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中课堂教学督导的转向与推进

2024-04-24 12:53吴浩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督导学科专业

摘 要 课堂教学督导是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区别传统的检查式、行政化的督导方式,新时期下的课堂教学督导需要我们转变督导视角,激发全员卷入,从而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生。以“课堂教学督导”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线索建构的“发现问题—唤醒成长—凝练成果”的督导路线,可以探索课堂教学督导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为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教师专业成长;课堂督导;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引用格式 吴浩.教师专业成长中课堂教学督导的转向与推进[J].教学与管理,2024(08):13-16.

课堂教学督导是学校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路径。2023年5月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指出:“指导地方和学校建立健全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员听课评课制度,明确教学评价要素和要求,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强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注重发挥教学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与激励作用。”方案的提出为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督导指明了方向。

在校本化课堂教学督导中,一方面要关注体制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教学评价要素和要求为出发点,聚焦相关方针政策,如“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等在课堂上的落地实施;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督导的评价作用,通过“引导、诊断、改进、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学校对“课堂教学督导”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一、课堂教学督导理念的认识与转向

传统的课堂教学督导以行政命令来推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课堂教学督导需要我们从“第三视角”出发,也就是需要去行政化,以观察者的视角深入课堂。通过督导为教师专业发展打通通道,并以此为基点,带动课堂、学生的全面、立体发展。通过构建能开展专业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学校生态,唤醒教师发展内驱[1]。基于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转向。

1.观察者:从“检查”转向“发现”

教学督导要做课堂的观察者,在督导中以同行者、陪伴者的角色,将原来“检查”式的实施方式转变为和老师一起发现问题、发现优点。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督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调查。通过督导课堂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发现教学活动中教师專业发展的生长点,发现学校整体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之间的关联和方向。在这样的“发现”共识下构建成长共同体,为教师成长内驱力的激发提供安全、稳定的氛围。

2.陪伴者:从“问题”转向“引导”

教学督导要做教师的陪伴者。课堂教学督导除了“督”,更重要的是“导”。在督导中,我们要将发现问题转向对教师的逐步引导:和教师一起梳理、归纳问题,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如实呈现学生的作业练习、课堂状态,和教师一起分析背后的教学指向,实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和教师一起反思教学成功之处,让教师总结好的经验并迁移应用到后续课堂……在和教师共同梳理教育教学问题中,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引方向,推动他们发展[2]

3.同行者:从“结论”转向“孵化”

教学督导要做教师的同行者。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同学校发展、区域发展、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将教师的个人成长置于学校、区域大背景下,不仅能快速地帮助教师找准方向,助推其成长,还能为学校、区域发展提供更多实证研究,实现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赢”。要充分用好学校主导的课堂教学督导的时机,将它作为实现教师和学校“双赢发展”的重要契机。课堂教学督导不能止步于督导结论,而是需要在“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需要,以学校相关成果研究中的子研究为方向,持续跟进课堂改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逐步孵化教学成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课堂教学督导推进的导向与实施

随着督导观念的转变,教师们对督导的认识也变为了被发现、被激励、被唤醒。那么如何持续用好这样的转变,让内驱力驱动实际行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问题导向,分层分类聚焦个性需求

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强调关注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主体性。课堂教学督导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环,要整体关注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构建系统的实施路径。一方面,要关注全体教师的发展。课堂教学督导应该将新手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全员卷入,同时能满足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督导不能“就课看课”,需要从课堂中提炼问题,并以此为主线,有序、深入地探寻解决思路。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督导团队:在激励中卷入

督导团队是课堂教学督导的核心,是开展课堂督导的推动力。要基于两个原则分层分类地卷入全部教师:一是要为教学管理提供“教学研究”的课堂阵地。课堂督导的根本是课堂研究,教学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应该是课堂。因此,参与督导的主要教师应该是学校各学科的教学管理干部及其后备力量。二是要为成熟教师搭建“二次成长”的专业平台。学校里面的部分成熟教师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要让他们再次走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换一个身份,以个体的输出带动输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的“二次成长”[3]

比如,我们构建了“高级教师+学科分管主任+学科组长”的督导团队。之所以这样搭配,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让高级教师持续成长。小学阶段的高级教师大都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但部分高级教师,特别是未担任行政职务的高级教师会逐渐出现“躺平”的现象。激发这部分教师的研究力,将他们引入课堂教学督导团队,让他们以“教研员”的身份进入课堂,不仅能更多地辐射与引领教师成长,还能让教师在督导中反思、反馈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自身的再成长。二是让学科分管主任深耕阵地。学科分管主任是学科教研、教学的总负责人。通过组建督导团队,让日常学科管理与教学督导相结合,能使学科分管工作整体性更强。同时,课堂教学督导让学科分管主任的工作场景前置,在一线教学的研究阵地“躬身入局”,真正走深、走实。三是让学科组长走向成熟。学科组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本年级、本学科,落实学科主要任务,对学校工作缺乏全局性认知。进入学科督导团队,学科组长在进行课堂督导的过程中,除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还要对学校整体布局、管理工作等有更深刻的认识,逐步转型为学科“管理者”。

(2)督导主题:在常态中凝练

督导主题是课堂教学督导的方向,是进行课堂督导的航行灯。督导主题是指督导团队事先对确定的主题进行一定的界定和研究,这样的课堂督导才会深度聚焦。只有富有实效性、针对性的主题才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主题可以来源于日常教学的“点”——根据对日常教学的评估而选定的需要重点解决的;可以来源于课堂教学持续推进的“线”——课堂教学的线性式、阶段性发展;还可以来自基于学科、学校发展的“面”“体”——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研究的子课题。主题使用可以聚焦同一个主题,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或者观察跟踪同一个教师不同时期的教学,这样获得的资料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课堂事件的偶然性,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性。

例如,督导主题的确定要遵循课题研究、课堂提质双线并行的线索。课题研究层面,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各个学科在提炼已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个体则需要系统性地计划、阶段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本学期,我们在学校大主题引领下重新开始对课堂进行整体规范,线性推进。课堂提质层面,通过前期调研发现,课堂教学常规(教师、学生)存在一定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我们确定了本学期的课堂督导主题——“规范课堂教学常规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定主题后,行政团队、督导团队、科任教师等统一观念、达成共识,在课堂教学、学科教研等活动中积极展开研究和思考,为后续的督导做好准备。

(3)督导细则:在修改中完善

督导细则是课堂教学督导的保障,是推进课堂督导的航行线。督导细则的内容应该是“承上启下”的,既要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课堂督导要求“承接”,又要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匹配,为本校的课堂教学“导向”。督导细则的制定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说,督导细则的制定不应该由督导团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行决定,而应该积极调动学科教师,让教师们共同参与细则的拟定。同时,督导细则的完善程度应该是随着督导推进而不断更新的。实践检验可以补充督导细则中遗漏的内容,修改实施有困难的细则,在迭代更新中让督导细则丰富化、具体化、校本化,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指导性、引领性。

我们在“规范课堂教学常规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主题引领下探索构建了“课堂教学督导细则”(见表1)。

细则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各学科研讨制定本学科常规要求。各学科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和制定本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研讨的过程既是教师们进一步学习、理解、内化课堂教学常规的过程,也是教师们达成共识的过程——对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学科认同,为后续推进督导提供基本保障。其次,与上级部门教育教学督导要求相结合,形成校本化的实施细则。在各学科要求的基础上,督导团队结合上级部门的教育教学督导要求,对督导细则进行丰富、完善,最终形成“课堂教学常规要求(1.0)”,并再次通过学科教研活动进行解读、推进。最后,在1.0版本下进行课堂督导,督导后除了反馈课堂情况外,还要对督导细则进行调整。完善2.0版本后,再次通过学科组、年级组等形式全方位推行细则的应用。

2.目标导向,闭环实施促进多维提升

为更好地聚焦督导主题、实现督导主题,我们在督导过程中经历“集中督导—专项追踪—督导反馈”,在第一轮督導反馈之后,集中收集、梳理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第二轮再督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督导的闭环推进[4]

(1)集中督导:发现与规范

集中督导是根据督导主题,针对某个年级或学科,督导团队集中、统一进入课堂,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其重在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规范性意见。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工作安排,邀请各学科教研员参与,提供专业性的学术支持;另一方面,需要让督导团队保持足够的思想重视,以及对督导细则的充分理解,积极发现问题和成果,并给出指导性建议。

首先,做好督导规划和学习。学校在开学初,根据本学期的工作情况,联系学科教研员做好年级督导的安排,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其他年级的督导。明确了督导计划后,组织督导团队结合督导主题和细则开展学习,为深入课堂做好准备。在督导开始前,结合具体学科和任课时间,合理编排督导教师的听课表。

其次,进行课堂反馈和总结。督导团队的教师参与课堂督导后,秉承“缺点说透、优点不漏、方法给够”的原则,一方面与授课教师面对面交流,给他们充足的、专业的学术支持;另一方面及时地发现、提炼教师的“缺点、优点、亮点”,并提交反馈内容:“需要持续改进的点”或者“可以成果孵化的点”。

(2)专项追踪:改进与精进

在集中督导之后,需要对督导团队的发现及时跟进,也就是专项追踪。进行专项追踪的重点是解决问题或者深入研究。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路径不尽相同。对于课堂教学有困难的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思路,和他一起解决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需要和他一起放大优势,推动课堂教学、教师个体的精进发展。

专项追踪由学校行政和学科分管主任(组长)负责。根据负责类别的不同,根据集中督导中反馈的问题,各部门需要制订“改进追踪表”或“精进追踪表”,灵活安排时间进度,以满足不同教师改进或优化项目的需求。当专项追踪有成效后,团队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督导团队,由督导团队进行评估并制定后续计划。

(3)督导反馈:持续与生长

无论是课堂教学不足的改进还是课堂教学优点的精进,都需要持续关注。为更好地保障督导运转,需要对前期的督导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也就是整个督导实施中的督导反馈。如何实施反馈呢?一是可以由学科专家,如教研员、校外学科专家等,从局外人的视角来观察,并提供不同的思路;二是可以由学校督导团队的部分成员再次对追踪效果问诊把脉。

在对前期督导进行小结的基础上,督导团队还需要结合全过程进行全视野的思考,为下一轮的集中督导提供有关主题和方向的选题及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研究持续性的同时,为教师发展、课堂提质提供具备生长性的“土壤”和“种子”。

3.成果导向,多元项目助推持续发展

在课堂教学督导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些成果,提供更多机会,让教师们持续发展。

在组织上,构建项目式发展小组,通过从课堂督导生发研究,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为保障教师的专业热情能够成功转化,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我们采用项目式研究的方式将老师卷入进来。所谓项目式,就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內容,寻找研究主题、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同事一起组成研究团队。这样的方式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化学科模式,有了更丰富、更自主的成长通道。

在内容上,梳理分支式研究课题使成果更加聚焦。为了让教师的研究成果指向学校的研究主题,让他们的研究也具有成长性,学校可以依据总体的研究主题,对主题进行分学科、分学段、分层级的细化,提供子课题供教师们选择。这样在保证教师日常教学的凝练有方向的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的研究是落地的,具有可靠的根系。

在评价上,采用清单式量化推进,让研究推进更加系统。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总结成果,可以采用清单式管理,督导团队、分管主任、项目负责人等多维度参与到清单推进的管理中,从而实现项目推进的系统化,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督导能很好地融合教师个体和学校组织,既能让教师在组织中获得适当的发展,也能把教师融入整体发展与变革中,学校的发展又来自每位教师的贡献,教师间是共生的,学校与教师也是共生的,学校的发展是可持续的[5]

参考文献

[1] 徐丽芳.浅谈实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多元化的要点及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2):125-127.

[2] 马效义.“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框架的构建逻辑及实施路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3,12(05):74-79.

[3] 本刊编辑部.画好名师成长的“第二曲线”[J].教育家,2023(19):7.

[4] 刘喜让.对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整体融合式督导”实践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9(11):160-161.

[5] 胡爱民.学校校本课堂教学专项督导的价值与实施 [J].教学与管理,2021(23):5-7.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督导学科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