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共生办教育 守正出新育人才

2024-04-23 06:50何金林
教育家 2024年13期
关键词:校区办学课程体系

何金林

近年来,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依托《海盐县义务教育阶段推进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教育共富”之路,努力构建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党建引领,组团发展

集团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总校长负责制,推行“党建统领、班子统一、多个校区、法人合一、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以资源共享、教学共进、文化共生,促进各校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出集团核心理念,创建生命成长的教育共同体。集团致力于培育“教养深厚、学识渊博、视野开阔、意志坚韧”的阳光少年,打造“充满爱心、素质卓越、活力四溢”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引领家长创建“主动学习、民主交流、高效协作”的模范家庭。

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虽然各校区拥有独特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但我们坚持以整体目标导向引领集团发展,通过统筹师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等举措,探索各校区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共生之道,有力推动了各校区的集群发展,开创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局面。

完善集团管理架构,构建人人参与的治理共同体。集团秉持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创建“行政与学术并行”的集团管理架构。一方面,集团对现有的“一室四处三组”集团管理架构进行优化升级。其中,“一室”指的是校长室,负责全面规划与战略部署;“四处”分别为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处与总务处,负责资源整合与运营协调;“三组”则指年段组、学科组与德育组,致力于突破校际壁垒,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这样的架构调整,旨在提升集团的管理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集团成立五大发展中心,即党建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负责学生管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等工作)、教学科研中心(负责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训、教学科研、课程建设等工作)、后勤保障中心(负责后勤服务、校园安全等工作)和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事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推动集团资源统筹、校区协作、指导引领等工作。

此外,集团通过成立段组管理团队,加强基层管理(段组)组织,积极探索段组成员聘任制和团队共建考核制,充分发挥基层管理职能。最后,集团创建教育教学专业管理组织,即集团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研究中心包括以德育名优师资为核心的集团德育专业组织、以学科名优师资为核心的集团学科专业组织等,统筹集团内德育和同一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等工作。同时,集团构建了各校区内部纵向贯通与校际横向联合的、以学术管理为核心的集团学科专业运行机制,以专业管理代替科层控制,实现了行政与学术管理并行的集团运行机制,突出了学术管理的专业地位。

共建共享,激活潜力

各校区执行校长负责本校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与实施,确保校区发展与集团步调一致。

优化领导管理体系。加强顶层规划,描绘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蓝图;搭建校区间教育理念、学校文化、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交流桥梁,促进各校区教育品质的共同提高,达成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目标;强化均衡管理机制,充分考虑各校区在历史文化、校园场域、学科特色、生源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确保“一校一策”“一校一品”的有序实施。

优化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实施“大空间、大调配、大整合”策略,全面激活集团发展潜力;各校区协同确立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进而共同培育集团的优质教育品牌;集团为各校区提供公平的成长机会,充分利用集团内的教育资源(包括名师资源、课堂经验、校本研修、科研管理等),形成紧密合作的教育交流平台。此外,集团还逐步完善教师校际交流机制,优化中层及优秀教师的统筹配置方案,确保名师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此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各校区独立参与县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各校区教师参与本校区的考核与评价;中层及以上领导由集团统一考核,县教育局每学年对教共体工作予以考核,考核以各校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等为主要内容。

优化自我生长机制。为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集团着力加强数字化教育集团建设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拓展教师学习平台、提升教务管理效率、丰富教科研形式,更好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激发了各校区的内在发展动力。

以研促教,以教促学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推动教育全域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自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各校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差异与特色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框架,以此提升集团整体办学质量,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多元、具体的成长路径。

搭建集团课程框架,组建尊重差异的课程联合体。课程建设是教育集团发展的灵魂,也是塑造集团特色教育品牌的基石。因此,集团开发和完善国家课程群、德育课程群、选修课程群、大朋友课程群、课后服务课程群等五大类课程群,从单学科推进走向跨学科融合。

在此基础上,集团各校区建立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和发展特色,推进小、中、大课堂的模块组合与实施,以确保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地。这样,各校区就共同构建了一个联系紧密但又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此外,集團鼓励各校区联合开展“共研、同编、聚享课程”活动,以此提升集团教师的课程研究意识和再构能力,并最终形成序列化、体系化的集团特色课程群。

夯实集团发展基础,力建个性成长的教师协作体。集团以统一成长路径和尊重团队差异为原则,着力激发教师成长的内生动力。一方面,集团在整体规划设计教师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实现“一师一课表”,逐步由“齐步走”转向“一对一”培育,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定制方案。

另一方面,集团遵循教师发展基本规律,从制度建设和平台搭建两方面,为教师发展提供助力。比如,集团形成政治素养、专业素养两大课程体系,其中,政治素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红色理论和红色之旅两大课程,专业素养课程体系围绕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生管理、课程建设、项目学习等五项工作展开。再比如,集团在“教师生长平台”的基础上,有效整合青年教师培训班、未来三年名师班TCG工作室(以双向选择、需求相契为原则打造的研究型学习共同体)、学术研究中心等实践载体,进一步推进校本研训一体化,通过集团大教研,积极构建集团“内生性”教师发展体系。

此外,集团根据各校区的办学特色,持续优化集团文化体系;明确集团可输出的优质教育产品清单;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职员工,实施相应的文化通识培训。

接下来,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将在尊重与包容集团各校区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在异质共生、异中求同、美美与共中,与各校区共育教育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校区办学课程体系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