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15 06:19时同鑫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5期
关键词:河西区安全套梅毒

时同鑫

(天津市河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011)

艾滋病、梅毒一直是近年严重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性传播疾病。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又因其高危性行为发生频率较高,近年来感染HIV、梅毒的数量增长明显[1,2]。因此,MSM 是防控艾滋病、梅毒疫情的主要人群。同样也是实现国家提出的“3 个90%”艾防目标(90%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晓自身的感染情况,发现的感染者90%能够得到抗病毒治疗,接受抗病毒治疗者90%达到病毒抑制的效果)的重点人群[3]。

MSM 活动往往比较隐匿,自身HIV、梅毒感染风险意识不足、恐惧、担心受歧视等多种原因不愿接受检测,相当一部分的感染者不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成为二代传播的隐患;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新媒体交友平台的快速发展与普遍应用,MSM 交友方式从原先的线下同性恋场所(桑拿/酒吧/公园等)向线上平台转移,性行为的发生变得更容易。针对这种新形式的变化,亟须探索新的干预方法。

河西区疾控中心与天津市深蓝公卫中心合作,针对MSM 开展艾滋病梅毒检测及相关行为学调查,对收集的508 份问卷调查和与之相对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分析,评价线上线下干预检测模式的实施效果,了解MSM 艾滋病及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MSM 人群干预检测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河西区疾控中心开展艾滋病梅毒检测与行为学调查工作时入选的MSM 人群。发放调查问卷508 份,采集血标本508 份。纳入参与者的标准为:① 生理学男性。② 了解研究内容且能配合完成行为学调查。③ 近半年时间内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参与者在检测调查前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使用横断面方法开展研究调查,干预检测志愿者通过统一的宣传动员和伦理学培训,通过QQ 微信、线上交友软件、线下人际圈子和同伴介绍等方式开展HIV 和梅毒的干预检测动员,同时使用问卷星软件进行一对一行为模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性取向等)、行为学信息(性伴数量、是否进行过检测、安全套使用情况等)。在问卷填写结束后,由志愿者协助受访者采集静脉血5mL 进行梅毒和HIV 检测。检测梅毒使用梅毒抗体检测试纸(金标法)检测,HIV 使用抗体快检试剂,初筛为阳性的样本统一送至河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梅毒及艾滋病确证检测。在整个过程中,河西区疾控中心对各个流程环节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将基础信息、行为学调查问卷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 开展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描述,使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情况 按照纳入调查对象的标准,共招募调查了508 人,调查者年龄范围在17 ~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75±8.74 岁;在调查者中,已婚的占27.17%(138 人),未婚/离异/丧偶的占72.83%(370 人);大学学历及以上占57.09%(290人),高中及以下学历占42.91%(218 人)。

2.2 行为学特征及检测结果情况 调查对象508 人中,82.09%(417 人)认为自己是同性恋,近3 月内性伴数量1 人以上占比为88.99%(452/508),最近性行为使用过安全套比例为66.73%(339 人),接受过HIV、梅毒检测的人占比为62.01%(315 人)。HIV 抗体阳性25 人,检出阳性率4.92%;梅毒阳性33 人,检出阳性率6.50%。HIV 和梅毒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2 人,占比0.40%。详见表1。

表1 508 例MSM 男男性行为者人口学、行为学和感染情况 [n(%)]

2.3 HIV、梅毒感染因素分析 将调查对象按照HIV、梅毒检测结果分组,对MSM 人群不同特征的高危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探讨HIV、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学历、是否接受过艾滋、梅毒检测和最近性行为是否使用过安全套对HIV、梅毒的检出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学历、未接受过艾滋、梅毒检测以及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的人群艾滋、梅毒的检出率更高。

以艾滋、梅毒检测阳性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接受过相关检测是影响人群艾滋、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OR=0.265,95%CI=0.074 ~0.952),详见表2。

表2 508 例MSM 的抗体检测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我国MSM 中有近一半从未进行过HIV 检测,其中近1/3 的感染者尚未被发现[4]。同样我国该人群梅毒检测比例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大约有30%的人从未检测过梅毒[5]。全国在2018年开展的横断面调查研究中发现,MSM 人群中仅有24.9%进行过梅毒的自我检测(自检)[6]。了解自身HIV、梅毒感染情况有助于降低传播率,而如何提高检测率,促进感染者的发现,一直都是艾滋病、梅毒防治的难点和重点。

新冠疫情期间,为了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MSM 干预工作的影响,河西疾控中心通过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了针对MSM 人群的线上线下检测模式,其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08 人中有193 人以前从未接受过检测,体现了该模式能覆盖更多的人群,且其中许多人存在高危行为,这凸显了基于互联网的关键人物同伴推动的检测模式在促进MSM 人群获得HIV、梅毒干预及治疗服务的潜力。

该检测模式的优势在于前期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公众号推广、同性交友软件等多种方式扩大干预检测覆盖面。MSM 群体通常体现出忧虑不被社会认同,极度注重个人隐私保护的特点。在前期咨询动员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较易被信任和接受,其依从性、配合度均较高。中期通过志愿者提供持续性的专业帮助,疑问解答,减少了前期宣传动员后由于其自身恐惧犹豫,担心隐私泄露等中途流失的情况。志愿者在检测过程中提供正确的指导与示范,避免了自检模式中因操作手法不当导致的错误或无效结果。在出现阳性结果后,志愿者还会及时对接疾控中心,对确诊者提供全流程的转介、随访、治疗指导,缩短其知晓结果到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尽早得到规范的治疗。在感染者治疗过程中,志愿者还会持续提供帮助,随时对其出现的恐惧服药,担心药品的不良反应、自觉感觉健康状况良好不需治疗、误信偏方等可能延迟正规治疗的情况给予及时地纠正,消除其对治疗的错误认知[7],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检测及转介流程

通过行为学调查结果显示,MSM 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未使用过安全套比例为33.27%,近3 月经常使用安全套比例仅48.03%。其他调查也有类似结论,MSM 人群具有知行分离导致安全套使用率低等特点[8]~[10]。提示针对此类人群在干预工作中应当增加警示性宣传教育,提倡个人保护,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并提供保密的咨询和便捷的检测服务、采取其易于接受的干预检测手段,最大程度发现感染者,从而达到提高阳性检出率的目的[11]~[12]。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梅毒的防治工作中,为潜在的感染者提供检测咨询服务是最基础也是最难的,有着十分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13]。线上线下检测模式可有效扩大检测覆盖面,不仅能拓展检测服务的范围(通过互联网宣传动员),还能有效保证检测服务和后期治疗的依从性(志愿者全程协助)。尽早检测发现感染者,使其本人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早治疗,才能在延长其寿命的同时减少继续传播的风险。

本次研究只提供了横断面的数据资料,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MSM 人群的检测现状;另外仅从行为学角度来分析影响因素,探讨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对象回答问卷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倚。

猜你喜欢
河西区安全套梅毒
天津市河西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
天津市河西区召开第二届微班会表彰大会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使用安全套,别入这些误区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书 画
书画
1125例梅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