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

  • 仲裁案外人准入制度之质疑
    威性,也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利益。因此,规制虚假仲裁与对仲裁案外人救济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9条与第18条①《仲裁裁决执行规定》第9条规定:“案外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的,应当提交申请书以及证明其请求成立的证据材料,并符合下列条件:(一)有证据证明仲裁案件当事人恶意申请仲裁或者虚假仲裁,损害其合法利益;(二)案外人主张的合法利益所涉及的执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2-31

  • 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的完善
    336一、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继续进行将会损害到自身合法权益概述(一)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概念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又称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执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认为执行程序(如执行标的),因此提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的异议时,因异议被驳回,而由第三人提出的对执行异议的诉讼。(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现状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发展从1956年至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初步确立了执行

    法制博览 2022年15期2022-11-23

  • 仲裁案外人执行异议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生,对于仲裁中案外人权利的保护也成为关注的热点,因此通过对仲裁案外人执行异议进行探讨,对与此相关的概念及司法实践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界定和分析,完善此制度就十分必要。一、仲裁案外人的概述(一)仲裁案外人的界定仲裁案外人并非我国法律规定中的专有名词,而是作为在法学理论研究上的概念。仲裁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产生,因此仲裁案外人不同于民事诉讼案外第三人,界定仲裁案外人第三人有利于仲裁执行异议之诉的探究。1.概念。关于仲裁案外人的概念理论界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大多参考民

    法制博览 2022年1期2022-11-21

  • 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的独立之诉特别程序研究
    实保障当事人、案外人的权利,以实现依法处置涉案财物与保护合法财产的双重目标。关键词:独立之诉;特别程序;涉案财物;案外人中图分类号:D915.1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9 — 0134 — 06引言“涉案财物”最早出现在2006年出台的《严格执行有关走私案件涉案财物处理规定》中,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刑事“涉案财物”的理解主要根据《刑法》第64条①的规定分为违法所得、违禁品、供犯罪所用之物,但随着经济活动不断发展带来的

    理论观察 2022年9期2022-05-30

  • 刑诉案外人财产权保护的三重维度
    为了加强对刑诉案外人财产权的保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针对涉案财物处置程序的指导性意见和程序规则,如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的审前查控、返还处置、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等涉案财物处置程序,充分听取刑诉案外人的意见,保障案外人的合法财产权利。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对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的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立法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无论就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都存在对刑诉

    理论探索 2022年4期2022-03-24

  •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之比较研究
    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界分(一)起诉条件不同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之前,必须满足五项必要条件:第一,起诉人必须是原审案件当事人之外的其他适格法律主体;第二,起诉人未能参加原诉讼必须是基于不可归咎于自己的原因;第三,如果主张原审判决损害其利益,起诉人必须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第四,起诉时间必须是在其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6个月以内;第五,受理法院应当是做出原审判决的法院。而提起案外人申请再审之诉之前,必须满足以下四项必要

    法制博览 2021年3期2021-11-24

  •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相关问题研究
    缺陷,无法保证案外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证。所以加大案外执行异议制度、执行过程的研究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案外人执行异议相关概念阐述1.1 案外执行异议的基本概念执行异议是指人民法院针对民事案件进行执行处理时,涉案人员认为在法院执行过程中存在违法的行为,进而向法院提出撤销、修改执行请求。案外执行异议的主要特点即为:对象具有涵盖性,案外执行异议只能够是涉案人员以及与其有厉害关系的人提出,由法院对确实违法行为进行更正,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

    缔客世界 2020年10期2020-12-11

  • 商品房执行异议之诉法律问题研究
    词:执行异议;案外人;商品房;担保法一、突破抵押权效力法律分析已办理抵押登记的不动产,在转让时存在诸多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抵押人转让已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物,应征得抵押权人同意,应抵押权人要求提供同等价值财产进行抵押、将出售价款提前清偿借款或提存,该转让行为有效,否则无效。商品房执行异议之诉中,房开公司未征得银行同意将已办理抵押登记的商品房出售给购房人,且未提供同等价值财产换押,也未将购房款提存或提前清偿债务,案外人就其购买的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9-10

  •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 排除强制执行的权益及其证明
    小芳〔摘要〕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民事执行程序中对执行标的享有一定民事权益的第三人提起的一种特定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权属的判定,排除对执行标的的强制执行。目前,相关法律规定对该类诉讼程序中的证明事项还缺乏可操作性,一些地方高等法院出台的指导性文件也仅能作为参考。实践中,应对案外人享有的民事权益进行类型化,对所有权、租赁权、用益物权等一般权益和所有权保留、例外情况下的债权等特殊权益的证明,原则上由案外人承担“足以排除”证明责任;对有充分证据证明的被执行人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4期2020-08-24

  •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法律问题研究
    号案件为例,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涉及拆迁安置房纠纷情形进行分析,在无权威法律指引的情况下,阐述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关键词: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在建工程抵押;拆迁安置一、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释义。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案外人就法院正在执行的执行标的物,享有足以排除法院强制执行的民事权利,且在执行程序终结前,向执行法院执行局提出案外人执行异议申请,在被法院裁定驳回后,向执行法院对申请执行人提起的旨在排除对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的诉讼。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案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1期2020-03-10

  •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案件受理费的负担正义 ——以案外人买受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为视角
    财产,往往出现案外人对该财产主张权利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情形。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如若案外人胜诉,案件受理费将由作为被告的申请执行人负担。由此,申请执行人便置身于一种尴尬处境:法律文书确认的给付内容尚未实现,自己反要再掏出一笔费用,而该笔费用甚至是自己躲避不及的。一、申请执行人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面临案件受理费负担的窘境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又称案外人之诉、案外人异议之诉、第三人异议之诉(我国台湾地区),是指案外人基于实体权利提出排除执行的案外人异议被执行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10期2019-12-12

  • 案外人申请再审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关系
    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区别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都是救济制度梯队中的成员,两个制度都是致力于解决案外人权益因不知情的诉讼而受损的困境,在本质上两种制度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补救诉讼出现的错误,而在其实务的表现中,都很好的实现了其存在的功能,本身的程序运行上是没有不足的。两者是并行存在的关系,在某些地方也很有共同点,案外人对于采取这两种制度的起始原因是不同的,能够应用两种渠道的主体也是有要求的,另外两种制度的建设也是不同的,接下来我们就

    新生代 2019年6期2019-11-14

  • 案外人申请再审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关系
    萌【摘要】: 案外人申请再审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是顺应现实情况与法律追求而出现的,其救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致力于达成公平公正,为了实现法律的目标与追求,这两个救济制度正在维护公正这件事上做着努力。但是在某些方面它们也引发了争论,本文针对两个制度的区别与争论点进行探究与阐述,以便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案外人 申请再审 第三人撤销之诉一、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区别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都是救济制度梯队中的成员,两个制度都是致力于解决案外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9-10

  • 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诉讼程序竞合问题研究的案例检索报告及分析
    刘芳源摘 要:案外人对民事判决提出再审申请被驳回后,是否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通过无讼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运用案例分析报告梳理该问题,有利于得出更加贴合司法实践实际情况的结论,指导公民在再审申请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竞合关系中的实际操作。关键词:再审申请,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关于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之诉的相似点。首先,两者都是在遏制虚假诉讼背景下,为了保护受生效裁判侵害的案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设立。其次,两者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2019-09-10

  • 浅析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
    讼 虚假调解 案外人作者简介:郭海宁,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59一、虚假诉讼概述(一)虚假诉讼的概念虚假诉讼,是指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以谋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

    法制与社会 2019年8期2019-03-27

  • 案外人另案裁判在执行异议之诉中的审查原理与规则
    执行措施,即使案外人对法院查封的财产主张其为真实权利人而提出执行异议,执行法院在执行异议审查程序中也不会进行实质性审查,立法仅仅要求形式审查以后作出裁定。由此一来,执行程序中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就有可能损害到案外人实体权益,为此设立执行异议之诉制度,以救济和保障案外人的真实合法权益。同时,由于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的复杂性,有一些财产名义上权属关系与实质上权属关系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有部分被执行人与案外人往往会利用这种情况,为了达到相互串通规避执行、逃避债务的目的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6期2019-03-25

  • 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却被案外人占有车辆的执行策略分析
    发现执行标的被案外人占有,并且就执行提出异议,这是经常可能遇到的情况,而且处理起来存在一定的麻烦。本文就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却被案外人占有车辆的执行策略进行分析。关键词:被执行人;案外人;车辆;执行策略中图分类号:D923.2;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0-0124-01一、物权登记对抗主义下善意第三人界定在实际的执行程序中,在对执行标的采取扣押或者查封等措施時,有时会出现执行标的登记权利人和实际的占有人不一致的情

    法制博览 2018年7期2018-11-05

  • 浅析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
    行人执行异议和案外人执行异议。这三类执行异议在民事诉讼法救济程序体系中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相对于其他两种执行异议制度涵盖的特殊情况更多,司法实践中更为复杂,是执行异议制度中的典型,因此本文选择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的分析和思考,为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建设提出建议。一、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之不足(一)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法定事由和主体设定较为模糊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审查是由执行法院来进行的,但实际执行

    大东方 2018年8期2018-09-10

  • 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227条规定了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为案外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制度保障,《民诉解释》也对该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解释,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前置程序繁琐、审判监督程序的混乱、管辖法院、提出事由简化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应对措施,完善案外人执行异议制度,提供诉讼和审判的效率,维护公平。关键词 案外人 执行异议 诉讼作者简介:崔孟飞,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8期2018-08-03

  • 初论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杜文倩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案外人就执行标的物享有所有权的等足以有效阻止强制执行的权利,在执行程序终结前,向执行法院对申请执行人提起的旨在阻止对执行标的物的强制执行的诉讼。该制度设计目的是为了排除法院对具有实体权利标的物的处置,从而在保障案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一、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进程2007年我国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确立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该制度未进行修改。其次,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

    今日财富 2018年24期2018-05-14

  • 案外人对到期债权保全救济制度的修正
    保全请求,但对案外人*案外人是指当事人之外的主体,本文的案外人特指债务人的债权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九条及第五百零一条将其称谓为“他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七部分却称谓“第三人”,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第十七条中又称谓为“案外人”。有到期债权的,法院可以依据债权人的申请裁定该案外人不得对本案债务人清偿,案外人对保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4

  • 浅谈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
    徐慧玲我国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是在 2007 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最先规定的。紧接着,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8 年 11 月 3 日下发了相应司法解释。自此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雏形初现。刚刚修正的新民事诉讼法第 227 条沿用了 2007 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第 204 条的规定,条文内容没有修改,最高院的司法解释针对该条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使新民诉法规定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具备可操作性。一、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内涵案外人,是指除了执行案件

    大经贸 2018年1期2018-03-25

  • 试述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在各级人民法院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数量增长较快。民事诉讼执行程序的设置是为了保证生效判决的真正落实,更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司法实践中因执行财产导致案外利益人的合法权益受损现象增多,因此新增设了执行异议之诉,保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更体现了对物权的有效保护。执行异议之诉的设置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此制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关键词:执行异议之诉 案外人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058-

    现代交际 2018年23期2018-03-01

  • 执行异议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
    、厉害关系人、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不受违法执行行为的侵害。本文从执行异议案件的含义、分类、比较以及执行异议案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探究执行异议制度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执行异议制度需要完善的方面。关键词 执行异议 合法权益 案外人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执行异议是一种为了保护当事人、厉害关系人及案外人合法權益的执行救济措施。执行是诉讼程序中最后一道程序,是确保兑现生效法律文书权利义务的关键。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因为一些因素,损害到当事人或者案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5期2018-01-27

  • 审执分离视角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变革
    审执分离视角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变革毋爱斌(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401120)在“审执分离”第二次改革浪潮背景下,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区分了实体性执行救济和程序性执行救济,确立了“案外人异议前置、异议之诉后置”的案外人异议制度。不过,经过实践检验,“案外人异议前置、异议之诉后置”双阶结构带来了程序保障无法与权利救济相对称的现象。基于此,要深化“审执分立”改革,必须设立独立的执行裁决庭,在此基础上构建独立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程序。案外人异议制度;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6-01

  • 论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系统定位
    诉;执行异议;案外人第三人撤销之诉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是在借鉴域外诉讼法理论及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所创设的全新的诉讼类型。一项新的制度建立后,首先应当考虑如何其与已有的制度进行衔接与协调,这才能使新增的制度得以被合理运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并进而完善现有的体系。因此,本文将就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已有制度的衔接与协调进行探讨,以求对其在第三人权利保护的体系中进行合理的定位。一、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第三人诉讼参加制度的衔接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第三人权益保障的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5期2017-05-31

  •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研究
    ,容易出现侵害案外人实体权益的情况。在执行过程中依然需要保护第三人的利益,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应运而生。近年来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不断得到完善,但依然存在问题有待厘清与解决。如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异议申请有无存在的必要;哪些权利主体能作为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在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中被执行人的地位如何确定更加简便快捷,等等。【关键词】执行;案外人;实体权利一、“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有哪些从民诉司法解释第465条可知,执行法院对案外人提出的执行异议申请的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2017-04-26

  • 浅谈商事仲裁案外人的权益救济
    本文从解析仲裁案外人权益受损维权的角度入手,论述了我国现有仲裁制度和仲裁法以及其他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无论在实体还是程序方面都不能维护仲裁案外人的受损利益,并以实务案例提出了保障仲裁案外人權益的法律途径。关键词 商事仲裁 案外人 权益救济作者简介:翁剑飞,哈尔滨商业大学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法。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357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及经济的快速

    法制与社会 2017年9期2017-04-18

  • 民事诉讼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完善
    纵横】民事诉讼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完善党 悦(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案外人异议之诉是案外人维护权利、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目前,案外人异议之诉在程序、提起事由及滥用防范方面存在问题,应完善相关程序法律规范,细化提起异议之诉事由,取消前置程序,并建立防范滥用案外人诉权的制度。民事执行;案外人异议之诉;前置程序一、案外人异议之诉概述(一)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概念案外人异议之诉,在国外一般称为第三人异议之诉。所谓第三人异议之诉,是以排除执行机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4-11

  • 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与第三人撤销之诉顺位研究
    201306)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与第三人撤销之诉顺位研究华雄鑫(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浦东201306)我国法律给予了案外第三人权利救济的途径,最容易混淆的是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与第三人撤销之诉。法律条文中没有对二者的适用顺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司法实务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二者的适用混乱。就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来看,经过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案外第三人若首先运用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没有被法院以实体性理由驳回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如果案外第三人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0期2017-04-06

  • 浅析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在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享有实体权利的案外人提出异议以诉的形式进行保护。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第三人对执行标的物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之权利,请求法院停止执行的诉讼。实践中,随着此类案件的增多,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一)案外人执行异议的审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5条、第227条对执行异议加以规定。从立法本意来看,两个条文是为了区分执行异议的程序争议和实体争议。但在实践中,往往作为不是案件当事人的“案外人”也正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7期2017-03-17

  •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困境与出路
    文静摘 要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我国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主要是在执行程序中对案外人可能遭受的利益损害问题提供救济的一项法律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法院对案外人享有实体权利之标的执行处分。案外人通过异议之诉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在较大程度上确保了案外人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同时也能够保证司法的公正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发展时间较短,且在具体执行中因执行环境复杂,从而导致其在程序应用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司法执行的

    法制与社会 2017年6期2017-03-11

  • 案外人异议之诉
    66000)论案外人异议之诉邓小静(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案外人再审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及提起确权之诉等程序构成一个“救济网络”供案外第三人选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立法机构在对程序进行设置时,力图实现各程序的有序、高效运行,但在实际中并未完全实现这一目标。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第三人撤销之诉等处于实体争议与执行程序的交错的状态下,合理对各程序间关系进行设置关乎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益价值之间的平衡。对案外人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03-07

  • 浅析民事执行中的案外人异议制度
    民事诉讼法》对案外人异议制度进行修正,将该制度作为前置程序予以保留,并将审判监督程序与“另行起诉”的程序相掺杂、将对案外人救济的程序与对当事人救济的程序相混合,努力涵盖执行异议之诉的诸多程序问题。关键词:执行;案外人异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2期2017-02-20

  • 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事由
    目前,立法对于案外人提起执行导议之诉事由,只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性的规定情形,因此出现了很多案外人以及被执行人的虚假的诉讼隐患,为了可以防范这样的道德风险,未来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要尽量去明确执行异议之诉的事由。从理论上来说,案外人提起执行异议之诉的事由是非常广泛的,包括了很多内容,如租赁权、所有权,但是司法实践对于此事由包含实体权利范围的界定与学术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完善案外人提起执行导议之诉事由,要以推进诉讼有效进行作为目标,规范所有权、债权等实体权

    法制博览 2017年1期2017-02-14

  • 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
    130117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葛振佳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司法事业在稳中有进,但伴随而来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而体现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便是执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有效的法律文书可能变为一纸空文。有的是执行中案外人对案件执行的财产有争议,有的是办案执行行为本身的问题。由于执行行为损害案外第三人权益的案件不断发生,如何维护案外第三人的权益成为近年来的司法热点问题。笔者本着如何有效的维护案外第三人的合

    法制博览 2017年31期2017-01-27

  • 浅析民事执行中的案外人异议制度
    析民事执行中的案外人异议制度刘海涛(611230 四川省崇州市人民法院 四川 崇州)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案外人异议制度进行修正,将该制度作为前置程序予以保留,并将审判监督程序与“另行起诉”的程序相掺杂、将对案外人救济的程序与对当事人救济的程序相混合,努力涵盖执行异议之诉的诸多程序问题。执行;案外人异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4期2017-01-26

  • 国际商事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研究 ——以案外人加入仲裁程序为视角
    壮国际商事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研究 ——以案外人加入仲裁程序为视角罗依凯*任 壮**仲裁案外人非仲裁协议当事人,不能获得仲裁当事人的地位。当仲裁案外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仲裁的侵害时,有必要对仲裁案外人提供救济。仲裁应以仲裁协议为基础。仲裁案外人可以基于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仲裁规则以及仲裁法的规定加入到仲裁程序中寻求救济。案外人加入仲裁程序并不与仲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相冲突,因为这是基于当事人事后与案外人达成新的合意的结果。案外人加入仲裁程序可以一并解决相关利

    仲裁研究 2017年1期2017-01-25

  • 审执分离视角下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探析
    执分离视角下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探析孙 迪 陈 爽辽宁开宇律师事务所,辽宁 沈阳 110014目前我国就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相关问题规定尚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操作不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予以明确,并提出在下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执行体制改革过程中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在体制上分离。为完善我国执行程序,本文从审执分离的角度对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进行繁简分离设计。案外人;执行异议;审执

    法制博览 2016年29期2016-11-25

  • 论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系统定位
    诉;执行异议;案外人第三人撤销之诉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一大亮点,是在借鉴域外诉讼法理论及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所创设的全新的诉讼类型。一项新的制度建立后,首先应当考虑如何其与已有的制度进行衔接与协调,这才能使新增的制度得以被合理运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并进而完善现有的体系。因此,本文将就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已有制度的衔接与协调进行探讨,以求对其在第三人权利保护的体系中进行合理的定位。一、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第三人诉讼参加制度的衔接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第三人权益保障的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0期2016-11-10

  • 论民事诉讼中的申请再审
    人和符合条件的案外人,法律在赋予当事人和符合条件的案外人申请再审权的同时,也明确了申请再审的对象、期限、事由、管辖法院以及次数限制等程序性要素。【关键词】当事人;案外人;申请再审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了启动再审的两种途径:法院依职权启动和当事人申诉启动。1991年《民事诉讼法》在上述两种启动途径之外,增加了检察机关抗诉启动再审的途径。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不仅明确了启动再审的主体,还明确了再审程序的启动顺位,确立了“法院自行纠错在先,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1期2016-09-28

  • 案外人异议之诉:现状、问题及其完善
    朱新林案外人异议之诉:现状、问题及其完善朱新林*内容提要: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构建,意味着我国初步建立了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与实体性救济并存的二元体系,是执行立法史上的里程碑。但是我国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取消案外人异议前置、将案外人再审之诉从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中剥离、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案外人另行提起确权之诉的处理方式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制度的出路所在。案外人异议之诉异议前置申请再审确权诉讼一、我国案外人异议之诉的历史

    法治社会 2016年2期2016-09-09

  • 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分析
    》司法解释对于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制度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对于诉讼、救济执行程度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样使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可行性得到了提升,对于《民事诉讼法》中案外人异议权力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是在《民事诉讼法》总体基础上进行的细化延伸修改,在执行效果上并没有突破原有制度架构的约束。在理论与执行的过程中都暴露了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的潜在问题,没有形成统一的解决措施。针对这种情况要对案外人民事执行异议之诉进行详细

    商 2016年19期2016-06-27

  • 仲裁裁决案外人撤销之诉的构建
    实务】仲裁裁决案外人撤销之诉的构建张文娟(郑州大学 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由于仲裁实行的是一裁终局,当事人可依裁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此时仲裁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遭到侵害,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保护依据,所以有必要构建仲裁裁决案外人撤销之诉。具体措施是:在仲裁裁决确实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在案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机构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撤销之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仲裁;案外人;撤销之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节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4-12

  • 我国案外人仲裁撤销之诉制度研究
    0025)我国案外人仲裁撤销之诉制度研究罗小玲,李卫国(贵州大学 法学院,贵阳550025)仲裁的合意性和保密性导致仲裁信息严重不对称,致使案外人很难获知仲裁裁决或调解协议是否侵害其合法权益,也很难利用现行制度绕过当事人采取维权措施。因此,可以在仲裁案外人权利保护体系中增设案外人仲裁撤销之诉,以便在当事人拒绝履行仲裁裁决、案件也尚未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时,切实保护仲裁案外人利益。仲裁;案外人;撤销仲裁裁决因为仲裁具有经济性、快捷性、保密性等特点,所以在经济快速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8

  • 浅析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东 烟台)浅析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李 苏(264005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是民事诉讼法为执行程序中可能遭受不利益的权利人提供的实体救济制度,2015年新民诉法解释对其多个方面做了细化和完善,使得有关执行异议之诉问题向更为完善的体系发展。本文从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前置程序等入手,简要分析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执行异议;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和民诉法解释中有关执行异议之诉的规定是对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很大完善,可以看做是执行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6期2016-01-31

  • 新《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恶意诉讼规制
    词:恶意诉讼;案外人;第三人撤销之诉;既判力中图分类号:DF7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1-2397.2014.06.15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恶意诉讼问题讨论已久,也对恶意诉讼的界定与规制从程序法和民法、刑法等实体法的立法完善、法院的实践操作层面甚至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和对策。虽然各方面的意见并不是非常统一,但对恶意诉讼予以规制却得到一致的认可。2012年我国修改《民事诉讼法》,对恶意诉讼如何进行规制也是重点考

    现代法学 2014年6期2016-01-22

  • “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理解与适用
    :聚众斗殴罪;案外人;案内人中图分类号:DF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5)01012804聚众斗殴罪,是指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构成转化犯,依照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定罪处罚。有学者认为,此规定属于注意规定,要依照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来认定犯罪性质的转化,不能唯结果论。在这样的情形下,按犯罪主客观条件统一说,一是犯罪客体由社会公共秩序向公民人身权利转化;二是犯罪行为由斗殴行为向伤害或杀人行为转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07

  • “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理解与适用
    :聚众斗殴罪;案外人;案内人基金项目: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作者简介:蒋毅(1971-)男,重庆梁平人,重庆市荣昌县检察院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肖洪(1975-)男,四川宜宾人,法学博士,重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重庆市荣昌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挂职),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中图分类号:DF611文献标志码:A聚众斗殴罪,是指聚众斗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致人伤亡的,构成转化犯,依照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定罪处罚。有学者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2-20

  • 浅析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的完善
    227条确立的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作为执行异议之诉、审判监督程序的前置,对于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执行发挥重要作用。但民事诉讼法规定较为原则,司法解释①亦着重于执行异议之诉程序的完善,均未能完全堵塞制度漏洞。笔者分析探讨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制度。一、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的功能和价值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27条,实体上的案外人执行救济程序分两个阶段,一是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审查后做出裁定,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案外人执行异议

    法制博览 2015年28期2015-02-06

  • 对新《民事诉讼法》案外人救济制度的思考
    过,其中,增加案外人提起诉讼请求改变或撤销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即第三人撤销之诉,以维护案外人民事权益的规定,成为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新增加的规定和修改前关于案外人权利救济的已有规定,共同构成民事诉讼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全面审视该制度,笔者认为,以第三人撤销之诉和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作为案外人权利救济的程序保障是正确的选择,但在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同时不应并存案外人申请再审之诉,且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的诸多程序事项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10-22

  •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事由及程序选择标准
    0006)一、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事由问题异议事由即排除强制执行的实体上的理由,这种实体理由的具体内容是异议当事人所享有的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实体权利。[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四条对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事由规定的非常模糊,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将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事由解释为,“主张所有权或者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但解释中的“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案外人异议之诉
    00031)论案外人异议之诉孙伟峰(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 400031)2008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程序做了一定的调整,并初步确立了案外人异议之诉,赋予案外人以诉的方式维护实体权利的救济途径,平衡了效率化的执行与执行的实体正当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欲借助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法理基础及其性质的明晰,结合现行相关法律规定,重构案外人异议之诉,从而为执行实务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指导。民事执行;案外人异议之诉;程序重构案外人异议之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问题研究
    独具中国特色的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但是,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过于模糊,关于此制度的设计存在诸多缺陷,在民事诉讼法修订时需要进一步立法规范。案外第三人;再审申请;第三人撤销之诉;执行异议一、赋予案外第三人再审申请权的背景学界多认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法理基础主要为既判力相对性原则的弱化及主观范围的扩张,其次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存在缺陷,案外人申请再审权是对辩论主义和处分权原则缺陷的修正。此外,第三人利益事前保障措施不能满足正当程序的需要,事前保障措施并不能代替事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案外人申请再审的主体资格及路径分析
    150086)案外人申请再审的主体资格及路径分析□于 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恶意诉讼、诉讼欺诈等诉讼功能异化的产物常常会侵害到案外人的实体权益,在我国尚未完全引入撤销之诉的前提下,以再审程序为依托,赋予案外人对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生效裁判、调解书以申请再审的权利是最为直接的事后救济途径,亦是从程序上规制恶意诉讼的有力措施。在民事诉讼法新修订后,我国现阶段实际存在着执行程序中和执行程序外两种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救济路径,二者适用条件不尽相同,对诉

    行政与法 2010年9期2010-12-26

  • 论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
    400)论我国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完善□ 李 斌,郭百顺(海宁市人民法院,浙江 海宁 314400)案外人异议是案外第三人请求人民法院排除对特定标的物执行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对于切实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法律规定过于原则,该制度适用中出现了不少实际问题,远不能发挥其作为执行救济途径的保护和矫正作用。为了切实有效发挥该制度的应有作用,应针对具体适用中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从程序上完善案外人异议制度。案外人异议;适用条件;适用程序《

    行政与法 2010年3期2010-12-26

  • 案外人异议之诉的举证责任分配
    张 峰摘要:案外人异议之诉作为民事诉讼法修改时确立的新的法律制度,到目前为止,司法实践还不十分丰富,理论研究现状也比较薄弱,特别是对该项诉讼举证责任等专门性问题的探索鲜有体系及系统。文章从执行实践出发提出案外人异议之诉举证责任分配的自有合理性关键词:案外人 异议之诉 举证责任分配中图分类号:D915.2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7-一、案外人异议之诉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含义举证责任具有双重含义,即行为意义上的举和结果意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6期200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