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绘就古“运”新篇

2024-04-18 00:31李丹丹
浙江经济 2024年2期
关键词:越窑上虞梁祝

文/李丹丹

抢抓发展机遇,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绘就一幅新时代的运河图景

上虞,地处浙江东海之滨,据因“虞舜支庶封于余姚,又封于上虞,以虞称国”而得名“上虞”。从河姆渡文化到明德始祖虞舜,从青瓷发源地到英台故里,从“黄绢幼妇”到“东山再起”……千百年间南来北往的舟楫,带来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篇,见证了商贸繁荣的盛世,汇聚了厚重深厚的运河文化。近年来,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上虞抢抓发展机遇,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绘就一幅新时代的运河图景。

遗产保护:唤醒运河沉睡记忆

2500年前,越王勾践开凿“山阴故水道”,形成最原始的浙东运河。浙东运河上虞段呈“Y”形自西向东分布,萧曹运河与曹娥江交汇分运河为南北两支,南线称四十里河,北线称虞余运河。作为内河航运与外海链接的纽带,上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宋朝时,上虞段运河进入黄金时期,成为浙东地区水路干道,促进了运河两岸城镇的发展繁荣。随着交通方式的发展,运河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千年运河何以新生?2014年,大运河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运河又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上虞曹娥老坝底,位于萧曹运河与曹娥江的交汇处,自古就是交通要道。老坝底是曹娥坝11个坝头中规模最大、存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曹娥街道文化站站长沈金坤介绍:“老坝底始建于宋代,原为人力拖船过坝,1971年改建旱闸,1982年改建为升船机闸。2008年,因运河前村至光明段开凿并新建船闸,老坝底便逐渐被废弃。2013年5月,老坝底被列入大运河遗产,迎来了复苏。我们在老坝底建造抽水泵站把曹娥江水引入运河中,以确保运河河道干净整洁,并对老坝底两侧的民居进行整体性修复和改造。”当下,尽管老坝底已经卸下昔日“拖船过坝”功能,但却是唤醒运河记忆有力的物证。

除了老坝底外,浙东运河上虞段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家底也已基本摸清。上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谢晓峰介绍:“当前我们已全面普查、系统梳理了浙东运河上虞段沿线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发现古遗址、桥、坝、闸、堰、井等各类文物遗存共149处,其中,世界级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6处、省级文保单位8处、区级文保单位11处、文物保护点8处、历史街区7处,收录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30余个。”

东关古纤道、曹娥老坝底等运河遗迹保护修复,竺可桢、胡愈之等名人故居修缮布展,曹娥庙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更新……随着一系列保护修复工作的推进,上虞已经形成由“文化遗址—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文化遗产小镇”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体系,唤醒了新时代大运河的文化记忆。

文化传承:赓续运河千年文脉

运河流经千年,不仅是润泽一方的水脉,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孕育了孝德、青瓷、梁祝、东山、春晖等上虞特色文化。对话古今,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上虞面临的重要考验。

“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这是我国首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开篇唱词。2006年,上虞被授予“中国英台之乡”,“梁祝传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盘活“梁祝”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丰惠镇祝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倪相伟介绍:“为更好地推出梁祝这张世界级名片,我们在玉水河畔打造了梁祝雕塑、故事长廊和玉水亭,还推出了‘祝家庄·英台’IP,衍生盲盒、数字藏品、文创咖啡等多款产品。目前,正进一步打造梁祝文化主题园,采用5D全息投影技术,让游客跨越时空在一步一景中走进梁祝。”在上虞,梁祝不再只是一首曲子、一段爱情故事,而是在接续传承中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表达。

除了讲好非遗故事,上虞在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方面也走在前列。上虞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经百年沉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青瓷在这里再度复兴。走进上浦镇大善小坞村的“瓷源文化小镇”便可一探究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是上虞一家民营企业发家之处,后来随着产业转型,老厂房也逐渐被废弃了。2013年一场暴雨后,在上浦镇大善小坞村禁山南麓发现一处文物遗存,经多方商议,上虞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这里打造一个瓷源文化小镇。”上虞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邀请清华大学的设计团队对整个小镇进行布局,2018年开始建造,总规划3.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33亿元,包含考古遗址公园、越窑青瓷陈列馆、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等。”如今,花半天时间就能在非遗工坊体验DIY青瓷的乐趣,走进室内沉浸式秀场饕餮一场裸眼3D大片,近距离感受越窑青瓷的前生今世。

文化传承,在技更在人。不少深耕越窑青瓷的个人与企业纷纷入驻小镇,为“瓷之源”注入“源头活水”。2020年,越青堂青瓷文化有限公司入驻瓷源文化小镇,构建了“越青产业+越青研学+越青生活”的综合性越窑产业平台,培养村里年轻人的青瓷技艺,开设以越窑文化为核心的特色研学课程。越青堂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们累计接待游客近4万人,除了上虞本地,还有许多是从上海、宁波等地专程而来的游客。目前,一个国家级研学营地已经基本建成,今年3月投入使用后,就能接待跨地区‘过夜游’的团队。”当前,上虞正推动青瓷文化进校园,深化中小学校越窑青瓷文化普及,与浙江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院校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培养年轻有活力的青瓷文化传播者,打造越窑青瓷传播高地,让千年窑火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延续。

近年来,上虞围绕孝德、青瓷、梁祝等特色文化打造地区文化金名片,已建成上虞博物馆、孝德文化小镇、上虞非遗展示馆等一批强化传承展示的场域,打响上虞特色区域文化品牌,文化传承得以生生不息。

活化利用:激活运河流量密码

如果说保护和传承是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上半篇文章,那么做好活化利用这个既具历史底蕴又具时代特征的下半篇文章则是重中之重。对于拥有丰厚文化资源的上虞,以新业态、新场景、新亮点,打造丰富多元的文旅产品显然大有可为。

如今,来一场“Town Walk”成为“浙东第一古镇”丰惠古镇最具特色的游览方式。走进丰惠老街,青石板路、古河道、九狮桥……尽显旧时漕运盛景,传统美食、非遗技艺、网红小店等新业态古今辉映、错落有致。2023年五一、十一期间,古镇累计游客量突破50万,同比增长194%。古镇何以迸发如此活力?上虞区丰惠镇文化旅游办主任胡赵锋介绍,自2021年以来,丰惠镇启动了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完成老街修缮整饰、古城数字化改造、古城美化亮化等一批项目。以文化气、国潮范、年轻态为目标,推进老街建设运营,实施“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活动”,让周末不打烊,打造“一楼一业态”,共招引特色店铺31家。桃娘汤糰就是首批入驻丰惠的商户之一。店主朱秀秀坐在门边,麻利地团着汤团,很快一个个圆乎乎还带着尾巴的丰惠特色美食鸡油团团就做好了。“我们从去年3月18日来到老街开店,老街人气越来越旺,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通过朋友圈里口口相传,许多外地顾客都慕名而来,我家鸡油团团最远都‘走’到了北京……”朱秀秀笑着说。从自带流量到吸附流量,千年古城复兴梦逐步照进现实。

运河之畔不只有历史,更有十足潮流范儿。老曹娥作为旧时运河边重要中转点,留下了不少历史印记。“重塑邻里与乡愁,做一个集运河文化、码头文化、潮流文化为一体的街区”是设计者的巧思。如今的老曹娥里直街,一砖一瓦被赋予新功能。历史遗址大王庙摇身一变成了“运河里堂”,带有“航运记忆”的大东轮船公司也在保留原址的基础上成为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餐厅,还招引了一批志趣相投的“里直街生活合伙人”共创里直街的潮流生活。自2023年5月开街以来,里直街以“历史老街里的年轻生活”迅速出圈。在运河之畔喝一杯咖啡、逛一圈创意集市、看一场live house演出……里直街将古朴与新潮完美融合,激活老曹娥的流量密码。

用“文艺范”搭配“烟火气”,古运河已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上虞不断将“流量密码”转化为“共富增量”,走出一条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猜你喜欢
越窑上虞梁祝
梁祝年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越窑青釉直颈瓶
明清闽南梁祝戏曲、俗曲的出版与传播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青瓷出越窑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