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创新传播主流价值

2019-01-30 15:10罗金良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2期
关键词:梅州市委策划

罗金良

精言萃语

为了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我们积极开拓思路,在活动策划上注重品质和品牌的提升,每年策划组织梅州网络春晚、童心春晚、广场舞大赛、客家人相亲节、家博会、医博会、汽车文化节、高考咨询会、少儿红歌大赛、足球赛等130多场活动,基本实现周周有小活动、月月有大活动,不仅有效提升《梅州日报》的品牌形象,还为增加经营收入奠定了基础。

创办于1972年的《梅州日报》,是中共梅州市委机关报,是梅州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媒体。近年来,梅州日报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的部署,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两报两刊” “一网两微一端” “两户外”(《梅州日报》《侨乡月报》《围龙灯塔》《客家人》;梅州网、梅州日报微博、9个微信号矩阵、“掌上梅州”客户端;户外T牌、户外电子阅报栏)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平台传播用户超400万,《梅州日报》年发行量稳中有增保持在9万多份。梅州日报社全媒体传播力、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位居全省地市报前列,先后荣获“2015十大创新力地市党报”“2015全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百强”“2017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十大影响力地市党报”“2018全国党报微信15强”等多项殊荣。报社从2013年起扭亏为盈,年总收入从6000万元增至现在的1.2亿元;广告经营收入连续7年实现增长;干部职工福利待遇连年递增,7年来增加了1600多万元。

一、围绕中心,强化融媒策划

作为市委机关报,我们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秉承“新闻+服务”的办报理念,认真履行党报的服务职责,每年围绕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重大活动、重点工作,立足高度和深度,精心组织策划,加强舆论引导,为梅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在融合传播中,为了确保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宣传提质增效,我社发挥全媒体优势,以报网微端+视频+户外宣传整体联动的方式,强化传播效果。其中,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主要领导指示下,在头版开设“学习笃行”专栏,设立“学习笃行”微信公众号,选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金句,结合梅州实践进行“一句一题一评”;在报纸和微信上开展“新时代新足迹——书记去哪儿了” “新时代新足迹——局长去哪儿了”报道工作,推动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抓。

二、深耕本土,固守文化阵地

近年来,我们秉承“内容为王,品牌制胜”的宗旨,强化“本土化”建设。目前,《梅州日报》内容高度本土化,每天12个版的内容中,本地资讯占八成以上。聚焦本土的“客家”“梅花”“客家菜”“足球周刊”“梅商纵横”“楼市周刊”“旅游周刊”“健康周刊”等栏目,都因接地气、黏合度高而受读者喜爱。以“大民生”定位的“民生一线”栏目每年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筹集善款达300多万元,以“民生一线”的报道稿件为主上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梅州日报民情反映》,大部分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成大批民生问题的解决。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媒体的文化自觉,每年组织跨越全年的大型全媒体报道活动,先后组织了“寻访大学校长”“寻访院士”“寻访客都文化地标”“全球客商行”采访报道活动,使文化梅州得以多维度展示。

三、创新方式,增强传播影响

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新闻传播渠道,网页、微博、微信矩阵、网络视频、手机客户端、户外平台相继建成,全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建立,新媒体平台屡获国家级殊荣。2018年底,梅州日报社新媒体平台获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成为报社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目前,梅州日报社新媒体原有内容生产平台稳定向好,新拓平台逐渐成熟。其中,梅州网注册用户40多万人,微博粉丝50万人 ,“掌上梅州”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达60万人次,“抖音”号粉丝10万人,9个微信号矩阵粉丝总量突破100万人,平台影响力日益攀升。

四、壮大产业,经营逆势增长

报社强化互联网+意识,整合平台、人才等全媒体优势资源,成立全媒体经营中心,大力推行融媒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全域合作、全媒运营、多元发展”的报业经营产业体系。

为了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我们积极开拓思路,在活动策划上注重品质和品牌的提升,每年策划组织梅州网络春晚、童心春晚、广场舞大赛、客家人相亲节、家博会、医博会、汽车文化节、高考咨询会、少儿红歌大赛、足球赛等130多场活动,基本实现周周有小活动、月月有大活动,不仅有效提升《梅州日报》的品牌形象,还为增加经营收入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着力搭建政务合作平台,分别与8个县(市、区)、市直部分职能部门签订了全媒体宣传战略合作协议,在报纸栏目、新媒体平台、全媒体工作站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让平台空间、品牌影响得到更好延伸,实现稳定增收。2018年底,我社与政法公安部门签订了520万元的战略合作项目,共同建设“平安之乡”梅州品牌,致力于把“平安之乡”打造成和“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赋美誉的梅州“新四乡”。此外,网站、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和户外阅报栏、T牌等户外平台,已经成为报业经营的新增长点,有效壮大了报业产业。

五、完善制度,管理更加科学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制度“风向标”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先后实行了采编、广告、发行方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根据实际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办法。

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我们于2016年12月初正式运作全媒体中控室,建立“一体策划、线索汇聚、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发布传播”的融媒体采编流程。同时,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了全媒体运营30多个制度,细化岗位要求,强化融媒管理,构建适宜融合发展的工作指导和考核体系。此外,进一步规范完善了涉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部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为激励干部职工创先争优,我们先后制订了针对各岗位的评优评先机制,通过评选季度之星、季度好新闻、年度优秀记者编辑校检、年度创收之星、年度金点子好项目等正向激励措施,鼓励干部职工立足本职,编好版、写好稿,出好点子、抓好项目,创造更好的业绩,不断推动报业的发展。

六、锻造队伍,激发干事活力

面对媒体大融合、履职新要求,抓住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我们下气力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传播业态、信得过、用得上的高素质专业化新闻队伍。

近年来,我们围绕当前报社改革发展、融合发展主题,先后开展新闻业务、全媒体融合发展、短视频制作、版权知识等主题培训,并把每一次大策划当成锻炼队伍的“练兵场”“提升场”,让传统纸媒记者编辑逐步向全媒体记者编辑转型,锻造一批执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手能拍的全媒型人才。2018年,我社举行了报社内部首届短视频大赛,一共收到109人的123份短视频,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推进媒体融合的意识,强化了队伍的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
梅州市委策划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澳门梅州妇女会和澳门梅州青年会成立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本期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