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沙产业”理论 推进戈壁农业发展

2020-03-04 20:37
甘肃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戈壁农业发展

戈壁农业,是指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生态。

一、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科学内涵

1984年8月,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发表了《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一文,首次正式推出,“农、林、沙、草、海”五大产业将在21世纪掀起第六次产业革命。其中“沙产业”理论是专门针对干旱沙漠地域推出的。他指出,沙漠、戈壁、阳光的潜力还远未被利用,应该大力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科技、高效益”的“沙产业”。钱学森还指出,“沙产业“实际上是未来农业、高科技农业、服务于未来世界的农业”。他从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从空间与地域、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个视角,深刻分析了“沙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总括来讲,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既包含了资源节约再生的循环经济理论,也包含了寓保护于开发之中的生态治理理论,还包含了以集约化、工业化思维推动产业转型的新型农业发展理论,更体现了科技创新、成果集群、利用综合、效益叠加、系统耦合的现代知识经济和系统工程理论。“沙产业”理论的提出,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条块分割,立足于光热能量转化,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设备实现自然资源利用,致力于脱贫致富,让干旱沙漠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三农”发展特别是河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极具时代感的前进方向,为戈壁农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前卫的理论支撑和高瞻远瞩的科学指导。我们发展戈壁农业正是按照钱学森“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理论,进行“不毛之地”上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伟大实践。

二、甘肃省戈壁农业发展要求和目标任务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创新,甘肃省河西地区在“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了打破传统绿洲农业的局限,发展戈壁农业的新路子。在发展戈壁农业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河西丰富的戈壁光热和自然资源潜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产业新动能,把多年闲置的荒滩戈壁打造成高标准日光温室,让闲滩空地变成产业发展的富地。

甘肃有1亿多亩戈壁、1.8亿亩沙地、480万亩盐碱地。土地相对贫瘠、生态环境脆弱且降水量不足,农业生产严重依赖河流、绿洲与地下水灌溉,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极大,严重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若是进行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无疑会渐渐逼窄自己的生存空间。“戈壁抢绿,沙海淘金”,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地处戈壁滩周边的河西五市,正在尝试着把过去的不毛之地变成人类未来的新粮仓。基于这一现状,为了充实挖掘河西丰富的戈壁和光电资源潜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动能,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发展戈壁农业,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为了推动戈壁农业发展,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作出批示,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酒泉、张掖等地调研戈壁农业,并在酒泉召开了戈壁农业建设现场会。省、市、县政府都印发了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了扶持戈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推动戈壁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酒泉戈壁农业发展特点及成效

酒泉市是典型的戈壁绿洲城市,光照时间长、土地积温高、空气干燥隔绝强,祁连雪山提供了充沛、纯净、无污染的雪水,具有生产高品质戈壁农业产品的独特自然条件。近年来,在国家及省上的支持指导下,酒泉市立足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以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为支撑,以节水高效、绿色有机、戈壁品牌为引领,在打造戈壁农业品牌,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找到了一条戈壁上发展现代农业、未利用土地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跳出传统耕地实现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并举的成果。其主要特点:一是条件优越,环境优美,品质优良;二是技术领先,组装配套,品种丰富;三是节约资源,转化废物,带动产业;四是投入产出高,增值空间大,增收效益好。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突出政策规划引领;二是培育打造戈壁农业产品;三是制定戈壁农业技术标准;四是强化农业科技保障;五是构建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四、酒泉戈壁农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酒泉市丰富的自然光热条件和无污染的祁连山雪水资源,围绕蔬菜、林果、草食畜等优势主导产业,以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为支撑,以节水高效、绿色有机、戈壁品牌为引领,做大、做精、做强、做实绿色有机戈壁农业,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革命性变革,全力提高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切实把戈壁农业商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

聚力蔬菜、林果等优势主导产业,主攻新建高标准戈壁温空、大棚,辐射带动已有的设施农业及大田种植提质增效、集约规模、培育品牌、转型开级,努力把酒泉市打造成全省戈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精品亮点展示区,建成全国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及中东欧地区的高品质“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

(三)发展任务

一是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围绕蔬菜、林果、草食畜等优势特色产业,按照集中布局、连片建设、规模发展的思路,以已经建成并形成规模效益的戈壁农业片区为重点建设区域,规划建设规模不少于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产业园区,扩大建设规模,提升建设档次,加快构建戈壁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培育戈壁农业品牌。推进“商标富农”工程实施,逐步实现酒泉市生产的蔬菜、林果、草食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全部品牌化。加大戈壁农业品牌、商标、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使用力度,放大无公害、绿色、有机戈壁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切实打响戈壁农业品牌,占领国内外农产品高端市场,全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以打造河西戈壁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市为目标,以温室蔬菜、食用菌、葡萄、枸杞、红枣及肉羊、肉牛等区域特色产业为重点,健全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全力推进良种工程,构建戈壁农业良种繁育推广试验体系。组建农产品检验检疫认证中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要求,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戈壁农业全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支持发展戈壁农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窗口。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开展互联网线上交易,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模式。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培育发展一批蔬菜、瓜类、果品、肉羊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机具应用推广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五是促进科技创新应用。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进戈壁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继续推广育苗移裁、高效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耕种收关键环节机械化等重大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以膜下滴灌、设施轻简化建造、生态栽培、水肥一体化、光电能源温室利用等现代农业高效生产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戈壁农业,积极推动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全过程智能化、信息化。六是拓展戈壁农业外延功能。充分发挥戈壁农业园区发展、品种集聚、技术领先、装备现代的优势,推进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农产品采摘、休闲观光、农耕体验,逐步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戈壁农业田园综合体,培育戈壁农业发展新模式,构建利益共享联接机制,推进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五、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推动戈壁农业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县政府成立戈壁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戈壁农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研究推进解决戈壁农业发展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戈壁农业发展规划,确定总体目标,分解年度任务,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戈壁农业每年都有新进展、三年要有大突破、五年取得大成效。

(二)加强财金支撑

加快农村“三变”改革进程,将戈壁农业园区全部列入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探索新经验,总结新机制运用新机制新理念新模式推进戈壁农业创新发展。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向戈壁农业项目倾斜。金融部门要针对戈壁农业设计贷款品种,丰富信贷产品,满足信贷需求。加强与金融部门、担保机构的合作,在符合土地政策的前提下,采取预抵押等方式进行抵押担保,解决贷款抵押和担保问题。深入推进农民承包士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为戈壁农业发展提供强大资金保障。

(三)强化基础保障

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对在符合政策的设施农业用地上建设的温室、大棚等生产设施及管理用房等地上附属物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确权登记。做好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流转、租用等工作,在温室、大棚等生产设施及管理用房等地上附属物登记流转过程中,按照政策规定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破解设施用地融资瓶颈问题。积极争取省直相关部门关于扶持戈壁农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制定符合酒泉市实际的政策措施,支持戈壁农业发展。

(四)加强技术支撑

要高度重视借智发展、技术引领,加强院地合作、院校合作、院企合作、外引内培,积极聘请省内外高等院校专家,吸纳市域内高等院校、科技推广研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戈壁农业发展专家智库,开展技术研发推广服务。组织市县乡科技人员从设施建造、产业培育、品种选育、质量保障、智能管控、疫病防治等方面全力攻关。市、县科技人员要长期联系戈壁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加强科技培训,强化指导服务,促使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新模式落到实处。

(五)增强发展动能

要强化公共服务,加大宣传引导,提高酒泉戈壁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和产业影响力。鼓励引导国有和民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多种模式参与戈壁农业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健全完善戈壁农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的检查考评、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等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实行严格问责,确保全面完成全市发展戈壁农业的目标任务。

戈壁农业是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多年实践工作基础上,针对河西生态区域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对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创举。作为林业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努力践行钱学森“沙产业”发展理论,坚定戈壁农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农业科技事业,为推动戈壁农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戈壁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戈壁里的水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更正
戈壁深处“战味浓”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