人谓“求新境不易,创奇境更难”。玺印的境界是章法、篆法、刀法的综合体现,也是作者主体之情与心中之象融合迹化的标志。战国时期,群雄争霸,250年的时间里,由于长期割据,各国形成了具有较强地域的

    中华书画家 2019年8期2019-09-12

  • 官印中的动物世界(上)
    龟钮金印等23枚玺印。印面文字中有“帝”“玺”“泰子”“夫人”这些词,告诉了世人这是谁的墓葬。而这些玺印印台上的动物钮式,则宣告着这是什么等级的墓葬。印章作为一种制度之器,有严苛的制作和颁授制度,要求职官内容与钮式在等级上必须相对应,如果无法对应,则有违印制。遇到这种情况,研究者往往会从钮式中的动物身上寻找线索。在西汉南越王墓中出现了龙、螭虎和龟三种动物。奇怪的是,只有“帝印”和“泰(太)子…‘右夫人玺”符合印制钮式。而从内容上看,《汉官旧仪》所记载的皇帝

    哈哈画报 2019年4期2019-09-10

  • 走进玺印篆籀艺术的开阔地带
    作的性状。山东是玺印集中出土地区,尤其乾嘉金石学盛世,收藏、汇辑、研究、学习蔚然成风。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吴式芬《双虞壶印存》、李佐贤《得壶山房印寄》、高庆龄《齐鲁古印捃》、郭裕之《续齐鲁古印捃》皆重名古今,集中展示了山东出土的万千玺印风采。战国时期,群雄争霸,250 年的时间里,由于长期割据,各国形成了具有较强地域的文化特色,各国文字,分别形成了各自的体系。战国时文字及玺印系列可分燕、齐、三晋、秦、楚五个大系。人谓“求新境不易,创奇境更难”。战国齐系

    艺术品 2019年4期2019-05-29

  • 西汉南越王墓“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考辨
    ,尺寸较同时期的玺印大,制作精美,长期以来与“帝印”螭虎钮玉印、“赵昧”覆斗式玉印、“文帝九年,乐府官造”铜勾鑃一起,被作为断定南越王墓墓主、南越王墓年代以及南越王僭越礼制的重要物证[1]。但囿于文献记载和同类出土文物的限制,研究者在引用文献记载对文物上所蕴含的信息进行印证时,尚有不清晰之处。本文通过梳理考古情境下的西汉南越王墓墓主玺印,结合文献关于帝王印玺的记载,对“文帝行玺”的内涵进行探讨,以期丰富对它的认识。一、 “文帝行玺”的出土“文帝行玺”金印出

    文物天地 2019年1期2019-04-02

  • 玉石文化视角下玺印色彩取向研究
    皇帝的印章被称为玺印或宝玺,完整的宝玺包含玺石、印绶、印泥三部分,皇帝玺印在色彩选择上往往崇尚白玉且有着很鲜明的礼节制度,这与儒家学派提倡的玉德说和中庸之道以及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关键词】 玺印;色彩;玉石文化[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一、关注玉石文化视角下玺印的中国性粱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提出“中国文化个性殊强”的观点[1]8,指出中国文化不同于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等文化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外族文化影响而发展至今,而中国文化自大汶

    艺苑 2019年6期2019-02-17

  • 中国历代玺印展概览
    文/张书慧中国的玺印有着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体现着“中国文字的演化,印章制度的递变,并反映出中国社会治乱、政治兴革、经济盛衰、民族冲突与融合、文化风尚变迁等”①,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玺印类藏品1300 余件(套),时代涵盖先秦至近现代,材质以铜、玉、石为主,也包括金、银、木、泥等在内,来源有原藏、处拨、购买、捐赠、采集、考古出土等,能够较为完善地展示从先秦至近代的玺印篆刻。曾经《古玺汇编》著录先秦古玺33 枚,《中国玺印

    艺术品 2019年12期2019-02-14

  • 印章艺术的巅峰古玺与秦汉印
    北京故宫博物院。玺印,《释名》解释为:“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玺印是一种信用物,它本身附带着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古玺有官印和私印之分,从流传至今的大量官印来看,它们无疑是研究历代官制和政府机构最有力的实物证据。秦朝实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央集权制度,伴随着官制的确立,代表政权和官阶身份的印章随之制定出来。秦朝玺印风格也从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走向了规整工致。而春秋、战国、秦、汉的古玺印又在其

    艺术品鉴 2018年10期2018-10-29

  • 古代的“快递”和信件如何保证不被偷看呢
    的场景:皇帝拿起玺印,郑重其事地在圣旨上一盖,把跑腿的太监叫来,吩咐几句,太监领命后,马上往外传送圣旨。一件国家大事就这样敲定下来了,这还有可能是发兵攻打一个国家的命令呢!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玺印,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呢?原来呀,在古代,国家、官吏与个人在社会中做事情经常需要以印记作为凭证,而玺印正是重要的凭证工具之一。玺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东汉末年《释名》一书记载道:“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亦言因也,封物相因付也

    奇妙博物馆 2018年9期2018-09-27

  • 二十世纪出土古玺释文补正续*
    的《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1]一书(以下简称《集成》),采取谱录形式,辑录了各时代的各种玺印,包括封泥、砖瓦文、陶文以及烙印等,内容丰富,蔚为大观。这部著作的问世,“无疑是玺印研究这个学术与艺术交融的领域中的盛世,对于今后学科的进展会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李学勤语)。但美中不足的是该书诸多玺印的释文未能及时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此,本文将那些印文待补正的战国古玺分成官玺、姓名私玺和吉语玺三篇进行补校。由于所涉私玺较多,故分作正、续两篇。图1[2],此

    考古与文物 2018年1期2018-07-05

  • 分寸之间:古玺印与度量衡关系述论
    中国古玺印是关系篆刻、铸造的“艺术之器”,更是关系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制度之器”。故近代以来,人们不仅通过玺印文字、纽式等判别其年代,且往往利用古玺印考释职官、地理、人名等,以补史志之遗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玺印制作的形式背后,还离不开度量衡制度的基础支撑。然而,迄今为止,史学界对古玺印与度量衡关系尚缺乏完整认识,这进一步影响到对古玺印价值重视和挖掘之不足。故本文拟围绕这一专题,就玺印等级的权度标准、玺印大小的时代演变和玺印与尺制推测等若干方面,具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2期2018-03-15

  • 罗振玉家族的印学文献整理
    人先后投身于古代玺印文献的整理、辑录和研究之中。罗氏三代共五人都是古代玺印的收藏和辑录者,其著录玺印多有纠偏前人之处,同时罗氏家族也是印学文献的优秀著作者,其各自的印学著作在中国篆刻史上都享有崇高地位。在着重印学文献的整理、编著的同时,罗氏家族深入总结中国古代玺印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提出了玺印可以有助于补正史志之阙的理论判断,提升了玺印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整体视野。这其中,尤其以罗振玉及其子罗福颐成就最为突出。关键词:罗振玉 罗福颐 家族 玺印 文献在清末至民国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1期2018-01-25

  • 创新是中药与时俱进的翅膀 ——访中药组合物治疗白血病专利发明人由玺印
    肖格格 李善举由玺印。白血病是血液病,俗称血癌,特别易发于儿童、青年,病死率较高。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瑰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探索治疗血液病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且毒副作用较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网站上,专利号ZL2007101193834“一种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赫然在目,专利发明人是由玺印。由玺印是谁?是什么样的学术造诣,让他的中药治疗血液病研究成果荣获国家专利?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认为创新是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7年3期2017-12-19

  • 经典汉印欣赏
    :铜此印虽是西汉玺印,但点画方起方收、字形方整平正、章法平中见奇,已初具东汉玺印的面貌。其中,最堪玩味的是圆弧笔画与斜笔的运用。圆弧笔画有“印”字的下半部、“丞”字的两个“又”部和“厩()”字的“又”部。这三个“又”部形成了印面中重复出现又有变化的节奏;斜笔有“梁”字右上的“”和“印”字上半部的“爪”的三笔,两者呈对角呼应,方向相反。“印”字则因为既有圆弧笔画又有斜笔而成了全印造型的关节点。另外,“梁”字三点水上侧下凹的留红与“印”字左侧内凹的留红,使得印

    老年教育 2017年9期2017-10-14

  • 尚涛关注原因
    之处。取法碑版、玺印刚健的力度以排拒帖札柔弱的气息,在水墨渗化的布局中引进碑版、玺印及现代版画艺术的装饰意趣,使尚涛的艺术远离传统日用的形式句法,最终加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李伟铭尚涛1938年生于北京。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画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画画刊 2017年1期2017-10-11

  • “清陈元青白瓷套印”鉴赏
    +石琴【摘 要】玺印是古代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过程中一种作为凭信的工具,有官印和私印两种类型。东至县博物馆收藏有一套“清陈元青白瓷套印”,为陈元的私印,青白瓷,外盒为长方形,盒盖上暗刻隶书“环溪书巢”。四字,盒内有素胎白瓷印章六枚,厚薄相当,长宽各异,印文依次为“环溪”“清世名门、长卿”“以椟为荣”“陈元印信”“元”“谨元封”,字体有隶书、小篆、九叠篆、楷书等。2005年,该套瓷印被安徽省文物进出境鉴定站专家鉴定为三级珍贵文物。【关键词】玺印 青白瓷 陈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9期2017-09-22

  • “盛世”新见历代古玺印珍品略述
    张彪玺印在我国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周礼》地官司布条下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的记载,郑注:“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此为关于玺印最早的史料记载。按《说文解字》释“玺”为“王者印也”,“印”为“执政所持信也”,“节”为“竹约也,从竹”,因竹节长短有序,又引申为法度、节操,所以“节”作为实物来说,在古代又是人臣的一种身份凭证,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之“节”即为此意。故“玺节”、“印章”,在古代起初的用途,就是作为取信的凭证。随

    东方艺术·书法 2017年2期2017-06-28

  • 巴蜀地区战国到两汉时期铜印章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两汉墓葬; 秦汉玺印战国到两汉时期,巴蜀地区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铜印章,分为汉字印和符号印两种,是巴蜀青铜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就铜印章的出土情况、形制特征以及相关问题作些探讨。一、墓葬遗址出土铜印章1.川东巴地墓葬出土铜印章1954年,重庆市昭化宝轮院战国巴人船棺墓出土铜印章2枚。其中1枚圆形鼻纽。印面长径3.2厘米。另1枚方形鼻纽。1954~1955年,重庆市巴县冬笋坝战国巴人船棺葬先后共出土铜印章18枚。这批印章的形制很小,基本上是一般所谓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4-02

  • LG SIGNATURE玺印耀世登场 完美演绎“本质美学”
    IGNATURE玺印耀世登场 完美演绎“本质美学”Esthetics Perfect文_苏亮12月14日,LG 高端家电品牌 LG SIGNATURE玺印联合时尚传媒集团,在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闪耀亮相,为高端人群呈现最具时尚性、艺术化、品质感的生活方式。整场发布会名人云集,环节紧凑,不但LG SIGNATURE玺印新品抓人眼球,与时尚界、摄影界的巧妙结合,更让整场发布会创意满满。未来几年,LG将坚持高端产品战略,本地化战略,以卓越的产品力和富有成效的本地

    家用电器 2017年1期2017-01-24

  • 滇王之印与南越王墓出土玺印之比较
    王墓。该墓共出土玺印23方,其中有篆刻文字的金印3方,分别为:主棺室出土的“文帝行玺”、“泰子”印、东侧室出土的“右夫人玺”。除篆刻文字的金印外,还发现有文字的鎏金铜印三方,分别为:东侧室出土的“左夫人印”、“泰夫人印”以及“(部)夫人印”。古滇国与南越国同为西汉时期边疆地区政权,从地理、文化到与汉朝的关系,两者既有所相似,又不尽相同。本文拟从“滇王之印”和南越王墓出土玺印的对比入手,浅谈笔者对两国文化的看法。一、“滇王之印”的发掘情况根据石寨山发掘报告,

    重庆行政 2016年6期2017-01-23

  • 二十世纪出土古玺释文补正*
    与传媒学院)出土玺印,古文字,释文,补正《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一书,制作精美,内容美富,但该书诸多古玺的释文未能及时吸收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尽可能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些释文做些补正,这将更有利于发挥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周晓陆主编的《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1]一书(以下简称《集成》),导入了考古学的观点和方法,采取了谱录形式,尽可能完备地辑录了上世纪出土的上至新石器时代后期下至明清时代的各种玺印,包括封泥、砖瓦文、陶文以及烙印等,内

    考古与文物 2016年5期2016-12-21

  • 《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释文校订四则
    娟《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释文校订四则□王利娟20世纪新出土古玺印数不胜数,其中绝大多数都被近年由周晓陆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收录,《集成》收录的玺印都注有释文,有一些释文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试择几方人名私玺,校订释文之失。汉印 释文校订 汉印20世纪新出土古玺印浩如烟海,以博物馆、地方为单位的玺印图录都相继出版,其中集大成者,当属周晓陆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以下简称《集成》),此书采取谱录形式,辑录了20世纪

    现代语文 2016年27期2016-11-01

  • 名印欣赏之战国印
    品欣赏:这方战国玺印保存完好无损。此印的最大特色就是方圆结合,起笔处基本都是方笔,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天发神谶碑》这类的战国古玺中可以找到源头。但在出锋处又形成尖笔,显得十分率意。在章法上,采取了穿插的布局方式,尤其是“都”“司”“马”三个字,安排十分紧密;“司”“马”所占空间都很小,“都”字的“阝”如果不仔细辨认,则会认为是和“马”组成了一个字。这种布局方式,在战国古玺中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简介:印文:司马之玺。材料:铜。尺寸:纵19毫米,横18.5毫米。

    老年教育 2016年6期2016-07-22

  • 海昏侯墓『大刘记印』小考 文、熊长云
    玺印作为墓葬常见随葬品之一,也是判定墓主身份的重要依据。而高级别的玺印,又往往能与传世史料两重相证,揭示出独特的信息。新见西汉海昏侯墓“大刘记印”,为研究海昏侯墓主身份提供了新的资料。据已公布的信息,此印为玉质,龟钮,1.7厘米见方,出土于海昏侯墓椁室。玉印制作精细,应为实用器,篆书铭文四字,为“大刘记印”。汉印自名为“记印”者,例见罗福颐《汉印文字征》著录的“齐有记印”、“记印”等,均属私印。首先应讨论所谓“大刘”。海昏侯属于王子侯,所封者皆刘氏宗族,与

    读者欣赏 2016年6期2016-06-13

  • 睡虎地秦简所见秦职官研究综述
    词:睡虎地秦简;玺印;封泥;职官作者简介:武凤征(1990-),男,集美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古文字学。[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睡虎地秦墓竹简于1975年12月在中国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国考古学界的重大发现。这批竹简中记载了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法律文书,是研究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2016-05-06

  • 《赫连泉馆古印存》考
    年先后将自己所藏玺印辑刻而成的两部印谱,也是罗氏藏印的精华。本文从两本印谱前的自序入手,结合罗氏其他论著及相关史料,介绍印谱的概况、版本及收印来源与去向。罗振玉古玺印《赫连泉馆古印存》罗振玉1915年将自己新购得的玺印编辑成谱,是为《赫连泉馆古印存》。全谱共一卷,收印332方。古玺①81方,其中官玺6方,私玺37方,成语玺及单字玺38方;秦汉以后官玺38方,私玺177方,成语玺17方;肖形玺19方。前有罗氏长序一篇,详尽叙述了自己的玺印收藏经历,阐述了历代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2016-03-16

  • 康熙“权力之玺”将在港拍卖
    4日称,檀香木印玺印面10.15厘米见方,印文为九叠篆敬天勤民四字。香港索斯比提供的数据称,该印玺在现藏于北京故宫的《康熙宝薮》及本次将拍卖的另一册《康熙宝薮》中均有明确着录,经与实物比对,其体量、篆法布局都与记载完全符合,可以确定为真品。 索斯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说,敬天勤民御玺受到重视不是因为宝玺本身,而是这个座右铭为清朝帝王的统治带来权威和祝福。由于太珍贵,他们难以估价,但相信起码从港元5000万起拍。索斯比形容这是权力

    环球时报 2016-03-152016-03-15

  • 内蒙古大堡山墓地战国玺印
    古大堡山墓地战国玺印考于晓玲1周雨时1贾志斌2(1赤峰市红山区文物局,内蒙古 赤峰 024000;2晋中市考古研究所,山西 晋中 030600)2011年夏,在内蒙古呼和林格尔县大堡山墓地出土了两枚先秦铜玺印,一枚“明上”玺,一枚“正行亡私”玺。从形制与印文上看,二者均属战国时期晋系箴言玺。这两枚战国古玺印的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该地区玺印殉葬习俗及当时的社会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堡山墓地 战国 玺印 考释大堡山墓地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镇十一号村东

    文教资料 2015年5期2015-12-03

  • 馆藏玺印选释
    孟婷玺印有着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价笸,是古代人社会生活中代表权利的凭信和工具。玺印艺术盛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源远流长,至今仍在蓬勃发展。天津博物馆所藏的玺印具有数量大、精品多、时代系列全的特点,在全国博物馆玺印收藏中名列前茅。玺印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从文献和实物资料来看,玺印出现和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印、私印都称作“玺”,“玺”是中国印章的最早名称。馆藏玺印

    文物天地 2015年6期2015-09-24

  •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清代竹印
    薮”,即皇帝御用玺印的印谱。是将皇帝御用玺印收集钤盖,装订成册,以流传后世。在清代以前并无“宝薮”之名,也未见有将皇帝玺印制作印谱的记载。“宝薮”的制作应发轫于乾隆时期(“宝薮”的说法或也是乾隆皇帝的首创)。终清一世,只有三位皇帝没有《宝薮》,即雍正、同治和光绪皇帝。故宫所藏乾隆《宝薮》中有竹质“烟雨楼”、“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和“戒得堂”、“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两套印章的组合,应为乾隆皇帝七十大寿时镌刻,均为阳文,现无实物。但从印文内容我

    读者欣赏 2015年4期2015-07-03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书法(上)
    盖了甲骨、金文、玺印、写经、碑拓、宋元明清书家名作等,在国内同类收藏中位居前列。这些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充分反映了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史实,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鉴于此,我刊拟分上、中、下三期专题介绍国博所藏古代书法精品。在国博领导的大力支持及该馆藏品保管一部、展览一部、宣教部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专题得以顺利推进。在这三期专题中,我们甄选出百余件国博馆藏精品,按照书法史发展的时序呈诸读者,并邀请国博研究人员撰写专题文章,来领略我们中

    中国书画 2015年4期2015-05-30

  • 汉代玺印印钮艺术符号阐释
    17000)汉代玺印印钮艺术符号阐释陈竑罗慈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汉代玺印在中国古玺印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印宗秦汉”一说。本文从文献入手探讨了玺印印钮的背景;从印钮的造型设计、钮制等方面探讨了汉代常见玺印印钮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指出汉代印钮艺术是集钮制之大成者;并探讨了印钮与图腾文化的关系,指出印钮艺术是图腾文化的浓缩。玺印;汉代;印钮;图腾文化一、玺印印钮背景要谈印钮,首先要说玺印玺印,又名印章,俗称图章、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4期2015-02-14

  • 玺印起源辩
    250100)玺印起源辩刘建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对玺印起源研究既要有文献依据,又要有实物证据,从器物的使用功能和社会功能的角度判断其属性。从文献、实物以及文字的角度,可得出玺印起源于春秋的结论。玺印;起源;审美观玺印起源于何时?这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历史上由于人们对汉字起源和早期发展过程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受史书上一些近乎神话的记载,如仓颉造字、伏羲氏画八卦等影响,加上缺乏必要的实物证据,人们对玺印起源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也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8期2011-11-27

  • 楚默谈印章
    能见到的春秋战国玺印也大多不大。古玺印广泛采用的是金属印材,这与先秦时代的冶炼技术有关,与青铜器、陶器的制作有关。了解古玺印,首先应该了解它的制作。古玺印是怎样制作的呢?黄宾虹说:“古营陶冶,抑埴方圆,制作彝器,俱有模范,圣创巧述,宜莫先于治印,阳款阴识,皆由此出。”在陶坯上抑出痕迹采,就要先刻出印面,由此产生阳文或阴文的形式;在金属上刻出阳文,更不是一般的刀具所能做到的。黄宾虹说的“俱有模范”,讲的就是铸印的制作工艺。其方法一般是:先刻蜡模,用粘土作范于

    书画艺术 2009年2期2009-06-30

  • 楚默谈印章
    学家认定为最早的玺印。1992年李学勤先生发表了《玺印的起源》一文,认为这三枚铜玺为“商代古玺”。过去一般印学家都把古玺印的时间上限划在战国,经李学勤先生的考证,古玺印的时间上限提前到了商代。这说明,中国古代的玺印,确实源远流长。现在这三枚古玺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编过一本《古玺汇编》,收录5708钮古玺印。先秦古玺一般都是战国时期的,其印面文字可以识读。但这三枚商代古玺,印面并不是可以识的字。虽然,李学勤先生将一枚“亚”字形玺印释为“亚罗方”

    书画艺术 2009年1期200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