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建议

2024-04-17 13:51代龙国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口算

代龙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过程。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构建。现就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口算除法”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例1教学的是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且首位能被整除的数的口算,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读题“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张?”教师提出:“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写什么算式?”以及“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等问题,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经历口算算法的探究过程。教学时,为帮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探究,还可以提供一些学具(如成捆的小棒、成包的物品)供学生操作,帮助他们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要重点引导学生突出“用被除数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的个数除以除数”的方法:把60看成6个十,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从而了解并掌握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几除以几”来计算的一般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教师再鼓励、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如,600÷3。教师可提出“你是怎样计算的?”之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把自己的算法先小声说一说,再和同学们交流。

让学生有序观察教材第11页中的“做一做”,认真比较每组算式的异同,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计算方法,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得到结果后,再在面添上与被除数上相同个数的0(被除数上有几个0就添几个0)。也就是用被除数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的个数除以除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规律,掌握简便的口算方法。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引出例2,并延续例1的情境,教学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口算。教学“120÷3=”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12÷3=”,再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提出“120是12个(十)”或“120可以看成12个(十)”等,再平均分成3份,把新问题转化成用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借助教材中的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在算式“120÷3=40”中的120、40的下面分别给出“12个十”和“4个十”的标注,突出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计数单位个数的口算方法。

例3是一位数除被除数是几十几(每一位都能除尽)的口算除法,是新增加的口算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说一说被除数“66”与例1中的被除数“60”有什么异同,找到知识的增长点:将被除数几十几(66)分成几十(60)和几(6),再分别除以一位数(3),最后把两次除得的商加起来,利用“先分后和”的方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掌握的口算方法来解决。即60÷3=20,6÷3=2,20+2=22。这样既加深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和掌握,又为后面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做好铺垫。

三、加强交流,重视探求算理和计算规律

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计算知识和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活动,使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具体说一说每一个结果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把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养成一种有序思考的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的每种形式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思考每种形式(被除数是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几百几十数、几十几)时,教师应适时提出交流的要求。如,“这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吗?”让学生先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再在小組内(或同桌)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供表达范例,再请能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的学生在全班交流。对能用简便算法的学生给予肯定,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教学例4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思考:要求“李叔叔平均每天大约骑行多少千米”需要哪些信息?先让学生独立找出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数量关系“每天骑行路程=总路程(267千米)÷天数(3天)”,列出正确的算式“267÷3”。再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明确“大约骑行多少千米”的含义,找到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说明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要用“≈”的道理。在教学用估算解决“267÷3≈”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大胆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把267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来计算,结果是100千米,另一种是把267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来计算,结果是90千米。”教师根据两种不同的估算方法提出:“你觉得他们的解答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估算方法,但在这些方法中会有某种方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更具有合理性。

四、活用教材中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教材练习三中的题目主要是配合所学例题的口算练习,它承担着使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掌握算法,巩固所学知识的任务。练习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用活教材中的练习,领会教材中每一道题目的安排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每一道题目的探索与交流,发现和归纳所学种类口算算法中蕴含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进行计算,使计算方法简便而有效。如,教学练习三的第3题时,在学生完成第一组题目:“16÷2=,160÷2=,1600÷2=”后,教师要先组织学生讨论,可提出“它们有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们分享”。再让学生运用规律计算:“30÷5=,300÷5=,3000÷5=”和“21÷7=,210÷7=,2100÷7=”。使学生掌握计算这类口算题目的简便算法:用表内除法算出第1个算式的结果后,后面算式的被除数增加了几个0就在商的后面添加几个0。再如,教学第6题时,除了让学生巩固口算方法,教师还要让学生把每组的两个算式:20×2=,400×2=,12×3=,24×2=,40÷2=,800÷2=,36÷3=,48÷2=进行对比,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为后面的验算教学做好准备,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采用口算方法的能力。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口算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