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伟人英杰故里

2014-09-18 17:33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9期
关键词:英杰巴蜀体味

增强中国文化自爱自信的热力蜀中人杰司马相如曾说:“以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这“三非常”正是巴蜀所产伟人英杰的特点。远的不说,就从戊戌维新讲起,“六君子”中刘光第、杨锐被誉为“霹雳前之特异的电力”。辛亥保路运动中,勇冠全国的喻培伦、彭家珍,“革命军号手”邹容,“啼鹃诗人”雷铁崖,先锋都督尹昌衡,皆为“奇魂磊落,唯蜀有才”(孙中山语)的非凡人杰。

至于从巴山蜀水走出来踏上革命征程的现代伟人英杰,如辛亥元老吴玉章,老民主革命家张澜,“永远的红司令”朱德,直声满天下的元帅陈毅,奇谋韬略军事家刘伯承、聂荣臻和罗瑞卿,文化旗手郭沫若和巴金,以及王维舟、王佑木、刘伯坚、李硕勋、卢德铭、李家俊、赵一曼、罗世文、张思德、丁佑君等革命者,都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伟大复兴时代的弄潮儿,为开创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创立了丰功伟绩。

最突出的典范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以非凡的胆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救国,改革开放,以非常之人,定非常之策,做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这些伟人英杰“修齐治平”的坚定信念和“忧乐天下际”的民族精神,为亿万人谋幸福的“中国人民儿子”的崇高境界,已成为永远激励后人培养浩然正气的雄伟丰碑。

巴蜀伟人英杰的涌现,离不开民族精神家园的支撑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瞻仰这些伟人英杰故里时最应该体味和感受的。这种体味和感受,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体味热爱故乡山水,对一草一木的乡愁和乡恋,是这些伟人英杰一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原点和起点。四川盆地的地形奇绝,巴山崔巍,蜀水湍急,有时幽深到迤逦入云,有时奔放得一泻千里,气象万千,神秘神奇。生活在这样雄险幽秀的自然生态里,自然生出仰望星空、天下大同的民族梦想和鹰隼凌霄、蛟龙赴海、冲出盆地、改变世界的豪情,自然生出对故乡家园的精神依恋和族群热爱。这种情感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一辈子也抹不去的历史记忆和情感呼唤,成为中国知识精英接受马克思主义,变成共产主义者的恒久定力和深厚根基。瞻仰广安小平故里,仪陇朱德故居,乐至陈毅老家,与伟人英杰生活过的环境亲密接触,格物致知,理一分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民族家园的精神是如何从小就浸润到伟人英杰的心灵里,成为他们一生坚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另一方面,要感悟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悠久的人文传统是如何成为培育熏陶伟人英杰的肥壤沃土。其中,巴蜀文化故乡的特质和基因起了特殊的作用。川渝人在行云流水的平静生活中蕴含着汹涌澎湃的巨大正能量,在历史潮流的转折处往往会掀起拍岸惊涛而一往无前。这种特殊文化性格在来自巴山蜀水的世纪伟人邓小平身上体现特别鲜明:是他在历史转折关头带领拨正中国航向;是他冲破坚冰、驶向改革开放的广阔海洋。瞻仰伟人英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特殊灵气和磁石般的吸引力,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要来到这里。这里会使我们灵悟妙思如潮,深刻认识民族文化扎根坚韧,民族精神浸润灵魂,民族传统安身立本的根由。总之,从巴蜀伟人英杰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最根本的是:促进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热忱,增强自己对中国文化自爱、自信的热力。(责编:李妍婕)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杰巴蜀体味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Probability density and oscillating period of magnetopolaron in parabolic quantum dot in the presence of Rashba effect and temperature*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Observe modern design works and tas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Special Property of Group Velocity for Temporal Dark Soliton∗
燕赵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