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创作与演唱分析

2021-11-26 12:38吕箫青
黄河之声 2021年6期
关键词:普契尼咏叹调演唱者

吕箫青

引 言

普契尼的出现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作品极富创意、感情色彩丰富;他所塑造的角色生动,人物形象鲜活,深入人心,足以带给人震撼之感。歌剧《曼侬·莱斯科》是普契尼创作的第三部歌剧,这部歌剧让普契尼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奠定了他之后的歌剧风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表作。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选自歌剧《曼侬·莱斯科》的第二幕,为女高音曼侬的唱段。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一、作曲家生平及歌剧介绍

普契尼(1858年—1926年),著名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生于卢卡的一个具有音乐氛围的家庭。他的父亲从事音乐行业,在普契尼6岁时去世。10岁时他进入唱诗班,14岁时他成为了教堂的管风琴手,16岁时获得管风琴比赛的第一名,19岁时成为圣马丁教堂的合唱队长和管风琴师。1880年普契尼来到米兰,开始系统学习音乐。在这之后,他创作了两部歌剧,均已失败落终。直到第三部作品《曼侬·莱斯科》的出现,使得普契尼得到了人们的肯定,演出很成功。在普契尼创作的高峰期时,又连续创作了3部最重要的作品,分别是《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及《蝴蝶夫人》。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取材于神话剧,他在创作时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这部作品并未完成,1926年普契尼在写到第三幕时病逝,由他的学生完成了最后的部分。

普契尼的一生共创作了12部歌剧,他善于揭露社会的丑陋与不公,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他不断探索这艺术表现手法,他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乐派的成就,大胆创新,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挂满了柔软幕帐》创作分析

(一)创作背景分析

1870年普法战争后,意大利社会动荡,经济发展非常落后,普契尼一生致力于描写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本,因此社会环境对普契尼的影响很大,这一观点可以在普契尼的作品中得到印证。

1884年普契尼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维利》(villi,又叫做《群妖围舞》l),普契尼的这部歌剧并没有在比赛中获胜,但一位出版商注意到了这部作品。紧接着他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出现了,但因为这部歌剧的内容极具戏剧性,脚本不佳,以失败告终。两部歌剧的失败让普契尼的创作开始有了新的突破,他开始注重脚本的选择,在创作时开始注重真实的情感,需要让观众有如临其境、如曲中人的感觉。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法国的著名同名小说,深有感触于是准备创作。但1884年马斯内的歌剧《曼侬》演出后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再选取相同题材改编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普契尼不顾好友的阻挠,和多位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合作,脚本修改多次,无数人参与了创作,创作过程十分坎坷,幸运的是,普契尼的坚持获得了巨大回报,优秀的作品就是对作曲人最大的肯定。这部歌剧结构灵活,震撼人心,音乐的地方色彩浓郁。1893年《曼侬·莱斯科》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普契尼从此一举成名,这部作品也奠定了普契尼之后的创作风格,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二)曲式结构分析

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分为A段和B段。1~5小节为作品的前奏部分,音乐缓缓流出,低沉压抑,三个保持音记号加重压抑的氛围。前奏结束在bE大调的属和弦上,为A乐段主题做铺垫。

A段(6~21小节)由a、a1两个乐句组成,是8+8的方整性乐段。4/4拍,中速。

a句(6~13小节),a句由弱音进入。a句在bE大调上进行,左手伴奏部分是四分音符组成的柱式和弦,旋律柔和舒展,给人一种平稳的感觉,没有大的波动,尤其注意这里的速度记号,“突慢”记号。

a1句(14~21小节)这里的调性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转调,这里表达着曼侬的情绪波动。a1句结束在bB大调的主和弦,是完满终止。a1句的音乐材料是来自于a句,在a句的上方级进进行,加深人们对这段旋律的印象。18小节出现第一个高音bB,音乐层层推进,到达了作品的第一处高潮,这里回到之前的速度。这一句表达了女主角曼侬回忆起和格里奥的甜蜜生活,内心激动澎湃。紧接着出现了下行级进的三连音,这里的旋律将曼侬从美好的幻想与回忆中拽到现实生活里,曼侬痛苦、无奈,想要逃离,接着进入B段。

B段(22~38小节),由b、b1两个乐句组成,是不完整的乐段,在bG大调上进行。

b句(22~29小节)b句结束在bG大调的属和弦,是半终止的状态。这里的左手伴奏部分为柱式和弦进行,速度也发生变化,由4/4到4/2拍。

b1句(30~38小节),b1句是b乐句的扩展,b1句结束在bG大调的主和弦。这里出现了大量的三连音,和附点的节奏型,将曼侬的情绪逐步推进。31小节再次出现作品中的最高音bB,到达作品的第二次高潮,表达了曼侬对格里奥的爱,陷入了之前的美好回忆。

三、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演唱分析

歌剧《曼侬·莱斯科》共四幕,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选自这部歌剧的第二幕,是女高音曼侬的唱段。此时的曼侬已经成为了财政官杰农特的情妇,哥哥莱斯科来看望妹妹曼侬时,曼侬唱起了这首思念骑士格里奥的咏叹调。曼侬虽然有富丽堂皇的卧室,有奢靡的生活,但精神世界空虚,她十分想念过去与格里奥虽然贫苦但幸福甜蜜的生活,每当她沉浸在回到过去的美梦中时,现实生活却一次一次使她感到悲痛,这两种情绪交杂并表现在曼侬的歌声里。这首咏叹调篇幅不长,但演唱时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演唱者气息的控制、演唱的位置非常稳定,同时注意整体旋律线条的把握。这首作品里有大量的表情术语,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更加仔细的处理节奏、表情术语的变化。同时要注意意大利语的元音、辅音唱清楚,琢磨好人物性格特点,感受曼侬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演唱。

气息是一个人演唱时的能量支撑,想要唱好这首咏叹调要保证自己身体放松,吸气要深,在换气时要自然,不要乱换气。整体要做到声断气不断,遇到高音时,提前做好准备。

歌曲开始的速度为慢板,前奏低沉缓慢,伴奏部分弱音起,有表情的奏出三个音,伴有保持记号,营造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将人引入歌曲的第一句。第六小节演唱者进入,演唱的第一句速度变为流动的稍快的中速,这一句演唱时要轻柔,依旧由弱音开始。演唱者在这里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声音音量不用大,但是要饱满动听。同时注意伴奏和演唱听起来有一种错开的感觉,是伴奏部分一直在以切分的节奏进行,直到14小节切分的节奏停止,伴奏与演唱者同时进入歌曲中。这里要注意,演唱时在连线内不要进行换气,保证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性。演唱1-11小节时,演唱者要掌握好情绪,好像是曼侬在轻轻的诉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淡淡的心情。到12小节时速度发生了变化,出现“ritenuto molto(突慢)”情绪开始发生变化,如歌词“心儿也变冰凉”。同时出现4个保持音记号,表达曼侬内心痛苦的心情。12小节里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为八度大跳,这里要注意位置不能掉,吸好气,控制好呼吸,每个字唱都在腔体里。

13小节回到原速,这里的节奏部分要处理好。13小节的第一个音小字二组降g,仍是弱音起,在这里要提前做出准备,挂好位置,打开腔体,喉头放松,音量不要大,用“吸着唱”的状态演唱,声音一定不要挤。14-17小节,“过去的生活美满,温柔的爱令人怀念难忘”,此刻曼侬沉浸在过去美好的回忆里。17小节三个相同的音加重语气,为20小节做铺垫。紧接着出现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18小节旋律级进上行,这里要注意音准问题,情绪随着音乐的进行到达最高处,演唱这里时可以略带哭腔,在19小节小字二组g音处可以换一口气,为全曲最高音降b做准备。20小节的“ho”字唱出曼侬内心的悲痛,紧接着三个三连音寓意曼侬从美好的回忆里回到痛苦的现实当中,“一切全变样。”20小节出现的最高音可根据自己的演唱技术处理,可以稍稍延长一点,演唱时注意情绪悲痛直到这里爆发。可以在小字二组f音后再换气,依据自己的演唱情况做处理即可。20小节里,同一小节出现两个表情术语,表情符号由“poco allarg”变为“a tempo”从稍微加宽的速度回到原速,力度记号由“f”变为“p”。这里的变化也代表了曼侬复杂的心情,进入下一个乐段。

作品在22小节时出现了转调,仍旧是弱音进入,之后的三小节采用了6个相同的音,在这里表现了曼侬面对现实内心的平静之感。演唱者要抓住这时的情绪变化,与前面激动的心情做出对比,注意演唱的声音不要大,整体声音的感觉要舒缓且连贯,为后面的第二个高潮作铺垫。30-33小节出现作品中的第二个高潮,31小节的这个降b虽然只有一拍,但我们演唱时可以适当延长,这里尽量不要换气,会破坏连贯性,而且后面还有两个装饰音,如果换气,位置容易掉下来,从装饰音处找位置比较难。32小节演唱速度回到原速,装饰音要唱清楚。作品的最后一句出现了连续的三连音,演唱时要把握住节拍。最后的这一句演唱时不要着急,在装饰音后小字二组的c音处可以换气一次,这里有自由延长记号,根据自己情况休止延长。最后将“d’a more”一句轻轻唱出,这里演唱时不用着急,缓缓的演唱歌词,营造出一种无限遐想的感觉,曼侬仿佛仍沉浸在过去甜蜜生活的美梦中。

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是一首经典的女高音唱段,旋律优美动听。这首咏叹调篇幅虽不长,但演唱时有一定的难度,演唱者需要强有力的演唱技术支持。这首咏叹调的情感方面比较容易理解,从歌词我们可以看出。作品的A乐段曼侬轻轻诉说自己内心的孤寂,回忆着过去美好的时光,突然回到现实后,感到悲痛不已,达到情绪的第一个爆发,B乐段曼侬的心情稍稍平复,仍然幻想着回到以前的时光,然后达到歌曲的第二个高潮,歌曲在曼侬美好的幻想中结束。演唱这首咏叹调时一定要仔细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节奏与音乐术语的变化、清楚的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把握正确的演唱情感。在演唱时以情带声,控制好呼吸,演唱位置,做到演唱技术与演唱情感的高度融合,从而达到最好的演唱状态,也更好的诠释这首作品。

结 语

贾科莫·普契尼,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歌剧创作贡献最大的作曲家,他先后创作了12部歌剧,他的作品大多以悲剧爱情的基调进行,结合其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描写,将听众带入普契尼的音乐世界。普契尼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高音角色,他的12部作品中有7部歌剧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他笔下的女高音大多生活经历坎坷,在感情方面也没有获得慰藉。这些女性角色在歌剧中具有的戏剧力量是强烈而充满震撼力的,在她们的不幸中所传达的不是对生活的绝望,而是细腻丰富的情感变化,用心聆听时,仿佛伴随她们走过一生。他的作品采用真实主义手法,从社会中的小人物入手,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真实性。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中的曼侬是普契尼塑造的经典女性角色之一,这首咏叹调旋律优美,作品层次分明,清晰的表达了曼侬的心理活动。文章简单的介绍了作曲家生平,着重描写了咏叹调《挂满了柔软幕帐》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技巧等。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及情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及作品的曲式结构,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准确把握曼侬这一角色的人物性格,用正确的情感引导声音,做到更好的诠释角色。■

猜你喜欢
普契尼咏叹调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
音乐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