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肝脏病理改变分析

2023-11-15 06:19潘国庆李晓非苏国苗谢余澄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5期
关键词:管区肝细胞纤维化

杜 芳 ,潘国庆,王 霖,李晓非,苏国苗,谢余澄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2.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3.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与病毒性肝炎丙型(hepatitis C virus,HCV)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即血液(包括输血和输血制品)、性接触(包括同性接触和异性接触)、母婴垂直及静脉吸毒等途径传播。EUROSIDA 研究报道了来自西欧国家的1178例HIV/HCV共同感染患者中,74%为男性,中位年龄56岁,27.8%既往确诊AIDS,8%肝硬化[1]。全球消除病毒性肝炎和HIV 目标是将全球新发现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从2022 年的每年500 万减少到2030 年的每年50 万[2]。

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病情变化较为复杂,在疾病病程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取、预后评估等存在诸多争议。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多依赖肝功能的生化指标(ALT、AST 等)进行肝脏损害程度的判断,但此类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或治疗过程中,肝功能生化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血清酶学的改变受药物影响较大,不能客观的反应肝组织的损害程度,因此为了解肝组织在病程中的损害程度与肝功能、CD4细胞、HIVRNA、HCVRNA 之间的关系,对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 年1 月~2019 年12 月住院患者中42 例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肝穿刺组织标本、血清学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2 例患者来自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 年1 月~2019 年12 月感染科住院患者,并经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抗HIV 阳性,同时抗HCV 阳性。

1.2 方法

1.2.1 肝脏穿刺 使用美国Biopsy 公司生产的18G 一次性弹射活检针,组织长度15~20mm。术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在穿刺允许范围内。B型超声预先定位,确定体表标记。皮肤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弹射切取一条肝组织。

1.2.2 病理检查 肝穿组织长1.5 ~2.2cm,肝组织以10%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6 ~24h,常规脱水、包埋、制片;特殊染色:Masson 三色、氨银染、亚铁氰化钾染色、D-PAS 染色、维多利亚蓝染色;免疫组化:HCV、CK7、CK19;特染及免疫组化试剂由福州迈新公司提供。镜下观察不少于6 个完整汇管区,由2 位资深病理医师依据《2008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作出病理诊断。

1.2.3 肝功能及T 细胞亚群检测 肝功能检测应用贝克曼AU5400 生化仪,试剂由和光提供;CD4 计数应用贝克曼DXFLEX,试剂由贝克曼提供;HIVRNA,HCVRNA 应用西安天隆扩增仪,试剂由达安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数值变量用(±s)描述,方差分析比较差异;计数资料用n(%)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等级间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频数小于5 的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得出P值。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2 例HIV/HCV 共同感染病例中男性32 例,占比76.19%;女性10 例,占比23.81%,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平均年龄为38.43±4.21 岁;患者中静脉吸毒感染占比较高;本研究中36 例患者接受了规范的HAART 治疗,见表1。

表1 42 例 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基本情况[n(%)]

2.2 实验室检测情况 42 例HIV/HCV 共同感染病例中血清ALT 异常>40U/L 者26 例,占61.90%;AST异常>40U/L 者27 例,占64.29%;CD4 ≤200 个/µl 15 例,占35.71%;HIVRNA 阳性8 例,占19.05%;HCVRNA 阳性33 例,占78.57%;HCV-RNA 阳性患者和HIV-RNA 阴性患者占比较高,见表1。

2.3 病理学检查情况 对42 例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肝穿标本行HE 染色,在镜下观察,不少于6 个完整汇管区。Masson 三色见汇管区不同程度增大,纤维隔长短不一形成,纤维结节大小不一,3 例有窦周纤维化;肝细胞普遍水样变性,易见大核、双核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点、灶状坏死及桥接坏死;9 例出现脂肪变性,其中大泡性脂变6 例,小泡性脂变2例,大、小泡混合性脂变1 例,4 例肝细胞内可见弥漫棕黄色粗大颗粒沉积,经亚铁氰化钾染色证实均为含铁血黄素颗粒(图1 ~图4)。

图1 (HE×200) 肝细胞水样变性、脂肪变性,以大泡性脂变为主;肝窦内单个核细胞增生,多处点灶状坏死,可见kuffer 细胞及大核肝细胞

图2 (HE×100) 汇管区扩大,弥漫单个核细胞增生,以淋巴细胞为主;小胆管、纤维隔形成并分隔小叶,小叶内肝细胞灶性脂肪变性

图3 (Masson 三色染色×40) 小叶结构紊乱,纤维隔形成并分隔小叶,假小叶形成

图4 [铁染色(亚铁氰化钾法)×100)]肝细胞内弥漫铁颗粒沉积,铁颗粒显示蓝色。

肝穿组织各级炎症与血清学指标反应不同。根据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4]镜下判定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如表2、表3 所示,轻度炎症<G2 级5 例,肝纤维化S <2 级5 例。中度炎症G2 级16 例,肝纤维化S ≤2 级16 例。重度炎症 G3 级16 例,肝纤维化S ≤2 级2 例,S3 级13 例,S4 级(早期肝硬化)1 例。活动性早期肝硬化G4 级5 例,中度肝纤维化S4 级(早期肝硬化)5 例。

表2 不同炎症等级(G)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指标差异[n(%)]

表3 不同纤维化程度(S)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指标差异[n(%)]

3 讨论

HIV 与HCV 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即静脉药瘾、性传播、不洁输血及母婴垂直传播,HIV/AIDS感染者,特别是静脉药瘾者中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比例高达70%~90%,我国近百万HIV 感染者中,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约占1/3[5]。本研究结果与姜雪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患者依从性差、HCV合并感染率高、求医意识差等因素有关[7]。

本研究中,42 例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肝穿组织多数患者病理都有明显炎症(37 例)和纤维化(35例),肝硬化比例高(6 例),ALT、AST 正常范围11 例(26.19%)的患者中9 例(81.81%)病理也有明显炎症和纤维化。在轻度炎症时有80%、中-重度炎症时31.3%、活动性肝硬化时20%~40%的病例会出现正常ALT、AST 结果。长期用药、心脏疾病或严重感染等原因均会导致血清酶学ALT、AST 升高;药物性肝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类似,特征性表现主要为肝腺泡III 带区域出现小泡性脂变及大小泡混合性脂变,窦内及汇管区出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白细胞的聚集,部分病变汇管区小胆管增生以及纤维组织增生并胶原化等,本研究患者的肝穿刺组织中均未发现此病理表现,可排外药物性肝损伤。

HIV/AIDS 感染者中HCV 与HIV 之间相互作用是否加重肝脏损伤,促进病程加剧,说法不一[8]。有研究表明HIV 对HCV 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纤维化程度没有显著影响,合并感染HIV 没有影响HCV 肝脏组织病理学进程。也有学者认为合并HIV 感染会对HCV 感染者的自然病程造成不利影响,加速纤维化和肝硬化进展[9]。HCV 感染可促进HIV 的病程,HCV 对HIV 进展影响程度尚存在分歧[10-12]。

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肝硬化失代偿年发生率3%~4%,一旦肝硬化发生,10 年生存率为80%;失代偿生存率仅为25%,Graham CS[13]等报道,HIV/HCV 合并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相对危险度为HCV 单纯感染者的2.07 倍。在本研究的7 例死亡病例中,轻中重度炎症5 例肝硬化2 例,2 例接受规范的HAART 治疗5 例未抗病毒治疗。抗HIV 治疗的36 例患者中死亡2 例,未抗HIV 治疗的6 例患者中死亡的5 例,提示抗HIV 治疗有助于缓解HCV 疾病进展降低HCV 相关死亡。

李志恒等[14]的研究表明HCV 感染也会使HIV患者免疫抑制加重,免疫功能进一步低下,肝脏损伤更加严重。HIV 感染会对HCV 的自然病程造成影响,加快肝硬化过程,提前进入肝衰竭期[15]。我们的研究结果中不同HIVRNA 水平、CD4 水平、HCVR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提示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病毒载量高低、免疫水平高低不能直接判断肝脏病变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提示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肝脏组织学37 例都有明显炎症及纤维化表现,肝硬化比例高(14.28%),及时开展抗HCV 治疗十分必要。ALT、AST 水平与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肝脏病理改变不一致,不应作为判断是否有肝脏损伤的主要指标,肝穿刺病理检查可科学、准确判定HIV/HCV 共同感染患者肝脏病变情况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管区肝细胞纤维化
非正式治理的制度化运作:管区制与乡镇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20世纪30年代警管区制在无锡的实践*
国产690TT合金U形管弯管区性能测定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行政包干制:乡镇“管区”治理的逻辑与机制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探析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