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课对大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影响分析

2015-01-10 06:14徐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问卷心理健康培训

徐慧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健康知识是人类获得更加正确的生活方式的重要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均在课程中加入了健康教育课程,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并使其能够对正确的健康知识进行掌握,增加现代大学生的保健常识,并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1]。该研究采用定期培训的方法,经过为期6 个月的培训后,对调查学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并将培训前和培训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分析的对象是2014年新入学的大学生1200例,其中男性672例,女性528例,学生的年龄从20~23 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1.27±1.41)岁。接受调查的学生在调查之前没有接受过相关系统化的健康知识课程的教育,其相关行为习惯和健康知识的掌握均是在进入大学前自主形成的。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请专家予以相关的指导,经过反复修订后制成正式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于健康内涵的了解、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度、对健康行为的平纳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利用各学院的辅导员完成学生进行问卷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并在学生填写完毕后回收,本次共发放1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2-3]。在学生接受调查之后,即开始健康教育课程的培训。健康课程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识的概念、如何调理饮食、限制烟酒的好处、如何培养科学的作息规律、对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护方法、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护方法、卫生常识性问题等。每周3 课时,共进行为期6 个月的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再次发放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其内容与之前相似,以免调查结果收到影响[4-5]。

2 结果

2.1 1200名学生接受健康知识课程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由1 表当中可以看出,1200名学生在接受健康知识课程培训之后,其对于相关营养知识的掌握率相比培训前有了明显的提升,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1200名大学生培训前后营养知识掌握率对比表[n(%)]

2.2 1200名大学生培训前后行为变化情况

从表2 中可以看出,经过对1200名学生的健康知识课程培训之后,除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健康行为以外,两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健康行为执行率培训后均较培训前均有了明显的提升,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培训前后大学生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从表3 中可以看出,1200名大学生在接受健康知识课程培训之后,其心情愉快的心理状态比例有了明显的上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负向的心理状态均较培训前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1200名大学生培训前后健康行为执行率对比表[n(%)]

表3 1200名大学生培训前后心理状态对比表[n(%)]

3 讨论

调查情况显示,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通过该次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开展健康知识课程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率,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同时还能够有效调整现代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得大学生们能够在学校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对健康知识充分掌握,为以后的生活打好基础。

[1]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7-19.

[2]杨邦勇.自助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4,12(5):483-487.

[3]李焕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作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4]周旖.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陈玮.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蚌埠医学院,2014.

猜你喜欢
问卷心理健康培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