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小麦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的探讨

2024-04-24 08:14王敏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补苗秸秆小麦

王敏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在新时期背景下,绿色生态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展绿色小麦的推广工作十分必要,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小麦绿色种植,必须坚持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基于此,简单讨论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的意义,深入探讨田间管理要点及推广措施,以供参考。

推广绿色小麦的种植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技术对整个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显著提升粮食产量以及质量,需要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一、推广绿色小麦种植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据统计,我国小麦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份额的50%左右。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影响了生态环境,导致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以绿色、无污染的原料为基础,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避免了化学污染对环境造成危害。但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使用量大,严重污染了土地资源和水环境。推广绿色小麦已成为农业发展方向之一,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种植水平,减少农业种植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小麦种植绿色化、生态化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绿色小麦田间管理要点

1、深耕整地

在对小麦进行深耕整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深耕整地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深耕设备,由于小麦具有较强的根系和吸收能力,因此应使用深松技术来提高耕地质量,深松后,应继续对土壤进行耕翻。第二,深翻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深度为20cm—25cm左右,在此期间,还应及时清除秸秆并将其用作肥料;深松后的土地在播种前进行深耕整地。第三,小麦种植过程中必须注意土壤管理,在耕地后需要及时施加有机肥或生物肥料来提高土地肥力且改善土壤结构并保持良好的通透性、防止杂草生长和增强抵御病虫害效果,保证小麦种植能够有效进行,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科学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应科学确定施肥量。如果施氮肥过多,会导致小麦贪青晚熟,降低产量和质量,对于小麦生产中施用的磷肥,我们应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合理地施用肥料,在小麦生长后期,还需要根据其肥料的吸收情況适当追肥,施肥时可以结合田间管理情况和天气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如果发现土壤中的肥料已被耗尽,则应及时补充肥料或浇水,否则将导致严重减产。此外,应该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以确保小麦健康生长并有效发挥其增产作用。在小麦生长后期施肥时可以适当增加钾肥用量,以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合理添加适量的氮肥。

3、精准补苗

精准补苗是绿色小麦田间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正确的补苗操作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下面是关于如何进行精准补苗的要点:首先,选择适宜的补苗期。一般来说,补苗期要在小麦出苗后的5—7天内进行。此时,补苗苗期和主苗苗期差距较小,补苗能够更好地与主苗生长同步。其次,选择优质的补苗。补苗应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苗本。一般补苗可选择有2-4片叶的健壮主苗,叶长约2cm—3cm,鲜绿色。补苗时要避免选择长势较差、营养不良的苗本。再次,进行识别并合理利用母本。将留下的主苗进行标示,然后根据各苗的生长情况,挑选好的主苗作为补苗的母本。一般来说,选择早熟、高产的母本进行补苗,以保证补苗后的小麦群体的整体素质。

接下来,进行合理的补苗密度控制。根据农田的土壤肥力、期望产量以及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补苗密度。补苗密度可控制在10万—20万株/亩之间,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然后,采取合理的补苗方式。补苗方式有直播和插秧两种。直播方式适用于播种密度较大、补苗期较早的情况。插秧方式适用于播种密度较小、补苗期较晚的情况。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土壤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最后,进行适时的补苗施肥。补苗后,为了提高苗本的生长条件,可以进行适当的追肥。补苗后的小麦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支持生长,可以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以及有机肥料。

4、浇水施肥

灌溉和施肥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灌溉和施肥,可以保证麦苗健康生长以及有效吸收营养。在种植小麦过程中,要注重对灌溉的管理,尤其是在干旱年份和多雨年份。浇水时间应该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春季在3月中旬—4月上旬开始,在6月底—7月初夏季开始时,气温较高,并且降雨量也相对较大。因此,必须注意对灌溉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当土壤干旱时应当及时浇水,当小麦处于返青状态时应该进行灌溉,同时,还应注重对化学肥料使用数量的控制、合理施肥、农药使用数量的控制等问题。

5、调整施肥结构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的生产目的,合理搭配不同类型肥料。根据“氮、磷、钾、钙、镁”五大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来施肥。氮肥的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50%左右,主要以基肥为主,一般以每亩施尿素8kg—10kg为宜或将尿素与复合肥混合后施入土壤,磷肥主要以速效磷为主,每亩施磷酸二铵20kg和硫酸钾10kg—15kg作种肥,或直接用于追肥;钾肥则作为基肥单独施用或结合深翻施入。在生产中根据小麦籽粒灌浆期对氮素需要量来施肥(一般要求全生育期不少于14kg—15kg),在施用肥料时,要注意合理选择速效肥与缓效肥搭配使用,注意减少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进行绿色小麦施肥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按照配方施肥的要求配比肥料,根据试验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科学合理地确定尿素与复合肥的比例,结合耕层土壤肥力状况、小麦生长情况及不同区域作物产量水平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原则上按氮磷钾比例5:2:5进行配比),科学施肥方式可以是底施、返青肥和拔节期追肥。

6、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整个小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所以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农药浓度,避免因过量或过少用药而导致病虫发生和危害,通常使用药剂控制是最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措施。其次,要加强监测与预报工作,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发现病虫害后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行处理,使用物理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比较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包含紫外线、热力等方法,因为很多害虫喜欢光源。所以,可以借由紫外线与热力等方式对害虫进行扼杀。也可以采用生物方法来防止虫害发生和传播。例如:通过喷施植物激素或施用杀虫剂等方式来有效防止虫害发生,使用植物蛋白粉或有机磷农药等进行喷雾以有效控制其危害。

三、绿色小麦推广措施

1、以推广优质绿色小麦品种为重点

绿色小麦品种是指具有良好的生育性状,生产上产量较高,对环境友好的小麦品种,我国已经培育了一批优良的绿色优质小麦新品种,如豫麦49、中麦158、扬麦19等。近年来,通过对我国小麦主产区近10年的试验示范和区域示范,选育出了一批符合生态要求的绿色小麦新品种。例如:扬麦19是在黄淮冬麦区通过多年试验培育出来的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区域示范平均亩产为500kg左右,高产田可达700kg以上。绿色小麦具有“生长健壮、穗大粒多、抗逆抗倒伏、产量稳定”等特点,同时根据试验结果证明:“绿色”小麦具有高产稳产、抗旱适应性强和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这些优良特性为我国生产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绿色优质食用、饲料用小麦品种。因此,建议各育种单位应尽快选育出更多的优质适宜推广区域示范种植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用的绿色小麦品种。

2、提倡配方施肥

要做到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平衡施肥,氮肥在小麦绿色食品生产中应降低20%,总施氮量控制在30kg—35kg/亩,总施磷量控制在15kg/亩以下。磷肥、钾肥在小麦绿色食品生产中要增加施用,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进行配方施肥,并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推广施用有机物料作基肥,对有条件的地区,可尝试用“绿肥固氮技术”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氮素养分含量,推广使用优质有机肥(如腐熟的鸡粪、牛粪等)作为基肥或种肥时添加化肥(如尿素、氯化钾等)可降低成本。

3、加强对农药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绿色小麦生产、加工销售、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绿色小麦质量监测体系,完善绿色小麦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信用体系,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加工企业的监管,开展对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农药等生产资料进行检测和评估,实行市场准入制。加强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实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加快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全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4、提倡秸秆还田及深翻灭茬技术

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有利于培肥地力,目前北方麦区秸秆量很大,大部分作为肥料还田,造成土壤污染,南方麦区大部分地区小麦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深翻灭茬可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消除农药和除草剂残留,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也有利于培育壮苗和壮秆大穗大粒优质小麦品种,对已完成收获的麦田建议进行秸秆粉碎还田或覆盖种植绿肥。

5、推广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

为了有效推广绿色小麦,可以采取推广科学耕作制度,具体如下:第一,实行3年轮作,实现生态环境、粮食安全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有机统一。第二,大力推广小麦生产与大豆生产“种间”轮作。第三,实行秸秆覆盖。第四,推行“冬前浇水”和“麦黄水”灌溉制度,做到“一浇三防”(防旱、防涝、防倒),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第五,推广小麦秸秆还田,对不能还田的土地推行机械还田或免耕播种,实现秸秆还田,达到既减轻环境污染又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6、推广小麦秸秆机械化綜合加工利用技术

在小麦收获后,立即开展秸秆粉碎还田,及时将麦田杂草及秸秆粉碎或切碎还田,使秸秆均匀分布在耕层内,每亩用量25kg—30kg左右。推广应用机械收获秸秆,每亩小麦播种量3kg左右,基本实现对稻草、麦秸等秸秆的全部收获和就地利用。重点推广应用旋耕机等农业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技术,采用玉米芯机械化粉碎、旋耕、深松整地、播种、覆膜、中耕等技术在小麦生育期进行一次作业。推广秸秆粉碎还田与深松整地相结合的机械化深翻作业方法,每亩小麦播种量3kg左右,实现小麦种植绿色化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7、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信息。由于互联网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我国众多网络平台中,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互联网。因此,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以及推广绿色生产模式等信息。其次,通过实践考察获得经验教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为绿色小麦推广奠定基础,促进绿色小麦推广工作有效进行的同时,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8、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

科学的种植技术是小麦高产高效生长的基础,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推广。在我国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中,主要以播种为主,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小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传统播种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要求,需要创新更多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技术。我国对绿色小麦种植的探索研究工作还比较少,现阶段主要以小麦生产、加工为主。因此,需要从品种筛选开始研究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绿色小麦种子对重金属具有较强富集能力,所以需要加强绿色种子筛选以及选育工作,提高种子品质,保证绿色小麦种植有效推广,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9、推广绿色小麦品牌建设

加强绿色小麦品牌建设是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绿色小麦品牌打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相关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国家和地方绿色小麦质量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内国际相关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对国际先进小麦种植技术、管理模式的了解和认识,借鉴优秀经验。同时,还需要积极参加国际会议等交流活动,提升我国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我国也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建设工作,加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力度并提高小麦种植效率和品质,通过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生态保护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率,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绿色小麦种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在,需要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品牌建设、推广科学耕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绿色小麦能够得到有效推广,真正意义上实现农业绿色生态化,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补苗秸秆小麦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哭娃小麦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