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应用误区及纠正对策

2015-01-10 06:14吴梦薇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误区依从性用药

吴梦薇

新疆乌鲁木齐第七干休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及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世界约10 亿人群受到高血压疾病的威胁,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方法,患者多需终生服药,并给予必要的行为干预。但是,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缺乏必要的认识,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缺乏耐心等问题,易出现药物应用误区,影响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应用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纠正对策,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调查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调查对象为到该院进行检查的高血压患者,患者共计1389例,其中男性702例,女性687例。患者年龄55~80 岁,平均年龄(71.4±8.7)岁;患者文化程度中,大专及以上164例,高中(中专)134例,初中592例,小学及以下499例。家庭收入高于3000 元/月341例,1500~3000 元/月745例,1500 元/月303例。患者病程1~25年,平均病程(8.7±1.9)年;患者中并发高血压危象298例,脑卒中201例,心功能衰竭256例,部分患者并发两种及以上并发症;其中合并糖尿病195例,慢性肾衰竭347例,心血管疾病204例,脑血管疾病264例,部分患者合并两种以上合并症。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资料、疾病认识情况、用药情况、选择药物的影响因素、获得相关健康知识途径等进行调查。

1.3 判定标准

药物依从性低:表现为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自我感觉舒适后,自行停药,再过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不适时,又重新开始用药,或自行加理用药,或使用其他药物,还有患者忘记用药,之后又想起,再次开始用药[2]。

自主停药:表现为患者用药一段时间后,自主停止治疗,与药物依从性低不同,患者停药多认为高血压已治愈、经济原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

剂量不合理或无指征用药:表现为患者自主使用一些无降压作用的保健品或其他药物,期望达到降压的作用,或患者用药剂量过低或过高,还表现为患者在应用2 种以上药物时,药物配伍不合理问题。

复方制剂与中药使用问题:表现为部分患者对药物药理、疗效等了解不多,使用复方制剂。西药复方制剂尚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用药研究,不符合WHO 关于单种用药治疗原则。另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盲目迷信中药,拒绝使用西药。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 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χ2检验处理。

2 结果

88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用药误区,占比63.8%,其中药物依从性低表现得最为明显,38.4%患者存在药物依从性低的问题,且其中忘记用药是重要的影响药物依从性的因素,年纪越大的患者,发生忘记用药的比率越高;其次为患者自主停药,占比27.2%,再次为剂量不全理或无指征用药,占比22.2%,最后为复方制剂与中药使用问题,占比12.2%,详见表1。对患者选择药物影响因素(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多数患者通过药物疗效进行药物选择,占比32.9%,其次为药品价格的影响,中低收入家庭这个因素最为明显,占比24.6%,再次为服用次数、药物剂型及生产厂家,详见表2。

表1 患者药物应用误区情况

表2 患者选择药物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累积性增加的现象,8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90%为高血压患者[3]。大量临床证据显示,高血压是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也是老年患者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患者必须终生服药,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高血压患者多年龄较大,易存在各种用药误区,如忘记用药、缺乏耐心、药物知识有偏差等,造成其采取药物治疗时依从性差,影响临床疗效。

本组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用药误区及影响药物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旨在为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组经观察发现,半数以上患者存在用药误区,其误区多存在于药物依从性低、自主停药、剂量不合理或无指征用药及复方制剂与中药使用问题等四个方面。在用药选择上,药物疗效、药品价格是较为常见的影响患者用药选择的因素,其次为服用次数、药物剂型及生产厂家等因素。加大对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于稳定血压,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组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对患者用药误区进行纠正。

3.1 规范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基层卫生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针对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治疗及护理上较医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其深入患者居住地,可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及监督管理体系,定期对社区内患者进行筛查,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关注其发病、患病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服务,如家庭病床、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活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其药物应用的误区,纠正患者错误用药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3.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低、产出高、效益好的干预措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用药误区的认识,帮助患者纠正用药问题。患者用药误区多存在于患者自我认知的错误,尤其表现在自主停药的患者,在自身感觉良好时,便认为高血压已治愈,无须再服药,而剂量不合理或无指征用药患者多为听从社会宣传,或根据自身感受,自行降低或加大用药量,这些可能影响药物效果[4]。另外,部分患者在用药上盲目轻信一种药物的作用,也是影响其药物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对患者用药选择上观察发现,多数患者选择药物时以药物疗效为基础,因此,应加大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的认知;讲解药物选择的方法,提高正确用药。健康教育活动可选择多种形式,如讲座、患者交流活动、小型运动等,配合分发光盘、小册子等,可使患者回到家里也能自我学习。在此,要注意针对患者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给予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如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可通过小型活动、事例讲解、图片等进行讲解,图片由浅入深,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

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因各种因素影响,对药物应用上仍存在药物依从性低、自主停药、剂量不合理或无指征用药、复方制剂与中药使用问题等误区,这直接影响患者对药物应用的依从性,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此,可利用社区医疗机构的优势,加强社区服务,通过开展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及心理辅导干预,使患者认识到用药问题,及时纠正,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定时、定量用药,降低或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陶智.2010-2012年我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7):79-80.

[2]程永芳,唐继志.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6):480-481.

[3]向洪波.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10):335-336.

[4]马宏胜.老年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0):3157.

猜你喜欢
误区依从性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