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教育

2024-04-23 13:32熊秋菊
教育家 2024年13期
关键词:强国高质量现代化

熊秋菊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区域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层单位,面对新形势,要有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应对时代之变,积极建设教育强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应用,或对教育产生颠覆性影响。我国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这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中的基础性作用。面对时代要求、强国责任,区域要用系统思维综合规划教育的发展路径,处理好传统经验和创新实践的关系,以立代破、稳中求进。诚然,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通向智慧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将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作为教育发展的内生变量,充分发挥标准复制的便捷性、数据贯通的精准性、学习场景的泛在性、共创共享的开放性,赋能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成长、学校办学。通过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创共享、基于学情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并逐步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学习,最终推动从工业时代走向数字时代的教育质变,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造。

满足国家之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对教育价值的高度凝练,也强调了教育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国之大局和创新人才培养国之大计上的责任担当。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区域要充分利用人口波动高峰回落的窗口期,做好“减法”和“加法”,让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协同发力,提高教育的服务力和支撑力。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陣地作用,以全人终身发展的整体思考和长远眼光,落实“双减”政策,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优提质,促进科学教育发展,厚植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为例,区域要以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为目标,加强学生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学习,构建幼小初高相互衔接与基础普及、兴趣提升、拔尖创新相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将校内科学类课程与科学院所、社会场馆、家长资源进行连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宽广的空间和平台。

回应百姓之盼,优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后,家长对“上好学”的理解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区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仅着力于培养标准化人才,还要基于学情满足家长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期望。这对区域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基本要求和个性需求之间的关系,从平均的高质量走向每个人的高质量。兴教必先强师,区域应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基于教师成长数据,针对性匹配培育资源,构建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支撑系统,让每一位教师都被看见,都有追求、有动力、有平台、有资源,全力支持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不断走向卓越。然后,以广大优秀教师为后盾,联合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建立“四位一体”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多方协作的育人机制,最终实现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和相互促进,体现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社会组成、国家大计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强国高质量现代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