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交集《女武神》

2024-04-06 18:52张听雨
歌剧 2024年2期
关键词:武神瓦格纳乐团

张听雨

乐龄日增,逐渐形成一种经验性的体会:我越来越觉得在音乐会现场上,感性的积累重要于理性的思考,音乐“让我激动得打的寒战”比听出哪个细节的处理重要得多。而感性经验的至高境界,当是“百感交集”——当音乐传递的万千感受汇聚到你的心灵,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感让你竟无语凝噎,此时音乐方才真正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语言,成为叔本华所言的“形而上的意志自身之写照”。瓦格纳伟力在于此,2023年10月28日杭州爱乐乐团音乐会版《女武神》打动我之处亦恰在于此。

瓦格纳包罗万象,诉诸人间百态。《女武神》里,几乎人世间可以看到的一切活剧都在其中上演了,我们甚至能从中看见这个时代依旧在发生的世间百态。相爱者难,且有诸多世俗羁绊,齐格蒙德与齐格琳德的不伦之恋是苦命鸳鸯的极致体现;政治波诡云谲,众神之王沃坦也要平衡和王后、诸神的关系,活脱脱像个联合国秘书长;女武神布伦希尔德,贞烈英勇,女中豪杰,她的种种行为放置在当下似乎都可以从女性主义之视角诠释。战斗、虐恋、逃亡、拯救、背叛、放逐,如是波折剧情,方让听者获得百感交集之审美体验。可以负责任地说,《女武神》是整套《尼伯龙根的指环》中最精彩的一部——在如今的歌剧舞台上,四联剧如果阵容卡司相仿,基本是《女武神》卖得最火。从某种程度上说,题作“第一日”的《女武神》,甚至比前传《莱茵的黄金》更像“第一部”。无独有偶,后世文学家托尔金创作的后来改编成电影《指环王》的《魔戒》系列,也将最初创作的《霍比特人》视为前传。

此次来自德国的指挥家马库·施坦茨,是当今不多见的瓦格纳作品专家。这些年来,他与亚洲的乐团在长期的配合中愈加默契。2010年国内第一套完整上演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便是由他执棒“亲兵”科隆歌剧院演绎的。施坦茨更是多次与杭州爱乐乐团合作,曾上演过洛林·马泽尔编纂的《无词指环》与音乐会版《女武神》的第一幕。施坦茨指挥的精到之处,首先是对戏剧与音乐的熟稔:“瓦剧”篇幅浩瀚,戏剧中生涩的古德语比比皆是,而在施坦茨不执指挥棒、充满激情的指挥下,可以看出他对歌手的提示、对乐团声部的指示是繁而不乱的。从指挥技术来说,施坦茨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一板一眼、“一拍是一拍”的德国指挥,他是通过激情甚至肆意的肢体动作,启发乃至点燃乐团。这显然受到他的老师——伦纳德·伯恩斯坦与小泽征尔的影响。

如果说施坦茨带给我的感受是集严谨与浪漫于一体,那么这种感受也被淋漓尽致地内化于乐团的声音之中。他的音乐中纯正德国味道的体现,显然在于演奏中整饬的乐句走向、严谨的结构与节奏,这使得乐团在本身劲健有力的音质底色上,整体的演绎更趋欧化。瓦格纳作品中,器乐与声乐几乎处于叙事学上同等重要的地位。当晚乐团将作曲家的主导动机形象,刻画得鲜明而富于性格,将出众的配器效果表达得华丽而极具色彩。

音乐史上,瓦格纳化序曲为前奏曲,一如前传《莱茵的黄金》一开始便是作曲家强调持续性背景的持续因素的写法。在《女武神》的前奏曲中,低音弦乐器奏出一连串由弱至强的音阶,引出暴风雨动机,描绘出齐格蒙德出场时暴风雨来袭的情景。乐团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夸张且极具动态感的渐强。而当施坦茨的右手凌空劈下,诺通宝剑的主导动机奏响,铜管锐利的音头让我通感般地“看”到了宝剑的寒光凛凛。

第三幕“女武神的骑行”是全剧最为知名的段落,此处的节奏对于乐团的考验主要在于节奏与演奏法的严谨度。杭州爱乐乐团铜管声部将行话戏称如同“阿姆斯特丹”发音的马蹄声节奏型,演奏得准确而清晰。瓦格纳在这个段落将小提琴分为十个声部,高音区颤音织成的音幕描绘出这绚丽而魔幻的声景。杭州爱乐乐团近年来实力的迅速提升,观众是有目共睹的。而更为难得的,则是乐团有着十分具有辨识度的声音——这是一支以朝气蓬勃又劲健有力的演奏气质为底色,同时还能兼顾细腻柔美音乐处理并能营造出色彩感的乐团,演奏中源源不竭的动力性,可谓他们的鲜明特征。

本场演出中,几位歌唱家都有上佳的表现。音乐会版之“端丽”——不着戏服使我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声音的同时,更会强化一种后现代的体验。我们欣赏的仿佛并非瓦格纳笔下的神话故事,而是当代人的悲欢离合——这当然也是瓦格纳音乐中的丰富情感,为这种欣赏视角提供了可能性。饰演齐格蒙德的歌唱家斯图尔特·斯克尔顿因舟车劳顿嗓音沙哑,但仍勉力支持到第二幕最后方才退场,精神可嘉。饰演齐格琳德的女高音米凯拉·考纳在第一幕深情唱出的“春之歌”实在醉人,将这个角色身体柔弱但精神坚强的一面刻画了出来。洪丁的扮演者毕嘉尼·托尔·克里斯汀森的歌唱,将洪丁那种威严中带着莽撞的形象跃然舞台上。克里斯汀森的声音浑厚而通透,一唱起来仿佛整个身体都在振动。洪丁(Hunding)原文的词根“Hund”在德语中意为“狗”,而“Hunding”亦有“猎犬的儿子”之意,作为弗利卡的鹰犬,洪丁在剧中表现得确如一只警觉、彪悍的猎犬。而鹰犬之主人——女中音安娜·达尼克饰演的弗丽卡的声音则富于韧性,这种韧性似乎强调了弗利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詹姆斯·卢瑟福德塑造的沃坦则凸现了这个众神之王的“人性”,我甚至觉得这样的处理更适合音乐会版——你观众看到的不是众神之王,而只是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在诉说。有一瞬间,我觉得他不是沃坦,而就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焦虑的现代人,他也要小心翼翼地调停神界、人间的矛盾,他也惧内,他也焦虑得辗转反侧……

饰演布伦希尔德的刘艳花必须一书,这并非一种民族主义的狭隘视角,而确是因为她的演唱令人惊叹。在第二幕宣布齐格蒙德的命运时,她的演唱是那么刚毅动人。作为第三幕的主导者,布伦希尔德在这一幕中被这位东方女性塑造出英勇且贞烈的形象。你很难想象,这位歌唱家是从中央歌剧院的合唱团中被选中,经过历练成为独当一面的独唱家的。作为在欧洲唱过多次瓦格纳歌剧的中国女高音,刘艳花的前途不可限量。

全剧中,最为令我百感交集的是第三幕终曲的沃坦与布伦希尔德的告别。火神洛格的主题响起,我仿佛真能看见烈焰升腾,马库·施坦茨给予每个重音无比充分与恳切的强调,乐团轰然作响,剧场中仿佛地动山搖,也摇撼着台上沃坦与台下观众的内心。音乐会结束,五个小时几乎没有观众退场,瓦格纳的“无终旋律”在这里似乎真的永无止息,即使音乐会结束后还依然盘桓在我的脑海与心中,予以理智与情感的双重震撼。

音乐会结束,我没有第一时间喊出那一声“Bravo”,而是决定再沉默一会,让这种难得的百感交集再在体内再发酵一会儿。

猜你喜欢
武神瓦格纳乐团
女武神之坠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滚烫的交响灵魂
复刻《女武神》:一场值得记忆的音乐盛事
萨尔茨堡《女武神》:亚洲首演,全球绝响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