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春播花生高产种植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探讨

2024-04-24 08:14马珊珊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荚果春播土壤湿度

马珊珊

随着全球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成为农业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春播花生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其高产种植管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聚焦于春播花生的种植管理实践,探讨了从选种到收获的整个生产过程,旨在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促进春播花生产量与品质的提升。

一、春播花生的优势

1、适宜的生长周期

在春季种植花生,可保障花生享受到温暖的气候,以便为其提供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春季有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花生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由于春播早于夏播,花生生长期会更长一些,在较长的生长周期内逐渐成熟,还可有助于花生植株的健康成长,且促进植物根系的深入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此外,春季播种避开了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从而为花生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保障。

2、提高产量

在春季播种可具备较长的生长期和更优的生长条件,由此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与质量。在春季播种后,花生可以充分利用春末和整个夏季的良好生长条件,包括充足的日照和温暖的天气。而这些条件也促进了花生的快速生长和健康发育。如在花生栽培中结荚期较为关键,而在春季播种花生植株可在较长的生长期内形成更多的荚果,每个荚果中的花生数量和大小也因此得到提升。此外,良好的生长条件还可提高花生品质,其中包括蛋白质含量和油脂质量。因此,通过春播,花生的总产量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其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收获时间的灵活性

在春季花生播种中,考虑到其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在此可为农民收获上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时间,该灵活性可使農民更为科学、合理地根据市场需求和天气条件来优化收获时间,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质量。例如,若市场对花生的需求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增加,农民可选择在此时间段完成收获,以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同样,如果临近收获季节天气不稳定,农民可以选择在天气条件最佳时进行收获,以避免由于不利天气条件造成的产量损失或品质下降。此外,收获时间的灵活性也体现在农民可使用机械化的收获设备,以此达到提高收获效率的效果。

4、可改善土壤质量

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花生作为一种豆科植物,具有固氮的能力,可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土壤中的氮素,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氮素作为天然的肥料,可有效维持土壤的肥沃程度,尤其是在连作农业中。此外,春播花生的根系发达,能够深入土壤,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其有利于花生自身的生长,并且对于后续作物的种植管理来说也较为关键,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轮作或间作花生,打破土壤病害循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可见,春播花生可直接提高当前花生种植的产量与品质,并且也为未来的农作物种植创造出了更为健康、可持续的生长环境。

二、春播花生高产种植管理技术实践措施

1、花生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春播的花生品种

在选择春播花生品种时,需合理选择适宜的花生品种,考虑到不同地区所适合种植的春播花生品种差异明显,对此需结合当地土壤情况、气候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例如,黄淮海产区适宜选择生育期约125天的中大果型品种,而旱薄地则更适合中小果型品种。东北产区则推荐使用生育期120天左右的中早熟、中小果型品种,特别是在高纬度、无霜期短、积温低的地区,应选择生育期115天以内的早熟、小果型品种。

不同品种的花生在生长周期、病虫害抵抗力、适应环境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品种时需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特性以及市场需求。例如,抗旱耐瘠的品种更适合在土壤贫瘠的山区丘陵种植。同时,还应考虑花生后作播种的要求以及当地的气温变化,以此保障所选择的品种可达到高产丰收的效果。

(2)种子处理技术

①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需通过化学或生物方法清除种子表面的病原体,以提高发芽率和减少病害。一般可使用的消毒剂用量为50%的多菌灵溶液,浓度为0.1%-0.2%,将种子浸泡15-20分钟。此外,也可以使用65%的代森锌湿粉,浓度0.3%-0.4%,浸泡时间为20-30分钟。确保均匀混合,并在处理后彻底晾干种子。

②浸种

浸种是将种子浸入水中以加速发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种子需要在常温下的清水中浸泡6-8小时,完成后放在湿润的布袋或沙子中继续吸水12-24小时。重要的是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并避免过度浸泡,以防止种子腐烂。

③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是用营养素、微量元素或生长激素覆盖种子表面的技术。例如,可以使用0.3%的硼砂和0.2%的辛硫磷混合液包衣。处理后,应保持种子干燥,避免粘连。包衣后的种子在播种前无需再次处理,直接播种。

④种子烘干

种子烘干是将处理过的种子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晾干,以去除多余水分。种子含水率应控制在8%-10%之间,以防霉变或发芽。晾干过程中需定期翻动种子,确保均匀干燥。

2、土壤施肥

在进行土壤施肥管理时,关键的第一步为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pH值。此步骤可确保施用适宜类型的肥料。基于测试结果,可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或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如牛粪或堆肥,通常在播种前施用。这类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相比之下,化学肥料的施用则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来调整。例如,在播种前施用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的发展,而在生长期间,则需要施加含氮肥料以支持植株的生长。此外,适时添加钾肥则可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并提高产量。在实际施肥中,需注意肥料的均匀分布和适宜的用量,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盐渍化或养分失衡。

3、播种技术

(1)播种时间

①土壤温度

对于大多数作物,需确保稳定的土壤温度。如对于许多种子来说,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为最佳。若土壤温度过低,低于15℃,种子的发芽则会受阻,从而增加发芽时间或降低发芽率。

②气候考量

播种时间应考虑特定地区的气候特性。比如,在温带地区,3月底到5月初为较多作物的理想播种时间。此时间段避免了冬季的严寒和晚霜,同时,可确保作物有足够的生长期,使其可在秋季收获之前成熟。

③霜冻风险

播种时需要避免晚霜的影响。晚霜(霜冻)可能在春季晚期出现,造成新发芽的种子或幼苗冻害。

(2)播种深度与行距

①深度

种子的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cm之间,该深度范围的优势在于保障种子可有足够的土壤覆盖以维持湿度,其可促进种子的发芽率;防止鸟类和其他动物吃掉种子;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种子的发育。如果播种深度过浅,少于3cm,种子可能因暴露于表面而干燥或被鸟类捕食。反之,如果播种深度过深,超过5cm,种子可能因缺乏足够的光照或氧气而发芽困难。

②行距

行距的选择对于作物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利用率非常关键。建议的行距是40-50cm。此距离间隔的优势为:提供足够空间,使作物可以充分展开叶子,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田间管理,如除草、施肥和灌溉等;促进良好的通风,这有助于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过密的播种,行距小于40cm,则会导致植物间竞争光照、水分和养分,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而行距过大,超过50cm,则可能导致土地利用效率降低。

(3)种子密度

为提高花生单产每公顷的种子播种量应在250,000-270,000粒之间,以平衡植株间的竞争和光照利用。种植过密会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影响个体的生长和产量;而种植过稀则会导致田间地块利用率降低。因此,根据具体的品种特性和田间条件,以此进行调整,最终合理提高花生单产。

4、灌溉与排水管理

(1)灌溉策略

在春播花生种植中,其灌溉需根据花生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播种后初期,应保持土壤湿度在60%-70%,以促进种子发芽。

在花生进入生长期后,维持土壤湿度在70%-80%以支持花生的健康生长;在花生进入结荚期时,需选择适时的灌溉,以此提高产量,此时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5%-85%。

在此過程,需使用滴灌或微喷灌技术以此有效控制水量,每次灌溉量应控制在30-40mm,以避免水分过量或不足。在整个生长周期中,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天气条件和土壤湿度情况调整灌溉频率和用量。例如,在干旱条件下,可以增加灌溉频率;而在雨季,则应减少灌溉次数。此外,合理的灌溉计划还应考虑到土壤类型和地形特征,以确保水分均匀分布,避免局部积水或干旱。总之,灌溉策略的制定需综合考虑花生的生长需求、土壤条件和气候特征,以实现高效用水和高产种植。

(2)排水系统

在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应确保在过量降雨或灌溉后,田间多余水分可迅速排出。而合理的排水措施,还包括保障田间有适当的坡度、建立有效的排水沟渠或排水管道。在此,通过此措施有助于防止土壤过湿,减少根部病害和缺氧问题。在设计排水系统时,应考虑土壤类型、地形特征及气候条件。例如,重质土壤和低洼地区需要具备更密集的排水系统,此外还需定期维护排水系统,保持其畅通无阻,以此满足花生的灌溉需求。

5、病虫害防治

在春播花生的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根腐病、叶斑病、白粉病、蚜虫和线虫等,具体的防治措施如下:

(1)根腐病

根腐病是花生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真菌引起。预防措施包括保持适宜的田间管理,如适当的排水和避免过密种植。应用有机肥如堆肥可提高土壤健康,减少病害发生。一旦发现根腐病,可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喷洒。

(2)叶斑病

叶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表现为叶片上的斑点。管理措施包括改善田间通风和光照,定期除草,减少湿度。在发现病害初期,可以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推荐剂量稀释后喷洒。定期检查,及时处理是关键。

(3)白粉病

白粉病为表面覆盖白色粉末状物质的真菌病害。其防治措施需综合应用农艺和化学方法。农艺管理包括优化田间管理,如确保适当的行距和播种密度,以提高空气流通和减少湿度,此条件不利于白粉病的发展。同时,也可使用抗白粉病的花生品种。化学防治方面,建议在病害初期使用50%的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25%的三唑酮水分散粒剂。使用时需严格按照标签上推荐的稀释比例进行喷洒。此外,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和杂草,是减少白粉病源的重要措施。

(4)蚜虫

蚜虫属于较为常见的害虫,该害虫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造成伤害,在此可通过生物防治方法引入天敌如瓢虫。在蚜虫密度高时,可使用2.5%的吡虫啉乳油或20%的啶虫脒乳油,按推荐剂量稀释后喷洒。同时,定期监测田间蚜虫的发生情况,合理确定喷药时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

6、花生生长周期管理

(1)苗期管理

苗期是花生生长的初级阶段,一般在播种后的30-40天。此时期的关键是确保适宜的土壤湿度与温度。土壤湿度应维持在60%-70%,以支持嫩苗生长。温度管理也至关重要,最佳土壤温度应在20℃-30℃之间。在这一阶段,适量的氮肥40-60kg/hm2有助于促进植株生长。同时,应注意防止过量灌溉或干旱,保持土壤湿润但不水涝。

(2)开花期管理

开花期一般发生在播种后的40-70天,在此期间,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0%-80%,以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此阶段需要额外的磷和钾肥,建议施用磷肥30-50kg/hm2和钾肥40-60kg/hm2,以支持花朵和荚果的发育。同时,温度管理也非常重要,最佳日均温度应维持在25℃-35℃。

(3)结荚期管理

结荚期是花生生长的关键时期,一般发生在播种后的70-100天。在此阶段进行水分管理较为必要,需保持土壤湿度在75%-85%之间,以促进荚果的良好发育。此外,应增加钾肥的施用约50-70kg/hm2,因钾可提高荚果质量,在此基础上,还需保持适宜的温度,日均温度在25℃-30℃之间,并避免过度湿润或干旱,以此保障花生可在此阶段达到良好的生长状态。

(4)成熟期管理

成熟期是花生收获前的阶段,一般在播种后的100-130天。在这一时期,应逐渐减少灌溉,使土壤湿度降至60%以下,以促进荚果成熟,并且可提升最终的收获质量,在此成熟期花生植株的水分需求减少,过多的水分会增加病害风险并降低荚果品质。同时,应监测植株和荚果的成熟状况,以确定最佳的收获时间。

7、收获与贮藏

(1)收获时机和方法

花生的收获时机取决于荚果的成熟度。当大约70%-80%的荚果表皮从白色变为黄褐色时,其为理想的收获时间。在收获前,应检查土壤湿度,确保其干燥,以便于机械收割或手工拔出。收获方法包括使用挖掘机或收获机将花生连根拔起。拔起后,应摊开晾晒几天,直到荚果表皮干燥。在整个收获过程中,需要小心处理以避免损伤荚果;收获后,需及时清理田地,移除残留的植株和杂草,以准备下一个种植周期。

(2)贮藏处理

收获后的花生需要晾晒,以降低其水分含量至8%-10%,此过程一般需要几天到一周的时间,具体取决于环境条件。晾晒后,花生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温度控制在4℃-10℃,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之间。此外,花生需放置在架子上或用透气的袋子装载,以避免直接接触地面,从而减少受潮或霉变的风险。在贮存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花生的状况,及时移除发霉或变质的产品,确保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春播花生的高产种植管理技术涵盖了从种植前的准备到收获后的处理等多个方面。在此通过对每个关键环节的全面分析,提出有效的种植管理建议,通过实施此类管理措施,可提高花生产量与品质,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荚果春播土壤湿度
不同基因型箭筈豌豆裂荚特性研究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土壤湿度传感器在园林绿化灌溉上的应用初探
基于51单片机控制花盆土壤湿度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辽宁省2016年春播种植意向调查
辽宁春播顺利 夏季关注降水
四川盆地土壤湿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