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学

  • 清代康雍年间台湾少数民族地区文教体系建构
    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儒家思想曾是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清代台湾地区虽远离王朝中心,但在历史互动中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已悄然传播至台湾地区。诚然,清代台湾“番民”亦在其影响范围之内。台湾岛虽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回清代版籍,但儒家思想的渗入与传播并没有延迟暂停,相反康雍两朝台湾“番区”的儒学形成了府学、社学、义学、书院等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当前学界对清代台湾文教政策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连横《台湾通史》、高

    闽台关系研究 2022年2期2022-07-20

  • 任职短也可政声著
    县任上,他创办“义学”即以后的九和书院(遗址在今平和县九峰镇东街),建学舍四十四间。始建于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吉日,到五十五年九月才落成,耗时整四载。像这样的工程,任职时间短的就办不到。创办起“义学”,盖起书院后,维持经费怎么解决?“义学义学”,相当于今天的义务教育,入“义学”不能收费,朝廷有限的经费拨支不够,郭廷彩就自己想办法,但他不搞摊派不乱罚款,走的是出租义学旁的房子收租金的路子。史载郭廷彩用来出租的房子有十二间,大的年租金六百钱,小的四百钱,就用它来补

    闽南风 2022年10期2022-05-30

  • 范仲淹的“三义”
    开设义田、义宅、义学,统称为设义庄。义学,就是他出钱给教授者束脩,对范姓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鼓励族中孩子读书,以使“子弟知读书之美”;义宅,就是购买宅邸供那些住不起房子的范氏族人借居;而义田,则是范仲淹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吴县买下上好的良田千亩,以其收益来保证族人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一匹细绢。对于范仲淹这种善意的做法,一些看不惯的人在私下开始说风凉话:“不就是当个小小的知府,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地做事吗?一定是

    做人与处世 2022年5期2022-05-26

  • 文献所见唐宋时期的敦煌私学
    ,乡学、坊巷学、义学、社学、家学一应俱全、各具特色,对当时敦煌地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关键词】唐宋时期;敦煌;乡学;义学;社学;家学【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8-0057-02唐宋时期敦煌地区不仅官学体系相当完备,而且私学也已具相当规模。就目前所知,此一时期的私学主要有乡学、坊巷学、义学、社学、里学、家学等。而对其时敦煌地区私学的类别,研究

    今古文创 2021年48期2021-12-23

  • 《红楼梦》中贾府的男子教育
    作用的结果。一、义学教育水平不高贾府义学主要传授文化知识,是由族中做官者捐钱,再推举族中年高有德者为师。贾府义学中只贾代儒一位教师,贾代儒并不是名学大家,学问也只中平,“儒大太爷虽学问也只中平,但还弹压的住这些小孩子们,不至于颟顸了事”教师水平不高,可知贾府义学教学水平不高。且贾家义学中只有贾代儒一个教师,可见贾府义学规模并不大。贾府义学是贾府男子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然而贾府义学的规模和教学水平都不高,这是贾府男子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二、教育氛围不佳承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2021-11-12

  • 武训:八大“对立统一”集一身
    不识字,誓积资设义学”。这正体现出儒家的反躬自省之精神。倘论知识与学问,武训无疑属文盲;倘论觉悟与境界,他不愧为圣贤。叩首行礼是他表达尊师重教的直接体现。在开学典礼上,他先叩拜先生,再叩拜学生,宴请先生时,他却以“我乞者,不敢与师抗礼也”为由站立门外,待食残羹冷炙。如此举动,为儒家所推崇的“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之说作下最佳注脚。二是箪食瓢饮与乐善好施的对立统一。在物质水平上,武训与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相差无几;在精神境界上,武训与颜回简直一脉相承。孔子夸赞

    书屋 2021年9期2021-09-22

  • 范仲淹与义庄义学的流行
    ,在苏州创办义庄义学。根据王卫平先生的考证,尽管学术界对范氏义学创立者及时间有不同意见,但“范仲淹创立义学之说,恐难否定”。[3]范氏义庄义学为当时树立了兴学的榜样,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杰出的典范。一、范仲淹创办义庄义学庆历年间,范仲淹奏请朝廷将苏州吴县天平山白云寺作为自己祖先的追福之地,[4]以之为范家祖庙。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知杭州”,期间过苏州,与范氏亲族相会。范仲淹深感家族血缘团系的重要,“追思祖宗,既失前谱未获,复惧后来昭穆不明,乃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7

  • 清代四川彝族地区儒学教育的差异及成因研究
    设立官学、书院及义学,这使得该地区的儒学教育逐渐兴起并大力发展。凉山彝族地区主要分为凉山边缘的浅坝子彝族地区和大凉山彝族腹地地区。凉山边缘的浅坝子彝族地区最先进行改土归流,该地区从乾隆年间开始设立官学、书院及义学,官学虽仅设立了2 所,但书院分布区域广且数量较多。同时期,大凉山彝族腹地核心地区并未完成改土归流,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小,一些地区仍保留着家支教育。因此,大凉山彝族腹地地区的义学设立数量少、时间晚、分布区域窄,该区域的儒学教育发展也较为缓慢。清代凉山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1-02

  • 香港东华三院教育服务的实践及启示
    东华从1880年义学创办时仅有学生数十人,发展迄今每年均提供教育服务予数万香港青少年,总结它成功从传统民间慈善机构转型为现代化的多元办学机构的经验,能为中港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模式。关键词:东华三院 香港 民办教育 津贴学校 直接资助计划 义学中图分类号:R-4;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一、东华三院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况东华三院的创办,可溯自建于1851年的广福义祠。义祠原用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2020-11-02

  • 清代平坝义学研究
    摘要:平坝地区的义学在清代得到了长足发展,传播文化、移风易俗的功效逐渐彰显,因此探究清代平坝义学的发展历程、师生来源、教学内容以及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历史,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平坝历史文化的认知,也可为当代地方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清代;平坝;义学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7-0156-02Abstract:about PingBa region got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qi

    数码设计 2020年7期2020-10-20

  • 从《钦定学政全书》看清朝义学的教学管理
    刘巧玉摘要:清代义学发展兴盛,这和统治阶级重视文教息息相关。在《钦定学政全书》一书中,义学的分布集中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为贫寒学子、少数民族子弟建立。义学的教学管理在清代逐渐趋于完善,在塾师、生源、教学内容与学童管理上均有明文规定。义学的兴盛在促进基础教育传播,维护地方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关键词:清朝;义学;教学管理《钦定学政全书》是一本清朝前期关于全国教育制度、政策的文件汇编书,是各省、府、州、县实施教育管理的主要依据。本文立足于《钦定学政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9期2020-09-10

  • 探析明清学校教育对人才及社会的影响 ——以正定府县为例
    方学校分为县学、义学、书院等,其中大部分学校由官方举办,辅之以私人资助办学。“以文治为先务实于行部……夫强仁慕义之效斯鼓舞乐于为善而不知倦此其极操于学校而书院之设、义学之建……劝我行仁义而即效矣。”[1]46学校、书院之设及义学之建是为了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让民间自觉向善,行仁义之事,有利于当地良好的风尚的形成。一、明清时期正定府县学的数量统计及建修明清时期,学校教育盛行。“教化之道,学校为本……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2]56据此可知,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7-24

  • 清代楚雄地区的儒学教育
    未艾。[4]二、义学教育的开展明代的启蒙教育机构,一般称为社学;到清代,对贫寒子弟进行启蒙及初等教育的机构,则被称为义学。康熙时南安州知州张伦至称:“我朝于郡州县皆建学,所以籍士之秀者,潜裕敏给,以一其情于仁义礼乐之具,而恣之成以仕,可谓盛矣。至于乡闾有塾,择贤有德为之师。问之,此地间有而或无也,则义学之设诚亟已。”[5]义学招生没有学生数量限制,也不需要经过考试,只要在孔子牌位前和塾师前行跪拜叩首礼,即可成为义学学生。义学负有德化的使命, 道德教育的内容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5-29

  • “千古奇丐”: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载入正史的乞丐
    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武训30年的牛马生活终于换来了第一个义学院——“崇贤义塾”。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此后余生都在为兴办义学院努力着。他是一位乞丐,但在其过世后,清廷却将他的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其事迹更是被写进《清史稿》,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乞丐身份载入正史的人。那么,他是谁呢?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令世人如此崇敬?文盲受辱武训生于1838年。14岁那年,武训和大地主李老辫签了3年的“劳动合同”

    新传奇 2020年3期2020-05-14

  • 益善行道:东华三院与香港早期华人义学教育
    作用,探索了东华义学从塾馆演变为现代化学校的转化过程,以及东华义学对本地中文义学教育工作的开拓,为香港本土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关键词】东华三院;香港;义学;文武庙义学;中文教育一、文武庙义学兴办的背景1866年,当时的香港政府的教育年报指出,84.8%的适龄学童失学(何佩然,2009),根据港府1879年的统计,香港 6—15岁的适龄学童有20000多名,而入学的只有6000多名,学额严重不足。港府对教育的承担虽然日增,但面对适龄学童的日增,启蒙学

    教育界·中旬 2019年8期2019-11-25

  • 晚清山西义学与寺庙文化的冲突
    牛保秀〔摘要〕 义学是清代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山西,义学逐渐取得国家、绅士以及乡民的支持,破除寺庙文化的阻碍,在乡村社会不断扩展。在义学取代寺庙成为乡村重要公共事业的过程中,透过绅僧冲突、僧民冲突诸多事例,可以看出义学的发展推动着山西乡村社会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构,促使其朝着近代化方向迈进。〔关键词〕 晚清;山西;义学;社会重构〔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2-0093-09引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5-04

  • 清代河源县槎江书院考 ——从《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碑说起
    县槎江书院转变为义学,四是槎江书院更修原因及过程,并设立考棚,五是河源县槎江书院在改革浪潮中被废除。文章以《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石碑的发现为契机,探索河源县槎江书院的发展历程和书院对本地文化的影响。一、碑文内容筹备展览过程中发现的《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石碑内容如下:尝观古今兴废之故,气数若统于天,而维持实系于人。当其机缄未动,虽圣哲林立,而“非常之原”每滋惧焉。万物无灵,宰彼苍欲自启钥而不能。及风运之将开也,瑶光璀璨,崛有人焉相奋起;“

    客家文博 2019年1期2019-04-08

  • 向一位乞丐致敬
    积钱财兴建了三处义学,使无数穷家子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他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其兴学事迹被列入民国时期的教科书,被誉为“平民教育家”。此人就是“千古奇丐”----武训。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最初对武训其人并不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老师介绍了他的事迹,被其行乞兴学的精神深深感动,先是阅读了一些相关文章,后来观看了电影《武训传》。终于有一天,我怀着对先生的崇敬之情,走进了位于冠县柳林镇的武训先生纪念馆,近距离感受先生之风。漫步纪念碑廊,细细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期2019-02-06

  • 石桥历史上的社学与义学
    人们的怀古幽思。义学产生于北宋时期,始于名相范仲淹,是专为民间孤寒子弟所设立的免费学校。这类学校,有的是一些官员、士绅出资在乡间所办,也有以祠堂地租或私人捐款而设。从学者都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教学内容主要是识字、作文、学算等,并兼有伦理教化功能,为地方基础教育,常用课本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昔时贤文》等。这种学校,除了少数由官僚、地主、富商所办的以外,大多数十分简陋,没有专门的教舍,教师束脩(薪金)微薄,仅能糊口。苍梧县石桥镇的同

    西江月 2018年3期2018-11-15

  • 风过春阳街
    住着的荣转军人马义学。马义学五十多岁,是春阳街的老住户。三十年前,马义学参加抗美援朝立了一等功,代价是丢了一只胳膊。战争结束后,马义学转业,本来把他安排进政府机关当领导,可是他觉得自己没文化又伤残,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就主动要求回原籍谋生。春阳街道接到安排马义学的指示,在征求他意见后特批他在春阳街口摆了个鞋摊。别看马义学只有一只手,可修鞋、生活样样不耽误。马义学单身多年,一直未娶,原因是多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他缺了一只手,健全人不爱找他,而他也不想找

    辽河 2018年1期2018-11-14

  • 贾府里的义学
    官学性质的社学、义学和井学。义学又称为义塾,是清代蒙学教育的一类学校,一般由当地富人、乡绅或者官方举办,并负责筹集经费,延聘教师,吸收贫民子弟入学,不收取学费,有时还发放学习用品,提供饭食。这在当时社会的确是一种进步。贾府就设立了这样的义学,又称家塾。《红楼梦》第九回是这样描写的:“原来这贾府义学,离此不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供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

    未来教育家 2018年5期2018-06-25

  • 清代湘西苗疆“义学”研究
    办各种教育,其中义学作为当时的启蒙教育,受众是全部的湘西苗民,再加上它是完全免费的,所以对于改变湘西苗疆苗民“野蛮愚昧”的思想有重要意义。中央政府为了加强义学的发展,从师资力量、经济补助、政策优惠等方面发展了义学。本文就从湘西苗疆义学的特点与影响两方面介绍清代湘西苗疆义学的发展,为清代湘西苗疆的教育发展做一定的整理。【关键词】湘西苗疆;学校教育;义学【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湘西苗疆地区,被湘西多高山与丘陵的特殊地形阻隔着,极少与汉族人民交往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2018-05-14

  • 试析清代贵州苗疆六厅的教育发展动因
    大的不均衡?例如义学的设立时间及数量不均衡,书院设立不均衡,各地人才数量不均衡等。对以上问题的追索与解答不仅可以认识历史时期苗疆六厅地域内社会发展的情况,也可以对当下的地域发展提供借鉴。二、清代贵州苗疆六厅教育发展成因导致清代贵州苗疆六厅地域内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王朝治理的因素,有经济助力的原因,也有地域人民的文化自择,除此之外,地缘位置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政策的导向由表1可知,本区内义学的设置远远多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机构。其中以都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22

  • 镇沅古代的学校初考
    所藏的《育材书院义学序文碑》,提到“是岁壬申冬,邀同志悟道子及课灶等捐资鼎建。俾当时,后世子弟就义学以成材焉”。这说明同治年间,镇沅还开办有育材书院。另据《镇沅教育志》记载,1911年,镇沅还开办过按板书院,办院时间较短。四、义学义学也称"义塾",是指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义学的招生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免费上学。陈宏谋《义学汇记》记载,清乾隆初年,镇沅府直属的义学,共10馆。 一在城南,一在新抚,一在按板井,一在恩耕井,一在恩耕里,一在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9期2018-02-25

  • 一个名满天下的乞丐
    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筹钱:他用尽了浑身解数谁也不知道武训在破庙中的三天究竟想了些什么,但他传奇的人生却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那一年,他二十一岁。从此,临清、馆陶、堂邑县等地街头多了一个衣衫褴褛、背着褡裢、手拿铜勺的乞丐,他就是武训。他不仅仅讨饭,还到处吆喝着出卖劳动力:“出粪、铡草、拉砘子来找,管黑不管了,不管钱多少。”武训出牛马之力,全是为了赚钱,积攒起来作为办义学的基金。他为了避免再次被欺骗,对自己的劳动明码标价,而且总是提前声明。为了吸引别人的目光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1期2018-02-22

  • 晚清兰州府义学初探
    810000)义学,又称义塾学舍,是一种公益性启蒙教育,《甘肃新通志》记载,“义学之费亦取办于地方,官为稽查,择士人学品兼优者为之师,城乡皆有之,近多改为初等小学堂云”。[1]卷36,290也有书籍对此作以解释,“地方上出钱聘请教师,在公众地方设塾以教贫寒的子弟,称为义学或义塾。”[2]206此解释与义学的实质性质相差无二,义学的确是由官府集资、地方士绅捐建或利用地方公益金创办而成,义学所筹经费主要用于采买教学设备、付给教师束修及福利等,其招生对象多为家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1-29

  • 清代安徽义学塾生刍议
    而回馈社会。由于义学的特殊性,在塾生的来源上有着与其他类型的学校不一样的地方,存在自己的特点,即以贫家子弟为主,对富裕家庭子弟也包容并蓄。在塾生入学后,义学也会对他们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必要的管理,以期达到良好的办学效果,促使塾生毕业后有一个较好的出路与未来。一、塾生来源义学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贫寒子弟无法入学读书接受教育的问题,这在《十六年安抚部院徐檄》中已有明确表述:“设学崇儒,陶育士子,盛世所首重,有司之专责也。本院因念贫寒子弟雪窗萤案,日给不谷,负笈无

    法制博览 2018年36期2018-01-22

  • 清代太原的公益性教育事业 ——义学
    性教育事业 ——义学牛保秀(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1)清代是太原义学的发展时期,这种为贫寒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蒙学有其独特的运作管理模式。作为清代太原多种办学形式之一,在经商之风盛行、教育衰败的太原,义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官府的倡导下,义学的兴建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尤其对地方风俗教化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并逐渐在社会下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代;太原;义学清代太原府为山西行省省会,府治阳曲县,清初沿袭明旧置,领5州20县,即岢岚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7-19

  • 慈善公益视野下的清代山西义学运营实态
    视野下的清代山西义学运营实态牛保秀(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山西义学作为地方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清代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则在于它的运作模式上。义学处在地方绅士的干预之下,主要包括经费收支及管理、教务教学管理两大部分。其中,经费收入包含钱款收入、学田租金收入以及发商生息;而经费支出多用于修缮扩建义学、延师及部分地区生童的笔墨纸砚费用。山西义学运营的重点在于经费管理方面。此外,教务教学管理也是保证义学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义学;经费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4-15

  • 山西义学的沿革及多维分析
    10081)山西义学的沿革及多维分析牛保秀,曾桂林(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山西义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曾一度取代地方社学。清初义学在明代基础上有所发展,直到康熙时期才初成规模。由于清代官学已失去教育功能,私学成为清代基础教育的主力军,而义学作为清代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其他教育形式的受众面更广,成为清代基础教育的主要承载体。义学既属于私学,官府不甚注意,义学背后的基层教育权力便成为地方精英竞争谋取对象,地方绅士、商人纷纷参与义学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4-01

  • 为善谦卑到泥土里——义丐武训的跪求人生
    ,死后清廷封为“义学正”,允准国史馆为其立传,并建忠义祠堂纪念。他因此成为历史上惟一一个以乞丐身份入正史的人,而后人多尊其为平民教育家、慈善家。武训出身卑微,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姓武,排行第七,武七就成了名字。后来名满山东,山东巡抚张曜赐名武训。武训一生乞讨,一心办学—购置学田300余亩,捐助万贯之多,自己常吃馊饭、剩饭;创建三所义学,让上千贫寒子弟读书,而自己终生未娶,无儿无女……他是一个传奇,一生乞讨,跪出了三所义学;他是一个矛盾,对家人无情,拒绝兄

    中国慈善家 2017年2期2017-03-21

  • 清代文山地区儒学文化传播与民族社会生活的嬗变
    包括官学、书院、义学)发展概况,并从清政府重视教育的大环境、地方官员对教育的重视和实力举办以及移民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促进等方面分析了清代文山教育得到发展的缘由。[1]但对于儒学文化的传播与当地民族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未能涉及。笔者以为,清代文山地区儒学教育的持续举办,实质上就是内地儒学文化在文山多民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从而对地域民族社会生活的嬗变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一直到清代前中期,文山地区的主要居民仍是壮族、彝族、苗族等民族,汉族人口很少。据记载,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9-23

  • 清代滇西北童蒙教育研究
    育从形式上可分为义学、私塾、村塾等,清代前期滇西北童蒙教育以义学为主,至中后期私塾占据主导地位。清末教育改革,义学、私塾多改办为初等小学堂,因滇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私塾一直延续至解放时期。清代;滇西北;童蒙教育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1.007一、清代滇西北童蒙教育概述所谓童蒙教育也称之为启蒙教育,清代童蒙教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9-05

  • 新发现荥阳教育记事碑考释 ——兼论郑州地区清末义学特征
    兼论郑州地区清末义学特征□刘文科 任向坤 葛放义学是中国古代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的一种启蒙教育机构,免费入学,经费来源有官款、地方公款和地租等多种形式。义学源于北宋,范仲淹在其家乡购置良田建立义宅和义田,用来收集宗族子弟设立义学对其进行教育,这就是义学的发端。明清以来,义学作为一种民间的教育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2014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柳沟碑刻群进行了搬迁,在搬迁中发现有两通教育记事碑,这两通石碑记录和描述了清代末期和民国初年民间创办学校的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6年8期2016-08-22

  • 千古义丐武训生平补遗
    口中大喊“我要办义学”!从此他“昼行乞、夜绩麻”,三十年如一日,最终靠要饭、卖短工、演杂耍,在山东临清一带兴办起了3座义学,成就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张学良称他“身兼孔墨”,郭沫若则称他是中国的“裴士托洛齐”。人们对于武训的研究百十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但因为他生前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资料,所以有关他生平的记述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笔者曾亲访过山东省冠县武庄的武训后人武玉泉,在和武玉泉老人的谈话中得到了一些武训研究资料中没有谈及的内容。另外通

    金秋 2016年21期2016-06-05

  • 近20年清代西南边疆民族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民入学学习,广设义学、社学和新学,设立儒学、府州县学和书院,开科举之门、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对清朝“文教为先”政策进行了评价,认为客观上对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各民族社会的发展。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王美芳的硕士论文《文教遐宣—清朝西南地区文教措施研究》⑤王美芳:《文教遐宣—清朝西南地区文教措施研究》,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对清朝在西南地区实施的文化教育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考察,使用的文献资料多为档案等第一手资料,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2-08

  • 新丝路征订启事
    792联系人:张义学《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確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研究成果,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为丝路经济科学决策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辅助。本编辑部“立足理论平台,展示最新思想,服务

    新丝路(下旬) 2015年9期2015-10-21

  • 《新丝路》征订启事
    792联系人:张义学《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研究成果,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为丝路经济科学決策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辅助。本编辑部“立足理论平台,展示最新思想,服务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0期2015-10-21

  • 方东美中西融会的华严义学诠释法解析
    尤为称赞,认为严义学是“大乘佛学教理上四大教派里面的最后发展,在它的思想里面,其精神上处处都是美满无缺”[1]183,并且将其评价为“广大和谐的哲学”,“体大思精的哲学”,可见华严义学在方先生心中的地位,而他对华严义学的哲学解读方法,更是体现其新儒家思想构造的内在逻辑,同时他在解读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西方哲学概念体系,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剖析华严义学中的奥义,这种研究方法更是古来所未有,使其成为近现代以理性思辨的方法解读华严义理的第一人和集大成者,也为近代华严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26

  • 晚清新疆义学建设的历史考察* ——以吐鲁番为中心
    62)晚清新疆义学建设的历史考察* ——以吐鲁番为中心王 启 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安 710062)晚清新疆义学建设是与新疆建省、地方改行州县制度相配套的措施之一,在此情况下,吐鲁番相继设立了八所义塾。待义学开办十余年后,魏光焘提出在南疆设立总义塾的改革计划,但其效果并不如各地的散塾,因而吐鲁番设立总义塾的建议被否决。清末百日维新与新政的推行以及甲午战败所导致的教育政策变更与教育经费紧张,最终使包括吐鲁番在内的省城附近的义学终于在光绪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14

  • 《新丝路》征订启事
    792联系人:张义学《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研究成果,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为丝路经济科学决策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辅助。本编辑部“立足理论平台,展示最新思想,服务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2期2015-02-25

  • 清代中越边境地区义学教育探析
    左532200)义学,又称义塾,是明清时期为民间孤寒子弟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属初等教育甚或启蒙教育性质学校,其旨趣类似于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而在边疆地区“尤重在开化夷民”①李春龙,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 (六)》,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21页。。对于清代义学的研究,学界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文教发达地区的义学,研究已非常深入,然而,对于边疆地区的义学,尽管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②如:范连生:《清代黔东南民族地区的苗疆义学》,《教育评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2-19

  • 《新丝路》征订启事
    792联系人:张义学《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研究成果,传承丝路文化,弘扬丝路精神,为丝路经济科学决策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辅助。本编辑部“立足理论平台,展示最新思想,服务

    新丝路(下旬) 2015年11期2015-02-08

  • “征订《新丝路》,优先发文章”启事
    ,通过向编辑部张义学银行账号汇款,订阅《新丝路》(下旬刊)的读者,享受优先、免费发表论文和政企形象文章的政策。论文内容要求符合本刊编辑思路,篇幅在2500字左右为宜。订阅者以汇款当月到第二年该月,为一个订阅年度,每月一本共12本刊物。请读者朋友谨记,在向本编辑部订阅前和汇款后,一定向13379268759致电确定,或者通过短信方式留下订阅者详细的通讯地址,编辑部会做好详细记录,方便向订阅者邮寄每期刊物。通过邮局或者其他发行代理机构订阅本刊的读者,不在上述时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39期2015-01-03

  • 漳南书院的由来
    人才的教育使命,义学与书院的产生就是很好的证明。虽属不同的教育层次,但很多书院是由义学发展而来的,漳南书院就是由清初直隶巡抚于成龙始设,后经兵部侍郎许三礼题名,士绅郝文灿遍访名师,最终聘请实学教育家颜元主教发展而来。关键词:义学;于成龙;郝文灿;颜元;漳南书院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49-02一、中国古代义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教学内容1.义学的产生、发展。义学产生于北宋时期,始于名相范仲淹,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5期2014-09-01

  • 清代山西义学经费来源初探
    李沛倩清代山西义学经费来源初探李沛倩义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为贫寒子弟设立的免费初等教育机构。在清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山西义学发展迅速,分布较为广泛,各府州均建有义学义学的生存发展状况与其经费来源直接相关,本文主要从官府出资和民间捐资两方面对清代山西义学的经费来源渠道进行探讨。清代 山西义学 经费来源义学又称义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为贫寒子弟设立的免费初等教育机构,是古代初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清代义学由国家提倡,地方政府负责。康熙五十二年,“各省府州县,令多立义

    史志学刊 2014年4期2014-04-10

  • 清代保定义学初探
    前茅。而清代保定义学发展颇具时代特色,所谓义学是“由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益金创办”[3],主要是为乡村贫寒子弟提供蒙学教育的免费学校。时至清代,保定义学获得极大发展,无论其规模或数量在整个畿辅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可以说,清代保定义学发展成为了当时全国的一个缩影,因此,保定义学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这一问题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尚无专文对保定义学发展有所阐述,已有的论著也大多以南方义学为研究对象,而与本文相关的论文只有,赵振丰的《清代畿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01

  • 乞丐也能有理想
    讨,我积钱,修个义学为贫寒。”这个乞丐就是武训。武训七岁时死了父亲,随着母亲乞讨为生。每次路过学堂,他都驻足良久。有一天,他鼓足勇气闯进学堂,请求先生准许他免费念书,却被先生骂了一顿,赶了出来。14岁时,武训到李举人家当长工。一天姐姐托人捎来一封信,附了几吊钱,李举人欺负武训不识字,把信给他,钱私吞了。武训质问,李举人不但矢口否认,还把他痛骂了一顿。一年除夕,武训因为不识字,把春联贴倒了,被李举人拳打脚踢,并在风雪严寒中罚站了一晚。武训在李举人家做长工三年

    百家讲坛 2014年10期2014-02-11

  • 清代湖北义学中官民参与的几种模式
    具体梳理清代湖北义学发展过程时,笔者发现,这种简单的划分有很大的局限性,官办与民办的界限其实很模糊,没有绝对官民之分,只有各自参与程度的差异,更多则为官方和民间的互动与合作。根据清代湖北义学倡建者和主建者身份、经费来源及日常运营等要素,可将各地义学分为官方主导型、官民合作型、民间力量主导型。义学建设过程中的官方与民间参与模式既有差异,又有共性。一、官方主导型义学官方主导型义学由官方所建,经费以官款和官吏捐助为主。清代湖北546所义学,[1](P24)官方主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浅析张之洞对海南文教事业的贡献
    业(一)奏禀兴办义学张之洞在《抚黎章程》第十二条中提出:“每数村仿内地设一义学,延请塾师,习学汉语、汉文,宣讲圣谕广训,所需经费就地筹办。”[1]532究竟什么是义学?内地义学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他只是一味地模仿内地的义学吗?这些问题在他的这篇奏折里并没有提及。因此这里,有必要补充介绍一下当时内地的义学兴办情况。胡绍华先生在《清朝对南方民族地区的文教政策》一文中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旁征博引,对清朝“文教为先”的政策、实施原因、具体举措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4-12

  • 再论科学发展观
    执行:卫思宇 张义学投稿信箱:yixue7604@163.com再论科学发展观◎策划:卫思宇 执行:卫思宇 张义学投稿信箱:yixue7604@163.com几名维吾尔族妇女在新疆伊宁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参观。编者按——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亦即科学发展观” 。这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中共十七大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0期2012-09-18

  • 北京地名之“厚德”
    厚德”的地名还有义学胡同,位于马甸街的东北部,因历史上有义学而得名。“义学”多由公产或私人捐赠兴办,专收无力缴纳学费进私塾的孤寒儿童入学。义学胡同里的这所义学创办于清末民初,创办人是德胜门外西村的丁子瑜。义学设在一所院子里,规模不大,主要招收马甸及周边村落贫家子弟入学,其办学款项由丁子瑜资助。据当地居民介绍,马家是德外一带有名的慈善之家,丁子瑜的祖父就曾在马甸办过义学,父亲丁善恩对马甸附近的几所义学、私塾都有过资助。此后义学所在的街巷被称为义学胡同。这些“

    前线 2012年11期2012-05-14

  • 清代鄂西民族地区义学发展述略
    清代鄂西民族地区义学发展述略张洪,刘鹏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清政府在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提倡儒教,兴办学校。其中,义学作为启蒙教育的一种教学机构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推广,鄂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清代;鄂西;少数民族;义学义学”,一般指地方官员或者乡绅族老组织的一种地方教育机构,是由地方政府拨款或者私人集资设立的针对贫寒子弟进行蒙学教育的机构。“义学则以启蒙童,授句读。使穷乡贫户子弟无从师者,皆得以就学,亦古盛时乡塾党庠之遗意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4期2011-08-15

  • 我对武训先生和先父陶行知先生的认识
    造福的宏愿,大办义学,探求出一条为解决办学经费行之有效的办法:“行丐筹募,日积月累,存钱取息,租地积金。”这岂不是大智吗?他的大智还表现在他的“大感”上,即具有感召和感染精神,深深感动开明绅士和举人,使他们担任那些流着鼻涕、满脸污浊但纯朴可爱的劳苦孩儿的老师,这岂不是大智吗?他的大智还表现在他的善于劝导老师善教仁教好教上。在当时,私塾先生是靠戒尺逼着学生学习的,而武训却是谆谆诱导,力求学生从内心里自觉地去好学去善学,这是十分可贵的。武训先生这种好教善教仁教

    中国德育 2011年8期2011-08-05

  • 义学与州县地方官的关系 ——以清代四川义学为例
    杨东升义学与州县地方官的关系 ——以清代四川义学为例杨东升清统治阶级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在四川地区大兴义学。负有亲民之责的州县地方官成为义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而地方官个人素质、品行的高下及是否具有主宰一方的能力,是否具有以振兴教育事业为己任的责任心,都会影响到义学的兴衰。清代;四川;义学;州县地方官义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无力就读的子弟,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也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是由官方或民间资助,为他们提供免费教育的形式,即为广义的义学;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8期2010-08-15

  • 清代贵州义学经费来源探析*
    715)清代贵州义学经费来源探析*许庆如(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重庆400715)清政府为加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化,在此设立了大量义学义学的生存状况与其经费来源直接相关。清代,贵州义学在西南地区较为典型,其经费来源有多种渠道,总体上可以分为官府出资和民间捐设两种。清初,多为官方出资,随后民间出资逐渐增多,不仅增强了义学的办学活力,也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普及。清代;贵州义学;经费来源义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免费教育机构。在清代官方的大力推广下,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2期2009-04-05

  • 无声的教育家
    这时他萌发了兴办义学的念头。三天后,武训从破庙中跑出来,若癫若狂,还高唱自己编的歌:“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一天的功夫,全武家庄的人都知道这个“豆腐沫”疯癫了。而武训却在这次“疯癫”之后,找到了未来生活的道路。“义学症”唱“义学歌”武训并非不知道办义学是件难事,尤其是他这么个乞丐,更是难上加难,但他下定决心,无论多么困难,他也不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办成义学。武训把自己的头作践成奇形怪状,身上的衣服又是各色的补丁,他并无奢

    青年文摘·上半月 2000年9期200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