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主持人在文艺节目现场转播中的能力

2015-07-22 00:05赵婷婷
声屏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粤剧转播

赵婷婷

栏目责编:曾 鸣

文艺节目广播现场转播指的是以歌舞、戏曲、音乐会和综艺晚会等文艺演出为主体,以广播为传播手段,在不改变演出现场的情况下,以电波的形式将演出内容传播给听众的广播形式。在这类文艺节目的广播现场转播(以下简称现场转播)中,主持人作为身处现场唯一的观众,不光是听众的耳朵,更是他们的眼睛,除了在完成节目主体内容完整的转播需求外,更应该迅速观察整合现场的各类信息,进行丰富生动、细致准确的传播再现。现场转播的成功与否也与主持人的水平高下密切相关,如何提高主持人现场转播的能力便成了越来越多研究者关心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参与澳门国际音乐节和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现场转播的经验,对广播主持人在文艺节目现场转播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做出探讨。

多重身份的自由切换能力

一、以讲解者的身份串联衔接、讲解推介。作为一位文艺节目现场转播的广播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讲解者,具备良好的串联叙事能力。在广播转播时,前方主持人必须根据节目内容和播出需要,顺畅地完成节目表演间隙的衔接,并对舞台上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描述,达到有效传播。这种串联除了在内容上完成对演出人员、演出内容的补充介绍外,一个好的主持人更应该参照演出特质、听众需求对语言风格和主持样态进行调整,让主持语言与整场演出的内容流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凸显出文艺类节目的节奏感和美感。

例如,笔者在转播《来自草原的稀世之音》——内蒙古少年合唱团的演出时,就把主持人串联词的重点放在介绍演出的亮点:无伴奏合唱、马头琴以及蒙古长调的艺术特色上,用深入浅出、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表达让相对专业的艺术术语被普通听众所了解,激发听众的聆听兴趣。对待一些表演戏剧化,故事剧情跌宕起伏的演出时,比如在转播《普契尼歌剧三联剧》时,则将解说的重点放在每一幕的剧情内容、人物关系的交代上,用极富感染力的讲述配合音乐和演员的表演紧紧地抓住观众,为演出增色。

二、以采访者的身份沟通对话、交锋碰撞。在完成转播节目的过程中,主持人除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外,通常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以采访者的身份完成与不同嘉宾的对话。以积极的活动、真诚的沟通,就听众感兴趣的话题与嘉宾达成观点的碰撞融合,形成信息共享、认知共识和情感共鸣。

在澳门国际音乐节转播期间,几乎每场演出都分为上下场,中场休息时主持人通常要邀请嘉宾参与讨论。由于嘉宾的身份和背景各不相同,主持人在与其沟通前就必须了解嘉宾的经历、特长、兴趣甚至是表达风格,有针对性的与嘉宾进行交流。

例如,我们在转播粤剧《双仙拜月亭》《紫钗记》精华版的演出期间,得知嘉宾是本场演出的艺术总监梁汉威先生,他长期致力于粤剧的普及和创新工作,为此,我们特意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梁汉威先生,我们知道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粤剧的创新工作,在这两出戏中请问您的创新之处在哪里?”“近年来,我们知道您一直在提倡粤剧年轻化,并且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将它传承下去,以您的观点,认为粤剧工作者在创新方面可以做哪些新的尝试?”……对被采访对象而言,这些正是他最熟悉且有过深度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回答起来自然胸有成竹、滔滔不绝。这样的提问使得对话进行的特别自然顺畅,它让嘉宾做到言之有物,同时也让听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了本场演出的亮点以及香港粤剧精英在普及推广粤剧方面做出的具体成绩,增加了现场转播的效果和精彩度。

三、以评论者的身份评论解析,画龙点睛。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很多文艺演出都有多家转播媒体。如何能够吸引听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能否以个性化的视角进行解读,引领听众欣赏节目。现场转播时主持人的评论往往是即兴的,篇幅不宜太多,但需要精准到位。这种评论往往需要依托主持人相关知识的日常累积和文艺素养的长期培养。

例如,在转播《浪漫经典——王健与澳门乐团》这场演出的结束部分时,主持人和现场观众一起被艺术家们精彩恢弘、细致丰富的演出打动,有感而发说出评论:“马勒的作品我们已经听过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演绎版本。有一个说法,东方指挥大师的激情和率真非常合适演释第一和第二乐章。然而,一但面对第四乐章那种如雷灌耳的豪情和张力,有时就难以游刃有余,显得过于率直和单一,而这又恰好是马勒音乐风格一直以来难以把握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激情中高度融合着人生道不尽的沧桑感和苦涩感。所以,有人说没有历经人生风霜,即便技术再好,要去把握马勒风格,是难乎其难。这也正是那些堪称优秀的指挥家望‘马勒’而兴叹的原因。但是今天,我想吕嘉和澳门乐团无疑用他们精湛的演奏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挑战,赋予了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这部作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让我们在马勒营造的这个世界中,亲身体验到了另一种清新辽阔的气息,感到精神抖擞、心旷神怡。”这段主持人的现场评论虽然有着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但有利于帮助听众深化对演出的理解,也从专业的角度解析了作品的技术难点和艺术家的演奏亮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演出结束时说出,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听后总结,为整个节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场的捕捉再现能力

既然是现场转播,能否最大限度地传递现场信息无疑是衡量转播是否成功的关键。与电视画面的一目了然不同,广播只有声音一种介质,所以在文艺类节目的广播转播中,广播作为传播信息的有效载体,除了需要转播现场音响即演员们的表演内容外,还需要依靠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形象表达,让听众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更新的内容,通过语言仿佛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优秀的现场捕捉和再现能力。根据笔者的经验,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得以实现。

一、专注细节的精准把控,实现信息现场的深度还原。信息现场通常意义上指的是主持人观察到的如舞台的背景、陈设、演员的服装、道具,乐手的表情动作和演出花絮等这些细微的点滴。在现场转播的过程中,前方直播的主持人作为连接演出现场与听众的纽带,是整个节目中最积极的主导人物,他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敏锐地捕捉现场信息,并将直观的观察通过有质感的语言传达出来。这种质感的传达主要源于主持人对细节的把握,拥有细节的转播才会有有亮点和特色,才会摆脱简单的串联和介绍,让转播变得生动,充满画面感。

二、整合第二现场信息资源,完成信息的有效补充。所谓第二现场,指的是正式演出之外与演员接触见面的机会,如排练、采访和演出前的工作坊、交流会等。这些演出之外的时间,是主持人与演员近距离沟通、获取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更加直观、生动、充满趣味性,也更可以表现出演员的常态,更符合听众获取全面真实信息的心理期待。

三、强化心灵现场的内在感受,引发愉悦的收听体验。几乎每一场演出现场观众对演员的表演都会报以最直接的反馈,主持人应该充分感受及时捕捉,将现场观众兴奋欢乐的情绪以及乐手的即兴发挥第一时间带给听众,让他们即便仅仅通过声音一种媒介也可以有极强的带入感。如在转播《唐吉诃德》这场演出时,来自俄罗斯的中提琴手维也托斯拉夫·比罗哥洛夫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以娴熟的技艺征服了全场的观众。在上半场演出结束后,他起立向观众致谢,观众则报以了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尖叫声。这位中提琴手显然被观众的热情打动,他沿着舞台一路小跑,还佯装要将自己的中提琴抛向观众席,引得观众阵阵笑声。这个小小的动作,将他愉悦的心情和活泼的性格表露无疑。这些即兴的表现,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主持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巧妙地暂停了转播稿的内容,将现场的轻松愉悦的氛围用语言加以描述,弥补了听众无法亲见这一幕的遗憾。

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

有过转播经验的主持人大多知道,现场转播中有一个每位主持人都必须跨越的挑战,就是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时能否拥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而这一切离不开多年直播经验的累积和转播前的充分准备。主持人在演出前必须对演出内容、演出流程和演员的相关背景、特长有全盘的了解,当出现突发情况时,才能够合理运用各类资源,多方调动知识储备,机敏果断地处理状况,使转播有条不紊、准确清晰并与现场的气氛和节奏相互吻合。

一、丰富积淀 灵活应变。在文艺节目转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演出曲目和演职人员经常会发生临时性的调换。为了避免失误,主持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预听现有的音频资料或观看彩排,在正式转播前对整场演出有一个感性认识。当遇到节目首演或音频资料缺乏时,主持人在直播中更应该小心谨慎,确保信息准确,避免张冠李戴、贻笑大方。实际经验是,主持人在转播的现场并不能完全依赖节目表,只能将其作为参考的资料,以演奏乐器、演员和曲目风格等元素为参照物对演出曲目和演员进行判断。

二、沉着冷静 拾遗补缺。即兴是现场转播中最大的魅力和压力所在,在现场转播的过程中,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干扰节目的完整度和流畅度。如现场演出已结束但转播仍然继续,需要主持人持续口播调节时长、演员A、B 角临时调换、设备临时出现故障等突发问题,正是这些风险和恐惧增加了了现场转播的压力。面对这些意想不到的挑战,主持人只有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才能将演出中的这些突发状况拾遗补漏,化险为夷。

综上所述,文艺节目的现场转播对广播主持人的综合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因为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再现,它要求主持人不但拥有深厚的文艺知识和综合素养,同时还拥有敏锐的现场感受能力,并能够气定神闲、淡定自如地化解各种状况,通过个人非凡的细节表现力,将这种即兴的艺术美感鲜活生动、引人入胜地呈现给听众,进而营造出精妙的艺术想象。它既是一种展现更是一种创造,更需要主持人与表演者、听众三方之间的默契交流。它既是主持人个人努力的结果,也需要与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协作完成。唯有此,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直播中广播主持人的作用,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粤剧转播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SINGING THE CHANGES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从著作权法适用的角度谈对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规制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