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推进“生活·实践”教育

2024-04-23 06:50陈涛
教育家 2024年13期
关键词:羊山新区协同

陈涛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是国家的重要要求,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生活·实践”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育人方式转变、符合当前国情和实际的一种教育,它以生活为内容、实践为路径,通过生活与实践来实施教育,把学生的知情意行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使个体成为“完整的人”。为此,羊山新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整合家、校、社三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以“生活·实践”教育为路径,积极探索“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全力构建羊山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家校携手,凝聚“生活·实践”教育向心力

科学筹划,开展特色家访活动。2023年以来,羊山新区开展了“寒冬送温暖,师生情相连”“千师访万家,携手共育人”等家访活动,覆盖全区上万名学生。通过走访,详细了解学生假期学习生活,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向家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开展家庭教育。

健全制度,办好特色家长学校。羊山新区各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吸纳优秀家长组建精品家庭教育团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上百场。第三小学成立了幸福家长成长学院,从尊重生命、科学家教、和谐关系、家校共育四个维度,开发了“幸福父母”课程群,帮助更多家长成为幸福父母。截至目前,羊山新区5所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家庭教育示范家长学校”。

心向阳光,打造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各校成立“向阳联盟”家长委员会,共享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源,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根据实际提供解决办法;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缓解学生、家长心理压力,增强家校共育合力;根据班级家长的职业、爱好等,开设家长进课堂活动,如生命安全法制、科技环保生活、思维審美、文化传承等课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与生活认知;设立“爱我月”和“心理健康开放月”,开放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积极鼓励家长、学生到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进行体验,帮助其运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校社协同,提升“生活·实践”教育推动力

创新实践,打造“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利用羊山新区厚重的红色文化、淮南文化、民俗文化、科创文化,丰富的山川园林、河流湖泊、茶山绿廊、企业厂房等资源,建设“生活·实践”教育劳动基地,带领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组织代表等融入广泛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场域;联合群团组织、社区居委会、相关社会职能部门机构搭建平台,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构建劳动教育实践新样态;打造集生态农场、室外活动板块、主题创意场馆为一体的青少年“生活·实践”教育基地,配套设置“生活·实践”类课程20余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书香浸润,培养全民阅读习惯。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羊山新区建设了“两个更好”主题书屋。各校主动利用主题书屋平台,组织学生去书屋开展阅读体验、读书沙龙、微课堂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多样化、多途径成长,在“生活·实践”中体会阅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

协同育人,统筹各类社会资源。近两年,羊山新区与河南大学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合作项目10余个,与8个重点院系共建教育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各校结合办学特色,组织优秀师生参加社区“你好羊山大舞台”系列演出,为家门口的群众献上一道道“文化大餐”;选聘50名优秀学生为“美好生活看信阳”小小推介官,让其当好小小宣传员,在媒体、生活中宣传信阳特色;选拔学生志愿者,让其在革命纪念馆、科技馆、博物馆当好小小讲解员,在锻炼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深化对家乡的了解与认知,厚植家国情怀。

知行合一,激发“生活·实践”教育创新力

示范引领,打造特色实验校。羊山新区按照“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特色兼顾”的原则,选取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进行推广建设。各校牢牢把握实验区、实验校建设的良好契机,因地制宜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践行到“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中,充分发挥“生活·实践”教育实验校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影响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为“生活·实践”教育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羊山新区共打造了高标准“生活·实践”教育实验校13所。

丰富载体,推行“小先生”“大先生”制。羊山新区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生活·实践”教育主题活动,培养了无数个具有“生活·实践”教育观的“羊山小先生、大先生”。其中,3名学生荣获全国“最美新时代小先生”称号,3名教师荣获全国“最美新时代大先生”称号。在“大先生”示范引领下,新区开展一系列“小先生”实践活动,如助人小先生、志愿小先生、孝老爱亲小先生、中药小先生、地理小先生、农耕小先生等主题活动。通过先进选树活动,在探索和实践中点亮师生“成长力”,有效拓宽“生活·实践”教育渠道,丰富“生活·实践”教育内容。

深耕细研,聚焦课题研究。以课题为引领,以成果为导向,各校建立了研究专业团队并不断优化,其成员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申报课题、发表论文著作等,努力构建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设计,拓展活动系列化开展,实践教育生活化铺展”为课程策略的多元领域、多元层级的生活实践课程体系,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成果,多层次、多角度推进“生活·实践”教育落地开花。羊山新区教体局精选各校教研骨干成立了以教体局局长为组长的课题研讨小组,结合区情校情,在“生活·实践”教育下探究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截至目前,羊山新区共开发“生活·实践”教育类校本课程15个,成功申报市级课题10个、省级课题2个。

羊山新区的“生活·实践”教育虽处于实验初期,但部分学校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23年2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生活·实践”教育年会上,羊山新区实验小学获评“生活·实践”教育优秀实验校,羊山新区教体局获“生活·实践”教育实验优秀组织奖。这些改革成效进一步推动了羊山新区的“生活·实践”教育实践工作。

诚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年来,羊山新区学校育人压力增大,教师负担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家校社共育,教师会不会不堪重负?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会不会受到影响?在统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协同育人虽然暂时增加了工作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实现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高效途径,是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一剂良药,也是提升区域教育发展后劲、打造高质量区域教育生态的必由之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们坚信,在羊山新区教育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终将实现。

猜你喜欢
羊山新区协同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过古羊山
为挺进大别山打开通路
海南海口羊山荔枝种植系统的遗产特征与价值分析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