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内在逻辑

2014-09-18 04:13郭丹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评议长效机制作风

郭丹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风建设长效机制

是筑基的强党工程

党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建立党风长效机制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党的领导力量的长期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建设“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要持久抓、见长效。”因此,党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具有约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建立党风长效机制就是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规必究。作为强党工程的基础,党风建设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以此来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从制度上促使作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形成长效完善的运行机制。以此明确两个主体、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强化民主决策监督、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目标考核等相关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

“世上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除了制度建设外,优良作风的养成既要依靠组织的有效监督和动态化的管理,也有赖于具体的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的执行力。现有的机关干部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建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本原因除了一些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外,关键是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引入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制度模型,建立高效快捷的投诉受理机制,对于维护群众利益、改进机关工作作风,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依托纪检部门、机关党委等机构,逐级建立投诉中心,实行随机察访制,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不定期深入到党政机关进行察访,并对一些典型事件公开曝光,定期评议,对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十分必要和重要。

党风建设长效机制

是迫切的民心工程

“公生明,廉生威”。党风建设事关人心向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既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更是党的生命线。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落实联系群众工作的责任,做到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风建设长效机制是一项迫切的民心工程。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而执政者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群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因此,党风建设必须围绕民生工作展开,通过法治化的轨道完善社会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切实扭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

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民生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因此党风建设要完善群众参与机制,积极发挥以群众评议为基础的群众监督机制。 群众评议就是社会公众参与评估政府绩效,通过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以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把群众高不高兴,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机关作风建设的标准。要逐步建立多重评估体系,公开评议结果,提高评议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扩大群众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评议结果纳入干部考核标准,把群众监督从干部推荐、考察环节,延伸拓展到干部任命的决策阶段,以群众参与促进党政机关作风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党风建设长效机制

是民族的复兴工程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我国历史上,民生好坏事关国计兴衰,大凡民生兴旺之时国运昌隆,而社会动荡和王朝更替皆因民不聊生而起。追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引导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必须在作风建设上紧紧围绕民生,把民生作为党风建设的出发点和依归,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来,在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引领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坚持不懈关注民生的党,一个使全民族和社会各阶层民众充分享有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的党,一个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党,必将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最终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中国力量。这为我们团结一心、奋力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科学路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党的工作重心在于党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完善。中国共产党有着其他政治力量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何将党的优势发挥出来,建立和不断完善党的作风建设并实现制度化是我们工作的重心。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思想理论优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并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将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撑的政治优势和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组织优势汇聚成党风建设的优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的执政活动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将党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党风建设既是党自我完善、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举措,更是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推动力。党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展开,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不断为人民群众造福。只有在改进党风的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将党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实,才能最终通过强党固基赢得民心,实现民族之复兴。(作者系省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责编:裴佩)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议长效机制作风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