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03-04 20:37
甘肃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武威城市绿化城区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北邻内蒙,南接青海,气候总体呈现温带大陆性特点。公元121年,汉武帝为彰显骠骑将军霍去病“武功军威”,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武威。它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是葡萄酒的故乡,因其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素有“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之称。

一、城市绿化现状

城市绿化能改善城市环境,增进人们健康,而且规划合理的绿化会增加城市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近年来,武威市政府在有效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内涵,高度重视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不断在增绿量、优布局、建精品、创特色、强管理上下功夫,在全力打造独具武威地域文化特色的绿化景观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建成区绿化面积为907.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为26.8%,绿化覆盖率为30.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8平方米;在公共绿化方面,强化了道路、广场、公园绿化美化工作,形成了以城区公共绿地、公园广场绿地建设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机关单位、居住区、庭院绿化为依托,点、线、面相衔接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27.2万平方米,单位庭院、居民小区绿地面积254.8万平方米,生产绿地绿化面积81.58万平方米。相继建成天马湖公园、海藏湿地公园精品园林,绿化面积94.5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88.75万平方米,成为文化建园与艺术造景的典范,大幅提升了城市品味。武威市城区绿化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建设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国家级园林城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二、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体系不完善,绿化树种单一

武威城区绿地主要分为街道绿地、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附属绿地和区域绿地,城市绿地存在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整体都采用乔木、灌木、花卉种植为主,立体绿化较少。常用园林绿化树种包括常绿乔木11种,落叶乔木29种,常绿灌木4种,落叶灌木17种,藤本4种,花卉16种,沙生植物3种,涉及38科70属,约105种。行道树主要树种有国槐、高干金叶榆、红叶碧桃、西府海棠、樟子松、油松等。灌木以紫叶小檗、金叶女贞、水蜡、金叶榆、紫叶矮樱、榆叶梅、丁香、连翘等为主,花卉以月季、牡丹、芍药、万寿菊等为主,导致城市绿化色彩不够丰富,影响了城市绿化品质的提升。

(二)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城区绿化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单一,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尚未形成财政投入、市场补给、社会融资的投资机制。由于市级财力极为有限,严重制约着城区绿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园林绿化科研基地、绿化科研技术人员的经费匮乏,造成城区绿化品种配置不尽科学合理,另一方面,管护和养护也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市区内城中村的绿化管养仍处于原始状态。另外,缺少园林机械的运用,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绿化管养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城市绿化规划设计质量不高

城市园林绿化效果主要来源于规划设计,规划设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道路绿化只选耐旱、耐寒品种,导致部分道路出现千篇一律红、黄、绿的视觉效果,未突出各道路的特点。初步统计,目前全市中心城区绿化树种虽达100余种,但常用的仅有21种,这不利于植物群落多样化的形成。其次,虽坚持了乔、灌、花、草相结合的造景理念,力争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但设计时只片面追求平面效果,未考虑植物生长特点和实际路况,栽种后出现参差不齐、协调不一的境况,绿化效果不尽人意。同时,由于武威城区在城市规划设计时,缺乏统筹观念,整体规划中并未将园林绿化纳入其中,导致绿化面积相对于园林城市指标差距较大。

(四)城市绿化生态效益过低

武威地势南高北低,属大陆性气候,较干旱,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城市绿化中对植物生长特点、土壤性质、人居环境等缺乏充分认识,一味凭借经验配置植物并进行栽植,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生物多样性缺乏,植物生长缓慢。其次,栽植后管护不到位,在病害防治方面措施不完善,出现不同园林植物、不同程度的病死现象。一方面,由于城区绿化面积的增加与相应管护人员数量不成比例,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对病害防治不够重视,只是对死亡树种进行重新移栽,并未充分认识病因并进行有效防治。

三、城市绿化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加大投入,转变绿化思路

继续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方针,不断加大政府对绿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合理编制城市规划中绿化用地,以确保重点绿化工程的实施。根据武威城市绿化现状特点,要转变“以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模式,在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的基础上,在游园、公园等地适当采用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合理界定植物数量,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与此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政府在加大绿化投资的同时,要制定植绿保护政策,使广大市民有爱绿、护绿、植绿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力争使城区绿化上一个新台阶。

(二)创新理念,提升城市绿化品味

在城市建设设计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要实现城市园林由“绿化”到“美化”的转变,对武威城区现有的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研,探索已栽树木、花草之间的生存、生长以及适应性等规律,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研究。坚持体现地方特色,坚持优先使用乡土树种,在城市多层次配套绿化中搞创新和突破,使植物自然更新,最终达到稳定的、色彩丰富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以武威地区节水型绿化为前提,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结合,实现优化配置。这就需要加大绿化科研力度,适时引进适合的外地物种,并筛选、培育出适合本土生长的优势种,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做到一街一树种,一处一景观。同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全面掌握所选树种习性,根据城市不同的自然条件,严格选择适宜的树种,营造独具武威人文特色的园林城市美景。

(三)以点带面,点线结合,有效增加城市绿量

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来增加城市的绿化用地。在创新的前提下,坚持景观观赏性,根据道路特点、植物生长习性,精心做好点、线、面的设计,努力寓绿化、文化、美化于一体,体现生物多样性和观赏性。重点围绕武威城区“一湖(天马湖)四园(凉州植物园、西郊公园、海藏湿地公园、雷台公园)一庙(文庙)”,力争建设一批高品味的城市绿色新景观。加快推进城区各街道绿化景观带建设,突出推进广场绿化、庭院绿化、小区绿化,通过规模造绿、依景配绿、依法补绿、拆墙透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格局,大幅度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积极向园林城市方向努力。其次,选择适合武威地区生长的爬山虎、金银花(忍冬)等一些攀缘植物在大块公共空间、广场等绿地上尝试探索立体绿化,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四)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和城市风貌,要重视丰富城市绿化的植物品种,构建具有武威地方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地景观。要实现城市由“园林绿地”到“园林文化”的转变,改变那种“有绿无景,有景无文化内涵”的状况。修复与保护武威城市区域内的名胜古迹,再配合绿地建设,有效彰显本地文化特色,促进旅游行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经调查,武威城区现存古树名木共计417株,其中城区49株,7科9属,分别位于海藏公园、雷台公园、凉州植物园等大型公园内。要充分挖掘武威历史文化特色,因势利导,将园林建设与武威地区既有的起伏地形相结合,融自然景观为一体。如海藏湿地公园可通过台阶式、多层次、多种道路框架结构和水系林带格局,错落布置园林景观,形成自然和文化相适应的地方特色。

(五)构建一体化管理机制,规范绿化管理养护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必须坚持“建养并举、养管并重”的原则。加强绿化建设管理,在起苗、运输、栽植、修剪、灌溉等一系列栽植技术和管理环节上都要严格控制,消除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防止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并逐步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完善武威市绿化管理的相关规范性文件,使绿地管护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城市绿线制度。规范管理养护,树立质量意识,建立绿化质量跟踪责任制。加大管护人员配备,提高管护人员技术水平,对绿地实行分级、分类的精细管理。加大绿化管理执法力度,公正执法,严肃查处占绿损绿毁绿和偷盗、破坏公共绿地设施等违法行为,维护绿地管理的良好秩序。

猜你喜欢
武威城市绿化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重任在肩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