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运用研究—以《越人歌》为例

2024-04-07 08:20吴倩荣
河北画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旋律古诗词

吴倩荣

(山西师范大学)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古诗词是中国诗词的一个统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近体诗和古体诗。现在所传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一共分为三类:古词古曲、古词新曲、新词新曲。每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都是音乐创作者为优美的古诗词所倾倒,为其谱曲而创作出来的。音乐创作者在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时候在曲调加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使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美。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美学特征

首先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歌曲的旋律会遵照古诗词的平仄规律以及声调变化进行创作,例如在歌曲《登鹤雀楼》中,平声多采用do、mi、sol的音,仄声采用fa、re、la、si的音,以此古诗词艺术歌曲便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其次古诗词艺术歌曲富有意境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是古诗词,而古诗词的语言含蓄凝练,短短的几行字便凝聚着几千年的精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情感更是耐人寻味。而融合了音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提高了古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还使得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内涵。例如独唱曲《我住长江头》,歌词来自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整首词婉转动人,感情细腻,刻画了一位年轻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而作曲青主以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贯穿始终,舒缓的旋律就像是平静无风的江面的流水,韵律优美静谧而深情款款。每一句歌词的末尾,都有一个或上升或下降的拖音像是女子在低语呢喃,将一个在幽怨的思念的女子形象缓缓带出。

二、《越人歌》创作分析

(一)作者简介

《越人歌》也称《榜枻越人歌》,它的歌词来源于先秦。约公元前259年,楚国公子子皙在初到封地泛舟游行时,一位越人歌手为子皙所作的歌,但由于子皙不懂越语,这首歌后由楚人翻译而来,故称《越人歌》。《越人歌》是越人向子皙表达爱意的一首歌,越人对子皙的爱跨越了阶级和性别,这首歌也成了一首经典的歌曲流传至今。曲调的作者是刘青,国家一级作家,从小热爱文学,并且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12岁便开始作曲,这为他后边的音乐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代表作有《中国大舞台》《永远是朋友》《五星红旗》等等。刘青的音乐风格清新自然,以浪漫纯粹的音乐表达简单纯粹的感情。刘青在基于故事原型的基础上,运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创作出了感情细腻,婉转悠扬的《越人歌》。

(二)音乐分析

越人歌的曲式分析图如下:

越人歌的曲式结构是一个不带反复的单二部结构。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是歌曲的前奏,从主和弦的琵琶音开始,营造出了静谧柔和的氛围,娓娓道来地开始讲述故事。第九小节到第二十五小节是歌曲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是一个复乐段的结构。第一句和第三句大部分都是一样的,从最高音d2向下进行到主音再往上回到d2,婉转的道出自己遇见王子的欣喜;第四句“心几烦”配上一上一下的旋律表现出越人的焦急和无措。第一部分以波浪形的旋律缓缓地道出自己对于王子的感情,在演唱时需要通过强的气息支撑来展现出克制隐忍的感情。第二部分是两个相似乐句,是全曲的高潮,旋律一开始就有一个八度的大跳,配以更加密集的伴奏肢体将情绪拉到高昂的状态,此时船人对王子真挚的情感全部奔涌而来,直接抒发对爱情的渴望与惋惜。歌曲在经过四小节的间奏之后又反复一遍B部分,最后在下行的旋律中结束在主音上,表现出越人的释怀与淡然。

三、《越人歌》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步骤

(一)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

在正式学习一首《越人歌》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以此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用一段视频展示《越人歌》所描述的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故事。在学生观看完故事的创作背景之后,插入对于春秋时期的风俗文化的讲解。告诉学生《越人歌》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以此带入对于《楚辞》的介绍。

(二)语言节奏训练

先让学生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以此体验诗词语言的节奏性和歌词的意境美、韵律美等。朗读完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这首古诗的理解结合歌曲的节奏对歌词进行停顿划分,然后带着学生们结合语法角度、旋律的走向以及歌曲感情对歌词进行讲解划分。在进行歌曲的学习之前进行语言节奏的训练,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越人歌》是先秦的词,并没有像五言诗以及七言诗那样严格的平仄规律,但是可以结合语文的语法组合以及音乐的节奏长短进行停顿划分。

以歌曲高潮部分为例,可以看出《越人歌》整首歌曲以均分节奏为主,中间加入了少量的大前附点的节奏,旋律以波浪线的方式进行,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连贯流畅,在朗读时重音就可以落在歌曲的长音上,也就是“山”“枝”“知”三个字。

整首词句式自由,但是全词出现了许多语气词“兮”,在语文里语气词是一个断句的依据,再根据语法、词组的完整性划分,可以将歌曲的高潮“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部分在“兮”字处划分断开。

而在歌曲中,长音也是作为断句的依据,旋律走向不同也是断句的依据,根据这两点划分,歌曲的高潮“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可以在“枝、知”处断开。

(三)气息训练

正式演唱歌曲之前,通过打嘟的方式找到演唱歌曲时气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在打嘟时提醒学生全身放松,让肚子自主吸气,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者是闻花香的方式感受肚子吸气的运动。吸好气之后保持住喉头下降咽喉打开的状态,通过气息震动唇部发出声音,在高音部分不要使劲用嗓子唱上去,保持低音打嘟时的状态,轻轻地使用气息达到头腔共鸣。在找到呼吸的发力点之后先进行哼鸣的训练找到声音的高位置,接着进行母音的训练,提醒学生母音的发声位置与哼鸣时是同一个地方。

(四)多次学唱旋律

第一次聆听时播放《越人歌》的视频,一边播放视频教师在一边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所描绘的画面以及蕴含的感情。再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们带入自己的感情再欣赏一遍,这一遍让学生们自由哼唱,这样更能体会歌曲表达的感情。第三次由老师弹伴奏,让全体学生们用la代替歌词进行演唱。第四遍一起画出歌曲的旋律线,然后让学生边画旋律线边跟着老师的钢琴伴奏进行演唱,演唱时老师通过画旋律线提醒学生旋律的走向是向上还是向下。

(五)带歌词完整演唱

在经过多次的练习之后,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带歌词演唱。提醒学生《越人歌》作为一首中国作品,在演唱时要注意歌词的归韵,这样才能表现出中国作品独特的美。通常,中国字的音节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而古诗词的咬字还要注意其独特的韵味,演唱时要将每一个字的字头、字腹以及字尾咬清楚,每一个部分的声音要做到自然统一、字正腔圆。

在《越人歌》中有许多的闭口音,例如“今、兮、被、訾、心”等等在演唱时嘴部的发力点在唇齿之间,发声时位置要靠前,同时要注意下巴放松不要僵硬,避免用嗓子挤着发出声音;“同、蒙”要注意是后鼻音,当表达不准确时很容易带着家乡口音唱成前鼻音,使得失去此句的意境美;“流、羞、绝”为多音节字,在咬字的时候要注意母音的转换,将每一个母音都要咬清楚,归韵到最后一个母音上。除了咬字之外要提醒同学们在演唱时要注意每一句歌词之间的连贯性,通过气息的把控将每一句歌词的情感连贯的表达出来。

(六)进行音乐活动

学生在掌握了《越人歌》之后加入二声部合唱的音乐活动,以合唱的形式来巩固拓展这首歌曲。首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高声部和低声部,老师先带每一个声部的学生单独进行学习,留下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单独练习,在两个声部对自己声部的旋律熟悉之后大家一起进行合唱。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初中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增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作为学习者,古诗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先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诗词表达的感情促使学生对于作者生活的时代的历史文化生活有一定的认识。作为传播者,学生在网络平台,各种比赛以及演出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更多人接触并且去了解古诗词艺术歌曲,让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大众娱乐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曲调婉转悠扬,富有民族风味,特别是最近几年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教学和比赛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于古诗词歌曲讲究韵律美所以对于演唱者的咬字吐字、气息以及强弱的处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为了将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比较完美的呈现出来就要好好训练这些演唱的技巧和能力。同时在演唱古诗词歌曲之前,学生需要沉浸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所营造出来的情景和情感氛围中,调节好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而深刻理解其中的古诗词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情感,使演唱更加出色。这些优美的艺术歌曲可以让学生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到艺术的美,从而升华个人的音乐素养,感受作品的艺术情感。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并不只是简单的学唱,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中还会融入很多民族的元素在里面,比如一些民族的乐器,古琴、古筝、琵琶等,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歌曲,熟悉并了解古代的一些乐器。古诗词歌曲也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是古诗词,古诗词结构严谨并且平仄押韵,内容大多数跟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在这种文化与音乐结合的学习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还能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或演唱中感受诗词的意境,同时在学习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还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古诗词艺术歌曲课堂教学现状及改进意见

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许多的中小学都在音乐课堂中逐渐加入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带着学生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及歌词进行深入地理解分析,更多地通过多媒体的手段直接进行歌曲的赏析和学唱;部分教师容易忽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的强弱、节奏的变化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只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古诗词的相关文化知识,不够关注音乐情感力的呈现;部分教师在开展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时,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单一,没有将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中提升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理解与欣赏,先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入手,结合多媒体给学生讲解歌曲的来源,这更有助于学生在演唱时抒发感情;其次在学唱歌曲的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新学一首歌曲时,结合语言节奏训练以及声势律动等音乐活动来感受学习歌曲的律动感以及韵律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在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演唱整首歌曲时,要带领学生对歌曲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更好的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感情,也能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旋律古诗词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春天的旋律
踏青古诗词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7月,盛夏的旋律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