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对签约家庭医生的老年患者的药学干预模式探讨

2020-10-14 02:44邹绮雯郑桂梅王振兴曹伟灵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年9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依从性

邹绮雯,郑桂梅,王振兴,曹伟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药学部,深圳 518001)

根据近年来中国高血压的调查数据显示[1],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既往在对全球61个人群(约100万人,40~89岁)的前瞻性观察研究[2]的随访结果显示:基线血压从115/75 mmHg 到185/115 mmHg,诊室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SBP每升高20 mmHg或DBP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倍增。脑卒中、冠心病是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主要并发症,合理用药可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以及保护靶器官,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通过对患者进行现场药学科普宣教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医院及社康中心的合理用药率,减少患者出现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等情况发生,促进社区居民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为社康中心签约家庭医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截至2017年9月,社康中心约有400位患者符合入选要求。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 长期在本社区居住且已签约家庭医生的高血压患者。② 年龄65~85周岁者。③ 无智力及精神问题,有行为能力者。④ 愿意全程参与此次调查的社区居民。⑤ 依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3],已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 没有行为能力者。② 陪护人员不固定的卧床者。

退出标准:① 研究期间自动退出试验者。② 研究期间病故者。

调查研究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本次调查最终完成146例。

1.2 研究对象分组

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入组对象分为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2例),患者分组情况见表1,患者药学干预前遵医嘱服药情况见表2。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分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分组情况 例

表2 患者药学干预前遵医嘱服药情况 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药学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用药情况比较。依从性评价标准:依从性好是指能严格按照医嘱交代服药、没有连续2天忘记服药的经历、没有自行停药或减量的经历、没有自行换药的经历以及没有使用保健品替代治疗药物的经历。血压达标情况,根据《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修订版)》制定降压目标:65岁以上老人的SBP应控制在150 mmHg以下;可耐受者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病、糖尿病和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一般可以降至130/80 mmHg以下,脑卒中后患者的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 mmHg。药学干预前后患者合理用药分析评价:根据患者常见的不良用药习惯设计“患者用药合理分析评价表”(见表3),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用药依从性是否良好、是否存在使用保健品替代药品、是否存在自行调整药品剂量行为、是否有自行停药行为、药品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对以上内容按“是、否、不确定”3项评估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对比患者在药师干预前后的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价。

表3 患者合理用药情况评估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调查从2017年9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筛选,目标研究对象200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确定146例老年慢病患者为服务人群。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次上门回访调查,干预组除上门回访外还组织了6次现场药学科普宣教培训活动;科普授课内容包括: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常用降压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的储存方法以及认识药物的有效期及过期(废弃)药物处理方法[4-5]。

2.1 药学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服务期间临床药师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两次上门回访,监测患者血压并记录血压控制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情况对比见表4。

表4 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情况对比

2.2 药学干预前后合理用药情况对比

服务期间临床药师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均进行两次上门回访,其中临床药师在服务期间还对干预组进行了6次药学科普授课培训(第2次回访前完成全部培训课程。在此次调查中,药师发现患者学历越高,药师在干预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越有效。药师对患者进行科普宣教后,部分患者(以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居多)能理解并简单复述药师的授课内容,并在课后主动咨询药师。对比分析时,患者合理用药情况评估表中填写“不确定”者,按“否”计算。药学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对比见表5。

表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对比n(%)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坚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同时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高血压的治疗与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否自行停用药物或更换用药,以及自行增减药物有着密切的联系[6]。老年慢病患者具有服用药物种类多、容易因错服、多服药物而导致药害事件发生,患者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长期自我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且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及药害事件发生[7]。

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多项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慢病管理模式探讨[8]。研究人员对我国上海地区的患者进行药学服务需求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91%的患者在遇到用药问题时或住院期间希望得到临床药师的帮助及提供药学监护[9]。本次研究对象全部为65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下降,影响药物的代谢及排泄过程;多数老年患者多病共存,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的文化程度、用药习惯存在差异,使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10]。

本研究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的上门回访及开展药学科普讲座,让患者明确知道遵医嘱定时服用药物并自行监测血压的重要性,还可以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并正确理解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患者的合理用药及安全用药意识。本研究显示,临床药师上门回访联合现场科普宣教的药学干预模式能够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保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依从性
药师“归一”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