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

2024-04-17 13:53姚文仙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材数学

姚文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和实施,要求教师不应该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该成为课程的实践者、反思者、改进者和创造者。所以,精准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需要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精准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现结合个人多年一线小学数学教学的粗浅经验,探讨如下:

一、扎扎实实研读教材

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离不开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教师需要用心解读教材,领悟其中的每一处细节,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课堂,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石。只有用心解读教材,领悟每一处细节,才能设计出独特的、精彩的教学方案。用心解读教材,领悟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问题、每一幅插图的用意,才能充分体会编者的意图。

高尔基曾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资深教育专家的智慧结晶,凝聚了专家的教育理念,每一套教材都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本身的知识逻辑,科学合理地编排出来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充分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并深入挖掘编者的意图,才可以精准高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教材的每一个情境、每一句总结、每一道练习、每一个问题都蕴含着编者的用心。透过表面文字,领悟编者的意图,才可以充分理解教材,从而轻松驾驭教材,不被教材捆住自己的手脚。教师需要纯净地读教材,即不带任何偏见和预设地阅读。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沉下心来,一字不漏地阅读教材,不受他人思想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后,自己才会有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材。此时,再去看看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了解相关的资料,就可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解。这样,我们才能具备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价值的引领。

二、深度解读教材中的课程本质

数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其基本特性,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2022年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准确地阐述了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核心理念、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实施建议。我们要明确每一课在整个数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为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解读小学数学教材,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数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理解数学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策划教学设计。盲目超越或者降低课程目标的设计都会影响课堂效率。

三、在多版本比较中深研教材

目前,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呈现欣欣向荣的多版本局面,每个版本都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呈现方式,教材编写各有优缺点和侧重点。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每个地区都统一选用一个版本的教材,任何老师都是教材的执行者而不是选择者。但是,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电子版本,这就为我们老師深度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提供了便利。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教材,也可以通过网购等方式自行购买收藏其他版本的教材,广泛阅读同一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通过了解不同版本内容的呈现方式,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

四、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教材

数学教学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善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确保学习过程融入具体、熟悉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以及人的生活行为事件。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有力支撑和资源。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学生所处的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也就各不相同。再加上每个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性,部分教材的例题情景、练习呈现方式等不一定符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因此,在使用教材时,要关注教材中的案例和情境,看它们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课堂教学融入本地特色和家乡气息,使学生易学、乐学。另外,由于教材的编写有相对地稳定性和周期性,不可能每年更新,所以我们要再结合教学内容,用最新的科技发明和成果或者生动有趣的素材代替教材中过时的、生疏的素材。通过这些举措,有效杜绝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要敢于对教材提出疑问和挑战。如果发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存在争议或者错误,教师应该勇敢地指出,而不是选择视而不见。还要学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更有效地运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五、跨学科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结构严谨的学科,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明确,没有任何学科是孤立存在的,数学也不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静态的文本,但是教学是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数学呈现方式。通过实物教具、游戏、虚拟现实(VR)技术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名师薛法根先生说:“在实践中思考,用思考推进实践。”让我们通过钻研教材,在实践和研究中前行、在争论和改进中反思,用思考的厚度与深度,成就解读的广度和高度,创造课堂的精彩。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教材数学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