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监测机制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编制策略探析

2022-02-06 03:53劳群芳
大众标准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学位常态研究生

劳群芳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9)

1 新时代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要求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壮大,我国进入了从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公众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日益关注,研究生的就业质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2020年7月,我国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这是首次召开的国家层面全国范围内的大会,会议提出了要强化外部质量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运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等手段,强化对研究生培养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诊断评价。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要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重新修订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学位授权点建设的过程评价和过程管理,突出研究生教育的底线意识和质量意识。办法要求在学位授予单位进行学位授权点自评环节时每年编制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通过报告的编制可以有效防止自我评估中‘走过场’问题。编制报告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位授予单位可以通过组织编制质量报告,全面分析、总结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并通过大数据手段找准研究生教育薄弱环节,分析其不足原因,探索并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常态化监测机制,达到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2 报告编制的重要性

2.1 在报告的组织编制过程中,构建常态化的质量监管和监测制度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首次提出了“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从目的和功能上来说,通过报告的发布,可以建立常态化的监管和监测制度。虽然近几年有部分学位授予单位陆续发布了本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但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大多是研究生教育成果成效和总结的罗列,数据缺乏必要的分析,说明学位授予单位还没有树立通过报告实现监测反馈的意识,没有达到常态化的监测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在组织编写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过程中,深入领会国家现行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政策,从研究生教育理念、生源结构、培养过程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把握政策制定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机制,通过结果跟踪反馈,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标准。

报告的编制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每年都要编制,定期公布,这是对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的体检报告和质量问题诊断报告。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按年度纵向比较可以体现本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发生的变化,与同类高校横向比较能反映本单位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的水平,查找分析本单位工作亮点和与同类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差距,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提高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通过常态化的质量自查,真正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2.2 在报告的展示宣传效果上,促进学位授予单位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在编写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过程中,需要全面总结本单位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特色和经验,以及为服务行业需求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一方面,这是学位授予单位向社会展示自身的办学特色,宣传自己的办学理念,展示本单位研究生教育成果成效的机会,也是体现本单位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社会服务贡献,进一步增强学校影响力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学位授予单位需要做好研究生毕业质量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状况,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胜任能力和竞争力。因此,这需要学位授予单位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合作,也促进了学位授予单位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产教融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问题。

3 编制报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构建常态化的质量监测理念和意识在学位授予单位中还没有达到共识,相对于实践还是落后的。虽然国家政策设置是对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社会监督,最终达到提升本单位教育质量的目的,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学位授予单位还缺乏通过质量报告来反馈提升及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基本就是单纯地组织完成报告所需内容,缺乏必要的分析与反馈,缺失监测环节,对本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编制报告存在的困难也很明显。质量报告涉及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因为报告内容过于庞大,信息来源众多,非一个部门能完成,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制和顶层设计,统筹人力物力,上下贯通,才能保证材料撰写与报送及时。

从报告内容来看,由于理念偏重的问题,也导致了报告编制过程中更注重于数据的罗列的现象,对取得成绩总结较多,对于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保持回避的态度,缺少对深层原因的分析与思考。这种情况导致了报告的功能性和引导作用缺失,没有达到质量监测的目的。针对报告的内容,学位授予单位在编制的时候必须要有清晰的脉络,避免由于对数据和业务理解不深入,造成数据分析不够准确。

4 编制报告的组织策略探析

鉴于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编制的重要意义,学位授予单位应该对报告的组织编写高度重视起来,形成制度规范化管理。报告不仅要反映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培养特色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还要对建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常态化监测起到保障作用,因此报告的组织安排非常重要。下面文章将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阐述在编制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时的组织策略。

4.1 规范组织机制

组织编制质量报告,首先要做好编制工作的顶层设计。学位授予单位需要认真领会质量报告编制的意义,学校领导需要对质量报告高度重视,建立质量报告编制的组织机构,并召开会议动员和沟通,使各部门达成共识。研究生教育涉及到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学科建设、导师、党建与思政、校园文化建设、国际交流、就业等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简单以职能部门划分各写各管一段内容,就会造成呈现的报告中内容缺乏关联,无法真正发挥出报告应有的作用。

其次,学位授予单位需要做好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的工作,统筹协调人员和资源,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编制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包括研究生院各办公室、研究生工作部、就业处、宣传部、国际处、规划处、科技处、人事处等——因此需要学校层面组织。

北京交通大学已形成由研究生院统一部署,各部门有效协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编制工作是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负责牵头,并组建编制团队。编制团队需要明确团队人员的构成和分工,这建立于报告的内容和编制步骤上。

编制团队包括采集各部门数据和文本撰写人员、汇总统稿人员以及审核人员。学校各部门负责各类相关工作的人员掌握具体数据来源,负责完成本部门相关部分的文本撰写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结合编制团队制定的质量报告要求,撰写自己负责部分的文本材料。

汇总统稿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负责,负责人员需要将各部门提交的数据和文本材料汇总提炼,形成初稿,再征求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意见并修改完善。这种反馈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了汇总统稿人员由于误解造成撰写偏差的风险。

最终审核由研究生院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完成,负责对统稿内容的准确性和公开性进行把关,保证材料准确无误,并且要对监测数据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完善本部门相关制度。

4.2 细琢编制内容

质量报告的编制过程本质上是对一年来学校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做法和成果的一次全面性系统性的梳理,也是对学位授予单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体现。质量报告全面反映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理念、目标、招生、培养过程、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毕业及就业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情况,突出重大综合改革成果。

为确保编制工作有序开展,学位授予单位首先要研究并确定编制工作的目标、组织机构、编制流程要求等,其次要确定报告编制的框架结构。围绕着“质量”这个关键词,思考如何在各章节中体现,基于此确定结构体系,起草一级和二级目录。结构体系应涵盖研究生教育教学理念、办学资源条件、生源规模结构、培养过程特色、质量保证体系和结果跟踪反馈等内容,内容应做到完整、准确。

对于报告的内容,学位授予单位编制时可以多采用数据、图表等直观形式,使阅读者能够快速抓住重点。此外,学位授予单位编制时也应多思考数据和背后的原因,挖掘现象背后的含义,做到言之有物,对单位有参考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编制是采取基于框架进行填充式撰写的方式,围绕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的主题,对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报告框架清晰明确,注重整体性、全面性,各方面内容均置于整体框架之中,拒绝“各自为政”的现象。报告内容的表达采用的是提纲式的文字表述,数据多用列表、图示等呈现,并且报告中深入分析了数据前后变化的原因,挖掘数据变化背后的意义。

4.3 发挥质量监测作用

监测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教育评价理念的变革产生的新模式,注重的是对结果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关注,包括各项核心要素的基本情况,和常态化的发展情况。质量监测能够通过对纵向维度发展状态的考察,反映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状态变化的过程。这有利于多元主体随时了解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进展,全面了解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的状态。学位授予单位可以通过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和同类高校横向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本单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用好质量报告,可以帮助学位授予单位构建研究生教育常态化监测机制。报告文本的分析撰写与统稿是整个编制工作中难度最大、耗时最长的工作,对结构体系的确定、涉及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和报告内容的表达上都要进行选择和组织,才能做到用动态数据和事例反映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真实状况,并做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发挥质量监测作用,对导师队伍选聘、研究生招生录取、培养过程、学位论文完成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有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5 结语

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充分彰显了我国牢固树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坚定决心。从质量到高质量,从大国到强国,是量变到质变,是质的飞跃。加强内功建设、提升内在驱动力、强化自我约束,形成高质量的共识与文化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关键。坚持系统观念,构建高水平的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是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途径。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报告的编制可以作为学校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力依据。充分发挥其作为常态化监测手段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监督,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学位常态研究生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